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戈壁又一次见证中国航天的荣光时刻。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执行。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3人均为“80后”。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飞行任务。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 10 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那么,此次神舟十八号乘组的搭配有何亮点?神舟十八号除了“太空养鱼”,还要完成哪些任务?空间站轨迹的更改是否有迹可循?第四批航天员和载人登月到哪一步了?以下,Enjoy:来源 / 中国载人航天、央视网、央视新闻、我们的太空、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是第二批航天员,时隔两年九天再登太空;李聪、李广苏都是第三批航天员。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乘务组人均“80后”,都来自空军,乘组中也是第一次出现了文科生。一如既往,神舟十八号乘组选拔贯彻“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原则。三位“80后”乘组成员拥有相似的年龄和经历,使乘组拥有绝佳相容性。以“奋斗”为共同目标的三人,最终共同奔赴天宫。- 指令长叶光富:间隔「两年零九天」,刷新两次任务间隔时间最短纪录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是叶光富第二次赴太空出差,也是他第一次作为指令长奔赴中国空间站。这次出征,距离他首次圆梦太空,仅仅过了2年9天。叶光富表示深受鼓舞,「我感到莫大的幸福,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赶上了载人航天的迅猛发展。」2023年8月25日叶光富参加人船合练进入返回舱 孔方舟 摄
叶光富的飞天之路在幼年埋下梦想的种子。由于家里距离机场很近,他常常和姐姐坐在家门口的洗衣石板上仰望天空。伴随着无数次轰鸣声的掠过、天际线的留痕,他对太空的向往与日俱增。1998年,经过严苛的选拔后,叶光富成功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飞行学员。成为学员,只是开始,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面对着30%的初教团淘汰率,叶光富昼夜不停地学习理论、锻炼技能,总算克服了着陆方向的障碍,获得“优秀学员”称号。随后,在高教机训练中,叶光富因其优异的表现获得留校任教资格。十年时间转瞬即逝,叶光富因工作需要,时常面临工作调动。每到一个单位,他需要从“0”做起,但他从未抱怨,始终没有忘记对漫天繁星的初心与热爱。2009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工作正式启动。叶光富抓住机会、积极报名,凭借经验与毅力如愿加入航天员队伍当中。至此,航天员的生涯挑战才拉开序幕。叶光富需要经历的活动训练远远超出想象。2023年12月4日 叶光富在进行转椅训练 孔方舟 摄在恶劣条件下的48小时野外生存和应急救生训练中, 叶光富和王亚平、陈冬多次组成三人小组。无论是森林还是沙漠,他们用有限资源绝地求生,他们就地取材搭建掩体、采摘野果、野菜用以充饥,渴了便饮溪水。即便是50度爆表高温的风沙,也丝毫未减弱他们想要飞天的定力。训练过程中,他们还自制了简易渔网、捕捉陷阱等工具。2016年,作为中国航天员代表,叶光富与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其他5名航天员共同参加了欧洲航天局组织的洞穴训练,为期15天。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叶光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险象环生。背负着任务设备,他每天负重前行,甚至在悬崖峭壁上攀爬、垂直升降、穿梭暗流。六天过后,他和团队成功完成了两个洞穴分支勘测任务,还发现了“两个足球场大”的洞穴,被命名为「杰里科大厅」。同时,他们发现了一段500米左右的洞穴分支,叶光富获得命名权,他为这条路赋名为“Guang Ming Gallery”,即光明通道,意为黑暗当中,总有光明代表希望。任务的最后,叶光富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生成3D洞穴地图作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资料。他也成了中国首位没有执行过飞行任务,却公开过身份的航天员。2021年10月16日,奋战11年后,叶光富首次圆梦太空,乘坐神舟十三号执行任务。此次任务中,首次建立了空间条件下细胞的长期培养体系和细胞模型。叶光富在进行显微镜观察后,及时将心肌细胞的电信号通过相机记录并展示给地面,这是人类首次看到了失重心肌细胞的“钙信号闪烁”过程,极大地推动了医学领域的研究。执行完神舟十三号任务后,叶光富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载誉归来,却不是终点。叶光富仍时刻将自己置于空间站接力赛中的一棒。此次,新的征程同样意味着新的挑战。「我们一定传承好老前辈们的崇高精神,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叶光富有希望成为在太空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他也是目前“两登太空”间隔最短的纪录刷新人。对于外界热谈的「纪录」和「标签」,叶光富认为,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决定了现在的太空纪录迟早会被打破,最重要的还是时刻保持拼搏状态。2023年12月07日 叶光富 李聪进行飞船模拟器训练 摄影:徐部谈到航天梦,李聪的记忆则停留在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的时刻,14岁的他被深深震撼。于是,作为村里学霸的他将目光瞄向了「空军招飞」的宣讲。李聪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时,村子都沸腾了。带着所有亲人邻居的期待,他一路表现优异,被推举为学员队区队长,负责100多号人。李聪第一次作为队长进行队伍批评,因为紧张说话吞吞吐吐,效果并不好。而后,他便将发言内容提前记录在册,逐字逐句反复读取,以达到脱稿发言丝毫不惧的水平。大学四年,他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学员”。第一次作为成员进行飞行体验时,他突然一阵头晕,强烈的濒死感让他十分恐慌。他的恐慌感,一方面来源于不适应,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担心因身体宿舍被淘汰的失望和自责。退缩不是答案,他选择勇往直前。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都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动力。随后,当教员再次带他体验时,以往飞行的不适感总算消失,他重获信心,并且继续深耕飞行技术,在初教机和高教机训练结业中均获得第一名的成绩。2023年7月1日 李聪(右1)参加海上救生与生存训练综合训练 孔方舟 摄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正式开始,他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一个农村孩子,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远远超越了他的家庭的想象。灿烂的光环背后,是难以想象的淬炼和磨砺。两年半的时间,他学完了八大类上百门课程,拿到了通往太空的入场券。新一轮的选拔继续开始。如他所说,“考核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考核。”2023年08月22日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聪进行航天服测试 徐部 摄
任务密度注定并非所有训练者都机会圆梦。作为第三批航天员,既幸运,也背负了更多压力。对于此次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李聪全力以赴,他在见面会上说,“相信我们一定会很快适应太空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顺利、高效、圆满完成任务,以实际行动建功伟大新时代。”
2023年08月22日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飞船轨道舱训练 摄影:徐部神舟十八号载人航天乘组中,李广苏是首个以文科生亮相的航天员。他将自己的微信昵称命名为「狂奔的蜗牛」。尽管他自认为天资平凡,还是稳重地走好了每一步路,狂奔向太空。对于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一名高中选择文科的李广苏来说,他经常诚实表示:“我是真听不懂!”理工类课程的学习,对他而言相当于「跨界」,十分吃力。面对公式“天书”和符号“咒语”,他常常暗自苦恼、焦虑不安。找老师询问成了他的每日打卡项目。日复一日的钻研,是他行动虽慢,但总有长进。2023年12月22日 李广苏在进行环控生保设备操作训练 摄影:孔方舟体能测试也是他始终放在首位的突破口。为了提升体能成绩,他在滴水成冰的冬天清晨,每天腿上绑着沙袋跑三公里。并且,他对自身面临的瓶颈期针对性逐一攻破,蹲杠铃、爬楼梯、快速台阶跑……直到成绩达到自己满意才停止,甚至还在表彰大会上得到表扬。2023年8月25日 李广苏参加人船合练进入返回舱 摄影:孔方舟开始进行飞机模拟训练,是另一场煎熬的挑战。克服不适、调整状态,李广苏逐渐战胜了晕机反应。“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此次神舟十八号在轨期间,乘组将利用舱内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开展90余项实(试)验。相较神舟十七号乘组,神舟十八号计划的试验有增无减。目前,神舟十七号乘组共开展了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了60余种200多个各类样品。这些样品都将助力新一批科学应用成果的研究。- “种菜”进化到“养鱼”?太空生态已经Next level
神十七乘组刚刚在“太空菜园”迎来大丰收,神十八乘组便不甘示弱,决定开展“太空养鱼”计划。
此次出差,神十八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同时,“太空种菜”仍然不能舍弃。神十八还将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以此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为后续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2024年02月05日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广苏进行植物培养练习 徐部 摄首先,太空种菜,是利用空间实验室平台,研究太空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的重要渠道之一。其次,航天员种植的植物,也是他们食物、氧气和水的来源之一。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掉航天员产生的二氧化碳,并且生产氧气,净化密闭舱室环境,获得清新的空气。此外,通过种植植物产生的蒸腾作用,还可实现密闭系统内水净化,以补充纯净水资源。神舟十八号在轨期间,还将实施6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2至3次出舱活动。这些出舱任务都是为了在目前空间站已有的空间碎片防护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对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碎片防护加固装置,视情开展舱外巡检,用以保障空间站安全。出差三个月的“平均年龄最小”神舟十七号航天乘组也将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六人同框,将成为「太空轮班」的新常态。空间站时代,“双载人飞船”执行任务不再罕见。一艘飞船专注于当下的发射任务,前往中国空间站;另一艘飞船则驻守地面发射场,时刻待命救援。作为神舟十七号的后备军,神舟十八号飞船其实早早就处于准备状态。如果空间站、飞船遇到突发状况,需要快速返回地球,神舟十八号就将以最快的速度发射升空,接航天员回家。无论是载人飞船还是货运飞船,空间站轨道调整屡见不鲜,这不仅仅是我国的做法,国际空间站亦然。事实上,我国对于空间站轨道调整已然常态化,并非只有飞船发射期间才会临时有所调整。当然,轨道调整包含按计划稳步进行和突发状况紧急处理两种情况。突发情况对变轨要求较高。首先,变轨发生在紧急规避时。近地轨道记录着航天历史,存在无数空间小碎片,还包含着许多飞船、火箭、探测器甚至卫星的残骸,以及许多更为细小的太空垃圾。当空间站组合体察觉有类似的航天器或太空垃圾接近,存在碰撞可能性时,便会紧急变轨以调整航道。具体案例可以参考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变轨。2009年,人类史上发生了第一次在轨卫星碰撞事件。西伯利亚上空790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上,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完整的在轨卫星发生碰撞,这也给世界提了个醒。即便天宫空间站的外层使用了玄武岩复合材料用以抵御撞击,结构上也设置了多层防护,以削弱撞击的动能。但这些防护手段,只能应对毫米级和厘米级的碎片,10厘米以上的碎片便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变轨。航天员的太空服也是如此,具备防弹能力,能够轻松应对毫米级太空垃圾。不过不用过分担心,空间站共设置了4台轨道控制发动机,4台霍尔发动机,和22台姿态调整发动机。这30台发动机可以保证空间站的精确变轨。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变轨及避险必须保证提前30小时以上预警,在经过精准计算以后,才能够决定躲闪动作的各项参数。其次,变轨发生在轨道衰减时。收到外太空稀薄的空气阻力影响,空间站的速度会越来越慢,轨道高度也会逐渐下降。即便是国际空间站,其飞行轨道也难以避免地以每天100米到200米的速度降低。如果不进行变轨,甚至可能掉回大气层。为了提高空间站组合体运行时间,隔段时间启动发动机成为了提高轨道高度的基本手段。变轨因此发生。最后,变轨发生在新的航天器到来之际。这便是之前所提到的,发射天舟货运飞船、神舟载人飞船之前,空间站进行的飞行轨道调整。空间站时代,讲究「0」窗口发射,需要分秒不差地让火箭点火升空。由于飞船与空间站的运行速度都很快,飞船在发射后,需要在计划时间内抵达空间站附近,并且不断靠近,以实现交会对接。不然,则会错过空间站组合体,耗费更多燃料进行二次变轨和对接。空间组合体在迎接新飞船到来前,会进行变轨。同样,轨道参数将公之于众。部分网友根据轨道参数及航天计划,便可以推算出发射时间的大概范围。这也是网络上各类发射「小道消息」的来源之一。4月25日,根据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的最新消息,载人登月又有新的进展。林西强介绍道,2023年,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设定为: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
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主要飞行产品已经完成了方案研制工作,正在全面开展初样产品生产和各项测试。飞船、着陆器已基本完成力热试验产品研制,火箭正在开展各型发动机地面试车,文昌载人月球探测发射场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载人月球车、月面载荷方案,正在进行竞争择优。本次工作,计划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7至8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共5至6名,其中,载荷专家2名左右,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航天驾驶员将来自于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则将主要来自工业部门和高等院校。我国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即将完成。他们入队后将和现役航天员一起,实施空间站后续任务,并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根据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的最新消息,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已基本完成,不久将正式对外发布相关信息。第四批航天员入队后,将和现役航天员一起,实施空间站后续任务,并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根据不同飞行任务的需求和太空站的阶段性变化,航天员的要求会产生细微变化。对于乘组而言,最基本的一环便是熟悉航空飞行技术与经验,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一要求是为了保证突发状况下,航天员能够冷静处理问题。因此,以往候选人的基本要求为:有航空飞行经验的试飞员和空军现役飞行员。但是,随着空间站的扩展, 为了更多技术性研究的顺利开展,目前选拔的航天员也会包含任务专家及载荷专家。临床医学选拔对航天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会对候选人进行集中检查。800人中,还会选取60人参加第二轮住院临床复查。同时,此次检查还需要摸排候选人疾病的既往史和家庭病史,以排除潜在性疾病。在满足基本的要求后,航天员会进行适应性选拔考验。通过模拟特殊的航天环境,如失重、超重、缺氧等,测试航天员的身体反应及心理状况。检测方法十分多样,如通过秋千、灌耳、转移等进行前庭检查;通过离心机检查进行抗超重耐力测试等。
如果航天员能够顺利通过以上测试,则需要进一步结合专家组评定委员会综合评定及上级批准,随后才能成为预备航天员。问天阁训练主要针对执行航天任务的乘组。他们都要提前1个月的时间入住问天阁,在飞船正式发射之前进行短期的生活、训练、隔离检疫、登舱准备等。入驻问天阁后,航天员不但不会降低强度,反而要进行更加全面的全系统发射演练的专项训练,即登舱、出舱演练等。并且,问天阁训练要求航天员必须对发射塔、驾驶舱、返回舱、逃生通道等环节了如指掌。联合测试时,航天员需要像真正执行飞行任务一样,身着舱内航天服,从整流罩的登舱口进入飞船,并模拟起飞,完成整个飞行过程中的关键操作动作,以熟悉发射程序。完成载人登月任务,要求航天员需要训练掌握梦舟飞船和揽月着陆器正常以及应急飞行情况下的操作,完成月面出、进舱,进行1/6重力条件下负重行走、月球车远距离驾驶、月面钻探、采样和科学考察等技能。假如宇宙是答案,那问题是什么?斗转星移、万物乾坤。人类所走的每一步,并非为了终点,而是为了不回到昨天。地球绕着太阳运行了四十亿次。星辰海洋间,人类一直都是太空旅客。从环海航行到航天之旅,神舟火箭承载着人类的探索日记。越来越多的地球旅行故事开始上演。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流动的宇宙当中、流逝的时光之间,「新大陆」永远等待着被勇敢者们发现。我们期待,擦清历史的镜子后,继续奔向下一段神秘而未知的旅程。载人登月,将成为指日可待的探索一环。
1.综合汇编自中国载人航天、央视网、央视新闻、我们的太空、新华社、人民日报等2.官方 |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召开
3.“太空菜园”迎丰收 ,“天宫”种菜如何实现?by 我们的太空
5.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独家揭秘!by 新华社
7.文科生,也要飞天啦🤩 by 央视新闻
也许你还想看:
经纬徐传陞:做VC这么多年,人们总在问我同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