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下之前,给自己说了一百次「没关系」
休息,看似是一件人人生来就会的事情,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却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
“996”甚至是“007”的工作时长,下班后微信也依旧响个不停,人们的休息时间被工作无限压缩;但到了休息时间,他们却突然发现自己“不敢休息”了。一旦无所事事就觉得自己荒废时光,一旦停下脚步就感到无比焦虑,休息不但没有让他们的身心得到疗愈,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如何在荒废一天后宽恕自己,似乎成为了现代人必须面临的课题。
我们与三位经历过“休息羞耻”,又最终决定放过自己的年轻人,聊了聊他们的焦虑与宽容。
“大病一场后,
我确诊为REST人格”
去年微博上有一条特别热门的视频,标题是“要么在工作,要么在生病,我发现自己有某种‘休息羞耻’”,这完全是我从前的生活写照。
我的工作是新媒体运营,在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时代,我的工作也像是24小时永动机,哪怕在下班时间也很难做到完全不看手机。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去上海迪士尼玩,尽管请了年假,我还是担心老板和同事会有事情找我,便随身带着电脑。果不其然,当天的微信推送遇到了一个排版上的问题,我在排队坐七个小矮人矿山车的时候,还一直拿着电脑帮同事改推文。
诸如此类的事情非常多,工作的这四年里,我几乎没有一次出门半天以上不带电脑的情况。我有朋友调侃我说,“小小的身体却永远背着一个沉沉的包”,真的非常心酸。
因为休息的时间非常宝贵,我总是想要在每个周末都尽量多做事。我是一个j人,喜欢特种兵旅行,每天的行程安排得很满,去不同的景点,拍出可以发朋友圈的打卡照。当时的想法是我花了钱、花了时间出来旅行,当然要去足够多的地方、要发朋友圈小红书才算回本。如果是平常的周末,我会努力给自己安排出门的活动,就算在家,也要安排满追剧、做瑜伽这些活动。
每周日晚上,我会在心里想一想:“我做了很多事,确实没有浪费这个周末。”
今年过年前,我感染了流感,高烧了三天才退下来,紧接着又是过年,这是我们一年中难得不发推文的假期。病假加上春节,我整整休息了12天。发高烧的时候,几乎一整天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完全没办法处理工作。正好赶上年前大家都归心似箭,工作相对比较松散,我发现哪怕我四天不工作,公司的公众号、小红书、抖音也能顺利运营下去。
因为生病,整个春节假期我都没有安排密集的行程,大多数时候就在家里陪陪父母,跟他们一起料理一下家里的花草,连春节档的电影也只出门看了一部。如果要让我说一说春节期间我每天做了些什么,我还真的没办法列举出来。我发现这种度过假期的方式非常舒服,虽然没办法在社交平台上秀,但是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反而让我年后上班的状态好了许多。
现在MBTI人格测试很流行,有网友提出了“REST”人格(休息人),我觉得现在的我就是这个状态。工作、加班、打卡发朋友圈,这些曾经在我的生命中很重要的事情都暂时退居二线。
我把‘休息’这件事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效率工作是为了早点下班休息,加班是为了周末可以有完整的休息时间。”
人生不必非要追求太多外在的东西,无所事事的一天也有存在的意义。从那场高烧里醒来的我,决定放过自己,以最舒服的状态度过未来的日子。
“无法宽容自己,
可能是你走错了赛道”
焦虑,是我过去一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情绪。我大学就读于金融相关的专业,毕业后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自然地进入了金融行业工作。不幸的是,我对于金融行业的兴趣实在不高,工作内容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
工作带给我焦虑,回到家以后的休息时间也同样不轻松。因为考虑转行,我时常在休息时间感到自己在荒废时光,“我是不是应该改简历”“我是不是应该去学新东西”“以前的同学又升职了,我怎么还在原地踏步”,诸如此类的想法时不时就会出现在我脑海中。
休息,在不知不觉中
变成了一件不正当的事情。
被深深的焦虑折磨以后,我尝试去看过心理咨询师,有一次甚至因为过度焦虑而在咨询室里哭了出来。我的咨询师告诉我,表层的焦虑下一定有更深层次的不安,只有解决了不安才能摆脱焦虑的困扰。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其实不难,我的不安在于对职业生涯的担忧。
在那以后,我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成功实现了转行跳槽,去了一个我相对喜欢的行业。虽然薪资暂时有所下降,但新的行业对我来说是可持续性的,至少不会让我每时每刻都想辞职。换了新工作以后,我每晚和每周末休息时的负罪感降低了很多,因为我再也不会在不做事的时候心里总想着“荒废了时间又不能尽早转行了”。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来到新的职业赛道以后,我走上了和从前的同学、同事们完全不同的路,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随时随地都在和他人比较。
我休息,是为了未来的路可以走得更加长远,而不是为了一定要和谁比个高下。”
“换了一个生活环境,
我戒掉了休息羞耻”
我的“休息羞耻”和高中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当时就读于家乡一所重点高中,同学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晚自习结束以后,大家会在宿舍里开着小台灯学习到一两点才睡觉。每周会有一天休息日,但大部分同学还会在外面上补习班。
那时候我们班主任特别喜欢在放寒暑假之前和我们说一句话:“假期就是你们赶超别人的最好时机。”
所以对那时的我来说,假期不意味着休息,
只是换个地方学习罢了。
这种习惯被我延续到了大学和实习里。读大学时,我没有课的时候基本都待在图书馆里,如果在图书馆里玩手机玩得太久,就会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哪怕我今天本来没有什么必做的事情。
大四实习期间,我也总觉得周末自己应该继续投简历、准备托福考试、帮上司处理未完成的工作。我会每天给自己列一张To do List,如果没有做完就会产生很深的负罪感和自责感。
当时的我好像陷入了一种怪圈:我就像一只仓鼠一样一刻不停地往前跑,却永远被困在一个笼子里。”
转折发生在我出国留学期间,在美国,我发现大家都特别“会玩”。我的大多数同学周末都不会加班加点学习,反而会邀请大家来家里开party、开车去郊外滑雪登山。
毕业以后,我所在的公司依旧存在加班文化,但能够感觉到同事们都会努力不在下班时间打扰其他人。
后来,我爱上了登山。因为山里信号不好,我经常一天也不会看一次手机。一整天沉浸在山野之间,觉得特别充实。现在我每周的业余生活特别丰富,滑雪、登山、追剧,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虽然人在图书馆、公司,但是效率低下,反而被自责和愧疚所折磨。
我很喜欢我的leader告诉我的一句话,大意是这样:“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只为了最终的结果,过程很多时候更加重要。”
其实人生就很像是登山,我以前太过于在意自己什么时候能够爬到顶峰,现在才发现其实停在途中看风景的感觉也非常好。而且说到底,真正成为顶尖精英的人终究是少数,对自己宽容一些,才是生活之道。
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一书中说:“你不是为了什么去做一件事情,你做这件事情就是这件事本身。”对于患有“休息羞耻”的现代人来说,不再责怪自己、毫无愧疚感地度过无所事事的一天,或许就是他们逃离焦虑的第一步。
TALK TALK
休息日不休息的时候,你是在做什么?
编辑 Sissi Hua
撰文 谭栩睿
插画 akirayo
视觉 Ivy
校对 Jiayi Cui
先生推荐
霸屏的天水麻辣烫,勾起我对淄博烧烤的101次回忆
天呐,内娱男明星最新“性张力”竟是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