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看了火锅店点菜崩溃的孩子,终于明白:软硬不吃的娃,心里在想什么?

看了火锅店点菜崩溃的孩子,终于明白:软硬不吃的娃,心里在想什么?

8月前
作者 | 小树妈妈
来源 | 小树妈妈
ID | tree2050



“我点糍粑,你又不让”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一种情况,我们既温柔又坚定,但是遇到一些事儿的时候,孩子就是软硬不吃。


前两天,我刷到这样一条微博,是一位叫@黑尾鸥1998 的网友,吃火锅等位。她旁边有一对父子也在等位,顺便商量等会儿要吃什么。


父亲看起来“很民主”,让孩子选道自己爱吃的菜。


儿子选了红糖糍粑,结果被一口拒绝,爸爸的理由是“点一些能涮的”


孩子有点不高兴,但还是解释:你说点我最想吃的!


爸爸接着反驳:就你自个儿乐意吃,吃不完,回回剩下还浪费。


话都说成这样了,孩子点菜的兴趣也没了:“随便吧,你看着点。”


结果爸爸不乐意了:“说好每人选一个,就差你了。”


儿子有点挂脸了:“我点糍粑,你又不让”。


接着爸爸又是一通反驳,还建议儿子点个“小酥肉”。



扯皮半天,孩子的情绪已经彻底低迷下去,“你爱吃你就点呗,我都行。”


反观爸爸呢,还是情绪很稳定的样子,甚至还在劝孩子,出来吃饭别闹情绪,快挑一个。


孩子这会儿已经被弄烦了,菜单一扔,“什么都不想吃”。


爸爸慢悠悠捡起菜单:“你这样有意思吗?不就是个糍粑吗,行行行,让你点,行了吧?”一边说一边往菜单上打勾。


孩子瞬间暴走,高声嚷嚷着:“我不要我不要!我不想吃了行不行……我不在这儿了!”


还是这位爸爸,突然严肃起来,攥住孩子的手腕教育:“你怎么回事?咋呼什么?你看看周围,谁像你似的,那么没素质?


当家里其他人来问,爸爸是这么回应的:


“非要吃糍粑!让他看点别的菜吧,偏不。还闹上脾气了。”


只看到孩子发脾气的长辈,自然一起教育起孩子来,让他“懂点事儿”,有话好好说,不该跟爸爸使性子。



最后这位爸爸质问孩子:


“后来是不是让你点了?那你还生什么气,你告诉我?”




怎么都点糍粑了
孩子还在哭?



不知道大家看完是什么感受?


我是两边都能理解。


站在爸爸的角度,不就是点个菜吗?怎么就能崩溃成这样?


而且我全程态度很温和,也给了孩子选择权呀?


控制也不行,专治也不行,父母怎么这么难?


但站在娃的角度,这个事儿又不一样了。


爸爸是让自己选,又不听自己的,说话不算数。


刚开始自己也没发火,不过是选择逃避躲开、不去选。


孩子情绪崩溃,不完全是因为那道菜,或者自己的想法不被尊重。


他已经妥协了,只希望事情能赶快过去,不要再和爸爸发生争执。


而爸爸呢,就像一个复读机一样,死活不肯翻篇,给自己扣上“闹情绪”的大帽子。


明明是一件很小的事儿,娃起码遭受了“三重暴击”:


第一重:自己的想法被否定。

第二重:父亲的说话不算话。

第三重:来自周围人和家人的指责。


现在吃不吃得上糍粑还重要吗?所以情绪失控了,用大叫来宣泄自己的委屈。


有句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咱们之前也聊过这个事儿,一个家庭想要过好,一定得知道一个原则就是“真相不唯一”。


咱们大人看到的是一个是不懂事,一言不合就“大吼大叫”的孩子。


孩子看到的是一个表面民主,其实很霸道的爸爸。


这俩都是真相,谁也别想着说服谁,最重要的是的相互理解。




你以为的温柔而坚定

有时候并不都是真的



其实说实话,比起上一代,我们这届父母明显更开明,更愿意听从孩子的意见了。


以前看教育类书籍的父母都凤毛麟角,现在基本每个父母都多多少少看过听过育儿讲座、会在家长群里唠唠怎么养孩子。


很多父母都在执行“温柔而坚定”的养娃策略,给娃一定的自主权,想尽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比如这位爸爸,肯定是想民主一下,但是又希望孩子能满足自己的预期,不断出手干预……


所以就有点翻车。


但是这种假民主呢,对孩子伤害其实还挺大的。


因为它比直接控制多了一道程序: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


有些孩子发现,“反正我怎么说都不对,那我干脆不发表意见了。”


慢慢的,他们就会变成那种“没有主见”、“没有欲望”的孩子。


是的,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


有些孩子对父母的反馈比较敏感,他们可能会不断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



说得再严重一点,如果父母总是假意让娃做决定,又质疑他的每一个选择,


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反应性虐待”或者叫“吹狗哨式虐待”。


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父母把孩子逼崩溃了,然后再和别人一起指责他。


时间一长,孩子的委屈无处宣泄,又无法自证,只能用愤怒来自我保护。


这种手段不仅出现在亲子关系中,夫妻、职场关系也相当常见。


就像婚姻里,一个冷漠责备的丈夫,往往有一个歇斯底里的妻子一样。


许多人会因此变得越来越敏感暴躁,总是不自觉的强势,丧失了与人正常相处的能力。


突然就想起,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父母这样的求助:


“怎么好好的,我儿子/女儿突然就变脸,发脾气了?”


“我对孩子一直是温柔而坚定,为什么孩子老是懒得理我?”


其实往深了去挖,都可能是这种“假民主”后的应激反应。






不过这个事儿也不是无解,谁养孩子也不能十全十美,


发现自己有假民主的迹象或者遇到“软硬不吃”的孩子,可以尝试下面这几步:


 第一步:抽离 


某种程度上,“假民主”就跟“吼孩子”一样,是一种惯性行为。


所以比起改变,更重要的是觉察。


我觉得有个方法很好用,就是停下来,从当下的场景抽离出来。


假装不是自己的娃,用旁观者的视角观察自己和孩子的交流。


你会看到,有个大人在问孩子的意见,其实他并不想这么做。


为什么心口不一?


因为他心里已经有了标准答案。


当无意识的行为被正视,改变才有可能。


 第二步:换位 


还是那句话,有理解才有沟通。


想要避免上头,最快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当成孩子。


如果我是孩子,自己的想法没得到回应,会不会难过?


如果我是孩子,面对父母的出尔反尔,会不会觉得被背叛?


如果我是孩子,被父母倒打一耙的指责,以后还愿意相信他们吗?


当注意力从强烈的自我满足转移,你就会看到很多自己习惯性忽视的事情,从而产生转变。


 第三步:探究 


想从根上解决问题,还要去多探索自己的内心。


比如说自己和孩子相处,为什么用这种行为模式,把原因列出来。


可能是你的父母就是这么对你的,你不过是在复制原生家庭。


那这本身与孩子无关,要做的就是课题分离,别让上一代人影响孩子。


也可能是你问孩子的这件事太大,他压根就做不了主。


那这时候,你应该先理清楚这几个问题:


这件事情,有没有得让孩子选?

真正能让孩子做主的范围在哪里?


如果孩子的选择不合我的预期,我会有什么反应,我又能托底多少?


不是所有事,都能和孩子商量的。


如果就是不想让娃给出期待之外的答案,可以直接给几个选项,说明原委。


彼此信任,坦诚相待,我们和娃相处得才能舒服。


孩子也能真正成为一个替自己做选择,且自我负责的人。


作者:小树妈妈,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树妈妈(ID:tree2050),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累计服务上万用户

 为父母提供专业支持 

 让孩子带着快乐与爱成长 

 心理咨询探索养育新视角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武志红

相关新闻

看了火锅店点菜崩溃的孩子,终于明白:软硬不吃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孩子怎么越长大、越不爱说话?TA的心里在想啥?看了全网窒息的“蛋糕店事件”,我终于明白,有些孩子一辈子也富不起来!“生性凉薄”的孩子是什么样?心理学:有2个特征,你遇见过吗?被苏东坡吵醒的那一晚,张怀民在想什么?这个真人实验火了:父母吵架时,孩子究竟在想什么?用 AI 面试员工的企业,知道打工人在想什么吗?!座椅的较量:什么在决定车企软实力?前男友会在分手后的断联期想些什么?在Costco干了40年,刚刚退休的首席财务官在自家门店买什么?又画饼?5年花10个亿!特鲁多总理:让加拿大的孩子在学校有饭吃!“谷子店”占领老商场,大手笔消费的中学生到底在买什么?谁带大的孩子更聪明?研究发现:这个人带娃,娃智商更高,妈妈比不上孩子在澳洲出生上的幼儿园,现在想让他回国上小学,怎么办?狗哥哥在沙发下睡觉,碰巧接住摔倒的猫妹妹:什么砸到我了?看了全网窒息的“蛋糕店事件”,才明白有些孩子一辈子也富不起来!架空的内战,异化的记者:《美国内战》究竟在讲什么?“全网想嫁的男人”悄悄结婚,震惊网友:孩子都有俩了?看了俞敏洪儿子的故事,我才明白: 那些一夜开窍的“普通”孩子,背后都站着这样的父母一位在柏林的中国母亲:何时开始,我放下了对孩子的精英期望?中国孩子爬藤率不到0.5%?曾创造上海唯一MIT奇迹的哈佛导师却说:每个普娃都是隐藏的金子存续14天的哥大“加沙团结营地”:美国高校学生在反对什么?看了全网窒息的“五万别墅”事件,我终于明白有人一辈子在受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