造假、滥用成分,“吃死人”的小林制药不过是日本产品的一个缩影
◎智谷趋势(ID:zgtrend) | 竹芒
日本制造的神话再一次破灭。
“神药”,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国内消费者标榜于小林制药的产品身上。
新冠疫情之前,中国访日游客为其带来的年销售额超过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亿),为其第二大市场。
到日本不带点小林制药,就好像去了富士山不看樱花。
然而,这家穿越日本经济周期,销售业绩实现26年连增的“百年老字号”,却在近日接连爆出其含有红曲的保健品致人死亡。
从3月26日爆出第一个死亡病例,至28日晚,这个数字已经增至5人。根据4月1日消息,我国台湾也出现了6起小林制药红曲相关身体不适的案例。
保健品“吃死人”,一时间甚嚣尘上。然而最可怕的是,到底是红曲惹的祸,还是有其他原因,官方还没有答案。
但或许,“吃死人”的小林制药不过是日本产品的一个缩影。如今的日本制造,正距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品质神话越来越远。
1例,2例,再增1例……持续攀升的死亡病例,让所有小林制药的消费者,忧心忡忡。
根据新华社报道,截至3月28日晚,服用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的消费者已有5人死亡、114人住院,另有约680人已去医院就诊或准备就诊。
根据此前两名死者家属提供的信息,两人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初开始服用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的保健品——红曲胆固醇颗粒,随后出现肾病症状并死亡。
NHK对一名治疗多位患者、日本大学医学院首席教授阿部正树的采访显示,在此次小林制药爆发问题之前,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有两名70多岁、一名50多岁的女性在体检时出现泡沫尿、肾功能异常等症状。
所谓的泡沫尿,也就是尿液上漂白沫,因酷似啤酒,也被戏称为“啤酒尿”。
根据丁香医生,一般来说,排尿时出现少量泡沫是正常现象,比如一次性摄入太多的高蛋白、高糖食物,或者是剧烈运动后都有可能出现。
但如果泡沫尿连续出现,而且没有很快消散,那就可能说明肾脏或者是泌尿系统出现问题。
阿部教授提示,如果不及时治疗,则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透析治疗,若出现心脏病等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
根据日媒透露,上述三人此前均无慢性疾病包括肾脏疾病,但肾功能正在下降。而她们的共同用药情况便是都在去年春天左右开始服用小林制药公司的红曲胆固醇颗粒。
也就是说,三人从去年春天开始服用,到年底11月至今年2月左右就医,前后不到一年便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症状。
但究竟是一开始服用的保健品就出现问题,还是途中才出现问题,目前不得而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出现问题的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集中在去年9月以后的批次。另有媒体报道,问题存在于2023年4月至12月期间生产保健品的原料中。
一些买过相关产品的消费者,更是打爆了小林制药的电话。据日媒NHK报道,小林制药公司已经接受了超过一万次的咨询。
截至3月29日,小林制药公司已经连续6次发布《要求停止使用红曲相关产品并自愿召回》通知。涉及的产品主要是以下三款:红曲胆固醇颗粒、纳豆激酶颗粒以及降胆固醇健康辅助颗粒。
日经新闻显示,召回产品从2021年开始在日本国内药店销售,累计销量近110万份,其中红曲胆固醇颗粒年销售额可达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近三千万,妥妥的网红单品。
日媒报道称,小林制药从2016年开始进行红曲原料制备,并通过商社将红曲原料等向其他厂商供货,仅2023年,小林制药生产的红曲原料就高达18.5吨。除开约2.4吨被用在了自产的保健品身上,余下的约16.1吨都被销售给其他企业,而销往其他企业的原料中又有6.9吨流向了保健品行业。
也就是说,小林制药去年生产的红曲原料有一半都用去了生产保健品。另外清酒、味噌、面包、调味料等产品也有涉及。
然而更使人担心的是,其中一些原料的详细流通情况还无法确认。
目前已知的有多家中国台湾企业也从小林制药购入了红曲原料并制成红曲胶囊售卖。据台湾地区食品药物管理部门通报,截至31日13时,共接到6例与小林制药红曲产品相关案例,食品药物管理部门已预防性下架226种相关产品。
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三款产品均未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市销售,但国内消费者想买到并非难事,毕竟海外跨境平台和出境游都很容易买到。
小林制药中国表示,如果有中国消费者购买了相关产品,公司将提供产品回收的协助。大家可以自查下自家药箱。
都在说服用的是含有红曲的保健品出事,那么罪魁祸首是红曲吗?
红曲,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我们食用的豆腐乳,很多便添加了红曲制成。苏州名菜樱桃肉、广东叉烧也都有红曲的影子。
它是以大米为原料,接种红曲菌发酵而成,在我国使用历史已达千年之久,广泛用于中药、酿酒、食品、着色等方面。
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远藤章从红曲中分离筛选得到一种可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的活性物质,命名为莫纳可林K(Monacolin K),后来证明它就是洛伐他汀,也就是被认为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起防治作用的降血脂药。
化浊降脂,正是此次涉事保健品主打的卖点。
应该说,不论是作为中药还是食品,红曲都已饱经考验。那么为什么这次添加了红曲的保健品惹出这么大安全事故呢?
事件发生后,小林制药公司在3月22日表示,对红曲保健品进行成分分析后发现,部分红曲原料中可能含有非预期成分,但这种成分到底是什么,尚不清楚。
3月29日负责医疗卫生福利的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情况时称,小林制药在涉事产品中检测到软毛青霉酸峰值,这是由青霉菌产生的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毒性。
此物很容易在霉变的食物中产生,这说明在红曲制作过程中,大米原料或者制作环境可能遭受了污染。
只是过去有关的软毛青霉酸的研究十分稀少,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能否归结于此,仍有待查证。
小林制药这家百年老字号劣迹斑斑的历史,或许才是问题所在。
作为一个创立于1886年的品牌,小林制药历经日本昭和、平成、令和三个年代,是妥妥的穿越经济周期的企业。要知道,过去三十年被称为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仅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一万四千家,小林制药不仅活下来了,还活得很好,注定不简单。
千万别被“制药”的名字忽悠了,小林制药生产的产品总能出乎意料。用小林制药的第四代社长、创始人曾孙小林一雅来说,公司做的是“小池大鱼”的生意,也就是专注于客户想要,但是市面上没有或者竞争对手很少的“缝隙”市场,从而获得高占有率。
凭着这股“只要你想要,我就能做到”,“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的劲头,小林制药专注于开发日常用品,比如牙线棒——牙线起源于欧美,日本人用着不太习惯,小林制药就在握柄的末端装上了线,把牙签和牙线结合在一起,设计成了牙线棒;以前缓解肩周炎的都是贴的,小林制药变成能抹的,以前芳香剂都放室内的,小林制药就产出能放厕所的……
还有日本马桶清洁代名词、划时代产品的“波乐清”,也就是我们现在只需要按下冲水扳手,就会流出蓝色水的清洗剂,让日本家庭清洗马桶终于不再依赖两只手。
“小池大鱼”的生意,让小林制药一路赚钱,2023年,小林制药销售额突破1734.5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2亿元),同比增长4.3%;营业利润257.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实现26年连增。
这几年趁着海淘之风,大量小林制药的产品流入中国,中国跃升为小林制药海外第二大市场,2023年,其在中国的销售收入增至136亿日元(约合6亿元)。
“神药” “去日本必买”,成为小林制药刻在中国社交平台的标签,其推出的“暖宝宝” 、“退热贴” 、消炎镇痛药“安美露”、液体创可贴“SAKAMUCARE”,甚至是马桶清洗剂“波乐清”,受到国内消费者追捧。
但百年药企的小林制药,在医学生眼里却早就是“臭名昭著”。
“第一次知道小林制药这家公司,就是学医的朋友给我说别买他家的产品”
“止咳糖浆里加止疼药是常规操作,我向来都是绕着买”
“处方药的成分加在保健品里才有效”
也就是说,我们以为它是“神药”,其实是“猛药”,立竿见影这事,没那么玄乎。
比如2019年,小林制药的洗眼液,就被爆出在加拿大禁售,原因是其中含有处方药成分氨基己酸,副作用包括眼睛流泪、视力改变、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肌肉无力及皮疹。
连同一起被爆出来的还有几款网红眼药水,如参天FX、PC,说什么可以“瞬间消除红血丝”,甚至被网友评为“日本最好用的眼药水”,都是“去日本必买榜”。
结果所谓的红血丝消失术不过是加了“四氢唑啉”,眼睛清亮、疲劳缓解是加了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前者收缩血管,后者收缩瞳孔,长期使用均对身体有损害,甚至假性近视者用多了变成真近视了。
翻车的还有小林制药“一喷就通”的鼻炎神器,被痛经女性视为“救命药”的白兔制药的EVE系列止痛片,减肥通便用小粉丸,这些“神药”背后无一不是被下了“猛药”。
比如丙戊酰脲,全世界的国家基本都不再使用,中国同样没有许可,但日本不仅敢用,还加在了止痛片里,变成了治头痛、牙痛、腰痛、姨妈痛的网红药“EVE止痛片”。
可以说,在追求效果的世界里,日本确实走在了前头,只是付出的代价,都落在了消费者头上。
一些日本当地人或者在日本留学的人,深谙此道,看到当地产的药妆、保健品,很多都是绕道走。果然还是自己人更了解自己。
可以说,小林制药的此次翻车,再次敲响了警钟,别迷信日本制造了。
上世纪80、90年代,世界制造还不是“Made in China ”,而是“Made in Japan”。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美国,在象征高精尖的半导体领域,动态随机存储器同样反超美国位列世界第一。
2015年初,财经作家吴晓波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一场中日产品品质之争。
文章里,吴晓波称他们公司高管去日本开年会,几乎人人都背回来吹风机、菜刀、电饭煲等日用品,这些购物行为在中国赴日旅游团中也非常普遍。
“……有日本免税店的营业员用难以掩饰的喜悦神情和拗口的中文说,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每天都会卖断货……”
然而,不过数年过去,日本制造业不仅褪去光芒,还接连爆出弄虚作假,如三菱油耗造假,隐瞒25年;高田气囊篡改数据,隐瞒15年;神户制钢数据造假,隐瞒十几年;斯巴鲁,出厂前安检造假,隐瞒30年……
当年我们的三峡工程,也差点为日本的造假钢板买单,事后人家还反咬一口,说中国的检验报告没有可信度,最后中日联合检测,才认怂召回。
蔓延至医疗、保健行业,更爆出了吃死人的丑闻。小林制药,并不是头一起。
2020年,日本另一家制药企业小林化工被爆出治脚气的药物中,混入了高达2.5倍最高限量的催眠成分,从而导致部分患者服药后就睡着了,造成22起交通事故,另有2人没抗住,直接在用药后死亡。
而这场悲剧,原本有太多次机会可以避免。根据大猫财经Pro的梳理,事件的起因于一个员工在生产时发现原料不够,决定自己补料,结果自己还加错了药,后来出厂检测时发现混入了异物,结果还是正常出厂了……
图源:大猫财经Pro
事后调查发现,这家公司从40年就开始捏造质检结果了,在公司生产的500种药中,约80%的药品都存在造假记录,而公司社长、高管并不是不知道,而是明明知道,却选择了视而不见……
只能说,日本或许还沉浸在曾经的辉煌当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过于自信。
如同小林一雅在《小池大鱼》里提到的,在又大又宽敞的新研究所竣工后的几年里,小林制药反而开发不出优秀的新产品。
“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新研究所的落成带来的自满情绪是很大的原因……我们会陷入一个无法取得好成果的负循环。”
如今来看,一语成谶。
只是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这或许是小林一雅给员工敲响的警钟,而要解释为何日本制造近年频频翻车,或许还要从他们曾引以为傲的终身雇佣制、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说起。
过去,此种模式被认为是日本制造成功的优势,然而这也导致,人员流动性低、标准化、周期长,而形成路径依赖,从而陷入“创新陷阱”。
另一方面,当面对来自邻国的崛起时,越发激烈的竞争环境,又不得不迫使他们降本增效。
当企业竞争力下降,就只能在原材料和产品工艺这些人为操作空间比较大的环节控制成本,比如偷工减料,并用“弄虚作假”来维持明面上的高标准。
两面夹击下,日本制造的恶性循环还在继续。
不得不承认,属于日本制造的光环正在褪色,资料显示,1996年世界500强榜单上,日本的企业数量多达99家,而到2023年日本上榜企业只剩41家。
日本引以为傲的传统优势项目——白色家电行业也在溃败,中国家电品牌如今在日本市场击败其本土企业,大赢特赢。GfK数据显示,经过22年耕耘,如今海尔智家在日本白电综合份额达17.5%,跃居行业Top1;海信也已经称霸日本电视市场,其收购的TVS REGZA(原东芝影像解决方案)和海信自有品牌,在日本电视市场份额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三。
如今的我们也有必要明白,发达国家的产品,也不是神一般的存在,对一些海淘产品,我们该祛魅了。
当大分化时代来临,舆论撕裂,信息泛滥。你缺的不是信息,而是专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NHK:小林制药 "红麴 "问题:已发现四人食用后死亡
36氪: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已致4人死亡,旗下多款网红产品在中国大卖|焦点分析
快刀财经:造假24年,又一百年巨头沦陷:被神话的日本制造,用“工匠精神”欺骗全世界
蒋沅岐,董玉洁,周福军,等.红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1,52(23):7379-7388.
王玲,吴军林,吴清平.红曲降血脂功能的研究及应用概况[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08):387-389+393.
田明,王玉伟,冯军,等.食品市场“功能化”趋势下食品声称引发问题的分析及科学管理的建议[J/OL].食品工业科技:1-11[2024-03-29].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