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超预期,房地产为何还是那么差?
一季度GDP增速与房地产数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各项数据,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实现GDP同比增长5.3%,超出市场预期的4.9%(为wind一致预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2%,固投比2023年加快1.5个百分点,失业率同比下降。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这样的经济复苏态势和韧性一片叫好。
就在当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较今年1月的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
IMF表示,虽然全球经济仍保持显著韧性,随着通胀向目标水平回落,经济实现较为平稳的增长,但是增长并不均衡,仍将面临重重挑战。
IMF维持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预计中国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4.6%和4.1%。说明一季度5.3%的增长率,已经远超市场期望。
与此相反的是一季度的房地产数据,仍是全线下行。数据显示,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5%。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26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4%;新建商品房销售额21355亿元,下降27.6%。
同往年对比可见,房地产市场仍处在调整过程中。
比如,住宅新开工量从2021年一季度的2.71亿平米,降到2024年Q1的1.25亿平米,降幅为54%。
四个年度的Q1增减数分别为30.1%、-20.3%、-17.8%、-28.4%,今年的一季度下跌最深。
1~2月,创2017年来同期次低,而被市场寄予厚望的3月,销售并未好转,单月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基本与1~2月相当,“小阳春”无影踪,同时成为2016年以来“最差的3月”。
针对一季度房地产整体萎靡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表示,“要理性看待此轮房地产调整”。
首先,今年一季度房地产销售指标降幅扩大,也有去年对比基数的原因。去年由于特殊情况影响,3、4月份房地产销售迎来“小阳春”。
但对比去年6月份以后房地产各个月的销售总量,发现今年3月份房地产销售总量比去年下半年各个月绝对水平都高,这说明今年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房地产销售回落,确实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的原因,绝对量水平并不低。
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苏志勇表示,梳理最近10年商品房销售数据可以看出,商品房销售从2016年起就保持在每年15亿平方米以上的高位,2018年至2021年更是连续4年销售面积均超过17亿平方米,2021年达到近18亿平方米的高位。
2022~2023年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下滑至11亿平方米,创出10年来新低。
而今年一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2668万平方米,虽同比下降19.4%,但保持此销售水平,全年销售面积也将达到11亿平方米左右,考虑到如今供需关系的转变,总量并不算低。
其次是支持房地产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效果还在持续显现。受因城施策政策影响,“宽信用”政策信号频出,一季度全国超127省、市级别出台152次宽松性政策,北上广深杭等核心城市先后松绑限购。
政策的作用也在持续凸显,统计局数据显示,房地产“三大工程”拉动了房地产投资0.6个百分点,显现出成效。
从一季度数据看,房地产国内企业贷款降幅收窄了1.2个百分点,这跟“白名单”融资政策落地有直接关系。
此外,今年以来,还有30多个城市提出住房以旧换新政策,在各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今年3月份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金额比1~2月份降幅分别收窄了1.1和1.7个百分点。
这三个方面数据显示了支持房地产稳定政策效果在持续显现。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政策救市”的作用局限性正在显现。
从本轮房地产调整以来,市场对政策救市的期望一直很大,这里面当然有前期政策“紧箍咒”念得太多的原因,但政策肯定不能让房地产重回2021年的高点了。
而且一个重要的信号是,一季度GDP、CPI、居民收入这些数据很漂亮,但房地产数据很差,这也间接强化了监管的信心——房地产行业要发展,但是每年10万亿左右的销售已经足够了,没必要再重回房地产高投资、高周转的老路了。
从中央一再强调“防风险、稳市场、促转型”的路径看,决策层“去房地产化”的决心和意志是相当强的,这几年各地都在寻找房地产替代行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都在探索中,今年火起来的“新质生产力”,本质上也是一种对旧生产力的平替。
那么如何看待后续房地产行业的走势呢?
从产业地位和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我觉得房地产行业仍无需悲观。
从房地产行业的地位来看,依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去年12月份安信证券2024年年度策略会上的演讲中表示,2016年以后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核心原因是土地供应的骤然收紧,在投资、销售等数据上,并没有出现典型的泡沫化迹象。
长期来看,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应该在7%左右,以此数据作为衡量标准,2021年这一数值为12.84%,经历两年调整,2023年回落至8.8%,但仍在合理中枢之上。
发达国家的过往经验看见,日韩、美国在经历房地产泡沫后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长期在7%左右,比如日本城市化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过程。
但是日本房地产投资占GDP长期维持在6.5%的水平。美国2004~2008年经历了快速的房地产泡沫化,在2014年以后,美国开始从经济危机中恢复。
从2014年开始,美国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也在7%左右。
“在2005年美国经济泡沫化之前,房地产投资的占比接近8%,考虑到中国仍然有一定的继续推高城市化的空间,考虑到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仍然没有结束,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仍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我们在这些比较之中所得到的7%的水平,应该是未来长期房地产投资占比中枢的下端。”高善文在演讲中指出。
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经过二十几年的高速扩张后出现调整是正常的,房地产阶段性调整,有利于房地产后续构建新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因为传统的产能可以市场出清,开发商能够建更好的房子,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对消费者也是有利的。
特别是,中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仍未完成,这三年的房地产调整让很多人悲观到忘了这一个基本国情。
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2%,但是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不到50%,还有2.97亿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完全市民化。
同时,现有的住房存量中,90平米以下的中小户型房子还是占绝大多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深入推进,中国房地产市场改善性需求、刚需都还比较大,这也是中央推动“三大工程”发力的初衷和着力点。
因此对于后市,虽然无法再期望政策救市,但精准的托底政策,让房地产行业回归正常仍可期待。
高善文预测,2024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应该就会跌破6%,也许会跌到5.5%、5.7%左右的水平,房地产市场将出现明显的“超调”。
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市场确实持续深度调整,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将持续处于较低规模,同比走势暂无明显回升迹象。特别是销售方面的疲软,导致开发企业压力加大,爆雷的风险已经从恒大蔓延到万科这样的市场优等生了。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托底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年初以来,房地产政策延续了持续宽松的主基调,后续中央层面势必继续稳步推进“三大工程”建设,配售型保障房建设提速,或将加大财政对建设配售型保障房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
特别是在融资端,延续“金融16条”相关支持政策,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和“白名单”制度,有效疏通了房企融资渠道是当务之急。
在地方层面,政府将充分发挥调控自主权,逐步放开各项限制,重点城市进一步降低个人购房门槛,取消限购、限售等限制性措施或者放宽社保缴纳年限等,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下调房贷利率、交易税费等。
政策的作用是保障和促进合理的住房需求,将房地产行业拉回正常的轨道,而非制造新一轮的虚假繁荣。
/// END ///
No.5754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梁云风
参考资料:中国房地产报,《一季度房地产数据出炉 政策还需精准发力》;众和证券,《房地产行业融资及重组市场观察季报 | 2024年一季度》;朱罗纪,《GDP那么好了,还能指望大救房地产吗?》上证报,《高善文:房地产市场已经超调,关注两大变化》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图片 视觉中国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视频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