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我要胖十斤:一群IBD青年的“凡尔赛”心愿

我要胖十斤:一群IBD青年的“凡尔赛”心愿

6月前

若以为青年人就理所当然过得鲜有忧虑,可以试着在搜索框里输入“炎症性肠病”或“IBD”,划过科普内容,映入眼帘的是许多年轻消瘦但还在努力笑着的面孔。

 

这些合影通常都在医院里,画面上有人正在输液,有人陪在旁边,很多人都对着镜头比出了“V”的手势。这些年轻人来自各个行业,原本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直到有一天,成为了命运共同体:他们都不幸患上IBD,他们都很年轻,确诊和治疗的过程都令人惶恐,历尽艰辛。


医院里的正在接受IBD治疗的年轻人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简称IBD,顾名思义就是肠道出现相应的炎症,但绝不是普通的腹泻,而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IBD以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为两种主要疾病分型,多见于18岁至49岁的人群,以青壮年为主。


更令人糟心的是,IBD是一种目前尚无法治愈、也无法明确病因的病症。




失控的身体


2019年的青年节,二十几岁的傅昊然过得非常不好,他被确诊为克罗恩病。从最初不明原因的腹泻和黏液脓血便,到疾病爆发期时,身高一米八几的小伙子瘦得只剩98斤,面色苍白,整个人完全脱相,出行甚至只能借助轮椅。


他不知道什么是IBD,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克罗恩病。这是个什么病?要多久才能出院?什么时候可以胖起来?虽然医生紧急安排了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即多学科会诊),进行了专业系统性治疗,但是傅昊然并没有更轻松。他瘦骨嶙峋地躺在病床上,身体双侧插着引流管,手臂植入了静脉导管,鼻孔也插入了鼻胃管,过程疼痛难忍。


傅昊然记录了自己得病前和2019年确诊IBD治疗时的影像


人吃五谷杂粮,免不了要生病,这个道理傅昊然是明白的。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遭遇——没有哪个青年能坦然接受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尤其在二十几岁朝气蓬勃的年纪里。


傅昊然的经历并非孤例。另一名被确诊为克罗恩病的小伙子也只有22岁,他的遭遇同样令人唏嘘。最初他选择保守治疗,从确诊到接受药物治疗,他经历了反复腹泻、肛周脓肿甚至肛瘘,这一切持续了整整七年。小伙子失去的不仅仅是体重,消瘦的身体背后还承载着难以言喻的痛苦、焦虑和沉重的财务压力。


可以说,IBD的到来毁掉了属于年轻人的好时光:从确诊的那天开始,辛辣和他们无缘,烟酒和他们说拜拜,只有药物相伴。疾病造成了身体的痛苦,而生活上的隐忧更让人担心:不敢谈恋爱,怕对不起恋人;不敢和朋友说起,怕被嘲笑;不敢和领导谈论,怕丢掉工作;不愿面对父母悲伤的面孔,不敢想如何承担经年累月的治疗费用……



太多的痛苦在叠加,太多的麻烦要面对,“胖起来”成了一种极为简单的信念。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这些IBD年轻人“我要胖十斤”的理想一点都不可笑。胖,意味着药物治疗起到了作用;胖,说明了他的身体正在康复;胖,预示着他距离正常生活越来越近了。




疾病背后的隐痛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写道:“无法言说之物,应保持沉默。”因为仅凭借想象,是无法真正理解痛苦的。


就像B站上的《凉子访谈录》里,第677位讲述者梦君的命运:13岁经历重大车祸,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三年后,腿伤未愈,又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梦君不肯低头,拼尽全身的力气,成功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命运却再一次开了一个玩笑:和高考通知书一起下来的是一份IBD诊断书。这一年她只有十八岁。


梦君的镜头对准了黑白对比强烈的站台和空无一人的医院角落


她自嘲是“三万分之一的倒霉蛋”“倒霉蛋中的极品蛋”,可这不能缓解这位花季少女所要承受的痛苦:当时的她不能吃东西,手臂上扎了一根静脉导管,将乳白色的营养液源源不断输到体内,整整一个月。


雪上加霜的是,梦君的身体还对一种治疗克罗恩病的基础药物过敏。因为这个病,家里也债台高筑。但最终压垮一个人的,可能是更复杂的东西。“患者最难去面对的,绝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下复杂的、真实的生活。”“一件件事将混乱和芜杂不断累积,最后压垮你所掌控的平衡。”她这样形容道。


大学课堂上,梦君总是坐在靠门口的角落,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去厕所,另一方面则是回避同学们带有好奇的关心。虽然别人没有恶意,但梦君不希望因此吸引旁人的目光,她只好故作高冷,特立独行,用神秘感掩盖自己的那份“不一样”。有这种生活体验的患者不计其数,梦君并不是个例。


年轻人的“病耻感”尤为影响生活


一份关于IBD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患者在情感功能方面的评分下降最为显著。还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IBD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32.1%和25.2%。疾病反复发作、发病年龄低、潜在手术治疗和癌变风险等都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更何况,这一切多发于青少年这一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最为关注自身形象的阶段:急剧消瘦、造口、肛瘘、肠道手术以及病耻感等给患者带来的焦虑程度,甚至超过了临床医生的想象。




“我就是正常人”


医学上对于IBD疾病,一般会先采取药物治疗,如一些抗炎药、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其次是手术治疗、干细胞治疗,以及运动与饮食等辅助治疗;此外,患者的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虽然无法彻底治愈,但可以通过治疗,改善自然病程,减少复发几率。


人生如戏,即使拿到的剧本再烂,也会有反转的情节。像梦君这样,人生虽然被IBD改变,她仍不懈通过与医生共同的努力,一点点改变和重塑着IBD对她生活的意义。


在一次双盲实验中,梦君敏锐地发现自己进入了药物组。诱导期后复查,溃疡正在愈合,到用药第五个月,她迎来了疾病的缓解期,这让她看到了一丝希望。


梦君参与双盲实验


大学期间,梦君加入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基金会(简称CCCF),不到一年时间,她成为了一名全国核心志愿者,认识了来自各地的IBD患者。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她获得了心理上的极大安慰。她渐渐地与身体和解,与疾病和解,也终于与自己和解。“生病并不是我的错”,镜头前的梦君,露出了浅浅的微笑。


随着梦君的病情减轻、体重恢复,一同到来的还有生活上的转机:她收到了多家公司的offer,被心仪的公司录取。梦君终于觉得自己并不是个失败者。


今天的梦君终于与自己和解


工作中的每一天里,她都充满了能量。或许,做个平常人“混迹”在同事中间,这件事本身就足以令她兴奋。


如同梦君一样,傅昊然也决定以积极的状态出现在聚光灯下,向所有人坦然地公布自己的病情,讲述自己的得病经过与心路历程。“IBD其实就是一个密室。我去过,见识过,知道里头是怎么回事儿,当有人来的时候,我就可以带着他,笑哈哈地闯过一关又一关。”在一次健康主题的脱口秀节目中,傅昊然这样说道。在节目里,他不再是当年那个消瘦如同纸片的男孩,而是一个身材结实、笑容满面的年轻人。


如今的傅昊然生活如常。如果他自己不说,没有人会相信他是个病人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IBD患者像傅昊然和梦君一样,因为淋过雨,也想为别人撑把伞。傅昊然也是一名全国IBD核心志愿者,同时也是“肠相医&爱必敌”志愿者团队发起人。他说投身于IBD公益的初衷,就是让越来越多的IBD患者能够接受正确的治疗,走出心理困境,经历从“我想像个正常人”到“我就是个正常人”的过程,如常生活。


在社交平台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坦诚、坦然地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就像梦君写下的那句“如果不去反抗,生活只会越来越失控”,这些改变IBD的反抗变得更加具象:


小F手术成功以后,逐渐恢复了正常工作。每个月坚持到医院接受生物制剂的治疗,遵医嘱,忌口,并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恢复健身房的日常锻炼。如果你在大街上碰到身材匀称的小F,完全无法想象,仅在一年前,他只有106斤。


C哥切了很多肛周瘘管,进入了医院的免费临床研究项目。持续治疗之外,他通过努力练习成为了一名咖啡师,这不仅帮助他重新融入社会,也缓解了年年月月躺在病床,无法正常工作,无收入来源的困境。


国外的一名IBD患者以自身经历写下了一本名为《My Journey: Conquering Ulcerative》的书,她将自己对抗疾病的过程称为“旅程”


泰戈尔说:“我一路走来的世界,是由许多生活中的挫折所滋润。”这句话,大概是送给正在努力改变IBD的那些年轻人,最好的勋章。




漫长的博弈


在过去的二十年,IBD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在亚洲、南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国家陡升,近十年间,我国的IBD患者数量也呈快速上升趋势。目前流行病学普遍认为,到了2025年,我国IBD患者数或将超过150万。


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第34任总统。三年以后,他确诊患上了克罗恩病


IBD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残性疾病,病程迁延会导致肠道损伤和严重失能,同时,IBD诊断难度大,影响因素复杂,延误诊断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也就是说,讳疾忌医会严重耽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应对这样一种疾病,除医患双方的努力和寄希望于适用的药物外,我们亟待提高的是对于疾病的认识。因为一个人的改变会影响身边的人,一群人的关注会凝聚更多的支持,而更多人的支持,终会影响时代的进程。


点击观看视频


在这支名为《改变IBD》的视频中,朋友把鸳鸯锅转了个圈,让清汤一边对准他的瘦朋友,鼓励他多吃一点;可爱的姑娘面对男友,坚定地伸出了双手,把他从黑暗中拉回爱的聚光灯下;年轻的姑娘得到了妈妈的鼓励,勇敢踏上求职之路……


改变IBD,摆脱疾病阴影,回归正常生活,是每一位IBD患者的心愿。当患者不被歧视,不被边缘化;当医学一步步前进,寻找到更多治疗疾病的方法;当人们树立起对IBD的正确认识;IBD患者才能更好地回归社会,坦然拥抱生活。


如果你身边有IBD患者,请对他们多一些善意与爱,帮助他们共同度过那些不能言说的坎坷与艰辛,让他们的生活长出新的藤蔓。


*文中部分人物使用化名


#展览预告#


我们常说“亲爱的你”,然而这个“亲爱”的对象,却很少是“我”。

 

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社会的标准、旁人的期待、身份的标签无不成为压力的来源,让我们疲于满足外界的需求。与压力和情绪有关的疾病与日俱增,其中炎症性肠病(IBD)就成为很多年轻人无法开口的隐疾。

 

在世界博物馆日(5.18)和世界炎症性肠病日(5.19)到来之际,今日美术馆Today Works携手青年艺术家吴析夏推出公益艺术展《亲爱的我 Dear Myself》。此次展览将行为艺术与装置艺术作品相结合,引导观众重新发现那个“亲爱的我”。


此次展览如一封写给自己的信件,将“我”作为亲密交谈的对象。


致每一个“亲爱的我”,记得常观身心,也祝愿你常感自在。


展览主题:《亲爱的我》IBD公益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6日——6月1日

展览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


关于展览的更多信息

请关注“今日美术馆”展讯



参考资料:

1、《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接受度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作者:刘蓉、孙杨、罗发梦、陶德智、张海燕。刊载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43(5):173—178;

2、《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分析》,作者:黄奥兰 、尹心红、谭修竹、姚可茹,刊载于《中国当代医药》,2022 年 5 月第 29 卷第 15 期;

3、《炎症性肠病患者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作者:张海银、郭瑜洁、秦相清,刊载于《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年10月-38(10);

4、@ 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基金会 微信公众号;

5、《凉子访谈录》劫后余生系列EP02,来自bilibili;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 设计排版丨幸鹏

作者丨四布

图片来源丨傅昊然、梦君、互联网、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相关新闻

“离婚吧,条件随便你提。”“我要你最贵的那辆超跑.”“可以。”“诚郊的别墅。”“行。”“结婚两年赚的AA。”董明珠:不是我要刻意当“网红”|首席资讯日报不开火,5分钟!爱吃又想偷懒的姐妹看过来,我要为这个“垃圾食品”正名一个不想学琴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对妈妈说“我要学钢琴。”这是哪里来的动力呢?跨性别拳击手47秒战胜女对手,对手痛哭退赛:“我要保命,我无法呼吸了!”“我要把家乡的照片带回加拿大,给100岁的七叔看看”2024排名「上升超快」的美国大学!爸妈,我要圆梦Top30了!不断涌入!“我只想赚钱,美国就是我要去赚钱的国家”“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你”!当中国父母的心愿照进现实美国:“华为,把球还我,我要回家了”这个暑假所有妈妈的心愿:找个会玩的人,把我娃带走!千亿阔太郭晶晶:我要的安全感,豪门和爱情给不了......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关键是做对这一步——跨越AGI,Ilya官宣创业!我要的是「核安全」,SSI剑指安全超级智能又一个巨婴?留学男入境被关小黑屋,当场崩溃大哭“我要找妈妈!”原作者带队!LSTM真杀回来了:我要夺回Transformer拿走的一切“我要联系中国大使馆”!无证华女受审时提了这个要求...“妈妈,我要考不好怎么办”?三流父母鼓劲,二流父母减压,一流父母这样说!求助!“我不想来美国,我要回去” 25岁华人小伙来美3天不吃不喝精神崩溃 离奇失踪“我要给普京总统送手套”第十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长片:《我要找到你》「男友说闻出我要到生理期了......」“玻璃海”媲美仙本那!一次吃遍三省美食!我要被它好看哭了FIRST最佳纪录片《我要找到你》:漫漫寻子路,超越技艺的影像能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