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全球首个皮肤癌mRNA疫苗进入3期临床试验;在美国,禽流感病毒可能从去年年底就已开始传播 | 环球科学要闻

全球首个皮肤癌mRNA疫苗进入3期临床试验;在美国,禽流感病毒可能从去年年底就已开始传播 | 环球科学要闻

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医学 ·
全球首个皮肤癌mRNA疫苗进入3期临床试验


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医院(UCLH)消息,近日,由莫德纳(Moderna)公司与默沙东(MSD)联合开发的全球首个皮肤癌mRNA疫苗——mRNA-4157(V940)开启了3期临床试验mRNA-4157主要针对已切除高风险黑色素瘤的患者,预防他们的癌症复发。此次临床试验将在全球招募1089名患者,UCLH已成功招募首批患者。

据莫德纳网站消息,mRNA-4157是一款“个性化”的mRNA疫苗。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研究人员会对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DNA测序,并利用特定算法设计和生产针对该患者肿瘤特异性DNA突变的mRNA疫苗。该疫苗中使用的mRNA最多能编码34种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此次3期临床试验将联合mRNA-4157与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商品名可瑞达,一种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癌症免疫疗法的单克隆抗体),评估该疗法与仅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效果差异。在此前的2期临床试验中,使用这种联合疗法,患者术后三年癌症复发或死亡风险相比于单用帕博利珠单抗患者的风险降低了49%。(UCLH, Moderna)


· 公共卫生 ·
禽流感病毒可能从去年年底就已开始在美国传播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近日,一项基于基因组数据的分析表明,目前在美国牛群中大肆传播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可能早在去年12月底或今年1月初就已经从受感染的鸟类传染给了牛。这意味着,美国甚至邻近国家的感染了禽流感的牛可能比目前报道的还要多。

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农业部(USDA)在Sequence Read Archive(SRA)数据库上传了包括来自239份生物样本的H5N1病毒基因组测序结果,样本来源包括牛、猫、鸡等10种动物,数据大小约10GB。根据牛感染的H5N1病毒的遗传多样性程度,研究人员判断这些病毒应该已经传播了几个月,很可能在去年12月或今年1月就已经由野鸟传给了牛。其中一些病毒突变可能与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中传播的适应性有关。数据同时显示,病毒偶尔还会从病牛跨物种传播回鸟类和猫。目前,研究人员期望能对牛和野鸟进行更多采样,以更深入地了解此次疫情的确切起源。(Nature News, virological.org)


· 医学 ·
某些侏儒症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更低,或指明预防心血管病新方向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消息,近日,一项发表于《细胞》(Cell)子刊Med的研究表明生长激素受体缺陷(GHRD,也称拉龙综合征)导致的侏儒症患者,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该研究或许能帮助科学家确定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因和生物学途径,并开发新的疗法。

由于身体无法正常使用激素,拉龙综合征患者体内通常生长激素水平正常或较高,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一种帮助生长激素促进骨骼和组织生长的分子)的水平则较低。由于IGF-1水平低通常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相关,因此一些人曾认为拉龙综合征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更高。但这项新研究的结果表明,与这种看法相反,拉龙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反而更低,他们的血糖、血压和胰岛素水平均较低,心脏尺寸较小,动脉脂肪堆积减少,颈动脉壁也更薄。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结果可能帮助科学家开发新的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策略,例如通过靶向生长激素受体来降低IGF-1水平。(Nature News)



· 生态学 ·
入夜后外出活动的昆虫比白天多

晚上外出活动的昆虫是否比白天多?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确切的答案,研究人员发现,在夜间外出活动的昆虫比在白天活动的昆虫多了约三分之一(31.4%)。


他们先找出了在白天和晚上用陷阱(专门捕捉活动的昆虫,如飞行拦截网和流网)对昆虫进行采样的研究,然后分析了数千项这样的研究,他们发现1959至2022年内有99项研究使用上述方法记录了从热带丛林到温带森林、干旱草原和水生生态系统等不同地貌的昆虫活动模式。研究发现,蜉蝣和飞蛾等多种昆虫在夜间活动更频繁,然而蜜蜂、黄蜂和蚂蚁等昆虫却在白天更加活跃。总的来说,在河流和溪流等水生栖息地中,昆虫在夜间活动更为常见,相比之下,陆生昆虫的昼间活动普遍较多。这可能反映了不同昆虫躲避捕食者的不同策略。这项研究还强调了全球范围内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昆虫活动的影响,比如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昆虫往往会在夜间活动。(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 生态学 ·
好奇心促进慈鲷多样性


坦噶尼喀湖中特别奇特的一种慈鲷:Cyphotilapia gibberosa。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Basel, Adrian Indermaur


好奇心带来的探索行为会显著影响动物的生存概率。例如,好奇的动物倾向于探索并扩展栖息地,但同时,它们也面临着更大的被发现、猎食的风险。近日,一项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的研究发现,非洲坦噶尼喀湖的不同慈鲷的探索行为存在巨大差异,这可能使它们在形态和栖息地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能够栖息在各种生态位中,从而减少彼此之间的竞争。


研究人员在9个月里录制了坦噶尼喀湖中的57种慈鲷(共702条)在大型实验池塘不同区域的探索行为。他们分析视频后发现,这些慈鲷的探索行为差异与它们的栖息地和体型密切相关。例如,体型较大且栖息地离岸近的慈鲷物种通常表现出更高的好奇心。接着,他们在慈鲷基因组中发现有一种遗传变异与慈鲷探索行为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且该遗传变异位于基因cacng5b附近。他们还发现若此位置的含氮碱基为胸腺嘧啶T,这样的慈鲷具有更高的好奇心,如果是胞嘧啶C,那么它们的探索欲更小。此外,对该处进行基因编辑能显著改变慈鲷的探索欲,并可结合AI来预测慈鲷的探索行为。这项研究表明动物的好奇心可能在演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UNIVERSITY OF BASEL)


封面图片来源:pexels
撰写:马一瑗、黄雨佳、王怡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环球科学

相关新闻

长期摄入复炸油,或导致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增加,甚至能影响后代;美国报告首个奶牛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 | 环球科学要闻全球升温可能已经超过了1.5°C;在寒冷环境中待上2小时,就可能改善年轻人的心脏健康 | 环球科学要闻微塑料的有毒物质可直接被皮肤吸收;调查显示,超半数科学家认为流感病毒将引发下一次全球大流行 | 环球科学要闻WHO通报首例人感染H5N2禽流感,患者现已死亡;氦气泄露、推进器失联,“星际客机”延迟抵达国际空间站 | 环球科学要闻全球首例活体猪肝移植患者已下地行走,手术在安徽完成;德国电力过剩,负电价再现 | 环球科学要闻咖啡中的这种物质能缓解肌肉衰退;首例猪肾移植手术在美国完成,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 环球科学要闻美国得州一名男子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系首例牛传人病例 | 环球科学要闻清华芯片研究登《自然》封面:开发全球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纳米塑料会更多聚集在胚胎的心脏、肝和肾中 | 环球科学要闻用燃气灶做饭20分钟,就可能吸入1万亿个纳米颗粒 | 环球科学要闻自然资源部: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2毫米;新方法在常压下就能产生钻石 | 环球科学要闻​马斯克Neuralink公司首位人类受试者脑内设备曾出故障;全球连续11个月打破高温纪录 | 环球科学要闻美国FDA禁止在柑橘饮料等中,使用这种毒性添加剂;75岁后,这种癌症的发病率会大幅下降 | 环球科学要闻​李德仁院士捐出800万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支持武汉大学;每周只需一针!全球首款长效胰岛素国内获批上市 | 环球科学要闻嫦娥六号完成采样,现已起飞返航;在飞机上饮酒,血氧饱和度可跌至85% | 环球科学要闻全球首例猪肾移植患者去世;使用互联网或可提高幸福感 | 环球科学要闻25年糖尿病患者被治愈,为全球首个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病例 | 环球科学要闻美国“游隼”着陆器正在坠落,或将在地球大气层烧毁;美国放弃“2035年前取消动物实验测试化学品安全性”的计划 | 环球科学要闻72岁男子创新冠持续感染时间最长纪录:持续患病613天,病毒突变超过50个位点 | 环球科学要闻Neuralink第2例人体试验已获批,首位被试植入物中85%的电极丝已移位 | 环球科学要闻小鼠外生殖器变为2条腿,它现在有6条腿;南大团队观察到引力子激发,为全球首次! | 环球科学要闻全新升级!银河系中心黑洞新照片发布;气候变化或将影响全球计时 | 环球科学要闻首次实现人体外猪肝移植,结果较理想;华中农业大学初步认定黄某某存在学术不端,已停职处理 | 环球科学要闻只差一分!DeepMind最新数学AI在奥数竞赛中勇夺银牌;SpaceX公布猎鹰9号事故的原因 | 环球科学要闻李德仁和薛其坤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NASA宣布无限期推迟波音“星际客机”飞船返回时间 | 环球科学要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