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人才受追捧,百万年薪的中高级人才大量失业……如何应对35岁职场危机?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554 篇文章
题图:文中插图皆来自Pixabay网。
作者:张静,10 年高科技行业猎头从业经验和职业生涯咨询经验,辅导过超千位百万年薪求职者,专注玩转职场游戏。个人公众号:职场情报(ID:careerlifeclub)。
前两周,有几个朋友转介绍他们身边人,让我帮忙看看是否有合适的工作机会,给到职业建议。
我看了下背景,清一色属于 985 本硕毕业,年龄 35-45 岁之间,在知名大公司,目前年薪 120-200 万之间的群体。
给到了职场有哪些选择和可能性后,我回复:现在大环境,这样的背景其实一般公司不需要,也吃不下。甚至不是薪资给不给得起的问题,这些位置和角色,大部分企业更喜欢招聘年轻人。
根据我接触的大量案例,2023 年是职场人噩梦的开始,2024 年的求职市场更加恶化。
前段时间,某 top3 红圈所因为业务量不饱和大规模裁员(红圈所简单来说是指中国法律领域中最顶尖的律师事务所);
金融行业,投行人员、银行业务部分从业者,薪资打折到往年的一折水平,努力找兼职来养家糊口;
与此同时,近期的新闻中,广州市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的一则聘用人员公示火了,985 建筑学高材生、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应聘遗体火化工……
各行各业陷入到史无前例的空前内卷,年轻还好,有学历和知名企业背景的履历还行,一旦没有学历会发现哪怕投递小公司求职也可能得不到任何反馈,而年龄超过 35 岁不论学历好坏,仿佛被贴上了不优先录用的巨大标签。
未来的社会,以下几点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1. 大环境变化剧烈,行业红利消失。像之前持续了 20 多年的金融和互联网、咨询等行业开始下行期,同时业务的不确定性很强,周期可能很短,例如过去的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和演变影响一千多万人的就业。
2. 业务没有新增,企业招聘需求大量减少。从 2023 年开始,对企业而言至少 80-90% 的招聘需求属于汰换职位,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加强。作为中高端人才市场的链接者和观察者,每一年我合作不同的领域近 200 家企业,从 2021 年开始,我接收到的 CXO 和副总裁级别的高端人才招聘需求是往年的 1/3;2023 年开始,很多公司是进一出一。
3. 企业开始保守战略,且开启无差别裁员。往年的裁员是绩效不好的员工,2023 年开始的裁员整体趋势是业务线整体搬运,主要裁撤薪资高的,级别高的。35 岁以上高薪低产出的员工优先被裁;
4. 求职者过往的经历、经验价值被市场重新定义,以前有用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法完全失效,职场的不安全感远超以前。
面对 35 岁的职场危机,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总结为三个字——静,备,破。
静
1. 面对困扰和痛苦,不要有应激反应,避免做出更差的选择。
前段时间,一名 21 岁从事游戏代练职位的湖南男孩“胖猫”因为感情不顺意在重庆跳江自杀,舆论哗然;2021 年复旦大学一书记被同学校老师怀恨在心割喉身亡,行凶者是海归和知名高校博士毕业,当时面临工作考核的压力后行为失控……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
当一个人的情绪达到极致,没有适当的应对机制和支持系统,可能会走向极端。
大到个人生命和危及他人生命的各类悲剧,小到因为职场遇到不顺利在没有兜底方案的情况下放弃一切愤然离职,避免做出更差的选择本身是一个需要提前设计和保持好的预期的起点,每个人也应学会自我调节,培养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心理韧性,避免在冲动中做出无法挽回的选择。
2. 从关注环境到更加关注自我,保护内心世界的平衡,静后谋动。
我一直觉得,像搭建一个房子需要打地基一样,强大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和能量是一个人做一切事情的地基。
当下的环境,每个人会不断遇到挫折。只有当内心平和的时候,人才能从现状从不顺利当中中汲取教训,找到问题的症结。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到各种困扰和痛苦,它们像不请自来的风暴,试图撼动我们的内心平静。真正的智慧是面对逆境时,我们能够保持一份冷静,不让情绪的波澜干扰判断。
心态好,是那个 1,其他是 0,不慌,事情就会慢慢有起色。
备
“准备”是当下和未来的一座桥梁,不要等 35 岁人生和职业危机的时候研究职场,不要等没有选择的时候被迫做选择。
规划本质是从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寻找到确定性,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和方法论指导个人行为,找确定性不意味着完全消除不确定性,而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更好地管理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1. 了解商场、职场的逻辑和底层规律
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希望在做一个事情的开始就了解这个事情的终点是什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见到从下往上的全貌,以及有哪些前人的经验和科学路径可以参考。
你只有了解了真相和所有可能性,才能说想要或不想要什么;只有见过好的,才知道好与差的标准在哪里。
工作状态分为自主创业/做生意、为别人打工两种类型。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适合在职场打工,而其中,对于 80% 的人而言,职业是可以被规划的。
永远做自己的第一责任人,不要有任何依赖心理。在这个基础上摸清规律,自己从事的方向,哪些经验、知识和技能是能达到目标和成事的关键。
规律有时候也是套路,而套路能让人事半功倍。
为什么在本公司的老员工会出现薪资倒挂的情况,新入职的人比老员工收入更高?
为什么在现在的公司晋升很艰难,加入了另外一家公司再回来现在的公司可以做总监实现“弯道超车”?
为什么曾经百万年薪的职场人失业后有的连降薪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
企业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不同级别和层次的人才对企业的价值分为:专业价值、平台价值、资源价值、管理价值、商业价值。越往高管走,这些价值点会更加综合和稀缺。
2. 关注本质,打磨技能
和不同的求职者沟通,很多人和我说,想去外企发展,觉得外企文化好,又能生活工作平衡,也重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实际上呢,上周我和亚马逊在职的朋友聊天,他提到以前加班到晚上 11 点的副总裁现在已经开始卷到凌晨 4 点秒回复邮件了。
过去几十年,海外很多国家跑得比国内更快,也躺平了很多年。当全球经济下滑,好的机会和资源严重供需不平衡,环境极度内卷的情况下,欧美的国家和中国的企业一样:公司的目标很简单,招一个人进来,最好这个人自带资源和技能,来了就能立刻创造价值。如果没有稀缺的劳动能力或者性价比太低,也会果断输送员工到社会上。
没有环境是能躺平的,唯一不变的是属于自己的能在不同的环境活下来的能力。
了解世界的真相后对自己有客观认知,积累行业、产品、从事职能的商业洞察和业务认知,具备专精和一定广度的技能,优秀的软性素质尤其是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优秀的语言能力,有所在领域丰富的人脉等资源储备等等,有从 0 到 1 到 N 的完整项目经验,围绕自己的高速成长来制定职场计划,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寻找那些能够带来确定性增长的领域。
3. 结合个人优势,探索新机会
我们多数人习惯了学校教的东西,万事万物有标准答案,说好了考什么就是什么。可是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参加这个竞争。
人人都有的东西无法构成竞争优势。优势就是结合个人的牌面打差异化战斗。就像在字节跳动一群 985 名校名企背景的职场人当中,名校已经属于基础配置,那能拉开和同级别竞争对手的地方在哪里?有更强悍的精力比别人更卷吗?有极强的情商和向上管理能力吗?还是有和大老板相识于微时不可被替代的信任基础?
如果从内心接受自己不能卷的体质和意愿,需要调整自己的预期和职场战略,把精力调整为保下限为主。再去找个人的兴趣点,盘一盘自己的资源,了解内部信息,重新整合资源找到新机会。
破
破的本质是想清楚自己有什么,我要什么,我能放弃什么。
也许生活不需要破局,只是需要解开执念。
大部情况下人感到迷茫的根本是能力没有办法满足欲望,而身边没有人能带自己提高视野和认知,所以没有方向,无从下手。
先从破圈开始,尽可能接触自己原来的世界没有的人和事物,用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和接触,再从新环境找到认可的人,新条件中找到自己的优势能结合的事情,给自己定下来一个阶段静心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去调整方案。
破局的前提是你需要是那个 1,有机会自己做到 10,加上外界的提前因素能支持你到 100。而不是别人帮你从 0 到 1。
以前和一个朋友闲聊,他提到一个深刻影响他职场发展的方法论:
因为原生家庭和年少无人指点等综合原因,他的基础条件很差,但是野心很大。有自己梦寐以求想进去的公司和事业目标。
他每到一个公司都会研究他想去的下一家更知名的大公司的招聘要求是什么,想得到的高薪需要哪些能力,他一直保持着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关注,一次又一次做调研,问对方:我还差什么?
然后他会被无情的打脸甚至羞辱,被多次拒绝,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的计划,他列下来自己要做的事情一个个补全。
补全了缺的东西再去面试,一遍一遍迭代和前进。
3 年、5 年的时间过去,本科学历一塌糊涂,同一个部门对比其他同事动辄海归名校、清北复交的背景,起点非常低的他最终拿到了他期待的大公司的高薪 offer,而且超过了这些明显拥有更好的资源和出身的同事。
因为他真的做到了让企业认可他的价值。
有哪个团队愿意拒绝一个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散发着利用价值的人才呢?
到此时此刻还要什么破局的方法?
局已经破了。
- END -
一诺:职场困境的本质,其实从来都不是“职场”问题
引发热议的“飞书裁员”:职场人如何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找工作没有人告诉你的秘密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