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郝晓东:这些年,我反复阅读的十本书

郝晓东:这些年,我反复阅读的十本书

6月前

这些年,我反复阅读的十本书

作者|郝晓东 
来源|新教育教师读书会、守望新教育


引言:这篇文章是郝晓东老师在2020年世界读书日写作的。文中郝晓东老师从自己十年的阅读书籍中选出了对其有深刻影响的十本书分享给读者。在这十本书中,可以窥见郝晓东老师十年在书籍中的跋涉和蜕变,也从而启示当下的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法阅读。


当然,正如郝晓东老师所说:“每个人需要读什么书,除了与兴趣有关,更与当下的工作内容和未来的方向有关。吾之蜜糖,可能彼之砒霜。”分享此篇文章,目的在于启发阅读的思考和行动,闲言少叙,我们开始阅读吧。

01.

给教师的建议




这是一本教育学书籍,也有心理学内容。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门为中小学教师撰写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教师的建议》是其中精华部分的选编。

因为作者不是书斋里的理论家,所以,他所谈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而且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

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10年前,我在农村带大学生实习支教,在网师选修“给教师的建议”课程。根据讲师要求,我通篇批注。这是我第一次用批注的方法,也是首次整本书批注。

学习后,深知其价值巨大,我就要求实习支教大学生每人必须购买这本书,每周六通过QQ群网络共读。书就放在我的车上,每到一所学校,听评完课后,就组织大学生联系实际共读,相关故事曾发在《中国教育报》。

书中提出了“两套大纲”“读写自动化”“思维课”“交集点”等一系列真知灼见的观点,对教育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

学习这本书,我明白了学生学习动机发生的内在原理,中小学阶段阅读的价值和方法,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课堂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知识。

我从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转变为指导大学生顶岗实习的大学老师,从职业浪漫期进入精确期,开启专业化学习之路上,这本书起了关键作用。

然而,遗憾的是,中小学老师误读、浅读这本书的现象比比皆是。没办法,这也体现了目前中小学教师整体的阅读力。

参读书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

02.

论对话




这是一本旨在探讨如何交流和沟通的书,作者戴维·伯姆是英国物理学家、思想家。

在50多年前,作者就敏锐地洞察到,现代科技的发展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连通全球,使得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几乎可以在瞬时之间彼此相连, 然而与此相对应的, 则是人与人之间感觉日渐隔阂,彼此间的沟通以空前的速度变得每况愈下。

为了破解这种隔阂的现实,必须更重视对话交流。但现实中,对话往往沦落为争辩、自说自话,各自偏执一端,无休止地争论,甚至谩骂。

针对这种现象,戴维·伯姆从人类固守的价值观、情感的本质、内心思维过程的模式、人类记忆的功能等方面探究对话的本质、条件、方法和意义,旨在破除迷障,指明路径。

几年前,我幸运地购买到了这本书的纸质版,今天已经买不到了。读完之后,有种豁然开朗,脑洞大开的感觉。许多段落,堪称鞭辟入里,一语中的,醍醐灌顶。我还是摘录一段原文吧。

人总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意见或观念,它们均源自于你的经历,包括你的道听途说。概括地讲,它们是你以前思维的成果和结晶。

认清这一点非常重要。你曾经历的所有一切,都被深深地烙入了你的记忆之中。你的种种看法、意见或观念已经与你浑然融为了一体。当你的意见受到质疑时,就会不由自主地为自己辩护。

但是,这样做有道理吗?如果你是对的,就用不着这么敏感,也无须来为自己辩护;假如你错了,又何必固执己见呢?关键原因在于,当你把自己与自己的看法、意见或观念视为一体时,别人所质疑的本来只是你的意见,但你却觉得别人似乎是在质疑你本人,所以你要奋起为自己辩护。

在这个时候,原本不过只是你的一己之见,于是就被你奉做了“真理”(truth)。但事实上,所谓你的意见或看法,其实只不过是你自己的思维假定,仅仅出自于你自身的经历而已。你通过或老师、或父母、或读书、或者其他的途径形成了它们。

然后再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你把它们与自己视为一体,并因此而为它们争辩。

这本书为我后来组建读书会、管理新网师提供了理论根基和具体策略。理想的读书会本应是一个对话共同体,如果不理解对话的真谛,就容易自说自话或相互争论,久而久之,无法反省自己的思维偏见,就很难从对话中汲取精神养料。

我在组建常春藤读书会时,首先组织共读这本书。上学期,我讲授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又组织共读其中的重要章节,许多老师读后也是脑洞大开。

疫情期间,面对舆论中呈现的共识撕裂、价值观对立的状况,我又一次想到这本书,更深切体会到作者深邃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考。

经典书就是如此,穿越时空,常读常新,每一个时期都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读书目:《批判性思维工具》

03.

儿童的人格教育




这是一本心理学经典著作。作者阿德勒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曾经与弗洛伊德一起学习、工作。

这本书主要围绕“自卑与超越”这一主题,分析了自卑产生的原因,消极因素和积极作用,对教育提出许多洞见,对于理解自我,理解儿童有极高的价值。

几年前,我在网师选修了这门课程,但初次学并没有完全读懂。教是最好的学,为了真正读懂这本书,我就主动申请讲这门课。

后来,我才知道,这也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技巧:用自己的语言来记录或讲述你要学习的概念。用朋友孙影的话来说,是“输出倒逼输入”。

一开始讲解,基本是复述原来讲师的讲稿。讲完一次,不通透,就继续讲。前后讲了四年,直到第四次讲授时,才犹如“桶底子脱落”,哗啦一下贯通。

至此以后,“自卑与超越”“影响儿童成长的不是环境,而是儿童对环境的个体性理解”“人格的统一性”等概念化为潜意识,成为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自动化工具。

读完这本书,对我的最大收获:理解了每一个儿童都存在自卑心理,都有对优越感的内在渴求,所谓的“问题学生”其实是以错误的方法追求优越;领悟了培养健康人格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意义,人格不健康,就会引发方方面面的问题。

参考书目:《自卑与超越》《正面管教》

04.

静悄悄的革命



这是一本教育学著作。作者佐藤学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其著作在钟启泉等教授的翻译和推介下,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广为流传。这些年来,佐藤学在国内的知名度一直很高,华东师范大学陈静静博士成立学习共同体研究院学习推广佐藤学的教学理论。佐藤学也多次来中国考察交流。

与一般的高校理论研究者不同,佐藤学常年深入中小学听课,对基础教育一线教学非常熟悉,所以,提出的建议有实际操作性。

佐藤学敏锐地发现了在纠正“一言堂”“填鸭式”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强调学生中心而导致“主体性神话”的弊端,他做了细致研究并提出应对的思路和策略。

佐藤学深受杜威的影响,希望通过变革课堂、课程、教研和学校,加强学校与社区乃至社会的沟通,构建学习共同体式的学校。

但因为他缺乏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缺乏如怀特海那样将认知放在时间中考量和对教育目的的终极性思考。

教师如果缺乏深厚的学科素养和心理学知识,片面地强调对话,也很难真正建构概念,朝向有意义的学习。

2010年左右的时候,我在网师选修了“静悄悄的革命”课程,起初也是没有完全学懂这本书,只是对人与知识、人与人、人与自我三重对话理论印象深刻,因为这是支撑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重要理论之一。

2018年,因为我要指导中小学课堂教学,就在常春藤读书会与朋友们共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学校的挑战》《教师的挑战》三本书。2019年,为了让更多教师了解和学习,我在网师开设课程讲授这本书。期间,在忻州市第四中学和原平市第三小学对这本书进行了导读讲解。

最近,我看到不少老师在读佐藤学的《教师花传书》,但我还没顾得上阅读,不敢妄加评价。

读完这本书,我的收获主要是增加了一把解析课堂教学的工具。现在,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仍然严重,课堂上重视互动,老师“满堂问”,学生看似“小手如林”,实则有不少是浅学习、假学习。佐藤学提出“被动的能动性”“润泽的教室”“聆听比言说更重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交响乐团式的教学”“三重对话”等观点,就切中时弊。

针对学校的变革,他说“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他指出阶梯型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模型存在的弊端,提倡登山型课程“主题—探求—表达”模型,他在学校变革、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许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难度不大,适合中小学教师,教研员和校长阅读。

参读书籍:《学校的挑战》《教师的挑战》

05.

传习录




这本书记载了王阳明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和这些思想发生、发展、形成的全部过程,集中阐述了阳明心学中“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核心命题,是了解和读懂王阳明其人其书的必读之书。

王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反动,也是孔孟儒学的回归。他敏锐地洞察到世人心灵遮蔽,片面陷入“格物致知”的误区,物控制了人,生命丧失活力与自由(哲学意义)。

在知识爆炸、信息增多,成功学、市场主义盛行的今天,阳明心学尤其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但是阳明学问的不足也很明显,过度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而忽视了环境对人的塑造。我甚至想,优秀乃至卓越者更容易学习王阳明,而对普通人很难学王阳明,因为普通人往往是被环境刻写。

当然,阳明肯定不会同意这种意见。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是多年前在内蒙鄂尔多斯罕台小学内,见到一块大石上刻着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因为对这四句话不理解产生好奇,遂产生阅读这本书的念头。

2017年,我在常春藤读书会发起共读,一冬天,与朋友们每周末相聚逐句啃读《传习录》。围绕这本书,又共读了《阳明学述要》《中庸洞见》《中庸》等几本书。

去年,我在忻州师院人文经典读书社上,也带着老师们共读这本书,引起不少朋友的兴趣。

这几年,经常会翻出这本书,对其中的一些语句,默念涵泳,常读常新。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有三点:一是让我从整体、联系的角度理解世界和事物,而不至于割裂、碎片化;二是通过知行合一、事上磨来修炼心性,致良知;三是在遇到困境和挫折时,内心能恢复宁静和强大。

这本书虽然是文言文,但接近口语,加之大部分都有翻译,并不难懂。许多版本中,中华书局的版本比较权威。

只是,如果没有一定的中西方哲学的背景,阅读王阳明也容易跑偏。

参读书目:《阳明学述要》

06.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优秀习惯




这是一本阐述自我管理的书,在全球以32种语言出版,被福布斯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

作者史蒂芬·柯维是全美25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的儿子肖恩·柯维撰写了《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也很畅销。

在变化的世界,有哪些不变的原则?史蒂芬.柯维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这本书与一般流行的自我管理方面的书不同,它提供的不是零碎的技巧,而是终身受用的原则,原则后面又包含着一套深刻的价值观。所以,它不单是改变行动,而是塑造新的观念。其实,观念的革新才是行为持续改变的条件。

六年前,我在原平市带队实习支教,首次读到这本书,深有感触,就组织团队的指导老师共读。2018年,在一所中学组织读书会,也把这本书作为共读书目。

我从这本书中的收获,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领会不同。起初印象深的是书中对时间的四种分类:“重要而不紧急”“重要而紧急”“紧急而不重要”“既不紧急又不重要”。要事第一,就是要首先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后来,因为做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沟通,对“知彼解己”有共鸣:“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疫情期间,“以终为始”的观念又给我以新思考,人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带着对十年、二十年后的规划来重新思考当下的选择。

这本书难度不大,适合所有职场人士阅读。特别是在青年时期或职初能阅读,意义会更大。

参读书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07.

新教育年度主报告




这本书是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从2003年至2013年历届新教育年度研讨会上所做主题报告的结集出版,是新教育共同体十余年来丰富经验的集中呈现。

书籍语言流畅,充满激情,深入浅出,记录了新教育众多专家、学者、校长、教师长期的教育实践与探索,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操作引领,针对当下诸多教育难题进行了解剖并提供解决方案。

网师学习的十年,也是不断学习主报告的十年。从2009年加入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以来,我就特别关注收藏每年的年度报告,至今仍然记得初读时的那份眼前一亮,怦然心动,犹如在重重迷雾中突然投射的一束光,照亮前行之路。

不论是在网师主持语文研课,还是实地指导缔造完美教室等,都是践行和依据年度主报告中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新网师本身就是年度主报告中“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具体实践。

后来,我把年度主报告中的理论运用到指导大学生实习支教中,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的价值和巨大力量。只要掌握了理论的精髓,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如果不掌握理论,机械模仿,往往会沦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学习这本书,我的收获主要有五点:一是进行了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构筑共同体的实践和探索;二是掌握了六个维度和三重境界的新教育理想课堂;三是清晰了教师成长的方法和策略;四是明白了学校文化的使命和意义;五是领会了缔造完美教室的意义和构建。

这本书适合一切教育工作者阅读,尤其应该成为新教育实验区和实验学校重要的必读书籍。

参读书籍:《新教育》、《新教育实验》

08.

批判性思维工具



这本书是我所见到的批判性思维类书籍中最好的一本书。全书用17章的篇幅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意义,如何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者,以及一个好的批判性思考者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因为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能力,所以我有意识关注这类书籍,从网上购买了相关书籍近十本,发现这本书更有价值。

荣格说:“除非你把潜意识意识化,否则它一直会影响着你的生活,然后你说那是命运。”

对于从应试教育中成长的我来说,有一些惯性思维,如盲从权威、懒于思考、缺乏理性、等待标准答案等已经化为潜意识的一部分影响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过去虽然有所觉察,但不是很清晰,看到这本书才透彻理解。

书中许多论断一语中的,直抵本质,发人深省。我还是摘录几段吧。

人类心理通常是目光短浅的、不自由的和从众的。与此同时,它又是擅长自我欺骗和合理化的。

人在本质上是高度自我中心、社会中心和自私自利的。人们的目标不是获取事实而是获取好处,不是通过理性过程来获得自身的观点信念,而是反感理性批评。

盲信、担心、偏见和自利是人类思维的主要特征。自我欺骗和缺乏自控是人类思维最重要的特点,这些破坏了人们思维的完整性。如果你指出大多数人的错误,他们可能会暂时沉默。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就像橡皮筋一样,这是暂时的拉伸,不久后还会回到原样。

个体在生活中需要重视两大类型的决策:(1)那些或多或少有明显长期影响的决策(基本的职业选择、伴侣的选择、价值标准的选择、人生观的选择和基本的教养方式选择等)。(2)那些对我们生活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慢慢显现出来决策(如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经常思考:1)如果我重新过这一天,我应该做出哪些改变?为什么?2)我今天做了哪些对自己长期目标有益的事情?3)我所做的事与自己的价值观相一致吗?4)如果我以今天的方式生活10年,最终,我能够完成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吗?每个问题花上一点时间是很重要的。时常或每个星期回顾一下这些问题是很有用的,并且将你的答案写成日志。

我阅读完这本书,感觉其有价值,2015年就在支教队与团队老师共读,2017年在常春藤读书会共读,2018年夏天,又带着一帮中学生进行共读。每次阅读,常读常新。

学习这本书对我有两大影响,一是增强了元认知能力,开始警惕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思维,避免非理性思维;二是能增强了逻辑分析能力,有助于分辨日常思维中的逻辑漏洞。

本书适合中学生、大学生以及一切教育工作者阅读。尤其是对于容易感性思维的女老师,更需要阅读。

参读书籍:《批判性思维》《学会提问》

09.

教育的目的



此书是英国教育家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关于教育的经典著述,成书于1929年,全书每个篇章都是精品,可谓字字珠玑,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育思想,即便在今天看来,仍然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

2011年,我在网师选修教育学经典课程,开始学习。为了彻底学懂,我就开始讲授这本书,在网师一直讲了三四年,终于通透。课程讲义也出版在《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一书中。后来,我在常春藤读书会又组织共读。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收获最大的有四点:

一是怀特海提出的教育目的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是课程观,“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学校课程应该是一个统一于生活的整体,学科之间应该相互包容或融合,反对科目之间相互对立。

三是知识观,“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对有害的”。

四是认知节奏论,智力发展是一个“浪漫——精确——综合”循环上升的周期性过程。只有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才可能“在学生的心灵纺织出一幅和谐的图案,把对学生直观理解来说各有其内在价值的不同教学内容,调整到各个从属的循环周期中去。我们必须在合适的季节收获合适的作物”。

可以说,怀特海的教育理论成为自己理解教育教学的根本观点。

这本书有一定难度,适合所有教育工作者阅读。

参读书籍:《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

10.

苏菲的世界




这本书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我在高中时就听说了这本书的魅力和价值,但一直没有读懂。直到加入网师,选修了这门课程,才逐渐领会其妙。围绕这本书,我又阅读了一系列哲学书籍《中国哲学简史》《哲学的邀请》《西方哲学史》《哲学导论》《大问题》等哲学书籍。

支教带队时,带着团队老师共读《苏菲的世界》。2017年暑期,我带20多名中小学生共读这本书,每天6小时,连续读了20天,孩子们还读得兴致盎然。从此颠覆了我对中小学生阅读潜力的理解。

这本书对我的价值主要是,粗线条了解了西方哲学史,为阅读其他书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背景和支撑。

有没有这个背景,是大不一样的。

此书适合作为哲学入门书籍,适合中学生、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参读书目:《西方哲学史》、《哲学导论》



风雨廿载,感恩每一份支持与陪伴,感恩每一份付出与收获。下一个二十年,未来更多个二十年,我们仍将勇敢前行,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我们一起参与到教育问题的解决中,遇见教育的美好未来。
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你成为研究院的月捐伙伴,用长期的信任与陪伴,支持研究院独立、专业、持续的行动,共同呵护孩子的童年和未来。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上方图片二维码,加入月捐计划,支持研究院独立发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教育思想网

相关新闻

高盛高管亲撰写:2024年最该一口气看完的22本书阿特斯瞿晓铧:读“无用之书”伴我度过最痛苦的时光回头看,当年给毛头选书的时候,我这些“小心机”真有用~平和鼎石牛娃自爆爬藤秘诀:我暑假看了这些书,省下几十万补课费……正在招募|整本书阅读工作坊:由岳乃红一诺等10位导师参与带领安利5本超级棒的书,我通宵也要把它们看完!加拿大陪读记:我读自己的书,任女儿躺平吧!中年危机自救指南——2023年我靠这五本书获得平静​这本书解决了我80%的人生困惑,强推!我现在还想推荐的童书绘本是怎样的本周消费圈最重要的十件事:小红书、京东合作春晚;虎头局母公司破产…| 刀法周报自由阅读:5月的科普新书 | 赛先生书讯曝光N号房的96年女孩消失了:小红书上追捧“韩女”,是场彻头彻尾的悲剧2024年你想赚的钱,都在这6本书里(年度必读)摆脱成长的痛苦,我建议你读这10本书|免费领书推荐一本进阶词汇书:提高托福雅思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好帮手《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合订本上线:那些不能全忘的部分,成了这本书的来由2023年连岳推荐的 10本(套)书如何理解改革:这4本读懂中国经济的好书向光而行,2024年的阅读书单给你备好了!看完美国孩子的暑期阅读书单,我惊呆啦!竟然还能免费读!看懂余华给学生的书单,我开始告别“无效阅读”2024年必读的20本机器学习书籍离开数字幻象,回归纸本阅读 | 来自VOGUE编辑部的书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