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当大地震来袭,你该做些什么?
撰稿 Taola | 排版 Nina | 校对 Ac
2024年4月3日上午中国台湾地区发生规模7.3强震,就连内地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泉州、宁德、上海都感受到明显摇晃,而中国国家自然资源部也在3日发布海啸I级警报。
据CNN、路透社、BBC等媒体报道,这是“台湾地区发生25年以来最强地震”,已经造成4人死亡、上百人人受伤,大多数都发生在靠近震中的花莲县。
地震导致至少26栋建筑物倒塌,超过8.7万户断电,并且引起山石滑坡,而日本气象厅指出,在这种等级的震度中,大多数未强化水泥墙都会倒塌,人们无法站立,只能靠着爬行移动。
当地媒体图片
如果遇到这种危急情况该如何应对?
驻洛杉矶总领馆曾发布《地震防灾应对常识》,供在华人了解掌握,以便对应随时可能发生的不测:
一、震前准备
1、常备安全头盔、应急包等灾害应急用品,并存放在方便拿取之处。应急包内应包括饮水、食品、手电、口哨、急救药品、收音机螺丝刀、小型扳手等。建议在家中存储至少3天的基本生活用品,以备急用。
自备急救包(城市君整理)
食品类:
压缩饼干
瓶装水(需定时更换)
高水分和高热量的快餐食品
药品类:
急救药箱(纱布、酒精、橡皮胶、药物、非乳胶医用检查手套、防尘口罩等)和手册、
处方清单
医疗卡复印件
医生姓名和联系方式
家属医疗同意书
工具类:
螺丝刀
小型扳手
证件类:
个人身份证复印件(驾驶证、工作证等)
重要文件复印件
急救的現金(裝入塑料密封袋放入背包內)
道路图
紧急区域外的联系电话号码清单
其他必备物品类:
收音机(需定时更换电池)
口哨(提醒救援人员到你的位置)
备用眼镜或隐形眼镜和清洁液
结实的鞋子
手电筒(带备用电池和灯泡)
安全帽
特别物品类:
个人卫生用品
个人需要的物品(如游戏、蜡笔、书写材料、泰迪熊)
家人(包括老人、残疾人、小孩和动物)需要的卫生用品和特别的物品
2、对冰箱、电视、书架、热水器、镜子、灯具等大件家具及易坠落物品采取固定措施,把较大、较重及易碎物品放置低处,以防止在地震中倾翻、坠落。了解房屋的电闸、 水管和煤气总开关位置,在房屋遭地震损坏而出现漏水、漏气和漏电时紧急关掉总开关。
3、请专业机构对房屋抗震性能进行检查,及时维修加固。请点击查看《抗震设计与施工指南》。
4、参加当地举办的地震防灾救灾演练,可参考地震时自我保护相关视频。点击这里,了解社区应急演练信息。
5、妥善保管自用药品、证件等重要物品。
6、临时访客应向入住的酒店了解防震措施、应急物品配置等情况。
二、震时应对
如在室内:
1、蹲下(DROP)。
突发地震时,应主动蹲下,双手和双膝着地。
2、护住(COVER)。
用手护住头部和颈部,以免被掉落物品击伤。
如果身处危险位置,应尽可能爬到桌下或房屋的角落处、内墙边等更为安全的地方。
如在床上,则留在床上并用枕头护住头部。
注意与窗户、外门、玻璃和任何可能掉落的物品保持距离。
如有可能,带上安全头盔。
3、抓住(HOLD ON)。
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直到震动停止。
大部分地震伤害发生在跑动中,不要在脚下还晃动时试图从建筑物往外跑。
切勿使用电梯。
如在室外:
原地蹲下,并在安全情况下移到空旷地带,护住头颈,抓牢物体。
室外最大的危险是建筑物,特别是出入口或外墙。
远离建筑物、立交桥、广告牌、大树、街灯和电线。
如在驾车:
尽快把车停在路边安全处,打开应急提示灯,留在车内,直至地震停止。
避免停在建筑物、树木、立交桥和电线附近。
地震停止后应谨慎前行。
如若被困:
用手机呼救,敲击管道、墙壁,或用口哨引起救援人员注意,帮助定位。
用手帕或衣物捂住口鼻。
除非不得已,不要大声呼救,以免易吸入粉尘。切勿用火。
三、震后处置
撤离。地震停止后,对周边环境进行判断,在确认安全后再离开建筑物,注意避开危险。 余震。余震的震波通常比主震威力小,也可能造成伤害,且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火灾。火灾是地震后最常见的次生灾害。如可能,要注意排查燃气是否泄漏并扑灭零星火源。 海啸。如居住在濒海地区,要留意海啸预警,遵从指引,往高处转移,并对可能的回潮保持警惕。 救助。在安全的情况下帮助受伤和被困人员。除在可能面临更大伤害等紧急情况外,不要挪动重伤人员。 安置。如住地受破坏而不再安全,可到公共安置点。可发短信SHELTER+你的邮编(如shelter 12345)至43362,查询就近的安置点。 信息。注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主动获取地震信息。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署(NOAA)、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均发布灾情播报和提醒。公众可下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手机客户端,以及时接收紧急通知。 回家。只在当局宣布安全后才返家。灾后恢复重建亦需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特别要当心燃气、水、电可能因地震破坏而出现的安全隐患。
本平台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谢绝公众号商业转载!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分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