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布林肯访华,意在普京

布林肯访华,意在普京

7月前

核心要点 

此次布林肯访华,实质上核心问题在于俄乌问题,短期是美中俄三方博弈,后续将如何演绎?
正文 
一、对中方施压,为拜登来访和大选铺路
实际上,就在布林肯抵达上海之际,拜登就快速的签署了跨党派法案,四个打包一块儿,包括之前就有的对乌克兰、以色列、台的军事援助法案,并且临时把边境法案挪出,把Tiktok禁令法案给塞进去了,可见针对中方的意图有多强;并且近几天美方再次提出正在拟定制裁法案,威胁切断国内部分银行和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施压态度昭然若揭。
所以此次布林肯来访充分显示了美方对于国内的压迫感,一方面是给欧洲盟友撑腰、来拿俄乌问题开刀;另一方面则是可能为后续拜登访华而铺路,拜登在2020年当选之后都没有访问过大陆,目前大选时间逐步临近,拜登有较大可能会在此期间打出中美牌,对中国施压试图解决部分问题,比如俄乌问题、产业竞争问题,对于其大选拉选票将非常有利。
过去一个月美国包括制裁国内公司、钢铝加税、人quan报告、TikTok禁令等措施,国内都给予了强烈警告;此次布林肯来访,事前也没铺红毯、事后送行也淡化,同时外交部在事后也强烈表态,外交无小事,可以看出此次会谈基本上没有结果,并且有恶化的迹象,双方核心矛盾基本很难谈拢。
二、主要针对俄乌问题,普京即将来访中国
布林肯此次来访的核心问题其实俄乌问题,毕竟目前只有这个问题是西方整体态度一致的,以色列问题其实在西方已经分化严重,比如说美国大学串联大抗议,所以布林肯在答记者问的时候也只能淡化以色列问题,不敢提及太多,只能打太极说这也是美国民主精神啦、确实很双标;所以此次只能重点针对俄乌问题,毕竟能施压中方解决这个问题,拜登美国大选基本就稳了。
其实还有个底层逻辑之前也讲到过,从美国战略角度来看,对俄罗斯是狠打,对伊朗是保持距离、保持威慑,对中是长期竞争、避免战争。在历史上,俄罗斯在被蒙古打崩、唯一一次灭国之后,始终有着大国层面的不安全感,导致对外的战略态度就改成了以攻代守,所以近几百年俄罗斯领土扩张很快,所以西方对于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的态度始终是狠打的态度,而中国与俄罗斯近十几年的短期同盟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布林肯施压的这几天,普京高调表示5月将来访北京,也就是展示中俄目前同盟的状态。整体来看,国内不太可能完全停止支援,一方面是基于自身的能源安全问题,目前俄罗斯有30%左右原油卖给中国、40%左右卖给印度,而伊朗80%以上的的原油都是运到国内,基本都是通过出港口关雷达、再转口这样的走私渠道,所以国内需要依靠两国的原油;另一方面,即使改变对俄罗斯的援助,也很难扭转美对中的整体政策,毕竟布林肯也说到“双方对于未来的不同的愿景还是有实际的认知”,中美长期竞争难以避免,俄罗斯问题只是短期重心。
三、新能源产业竞争问题,中方产业太能打
其实产能过剩问题,本质上仍是全球产业链之争,从布林肯和耶伦表态来看,简单来说就是中方继续维持中低端供应就好,不要想着在中高端和欧美做竞争、搞价格战,尤其是太阳能面板、锂电池、电动车
国内新能源产业这两年太能打,价格战已经打的欧洲有点吃不消,像是德国制造业PMI基本上都压在40左右。因此近期欧美持续对国内新能源产业下手,比如美国表示可能提高中国钢铁、太阳能面板等产品的进口关税,有的提案提出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从目前的 27.5% 增至 125%,对中国车企在墨西哥组装后输美的汽车征收 100% 的关税
欧洲将在7月公布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目前来看,可能性很大,目前中国轿车和 SUV 的进入欧盟地区关税为 10%,目前欧洲有 1400 万人与汽车制造业有关,占欧盟就业人口的 6.1%。
所以国内新能源车出海,本质上就是需要抢占欧美市场,日本在上个世纪业经历过这个阶段,当时美国对日系车也进行了抵制、抗议活动,因此在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加大了在美国等地进行投资生产的力度。
实际上目前比亚迪、造车新势力都在加大海外建设投资,比如比亚迪计划在匈牙利建设其欧洲首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蔚来在匈牙利的欧洲能源工厂已经在去年投入运营,长安、长城等也都在筹划欧洲建厂,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厂商已宣布在德国、西班牙等国建立生产基地。
但是短期国内产能大力出海、抢占海外市场的趋势难以撼动,也是中美欧之间难以协调的问题,只能在未来海外产能逐步落地后,才能逐步缓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华山穹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