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及痛风的9个“冷知识”,80%的人都搞错了......
每年的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也是国内“全民关注痛风日”。之所以把痛风日确定在这一天,是因为普通正常人空腹血尿酸值不超过420umol/L,当血尿酸值高于420umol/L时,就被称为“高尿酸血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也越来高,相比之下,大众对这类疾病的认知却非常欠缺,而且随着对痛风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传统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关于高尿酸及痛风的冷知识,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并非如此!
在许多人看来,给痛风病人检查血尿酸肯定都是增高的,事实并非如此。据统计,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大约1/3的患者血尿酸水平在正常范围,其原因是:
1)在痛风急性期,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代偿性增加;
2)在痛风急性期,大量尿酸从血液中析出沉积于关节,致使外周血的尿酸水平下降;
3)痛风急性期患者常主动减少高嘌呤饮食,以及限制酒精、果糖的摄入,同时会大量饮水,甚至自行服用降尿酸药物,这些均可导致血尿酸下降。
由此可知,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有些患者血尿酸可以不高,甚至比平时还低。由此可知,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检测血尿酸值往往不准确,最好是急性期过后(即痛风缓解期)检查血尿酸,这个时候的化验结果更能反映患者平时血尿酸的真实水平。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能仅仅依据血尿酸水平高低这一项来确诊或排除痛风。
并非如此!
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病理基础,但是,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的只占10%,绝大多数(90%)高尿酸血症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最终也不会进展为痛风,我们称之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由此可知,关节疼痛同时合并尿酸增高,不一定就是痛风引起,也可能是其他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骨关节炎等等)合并高尿酸血症所导致的症状,这就需要临床仔细鉴别。
痛风发作具有显著的特点,起病非常突然,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主要累及下肢关节(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表现为关节局部红肿及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即使不治疗,症状也可在数日(3~5天)内自行缓解。
临床上,有些病人明明血尿酸已经降下来了,痛风却又再次发作。原来,痛风发作不光与血尿酸升高有关,还与尿酸显著波动有关。
临床发现,血尿酸水平降的越快,痛风复发的风险越高,因此,降尿酸药物一定要从小剂量起始,缓慢加量,目的是使血尿酸逐渐平稳下降,避免尿酸波动过大引发痛风发作。
不可否认,饮食与尿酸高及痛风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高尿酸及痛风并不都是吃出来的,这是因为体内尿酸的80%是由机体自身代谢产生(内源性),只有20%来自于所吃的食物(外源性)。
此外,肾功能下降、尿酸排泄减少也是导致血尿酸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严格饮食控制,最多也只能使血尿酸降低20%(60~90umol/L),并且饮食控制难以长期坚持。
因此,对于哪些血尿酸水平较高的患者,患者还需要同时配合降尿酸药物治疗。
并非如此!
说到高尿酸的危害,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痛风,那刀割样的关节疼痛令人刻骨铭心。其实,痛风只是高尿酸血症所致危害的“冰山一角”,高尿酸血症还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及血糖升高、损害关节及肾脏,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海产品是否适宜痛风患者食用,主要取决于嘌呤含量。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海鲜都是高嘌呤,例如:
因此,痛风病人并非绝对不能吃海鲜,完全可以选择吃些嘌呤含量较低的海产品。
并非如此!
嘌呤高的海鲜、畜肉、动物内脏、大骨汤要少吃甚至不吃。但是,嘌呤高的蔬菜(如莴笋、菠菜、蘑菇、菜花等)、豆类及豆制品却是可以吃的。
并非如此!
对于血尿酸高和痛风的人来说,不是嘌呤低的食物都适合。目前研究发现,果糖对血尿酸水平有明显影响,不仅可以加快尿酸的生成,还可以减少尿酸的排泄,导致血尿酸升高。
比如,市面上一些很甜的水果、蜂蜜,虽然都是低嘌呤食物,但痛风病人却不能多吃,因为它们果糖含量高。
此外,碳酸饮料(可乐、雪碧、芬达等)和果味饮料里面果糖含量也多,同样不能多喝。
并非如此!
将血尿酸控制并维持在目标水平对于预防痛风发作至关重要。但是,血尿酸也并非降得越低越好。
尿酸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神经保护作用,生理水平的尿酸对于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非常重要,血尿酸水平过低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血尿酸过低(<120μmol/L)对身体不利。一般建议降尿酸的目标水平不低于180μmol/L。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