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女儿得抑郁症后, 妈妈一句话拯救了她

女儿得抑郁症后, 妈妈一句话拯救了她

6月前

编者按:


当抑郁症泛滥成灾,忧伤成为时代病。

那些关于抑郁的误解、歧视、回避,都是插向抑郁患者的一把尖刀。

如何对抗抑郁,不仅仅是患者家属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

作者 | 立正妈妈

来源 | 蓝橡树出国留学

ID | GoGlobalx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超过3.5亿人受抑郁症困扰,WHO预测: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第一位的疾病。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至少9500万人遭遇抑郁症,其中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每五个人里有一个。


当我们都以为抑郁症离自己很遥远时,殊不知它早就潜伏在生活的周围。

甚至,随时可能盯上你,我,他。


抑郁症:难以启齿,却又无处可逃


“我今年,14岁。”一个青涩而压抑的声音在电话那端传过来。

“听声音,你现在是非常难过的。”广州心理援助热线的佩红,尽量用温柔悦耳的声音,去抚慰电话那端的孩子。


作为受过临床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佩红已经可以敏锐的通过电话里的声音细节:

隐约的抽泣、急促的呼吸、不同寻常的语速,来判断对方是否身处高楼顶端、立交桥上,随时准备纵身一跳,亦或在浴室里、在无人处,做着无声告别。


这几年,心理援助热线格外忙碌,青少年的咨询电话明显增多。

因为人手不足,24小时开通的热线只有10%的接通率,但依旧拉住了许多徘徊在死亡边缘的少年。


“我每天有100次想自杀的念头,爸妈却从未发现。”这是一个抑郁少年的自白。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10-25岁的青少年,非疾病死亡的原因,自杀可以排到前三。

每7个青少年中,差不多就有一个曾有自杀念头。

当这些鲜活生命消逝时,绝大多数都经受着抑郁症的折磨。


“近两三年,越来越多的孩子因自杀、自伤、厌学来到诊室。”

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诊室梁月竹说,“自伤是孩子的一种应对方式,有的是为了引起关注;

还有的孩子内心极其痛苦,于是划伤自己的身体,用身体上的疼代替心理上的痛。他们往往夏天也穿着长袖,不想被人看到伤疤。”


大型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曾和抑郁情绪正面相逢的子烨,就曾自残过,也自杀过。

她发现自己情绪无法自控,即便只是裁剪卡纸时,找不到剪刀套子这种小事,都能让她突然焦虑不安,烦躁不已。

自残成了她平复情绪的唯一方式,只有当看见鲜血涌出来的瞬间,才能让自己冷静下来。

她也想自救,用发脾气,摔东西等方式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

可是无数次的求助,都被父母以“矫情,作的,没事找事”给挡回去了。


当父母终于松口带她去医院,拿到抑郁症的确诊单时,子烨如释重负:“终于有白纸黑字的东西,可以证明我是真的需要休息…”

而子烨的父母从医院回来,一个表现得天好像要塌下来了,另一个又强装镇定。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其实都是扭曲的疾病观。

对抑郁症的恐慌和羞耻,都会让孩子被“我不好”、“我的错”的羞愧和耻辱所裹挟,陷入孤军奋战的无助中。

在中国,有超过七成的抑郁症患者没能及时治疗。害怕被歧视、被同情、被区别对待,所以假装看不见,回避病情,拒绝求助,病情也因此越来越严重。

日本剧《丈夫得了抑郁症》:“对抑郁症的偏见和误会太多了,我怕没人能理解,也不想莫名其妙地被同情”。


“小小年纪,哪来的抑郁症?”


苏麟在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前,妈妈的表现跟大多数家长一样,只会责怪儿子怎么变成这样——

“又懒又不爱动、又不愿意出门、整天地睡,这么大了,这么不懂事?”


每天面对无数抑郁症患者的梁月竹医生说——

家长看不到孩子心中的痛苦,他们常对孩子说,你现在吃喝不愁,比我小时候强多了,有什么可难受的,或者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几句话就让孩子哑口无言。

等家长终于真正意识到孩子存在的问题,盼望孩子敞开心扉和自己聊聊时,孩子们的心门早已关闭。”

曾经有位妈妈带着女孩来找她面诊,原因是语文老师发现这个9岁的孩子在试卷上写下的词语触目惊心,全是:想死、自杀、跳楼、跳海、杀死、死亡……


“这个孩子一定有一些极端想法,否则不会写出这样的答案。而且她的抑郁情绪已存在一段时间,但家长并未发觉。”

家长着急的不是如何治疗孩子的病,而是希望医生能够开药,让孩子吃完就好,不耽误上学。


不相信,不愿意面对,迫切想要解决问题,是绝大多数家长面对抑郁症的常见表现。

而那个已经站在悬崖边的孩子,找不到能拉住他的手,最后就容易绝望地掉下深渊。

等家长后知后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为时已晚。

念高中的钟华相比大多数患者,她是幸运的。

当她忐忑不安地跟父母袒露心声,表示自己有抑郁倾向时。

没有震惊诧异,没有哭天抢地,也没有抗拒接受,更没有觉得女儿矫情乱想,妈妈第一时间张开怀抱,回应她——

“那我们就休学吧,好好休养一段时间!”


事后,钟华这样评价那一刻:“这句话救了我一命。”

因为当时如果父母也像其他家长那样,无视她的求助,可能她就彻底崩了“我应该从窗户跳出去了。”

尽管内心其实天崩地裂,并且对抑郁症也毫无了解,但是本着对女儿的深爱和信任,使得他们在最关键的时候,稳住了。

正因为他们及时察觉到了女儿的求助信号,给予了爱的回应,才接住了那个正在坠落深渊的姑娘,让她重新找到生的希望。

可是,又有多少抑郁少年,鼓起勇气袒露心声时,得到了想要的回应呢?


好好的人,怎么就抑郁了呢?


“好好的人,怎么突然就抑郁了?”

这是许多人确诊后,身边人的唏嘘感慨。

但抑郁的原因从来都不是“想太多”,这道谜题有时候连患者自己都想不明白。

“抑郁就像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强大如英国首相丘吉尔,带领英国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艰难的那段时期,可是却穷极一生都无法战胜抑郁症这个对手。


抑郁症从来就不是弱者的代名词。

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中,饱受抑郁折磨的大有人在。

歌德、舒曼、雨果、尔芙、马丁·路德、托尔斯泰,还有作为“硬汉”代表的海明威,面对忧郁排山倒海的袭来时,他们跟大家一样,都会陷入幽暗的谷底,苟延残喘。

“不要和抑郁症患者说:别想太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严超赣特别提醒到。

因为,抑郁症首先是一种大脑的疾病。

有很多人会对抑郁症患者说,你不要这样想,你就是想多了,你就是太作了,你才会现在这么难受想自杀。

实际上抑郁症患者他的大脑已经产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想法是不受他控制的,所以我们对抑郁症患者要多一些关爱。

抑郁并非单纯的情绪问题,抑郁症的成因先天因素占一定作用,基因的遗传或发育变异都可能导致某些人是“易抑郁体质”。

还有后天环境的诱导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生理因素、重大的生活事件等等。

这种在不断撕裂生命的病症,不仅没有清晰的模样,而且很难找出清晰的缘由。


没有人会故意让自己不快乐。

每个患上抑郁症的人,都是被上帝随机咬了一口的苹果。

我们做不到感同身受,但至少可以不强行把自己所谓的正能量输入给他们。

因为,这些安慰人的话语模板,对失去快乐能力的他们来说,不是安抚,而是一记更难受的鞭子。

“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的挫败感,会更沉重地压垮他们。

这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那句“你要积极乐观点”,而是一声轻声安抚“不管发生什么,我都陪着你”。

不否认、不逃避、不指责,理解和支持才是最好的良药。



承认不完美,是抵挡抑郁的最大底气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女孩小平回忆,确诊抑郁症的当天,她大大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意味着,她只是生病了——“我还是有救的。”


无助、忐忑、恐惧、孤独,是许多孩子面对未知疾病时的感受。

青春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跟这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和身心压力也有密切关系。

不同于成年人发育成熟的大脑,可以在情绪低落时用语言和行动做出表达。

这个阶段的孩子大脑仍未发育健全,当身处情绪风暴,被各种负面情绪夹击时,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去表达、如何倾述、如何释放与管理。

所以就只能用行动来表达自我——情绪低落、不说话、不学习、不上学,又或者焦虑不安,一点就炸,暴躁如雷。

看似无理的叛逆、顶嘴、懒散、频频走神、学业退步,实际上都是内心的悲伤和无望所笼罩,让他们只能另辟渠道去释放。

这一代的孩子,看似物质充沛,生活无忧,可他们面对的挑战和压力,却远比我们过去复杂:

学业放纵、竞争残酷、内卷无止境、父母过度关注、自我探索的缺失……


有个高中抑郁的孩子是这么描述自己的生活的——

自从幼年起,每天起床后就在父母的“快点,快点”的催促声中开始焦虑的一天,

早餐是可以在路上快速解决的食物,到校之后就要紧锣密鼓地开始早读学习上课,

一直到夜深人静,一点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如同古希腊神话的西西弗斯,推着一块巨石上山,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让人绝望。

当人生长期如上了弦的闹钟,只管往前,却只是在循环中绕圈,找不到意义。

持续的紧张状态,低水平的失控感,无法承受的压力,缺乏负面情绪的缓冲带,孩子就会累了,垮了,病了。


“社会压力大,一层层传导下去,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这些孩子。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要卷进赛道,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刚开始就给孩子太多压力,会把孩子压伤。”

尽管抑郁症的成因非常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内卷过度,压力过大的学业竞赛,是点燃炸弹的助燃器。

当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规划好的蓝图里,从小学到大学,都过着千篇一律“抬头读书,低头刷题”的生活,

磨去棱角,也丢失自我,最后活成内心空洞的木偶人时,风吹草动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稻草。

这也是近些年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的重要原因。


钟华爸爸在片中曾说了一句话,可以被视为对全天下父母的提醒——

“你到底是想让孩子成功,还是让孩子幸福?

幸福是递减的,10岁时候的不幸福,20岁时并不能补回来。”


“我不是完美无瑕的。”

这是每一个试图摆脱抑郁的患者,都会从医生口中学到的第一堂课。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父母。

承认没有完美的孩子,更没有完美的人生,唯有爱有四两拨千斤的力量,

才能在这个纷繁变化的世界中,帮助孩子内心笃定,大无畏地向前进。

无惧风浪,方能乘风破浪。

作者,立正妈妈,蓝橡树专栏作者。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蓝橡树出国留学(ID:GoGlobalx),哈佛本科毕业生和资深教育专家共同创立,与10万经营家庭一起探索全球教育路径。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累计服务上万用户

 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咨询 

 重拾对生活的力量感 

(*精神障碍/疾病请谨遵医嘱)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武志红

相关新闻

娜塔莉·波曼,曾经历性骚扰,遇到理想丈夫对方却出轨:离婚后全靠Rihanna 一句话拯救她辞职、卖房,单亲妈妈“倾家荡产”,陪15岁学霸女儿走过抑郁时光:后来的她们怎样了?金星问杨丽萍:你指甲这么长,怎么擦屁股?她回了一句话,让金星哑口无言中国留学生求爱骚扰教授三年!自称是教授奴隶还独自预定结婚,一切只因她说了一句话......杀死三个混蛋后,她终于摆脱了“拯救男人”的命运丨人间妈妈出家后,我终于理解了她未婚妻生下别人女儿,绿帽男23年后复仇!“我和她女儿在一起了!”“台湾永不回归中国”,她说完这话几天后,就被砸死了全红婵夺冠后说了一句世界名言,11个字意味深长,引全网争议:她究竟说了啥?16岁女儿自残后,她泣血写下8万字:没有一个孩子,是突然抑郁的!妹子登机后吃完一包士力架,空姐突然宣布1个消息,吓得她不敢呼吸了......华人妈妈离奇割喉10岁亲生女儿,案发当天,她发了三段神秘视频大温妈妈车祸后有后遗症 迅速被安乐死 女儿心碎[世相]加拿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女儿爆大瓜:“妈妈在我被继父性侵时冷眼旁观”!太痛苦了,逼得自己从多大退学加拿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女儿爆大瓜:“妈妈在我被继父性侵时冷眼旁观”!太痛苦了,逼得自己从多大退学别把女儿打扮得太成熟:我发现了“国民校服”,统一南北方妈妈审美!“女儿被麻省理工录取了!我的养娃秘诀只有一句话……”8岁小姑娘陪妈妈贩毒途中结识了1个男人,接着她生活发生了巨变!26年后...“谁是妈妈谁是女儿?”这波流量可算是给她赚麻了...37岁妈妈陪作业气到心脏撕裂!幼儿园女儿写作业到12点半后,都放假了,怎么还这么作孽……弑亲女儿分尸父母,被捕后却当庭翻供,她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她一句话,让韩国娱乐巨头一天亏8400亿,最红女团可能完蛋“霉霉”恋爱脑实锤?从东京赶回美国只为了这件事!连男友都好奇:没时差? 她一句话超霸气:时差是种选择...香江忆旧录||女儿抑郁症,太太利智神隐,60岁李连杰的奇幻人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