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0 到 1 实现一个前端全链路定位方案!| 极客时间
互联网时代,变化总是迅速且不可预测的,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于网页应用的性能、交互体验以及响应速度的要求愈发严格。而我们作为前端开发者,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业务环境中,从代码编写到用户终端,全面、系统地进行性能优化,进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的满意度,无疑是展现专业素养的关键一环。
而掌握全链路优化的能力,则是我们解决前端问题的关键钥匙,一旦掌握了这个能力,很多前端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你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在面试中也能脱颖而出,比如很多大厂像阿里、字节、京东等,在面试时就会重点考察候选人的全链路优化能力。
前端工程师的工作看似简单,主要就是处理用户界面和数据交互这些重复性的任务。但实际上,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前端人员并不常见。换句话说,能够解决问题的前端人员才是最稀缺的。只有我们掌握了前端全链路设计的思维和解决方案,才能轻松应对用户问题和线上故障,突破能力天花板。
而且通过实打实的前端全链路学习,你不仅能学会怎么抓异常、记日志,还能让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代码和架构的本领都上一个台阶。这样,你就不必再被那些乱七八糟的需求反馈弄得晕头转向了,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最棒的是,学习前端全链路还能让你的思维和认知更开阔,让你的前端技能更厉害,更能摸透用户需求。这的确是一举多得。
但是,不得不承认,想彻底掌握前端全链路优化并非易事。首先,以往我们学习和解决前端的一些问题,往往是在网上搜索一些教程,对某一点进行优化,再或者就是看一些陈旧的教程文章,这样学来的知识,不但不系统,而且没有很好的方法论总结。
其次,可能你只关注了 CSS、JavaScript 的优化,一旦涉及到 App、后端、网络等领域,就无从下手,学习成本很高。
正好,这两天看见前端业界大佬「唐俊开」老师新开了专栏《前端全链路优化实战课》,就是带着大家从 0 到 1 实现一个全链路快速定位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第一时间就订阅了,并且阅读了已经更新的部分。课程内容设计得十分精妙,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逐步深入,而且极具实战性,每节课都配备了实用的工作代码,让我们能够紧跟课程的步伐,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真正掌握其中的优化方案和思路。
早鸟特惠,到手 ¥69
立享 7 折
如果你是新人,到手只要 ¥59!
唐俊开老师,网名三桥,前阿里前端技术专家,也曾在教育企业担任过前端总监,从事前端技术开发工作已经超过 20 年了,还写过不少畅销书,《HTML5 移动 Web 开发指南》和《通吃 iOS 及 Android:用 HTML5+Script 就能开发 AP》等,可以说是 HTML5 标准技术的推广者和布道者了,技术实力可见一斑。
这 20 多年以来,他一直都专注于前端技术生态的研究,其间担任过 Java 软件工程师,还曾深度参与过企业软件、App 产品、PC 产品、海外信息流产品的开发,还参与过技术推广的工作。最近几年,一直专注研究小众市场 ToC 产品的前端技术,也带领团队解决过项目历史技术债。
最让我佩服的是,唐俊开老师曾带领一个仅有 10 人的小团队维护超过 200 个前端项目。这对于任何前端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足以见证他的卓越技术能力和深厚经验功底。也正是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他得以提炼出一套简单而高效的前端全链路实践方案,并且在这门《前端全链路优化实战课》中分享出来。
前端全链路的核心是监控与优化。基于此,俊开老师会带着大家从理解产品设计开始,设计和定义数据结构,实现埋点,再通过预警和告警提前发现问题,最后根据链路日志解决问题,优化前端交互、性能等各方面的用户体验,层层递进搞定前端全链路。
这一步主要是带你学习前端全链路基础理论知识,将全链路拆解为 3 种要素和它们对应的 14 条核心路径,也可以说是后续学习的一幅地图。
这个章节,老师会带你学习设计日志数据格式的方法,把前端出现的各种异常、页面交互问题以及性能问题关联起来,让你在处理线上问题的时候更快地定位全链路场景的日志。
基于前面设计的指标,带你设计一套故障通知体系。这套“监视器”和传统的可视化页面不同,它会及时通知系统故障,再由人为分析、整理,判断每个问题是否需要解决。
搭建好指标体系,又有监控通知问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了。这一章我们会综合前面日志埋点和监控的知识,一起解决高频的页面故障、性能、交互等等问题。
具体看看课程目录:
再强调一下:
上新特惠,早鸟到手 ¥69
立享 7 折
如果你是新人,到手只要 ¥59!
其实,掌握一门前端技术不难,但要成为真正的工程师水平,需要日积月累,还要不断反思。前端全链路并不单单只是解决技术问题或者说是修 Bug,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更重要的是一种成长的态度。
所以说,《前端全链路优化实战课》这门课不仅仅是技术课,还是一门思维提升课,只有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领域,你的技术之路才会走得更远更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