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冰啤酒为什么更好喝,现在有了科学的解释 | 环球科学要闻

冰啤酒为什么更好喝,现在有了科学的解释 | 环球科学要闻

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环境 ·
深海鱼类中发现DDT相关污染物


研究者使用遥控潜水器在洛杉矶海岸附近海域收集沉积物样本(图片来源:Schmidt Ocean Institute)


上个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美国洛杉矶海岸的海域曾是美国最大“滴滴涕”(DDT)杀虫剂生产商的废物倾倒场。DDT是一种对人类和动物有害的物质,现已被禁止使用,但其化学污染在半个多世纪后仍然困扰着洛杉矶的沿海水域。最近,在发表于《环境科技快报》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的新研究中,研究者在倾倒场附近深海水域中收集的鱼类和沉积物样本中发现了多种DDT相关化学物质(DDT+)

研究团队检测了一处倾倒场附近深海海域中的DDT+,结果在沉积物样本中检测到了15种DDT+化合物。此外,他们还在所收集的215条鱼中检测到了10种DDT+化合物,且这些DDT+化合物都存在于沉积物中,这表明海洋沉积物可能是海洋食物网的DDT+来源。但已知证据表明,其中生活在546米至784米水下的两种鱼,和一种生活在546米水下的鱼,不以海底沉积物为食,因此研究者推测,可能有其他机制使这些鱼暴露于DDT+污染物中。研究者表示,还需要更大规模的DDT+分析,来检测和追踪DDT+污染物在海洋中的扩散与传播途径。(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


· 材料学 ·
冰镇啤酒为什么更好喝

对于不同的酒类,人们往往会偏好不同的饮用温度,例如冰镇的啤酒或白葡萄酒,接近室温的红酒,或温热的黄酒。近日,一项发表于《物质》Matter)的研究指出,在不同的温度下,饮品的“酒味”可能会变化。

研究者测量了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溶液接触角的变化(接触角是一种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常用方法,可以反映液滴内部分子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接触角并没有随酒精浓度线性增加,而是会在不同浓度下呈现出一系列不规则的稳定期。在低乙醇浓度下,乙醇在水分子周围形成更多的四面体结构,然而,当浓度增加时,乙醇开始像链条一样首尾相连。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当乙醇溶液冷却或加热时,可以观察到稳定期的消失或出现,其中一些趋势可以解释对酒精味道的感知差异。例如,38%~42%和52%~53%的乙醇溶液(对应白酒的乙醇浓度)在室温下存在不同的簇结构,但在更高的温度下,两种浓度都有更多的链状结构,因此更像“乙醇”的味道。而在5%和11%的乙醇溶液(对应啤酒的乙醇浓度)中,在5摄氏度时链状结构会明显增强,四面体结构明显减少,这可能会产生更强烈的“类似乙醇”的味道,从而让我们更偏好冰啤酒。



· 量子计算 ·
潘建伟团队实现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利用“自底而上”的量子模拟方法,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高效开展更多、更新奇的量子物态研究提供了新路径,助力推进“第二次量子革命”。

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备受学术界关注,处于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的物质具有重要的观测研究价值。团队此次实现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开展量子领域相关研究提供了优质的研究平台,无需极强外磁场等严苛的实验条件,且能实现对高集成度量子系统微观性质的全面测量和可控利用。相关研究已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新华社)


· 天文学 ·
“振荡天星”的月球起源


月球撞击形成地球“小月亮”(图片来源:Xinyue Dai/Yifei Jiao)


地球轨道周围存在着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其中小行星“振荡天星”(Kamo‘oalewa)是已知轨道最稳定的地球“准卫星”。之所以称之为“准卫星”,是因为振荡天星虽然围绕太阳运行,但由于其特殊的轨道尺寸和周期,看起来很像是在围绕地球运转。在最新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的一项研究中,清华团队首次将近地小行星与月球特定撞击坑建立动力学关联,并预测了一类尚未发现的月球起源小行星家族。

研究团队通过对小行星撞击月球过程的数值仿真模拟,与月表撞击坑的真实数据结合,建立了撞击产生高速逃逸碎片和最终成坑的定量关系,从而确定可能产生“振荡天星”尺寸碎片的源撞击坑直径至少有十几千米。另一方面,相比于形成于四十多亿年前的月球,近地小行星的动力学寿命仅有1千万年到1亿年左右,这也为源撞击坑的年龄提供了新的约束。其中,位于月球背面的布鲁诺撞击坑作为月球上最“年轻”的大型撞击坑,引起了研究团队的关注。最终,研究团队重点研究了碎片从月球逃逸后进入地球共轨轨道的可能性,建立了从撞击溅射到长期轨道演变的完整动力学路径,成功证明了“振荡天星”来自月球布鲁诺撞击坑。此外,该研究还指出“振荡天星”可能不同于经典的“碎石堆”结构小行星,而可能具有独石结构,并代表了一类尚未发现的月球起源的小行星群体,未来“天问二号”等探测任务有望对相关研究结论提供进一步验证。(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 健康 ·
脑细胞可以调节身体炎症反应


一直以来,科学家就知道大脑在免疫系统的工作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并不知晓具体的工作方式。5月1日,一项发表在《自然》Nature)的研究指出,科学家已经确定,脑干中的细胞可以感知来自身体外周区域的免疫信号,并成为身体炎症反应的主调节器

以前的研究表明,迷走神经会影响免疫反应,然而科学家难以捕捉到被免疫刺激激活的特定大脑神经元。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向小鼠腹部注射了能够引发炎症的混合细菌液并监测脑细胞的活动。他们发现,脑干中的神经元会对免疫触发做出反应。如果用药物激活这些神经元,就能降低小鼠血液中炎症分子的水平。如果沉默这些神经元,就会导致不受控制的免疫反应。而进一步的实验揭示,迷走神经中有两组离散的神经元:一组对促炎免疫分子有反应,另一组对抗炎分子有反应。这些发现可以揭示大脑在促进炎症的分子信号和抑制炎症的分子信号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这一发现可能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其他由过度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提供新方法。(Nature News)


封图来源:pixabay
撰写:魏书豪、冬鸢、二七
编辑:冬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环球科学

相关新闻

焦虑时炫的热量炸弹,可能会让你更焦虑;我国科学家发现“无摩擦的冰” | 环球科学要闻只差一分!DeepMind最新数学AI在奥数竞赛中勇夺银牌;SpaceX公布猎鹰9号事故的原因 | 环球科学要闻科学家计划在冰岛火山深处开个洞,直接提取其中的岩浆 | 环球科学要闻一些大脑区域会在怀孕期间萎缩;找到了已知霸王龙最近的近亲 | 环球科学要闻美国“游隼”着陆器正在坠落,或将在地球大气层烧毁;美国放弃“2035年前取消动物实验测试化学品安全性”的计划 | 环球科学要闻OpenAI 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宣布即将离职,将致力于“对自己非常有意义”的新项目 | 环球科学要闻科学家制造出大鼠和小鼠“杂交脑”;​首例!濒临死亡的女性接受心脏泵和猪肾移植的联合手术 | 环球科学要闻蟒蛇养殖或可成为更可持续的肉类来源 | 环球科学要闻马斯克宣布正式开源大语言模型Grok;人体避免多个精子使一个卵子受精的机制揭示 | 环球科学要闻首次!广州母婴研究发现东亚人群特有的新的遗传变异,包括与孕期体重增加有关的遗传因素 | 环球科学要闻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 | 环球科学要闻​记得快记得牢的人,大脑内的DNA会断得更多;快速射电暴:上帝掷出的爆裂骰子? | 环球科学要闻网上几乎找不到的语言,AI也能翻译 | 环球科学要闻Neuralink第2例人体试验已获批,首位被试植入物中85%的电极丝已移位 | 环球科学要闻看图片的时候,你感觉到的时间流速正在改变 | 环球科学要闻美国FDA禁止在柑橘饮料等中,使用这种毒性添加剂;75岁后,这种癌症的发病率会大幅下降 | 环球科学要闻60多年来,本科生平均智商下降了17点,略高于总人口平均水平;《自然》公布2024年值得关注的7大科学技术进展 | 环球科学要闻清华芯片研究登《自然》封面:开发全球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纳米塑料会更多聚集在胚胎的心脏、肝和肾中 | 环球科学要闻被爆硕士学历造假,港大经管学院展开调查;科学家联名质疑AlphaFold 3的公开性,《自然》回应 | 环球科学要闻数日内即可致死,神秘的海胆瘟疫正在全球蔓延;日本确认小林制药问题保健品中含有软毛青霉酸,可危害肾脏 | 环球科学要闻“明星减肥药”Wegovy的减重效果可长达4年;新型建筑设计或能预防全楼倒塌 | 环球科学要闻父亲的肠道微生物可能影响婴儿健康;你的社恐程度,也许与这个基因有关 | 环球科学要闻微塑料的有毒物质可直接被皮肤吸收;调查显示,超半数科学家认为流感病毒将引发下一次全球大流行 | 环球科学要闻小鼠外生殖器变为2条腿,它现在有6条腿;南大团队观察到引力子激发,为全球首次! | 环球科学要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