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天花板级女演员,也「塌房」了
周迅工作室官微也已经被攻陷。
评论区出现大量的嘲讽、P黑图……
到这,讨论还算围绕着剧集展开。
但眼下,审判似乎变成了全面讨伐。
一方面,针对周迅的演员身份。
质疑她自带造型团队,又擅改剧本,不仅造成角色失败还是耍大牌的表现。
尤其是当年剧集开播前后,曝出周迅片酬近一亿(后被辟谣)的消息又被翻出。
这让她与剧一起,都显得愈发不可原谅。
另一方面,针对周迅的私生活。
对如懿一角的诠释,被质疑投射了她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于是周迅的各路情史被挖,《如懿传》也被说成自传。
称谓错漏百出,人物不今不古。
仪态几乎没有,体统教养全部忽略。
太后提裤子坐下骂街,皇帝总爱亲自下场踹人。
宫斗剧情,也单调拖沓。
翻来覆去就是怀孕、流产、生孩子、死孩子。
女主角如懿的人设,也的确不符合当下偏好。
这是一个在宫斗剧里反宫斗的角色。
不要位份要情分,不要权力要情义。
放在部分观众眼里,就是要男人不要事业的恋爱脑。
被诬陷不解释不反击,只有委屈和无奈,所以有了窝囊懦弱之感。
而后期为自保为救人的一些被动选择,又生出又当又立的味道。
可抛开剧情谈人设,属于硬杠。
鱼叔复习完剧,发现如懿的人设或许有争议,但动机与行为始终自洽。
比如她不斗,是站在人物视角看确实没必要斗。
她与丈夫弘历从青梅竹马到少年夫妻,二人始终心意相通。
迈入婚姻之前,她又得到了郑重的承诺和巨大的安全感。
如懿的前期失宠,也是二人商定的结果。
每到关键时,弘历又确实站在如懿一边,全权信任她。
换句话说,俩人仿佛在这套皇权游戏里,心照不宣地演出假装不相爱的戏码。
任凭旁人姿态慌张争宠夺爱,但他们心里确认彼此的重量。
才有所谓人淡如菊的底气,毕竟人不需要去争已经得到的东西。
而周迅的演技,也根本不像吐槽说得那样差。
她对情绪的把握依然准确,自然又没有程式化的刻意。
被骂成这样,鱼叔觉得另有其因。
这次复习完《如懿传》,总觉得这部剧给人太多的割裂感。
比如剧集定位。
比起宫斗,这部剧更像一曲文艺的「兰因絮果」婚姻挽歌。
主角不在争宠的宫斗游戏里,而只在与丈夫的婚姻中。
她不求权,只求「一生一次心意动」,爱时全心以待。
而当对方被权力腐蚀得面目全非,爱情消亡情义不在只剩疲惫厌烦。
如懿懒得恨,无力怨。
后位荣华全抛却,只想速速断开一切连接。
爱情的消亡话题具有普世性,原应引起共鸣。
可惜又被放置在了似乎最不需要爱情的帝王婚姻中。
在万艳同悲的后宫里,为性命攀附、为家族牺牲的女人不胜枚举。
对比之下,为爱情而活太过幸运、奢侈、天真。
因而让故事主线有了孤立风险,更难让观众代入。
想要弥补,便要在剧作上增加观众认同感。
比如铺垫好如懿的性格与爱情部分,增强主角行为的必要性。
或是如懿虽然心里知道不需要争,面上仍该做出争的姿态安抚人心。
如此才更符合逻辑,也能让宫斗成立,符合观看者预期。
可惜,剧作逻辑也同主角处境一样矛盾。
重要的铺垫部分是后来补拍,打磨仓促,也让演员状态更差。
后期如懿的受难也大多被动。
她喜欢帮人,却吝啬自卫,只好让他人宫斗代偿。
矛盾背后欠缺的,是再好的爱情也需经营的主角主体性。
所以在观众眼中,如懿或许是另类的宫斗样本,却也是丧失生机的主角。
而周迅与其他演员的表演,也有风格上的割裂。
第一次出演宫斗剧,她仍保留着电影表演技巧。
克制开合,注重眼神。
导演还有意在视听上与之配合。
但与剧中其他演员,显然有画风上的差别。
可想而知,又加剧了主角的孤立感。
几重割裂,加之剧作并不过硬,自然埋下翻车风险。
但发展到如今,却也有些走样。
所谓的吐槽,一开始还有剧情可依。
但不久之后就变成了恶意的人身攻击,只为丑化以达到玩梗目的。
基于反对此和版权问题的下架事件,又被用来挑动情绪。
所谓的一亿片酬也早被辟谣。
霸凌同组女演员和耍大牌质疑,也是对幕后采访的断章取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