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及智能化、销量和利润之间,车企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
4月15日,百度与吉利合资品牌—极越汽车宣布,针对旗下车型极越01推出特别优惠活动,5月31日前购买并完成交付,将享受ROBO Drive Max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终身免费使用权。
ROBO Drive Max包括点到点领航辅助PPA+代客泊车AVP,具备覆盖高速、城市等多场景下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场景智能驾驶。
此前,这套系统的官方售价为:随车一次性买断优惠价1.99万元,原价为4.99万元。目前,极越01的全系标配仅为基础L2级辅助驾驶,但提供了双Orin+11V5R12U的硬件预埋。
极越01在去年10月上市,售价24.99起;不到一个月时间,全系车型价格下调3万元,还给了免费1年的高阶智驾权益;同时,对于已提车的老用户,官方给予3万元差价现金补偿。
然而,这些举措都无法提振销量。
数据显示,截止今年2月,极越01的实际累计交付2017辆,单月交付仅为小几百辆的规模。市场表现也让作为股东之一的百度,百感交集,也就有了文章开头部分的新一轮促销。
极越汽车CEO夏一平曾表示,智驾硬件是标配,未来还是希望通过智驾软件来收费,就像特斯拉一样。然而,这和当下中国市场的竞争形势,有些格格不入。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L2及以上智驾功能搭载率已经达到37.63%;
其中,在新能源细分市场,L2及以上智驾功能搭载率更是高达48.98%,其中,NOA标配搭载率达到8.64%。而对于极越01所处的20-30万元区间,后者已经超过10%。
这意味着,从产品智能化竞争力层面来看,极越01并非头部的10%;而近年来,硬件预埋+软件付费模式,也逐步被市场淘汰。
夏一平曾公开表示,极越在价格上不想做“卷王”,即便降价3万,极越仍然能够覆盖成本。但对于用户来说,额外的预埋硬件成本支出,并没有获得软件体验。
相比而言,同行都在尝试NOA降价。
按照华为的说法,30万以下车型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都是在亏本卖。本月,华为在智界S7首次启用视觉智驾HUAWEI ADS 基础版,相比于高阶版本(支持城区NOA),取消激光雷达。
同时,在保持毫米波雷达(3R)和超声波传感器(12U)数量不变的前提下,相比于高阶版本,摄像头减少一颗后向,从11V降至10V。
此外,占据智驾系统核心成本之一的域控制器,也从华为MDC610降级至510版本。这是典型的硬件降本、功能降维的策略。不过,和极越01相比,华为提供了全系高速NOA标配。
而作为新势力的理想、小鹏,为了进一步降低高阶智驾的购买门槛,也分别启用了国产芯片和降低芯片数量的策略。
相比而言,从一开始就标榜「新一代汽车机器人品牌」,定位高端智能化的极越,却仅仅为消费者提供基础L2的标配。
实际上,在几年前,小鹏也同样踩过类似的坑。毕竟,软件付费曾经也是新势力车企希望给到资本市场的未来盈利预期。
2021年初,小鹏率先在国内市场推出高速NOA,但由于彼时车型配置高低差异较大(部分车型甚至没有AEB),NOA搭载率到2021年底也仅为30%左右。
2022年,随着小鹏对部分车型配置的调整(增加NOA标配率),到当年底,NOA搭载率升至接近50%。2023年,随着G6、G9、X9等车型普及NOA标配,上述数字进一步提升至接近90%。
彼时,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直言:实际上,更好的做法是把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收费。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增加和提升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
事实上,对于新势力品牌来说,市场初期最主要的战略目标就是借助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尤其是智能化体验来构建护城河。
正如特斯拉CEO马斯克坚持的「加速电动化时代到来」理念,对于以智能电动为主打标签的后来者来说,智能驾驶普及也是首要目标。
而刚刚进入智能电动赛道的小米汽车,在首款车型SU7上,也同样在采取硬件降本的策略,力保NOA的全系标配。
这背后,还有巨大的数据价值。尤其是当下智驾赛道都在主攻端到端模型,不管是感知还是规控,高质量、大规模数据投喂,至关重要。
在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朋看来,数据是通往高阶智能驾驶的关键之路,但要实现全栈式数据驱动的智能驾驶,首先要实现的就是感知和规控技术的双闭环。
这其中,自动驾驶竞争的本质是对于数据闭环的有效运营,但前提是必须要获取到优质的驾驶场景数据,包括智能驾驶本身数据、高精地图及OTA等数据。
只有在车型中全系标配智能驾驶功能,才能更好地获取真实的驾驶场景数据,供自动驾驶算法进行训练。
“如果一款车型每年销量是10万辆,但智能驾驶功能的选装率只有10%,也就是每年真正回传智能驾驶数据的车仅有1万辆。”郎咸朋强调,理想从第一天开始就制定的标配智能驾驶策略,从没有变过。
然而,极越由于背靠百度Apollo,后者超过7000万公里的Robotaxi原始数据积累,被视为与其他同行相比的差异化先发优势。
但在数量规模更为庞大的终端消费(私人乘用车)市场,这样的数据积累,显然并不占优势。相比而言,头部智能化车企的数据,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态势。
比如,截至2023年7月20日,理想NOA里程就已经突破2亿公里,这还不包括NOA非激活状态下的数据采集。
特斯拉方面,截止去年底,不含中国市场,全球车队就已经累计了数百亿英里的真实行驶数据,其中超过90亿英里(约合145亿公里)行驶里程来自Autopilot/FSD激活状态。
这意味着,仅仅依靠百度Apollo的L4车队(不到1000辆规模),极越的销量如果短期内仍无法实现突破,高阶智驾的迭代优化会出现阶段性的瓶颈,并且会被其他同行拉开更大的距离。
4月15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亲自参与极越01的高阶智驾直播。上一次,则是7年前,李彦宏坐着Apollo无人驾驶测试车上了北京五环路。
不过,对于以付费广告收入为主业的百度来说,短期内想在NOA付费上寻求突破,恐怕是打错了算盘。接下来,极越第二款车—极越07是否会做出调整,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对于百度Apollo的智驾团队来说,随着岚图、比亚迪等其他客户相继被同行抢单,极越也成了唯一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