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实现人体外猪肝移植,结果较理想;华中农业大学初步认定黄某某存在学术不端,已停职处理 | 环球科学要闻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据麻省理工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官网消息,2023年12月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将一颗放置在冰箱大小设备(用于保持捐赠的人体器官的温度和血液灌注)上的猪肝和一名脑死亡男子的静脉连接。在持续了3天的实验中,人体血液进入在机器中的猪肝后,然后又回到脑死亡男子体内。1月1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官网和生物技术公司egenesis宣布了这种“体外”肝脏抑制的初步实验结果:在72小时的研究期间,猪肝脏没有出现肝脏炎症的迹象,而脑死亡患者的身体在生理上非常稳定。该研究小组表示,初步结果显示,有望肝脏疾病患者中使用这种方法。他们将在另外三名已故捐赠者身上改进这种方法。
此次实验旨在帮助人们在急性肝功能衰竭中存活下来,急性肝功能衰竭可能由感染、中毒或者过量饮酒引起。这次实验中选用的猪器官是由eGenesis公司提供的、接受过基因编辑的猪,引发的人体免疫排斥反应更小。这是eGenesis公司首次将猪的器官用于人体器官移植,eGenesis公司正在准备申请,在今年开始对肝脏系统进行正式的临床试验。(宾夕法尼亚大学官网、MIT Technology Review)
图片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官方微博
1 月 16 日,华中农业大学一课题组 11 名研究生集体实名举报导师黄某某学术不端,当晚,校方称将成立工作专班调查。1月19日凌晨,华中农业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针对2024年1月16日网上关于华中农业大学教师黄某某学术不端等问题的举报信息,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在已调查材料中发现所反映的实验图片、数据、结果等方面问题基本属实,初步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决定即日起停止黄某某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组建导师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科研圈,华中农业大学官方微博)
最轻的黑洞还是最重的中子星?银河系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物体
中子星和黑洞都是大质量恒星在演化末期的极端结局,但此前观测到的最重中子星和最轻黑洞之间的质量存在很大差距。最近,据《科学》(Science)上的一篇观点文章报道,在一项发表在《科学》的研究中,天文学家在研究一个致密星团的脉冲星双星系统时,发现一颗毫秒脉冲星的双星伴星的质量介于中子星质量上限和黑洞质量下限之间。
天文学家在利用南非卡鲁地区的MeerKAT射电望远镜阵列调查球状星团NGC 1851时,发现了毫秒脉冲星PSR J0514−4002E双星系统,并测量出双星系统的质量为3.887倍太阳质量。由此,研究人员推测PSR J0514−4002E的伴星质量要么是2.35倍太阳质量,要么介于2.09 到 2.71 个太阳质量之间。伴星质量接近中子星-黑洞质量间隙的下限,这让研究人员怀疑它可能是一颗超重的中子星,或者是令人兴奋的黑洞,前者可以为极高密度的核物理提供新的见解,而脉冲星-黑洞系统更是能作为测试引力理论的重要目标。此外,研究人员还报告了通过引力波事件GW190814揭示了另一个质量为2.6倍太阳质量的天体。这项研究揭示了位于中子星-黑洞质量间隙的天体,虽然它们的性质目前仍是未知的,但未来对它们的研究将加深天文学家对致密天体的理解。
据一项发表于《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大学洛杉矶分校泌尿科的研究人员发现,精液中的微生物群可能在影响精子参数和提高男性生育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微生物群组成偏差校正分析(ANCOM-BC),研究了精子正常和有异常活动的男性。他们发现一种乳杆菌 Lactobacillus iners,可能对男性生育能力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先前的研究表明,这种乳杆菌会优先产生lL-乳酸,导致局部的促炎环境,这可能会对精子活力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3种假单胞菌也会产生影响。在精子浓度异常的男性中,2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会更常见,但另一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会更少见。研究显示,对精液微生物组的进一步理解,将有助于了解精子损伤,并为提高男性生育能力提供潜在的新途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023年1月3日,Momentus Vigride号飞船搭载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太空太阳能项目(SSPP)的演示器(SSPD-1)升空。SSPD-1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DOLCE(可在轨部署的超轻复合结构)、ALBA(评估能承受恶劣太空环境的电池类型)和 MAPLE(功率传输低轨道实验微波阵列)。近日,SSPD-1成功完成任务,标志着向商业化太空太阳能发电迈出了一大步。
其中,DOLCE可折叠模块在展开后将成为一个太空发电站。项目团队测试了这一轻型结构的设计、封装和轨道部署,并成功排除了部署过程中,由于线缆被钩住、部分结构卡住而使DOLCE无法展开的故障。同时,ALBA团队测试了32种不同光伏电池在轨面对太阳耀斑、地磁等活动时的表现,发现用新型低成本工艺生产的砷化镓电池表现稳定。此外,MAPLE在极限条件下测试了将电力以无线形式传输回地球的能力,并将收集到的经验用于未来的改进设计。(Caltech)
根据《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石器时代(约10000年前)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西南部的采集狩猎人群成员,可能受龋齿和牙龈病困扰。研究人员对3片桦焦油(加热桦树皮制成的物质)中发现的DNA进行测序,这些桦焦油于上世纪90年代发掘自瑞典Huseby Klev,可追溯到9890~9540年前。研究人员为每个样本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物种DNA创建了档案,将这些与过去发表的现代人类样本、古代人类牙菌斑以及一个有着6000年历史的咀嚼过的桦焦油样本中进行了比对。
研究发现,3篇样本桦焦油也被人类咀嚼过,其中含有大量的几种通常与牙龈病有关的细菌,如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咽峡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和一种斯莱克氏菌(Slackia exigua),以及与龋齿有关的细菌如链球菌(Streptococcus sobrinus)和类斯氏菌(Parascardovia denticolens)等。基于桦焦油中微生物物种的相对丰度并利用机器学习模型,作者估计了这些采集狩猎人群成员患牙龈病的可能性为70%~80%。作者认为,古代采集狩猎人群广泛使用牙齿完成任务,包括用嘴固定、切割和撕扯,可能让他们更易接触到导致牙龈病的微生物物种。此外,研究者还确认了采集狩猎人群成员在嚼桦焦油样本之前嚼过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了食物来源、毛皮和骨制工具。这些发现能帮助研究中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群体口腔健康的问题,并为他们的饮食、材料使用和当地环境带来了见解。
撰写:不周、clefable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