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铁票像机票那样价格浮动,合理吗?
像我这样倾向于经济活动优先交给市场调节而非政府管制的人,通常是支持价格自由浮动的。
比如春节期间海南岛的“天价机票”,我就觉得无可厚非,经济舱都满座了,商务舱卖1万元一个座也并不夸张。航司敢于定价,肯定是因为有人肯买,定价高了没人买,过几天自然就降下来了,比如今年五一的机票降价就是这样,这就叫市场调节。
那,最近公布的高铁从6月15日起实施浮动票价,是不是也可以用市场调节来论证合理性呢?那还是很不一样的……
根据12306官网发布的公告,自6月15日起,多条高铁线将实行“灵活定价机制”。理论上,这些路线的二等座票价最高涨幅20%,最低折扣可以到五五折,看起来是跌多涨少,相当惠民的样子。实际上,谁都能看出来,这就是高铁涨价一个掩人耳目的策略而已。
高铁票价浮动并不是什么市场调节机制,而是纯粹的计划经济。
第一,高铁的票价浮动并不是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进行“实时调整”,而是由铁路公司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升降。
可以预见,打破固定票价之后,周末、节假日、暑期等时段,无论实际客流如何,这些线路大概率都会统一涨价,一涨到顶。然而,因为高铁是整条路线有计划的统一涨价,先买后买没有区别,同一路线不同班次也没有区别,实际上并不能起到价格杠杆调节平衡客流的作用。
作为对比,飞机票价同一航班的人各不相同,同一路线不同时段的票价不同,同一路线往返票价甚至天差地别,想舒适的你就买白天贵价票,价格敏感时间不值钱的你就挑深夜航班,这就有了价格杠杆调节客流的效果。
第二,高铁的路线都是独家垄断经营,完全不存在市场竞争。
以我回老家要乘坐的武广高铁为例,这条路线由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独家运营,既不存在高铁系统内部其他公司的竞争,更不存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竞争。我要坐火车从广州回湖北,就只有这家公司可以选择,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怎么都逃不掉。
现在463.5元广州到武汉的二等座票价,浮动之后最高可以到553元,一旦涨价,其实并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有人说,嫌高铁贵你可以坐绿皮车啊,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武广这一路线的K字头T字头火车在高铁开行后已经压缩到极少极少。
以5月8日广州到武汉路线为例,全天直达列车106个班次,其中非高铁列车只有25个班次,其他的全是G字头高铁。沪杭铁路等相对短途的路线高铁占比就更高了。从比例上来看,“绿皮车”并不能很好地疏导被高铁涨价吓跑的旅客。
至于广州飞武汉的航班就更少了,5月8日全天仅有14个直达航班,座位数加起来仅相当于两趟高铁,撑死了也疏导不了5%的客流。
铁路路线的建设因为投资极大回报周期极长,天然具有垄断性,这个无可厚非,但铁路运营其实并非天然垄断的,完全是可以考虑引入市场竞争的。没有市场竞争,票价涨一块钱也难免有人不服。
当然,在现行机制下,有人不服也完全可以不用在意就是了……
第三,高铁涨价具有传导效应,对宏观经济将产生负面影响。
高铁涨价,背后的确也有不能不涨的苦衷。一方面,我国当前大部分高铁线路都处在亏本运营的状态,另一方面,较早建设的那些线路现在到了密集维护的周期,成本压力的确很大很大。铁路公司想要自救,让客流多、经济发达的几条线路涨点票价填一下亏损的窟窿,情感上可以理解。
但是,铁路客运作为基础民生领域的重要服务产品,它的票价变动其实是会传导到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
举个例子,高铁涨价了,夕阳红旅游团是不是也会跟着涨价?价格敏感的老年群体是不是会减少旅游次数?还不能挣钱的大学生,犹豫暑假要不要回老家的,是不是就干脆不回了?公司商务出差成本又要超支,是不是就少跑几趟外省客户改成线上开会了?……
在全社会都努力拉动内需提振经济的当下,提高基础民生服务,尤其是交通领域的价格,不啻于在背后捅了宏观经济一刀。
都说要顾全大局,铁路系统作为纯国资企业,就是这么顾全大局的吗?
一点建设性意见:
高铁亏损的出路应该是尊重市场规律,让闲时票价降到高铁满座的水平,用极具吸引力的低票价吸引人们跨省出游,带动平日的旅游消费,也能润物无声地平抑黄金周高峰客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