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父母有这4句“口头禅”,孩子遇到天大的事,都不会抑郁……

父母有这4句“口头禅”,孩子遇到天大的事,都不会抑郁……

6月前

文 | 主创团·猪妈妈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思想家卢梭说,世界上有三种教育方式最无用: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讲道理”排第一。

很多家长也体会过,有时,一件事无论怎么给孩子讲,他都左耳进、右耳出,仿佛越讲道理,他越叛逆。

最后,明明孩子犯错了,我们倒战战兢兢:

说了,哎呀,好像又说多了;不说,天啦,憋得可真难受。

讲吧,好像又剥夺了他探索、体验的机会;不讲,真等他一个一个去试错?

这道理,到底是讲,还是不讲更好呢?

其实,“讲道理”本身并没错。让孩子排斥“道理”的,是我们讲道理的方式。

稍加回忆,我们就能发现:
自己或孩子小时候,原本很喜欢听长辈摆故事、讲道理。对父母的话,也有一种天然的相信。

即便行为上没有服从,“道理”却早就听进去了。

我们与其因为“孩子不听就放弃讲道理”,不如学着“怎么好好讲道理”——

这四种“道理”,孩子就很乐意听,我们却很少说。


不扫兴的道理:
不讲“但是……”
而是说“而且……”


人际交往中有个技巧,叫“先肯定,再否定”。

指在提出批评前,先用真诚的表扬做开头,随后再提出改进意见。

这招经常被我们用在孩子身上:

“今天不错,自己把盘子收了,但是,下次要是记得把水杯也洗了,就更好了。”

“这学期成绩确实有进步,妈妈真为你骄傲。不过,如果能在数学上也加把劲儿,就更好了。”

这样说,很温柔、很委婉,对不对?

但凡有表扬,必带“但是”,非常扫兴。

孩子要么不买账,要么会“一点就炸”。

因为,孩子比成人更敏感,他们很在意父母、老师等对自己的看法。

在听到“但是”之前,孩子是欣喜的,觉得自己终于受到了肯定;

但一听还有“但是”,好心情就一扫而光,开始怀疑说话人的用心:之前的表扬是不是真诚?

甚至觉得,“你刚刚表扬我,就只是为了引入后面的批评?”

我们原本想给鼓励,结果,在孩子看来,却成了“不满意”,那具体的建议,他可能一句都没听进去。

真正能让孩子听得进的道理,是怎样的呢?

记得:别带转折,只用递进!

大家不妨将“但是”换成“而且”试试:

“今天不错,自己把盘子收拾了,说明有了“归位”意识!(而且),养成这种意识,妈妈相信,以后喝过的杯子、吃过的包装袋,你都能记得及时清洗和放回去。”

“这学期成绩确实有进步,说明认真了、努力了!(而且),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种态度,妈妈相信,就是你最怕的数学成绩,也能有提高。”

《人性的弱点》中说,纠正别人错误,最有效的方式,是间接唤起别人对错误的注意。

教育的目的,从不是揭露或批评。

讲道理也要正向引导,点到即止。

当孩子既有积极的感受,又有正确的认知时,他才能朝你期待的方向前进。



重解释的道理:
不讲“你不要……”
而是说“为什么要……”


国外一项调查显示,2—10岁的孩子,平均每隔6—9分钟,就会接到家长的一个指令。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一天至少要听几十,甚至上百次“你不要……”“你必须……”。

其中,很多次,还是互相矛盾的。

家长的精力有限,当我们嘱咐很多遍,孩子还不听后,我们就容易用这种简单直白的方式“讲道理”。

但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只定规则,不解释道理,长期来看,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不利。

因为,这样的孩子总在被打断或责骂,大脑失去了很多深度探索和思考的机会。

他会陷入“我什么都做不好”和“不知道到底怎样才是对的”的沮丧和迷茫中。

那孩子行为确实有问题,家长难道不应该教育吗?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家麦金农,曾发起过一项“创造性人格”调查。

该调查发现:最具创造力的那批人,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重点不是立规矩,而是解释道理。

他们的父母,会耐心地、适时地向孩子解释规则背后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才是对的。

比如,不是随口说出“你不要——你不要荒废学业,要好好上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样粗浅的大道理;

而是会花时间,好好梳理对“上学”这件事的认知,然后找合适的时机与孩子深聊“为什么要”——

“学校是社会生活的浓缩,我们去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更是为了去体验,我们要学到的是,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提升自己,如何逾越困难......这样我们才真正获得了在社会生存的能力。”

这种“讲道理”,不是为了约束孩子的行为,而是告诉他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做,行为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当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用心,也理解到规则背后的价值观、道德判断后,他才能通过内在的秩序,去管理自己。

这样的“讲道理”,看似很费力气,却更有长久效果。

今后,哪怕没有父母的提醒或外在规定,孩子也能努力让自己的行为和认知保持一致。


以身作则的道理:
不讲“你应该……”
而是说“我应该……”


我从小就“爱犟嘴”,经常被父母训斥“脾气差”、“接受不了批评”、“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

这可能是很多青少年也都会有,甚至被认为听不进道理的一种“毛病”。

成年后,我很长一段时间,被困在这种“一听批评就应激”、“没办法坦然承认错误”的“羞愧+愤怒”的矛盾状态里。

但有句话,像有魔法一样,改变了我这种状态。

那就是——“我应该”。

有次,我在写作。婆婆灶上炖着一锅牛肉,要出门办事,请我帮她设个闹钟,炖好后关下火。

我当下满口答应,但闹钟响时,我却完全忘了要干什么事。

结果,那锅牛肉就一直烧着,直到锅被烧得乌漆嘛黑,牛肉被炖成了炭干儿;

直到我婆婆回来,大喊怎么一屋子糊味儿,我才惊觉!

这件事,放在我熟悉的场景中,我应该会被痛骂:

“专门给你说了,你在干啥呢?”

“一锅牛肉好几十,全被你糟蹋了!”

“把家里点着了,就好了……”

而我,可能也会找各种理由强辩:

“忘了我有什么办法!”

“怎么什么事都全怪我?”

但当时,我清清楚楚记得,我婆婆只略带遗憾地说了一句:

“哎呀,你在忙,我应该关了火出去的。”

然后,就开始收拾锅子和安慰我。没一丝责备的意思。

这样的反应,让我很受震动。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犯了错,听到的不是“你应该...”,而是“我应该...”。

明明是我犯了错,婆婆却最先“检讨”自身。

当时,我一改往日的“犟嘴”,立马道歉到:

“不不不,是我的错,居然搞忘了,太不应该了,太危险了。还好你回来了。真是可惜了你这么好一锅牛肉。下次设闹钟我一定把提醒加上。”

著名心理学家、人际关系教育奠基人戴尔·卡耐基说:

“如果在批评别人之前,首先谦虚地承认自己并非无可挑剔,那么别人在听到批评的时候,就不难接受了。”

犯错,很容易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恼怒、羞愧的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先得到安抚,孩子就很难专注自身,更别说理性思考。

如果这时候,还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毫不客气地批评、指责或建议,那无疑是在雪上加霜。

这时,即便道理讲得再对,孩子都很难受用;反而还会把“道理”当做一种“攻击”,抵挡回去。

一句“我应该...”,既是在安慰:犯错,多正常啊。你看,我也有没做好的地方......

也是在示范:承认错误,反思不足,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我们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比孩子多很多,但走过,就忘了。

总用自己现在的视角、判断、标准去要求孩子:

“你应该宽容”、“你应该有同理心”、“你应该学会反思”......

但回想一下,我们几岁、十几岁的时候在干/想什么?现在的我们,真的做到这些了吗?

用同理心,宽待孩子;用自身行为,影响孩子。

这才是言行一致的讲道理。

这时,不用你把道理说尽,孩子也会向你所展现的品格靠近。


方向一致的道理:
不讲“我希望……”
而是问“你想要……”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一天,爱默生和他的儿子,想把一头小牛犊赶进牲口棚。

他们俩商量,一个在后面推,一个在前面拉。

可折腾半天,小牛犊硬是蹬直了腿儿,拒绝离开草场。

这时,家中的爱尔兰女佣,看到了父子俩的窘境。她走过来,只做了一个动作,就结束了这场僵局——

她将一根手指放进小牛犊的嘴里,一边让它吮吸,一边温柔地将它牵进了牲口棚。

我们经常吐槽,孩子有时候就跟小牛犊一样“倔强”,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

其实是,我们有我们所想,孩子有孩子所想。

比如,我们只想让孩子能规矩点,却不知道,他折腾这么多,却是在索取我们的关心;

我们只想让孩子戒掉手机,却不知道,他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学不进去,也很痛苦无助。

这位爱尔兰女佣虽然没爱默生一样深邃的思想,也没有爱默生会表达,但她的高明之处在于:了解小牛犊想要什么。

《人性的弱点》中说,“要影响他人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与他们讨论他们心中所想,告诉他们如何去得到。”

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我们常常在表达“我们希望”,但很少真正关心“孩子想要”。

只有放下这种惯性思维,多去倾听孩子所想,才能把僵持的“我希望”,变成“我们和孩子共同希望”。


我们可以讲道理,
但也允许孩子不听


这篇文章发出后,肯定会有朋友留言:

“哎,这些方法都试过,不管用,孩子根本不听。”

讲道理最大的一个误区是:把孩子听不听,当做讲道理的唯一目标。

认为,我讲了,就一定要说服孩子,就一定要促成孩子的改变。

但大家有没有过一种警觉:

我们真的比孩子懂得多吗?

道理对孩子影响这么大,我们讲错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我想了很久,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1、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孩子求助之前,讲道理,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的需求。

2、我们没办法保证,自己所知一定正确。孩子比我们更接近未来。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是对自己的“道理”有充分准备——

不是随口而出的大道理,而是真的有思考、有学习、有体验,否则不如不说。

3、讲道理的真正目的,是为孩子提供一种新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至于孩子听不听,那是孩子的事。

比听话更重要的,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4、所有技巧、方法都只在发自真心时,才会起作用。

为人父母,我们需要一种勇气:

我们可以讲道理,但也允许孩子不听。

当我们遵守这一原则,才既能和孩子自如交流,又不会让自己的认知局限,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我们要珍惜作为家长播种的窗口期,但也要明白:

总有一天,孩子会独立到不需要我们安排;

总有一天,无论我们多么不放心,他们都将全然拥有自己的命运!


树妈说:


文章之后,想跟发愁孩子语文的姐妹说件事,这周五我请到了西佐老师来到直播间。她是前央视《朗读者》文学顾问,对阅读非常有研究。新课标改革之后阅读占比更大,难度更高,很多孩子都在阅读写作上丢分严重。西佐老师会手把手提供高效解决方案,精讲分级阅读课程,姐妹们一定要立即预约起来。


另外姐妹们记得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已经在群里的妈妈不用重复添加),群里经常有各种活动,还会实时发送直播消息,解答大家各种问题哈。



···



如 果 不 想 和 树 妈 从 此 失 联  
请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设置【 星标 】

文章来源: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点击查看更多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小树妈妈

相关新闻

“五猖会式教育”疯传:高情商的父母,不会在小事上内耗孩子……“学校有孩子从4楼跳下去了”:父母啊,为了孩子,请务必做好这三件事千万别把孩子卷成“高学历的穷人”,孩子未来能否脱颖而出,取决于这4点……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是“假强势”的父母,养出了“真弱势”的孩子……《若月亮没来》唱哭网友:谁懂这句“月亮不懂六便士有多重”……九大公学之一的温切斯特公学,13+入学考试有多难?拿到offer的孩子, 提前做了这件事.……巴黎奥运会的“苦孩子”们|有的孩子生来就是报恩的…这届孩子越来越脆弱?豆瓣8.8分电影:无能父母,最缺乏教会孩子“爱的能力”…李湘女儿王诗龄被曝遭校园霸凌:面对那些“嘴欠”的孩子,父母最实用的办法是……7枚芝加哥大学创中国纪录!原来这所魔都传奇校有藤校“内部课程”……“宇宙第一中学”人大附中的优秀毕业生为何纷纷走向平庸?芒格的这句话揭开了真相…...请“专家”PUA自己孩子的父母,还是最好别生了……孩子若有这4个“小毛病”,是暗示智商高的表现,父母别乱纠正“这段时间忙坏了!”“年初着急卖的二手房都清出去了”……央行重磅新政出台后,各地楼市回暖了吗?“宇宙第一中学”人大附中的优秀毕业生为何纷纷走向平庸?芒格的这句话点醒了中国家长……韩国父母把自己关进“监狱”,为了能理解自己蛰居孩子的苦难… 啊??游客遇到“一动不动的雪人”!发现真相的那一刻眼泪都下来了……魔都妈终于清醒了:2000万培养不出奥运冠军,这条“更省钱”的赛道却能每年几十个牛剑藤…妈妈用这6句“彩虹屁”,成功夸出了儿子的内驱力,上初中后再没操过心……最新官宣!新西兰这5种钱,将发生重大变化!你手里的将成为“古董”!未来这款纽币可能也会换?!许多人都不知道……“再不甩娃就砸手里了!”魔都二娃妈决定去这4个地方填满8月真空期…国家喊停“校外补课抢跑”,但央视这部227篇课文拍成的纪录片,少看一集都亏了……这一次,诱骗学生当小三的重师美院黄院长,“底裤”都快被扒光了!学校深夜通报,却让网友炸锅…孩子“游”进耶鲁杜克让我掏空钱包,这一届鸡体育的中国家长陷入两难困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