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你的情绪能力,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你的情绪能力,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7月前


文 | 亦城 · 主播 | 云湾

来源 | 帆书樊登讲书

(ID:readingclub_btfx)


弗洛伊德曾说:

“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了,以后会以更丑陋的方式出现。”

人追求幸福,不就是在追求一种叫快乐的情绪吗?


在这过程中定然会发生许多不如意,导致坏情绪产生,放大,又或者让我们隐藏了内在的情绪。


无论是将情绪隐藏或发泄,都会让我们成为情绪的奴隶。


《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这本书告诉我们应当如何引导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让我们能更加清晰地了解那些不被待见的情绪到底从何而来,从而更快乐地生活,而不是一直沉沦。



愤怒,不能视而不见


《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写道:

“因为那些在应当发怒的场合不发怒的人被看成是愚蠢的;


那些对该发怒的人、在该发怒的时候不以适当方式发怒的人也是愚蠢的。”


发怒也是一门学问,不该发不适当的怒,不能发不适时的怒,更不能干脆就不发怒。


书中让·马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从小到大我都未曾发怒,不管是我的父母还是姐姐们,都教育我‘不能用自己的心情影响别人’。”

工作后,让·马克常常被更具野心的同事捉弄,同事也并不害怕他会做出什么回应。


让·马克说:

“哪怕我站在他们面前,我心中‘教养良好’的男生形象也会顿时浮现,迫使我‘彬彬有礼’。”

失声,意味着永远被动,而发怒让我们不再软弱,警告那些触犯我们领域的人应当停手。


“彬彬有礼”早已成为了让·马克根深蒂固的习性。


他只能为自己的“礼貌”买单,继续忍受同事们的捉弄,不会有人把他的感受当回事。


而想要反击就必须做出改变,那就是学会发怒。


知乎网友@小冉说以前在学校时总因为害怕被同学孤立,所以在被嘲笑太胖,被取绰号时也只能尴尬一笑。


长此以往,小冉在学校里面过得并不开心,直到她重逢幼时玩伴之之。


之之总能够应付那些很难缠的人,并与他们对抗,从不会受半点委屈,之之的勇敢鼓舞了小冉。


回到学校后,小冉没有继续在受到嘲笑时做“哑巴”,而是大声地反击对方说的话,并直接指出对方不礼貌。


同学见小冉并不好惹后,再也没有拿她打趣了。


我们以为的沉默和息事宁人,并不是趋利避害;


只不过是让我们的身体越缩越小,趋近虚无,对方的身躯胀大,大到足以吞没我。


每个人要忠于自我,没有什么会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


所以,无论对方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只要当自身利益受损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这样才能让犯错误的人受到教育、得到警醒,才不会让自己反复受伤。




悲伤,只需浅浅经过


弗朗索瓦丝·萨冈曾说:

“我的心中倏地涌上了什么,我紧闭着双眼,呼唤着它的名字‘你好,忧伤’。”

悲伤总是忽然出现,无法预料。


有时仅是毛毛细雨,若有似无的撩拨,平静的苦涩,隐隐的痛;


有时却做狂风暴雨,呼啸而过,深刻的苦楚,溃烂的口。


书中韦罗尼克深陷情伤,她说:

“我都不敢承认,比失去亲人、事业惨败更让我悲伤的,是情伤。”

韦罗尼克在和深爱的男人分手之后,整整两年,都活在悲伤中。


而且这种悲伤沉重到渗透她生活的全部,她觉得无法再正常生活了。


起初韦罗尼克的好友们都十分同情她。


但最后都忍不住骂她“没出息”,说那样的男人根本不值得她神伤。


于是,韦罗尼克就再也不提此事了。


每个人悲伤的原因都各有不同,可它们却有相同的起因,就是对某种事物的缺失感到遗憾。


好友瑞子在很久以前就缺失了某样情感,为此她常常感到悲伤。


瑞子从出生起就背负了“重任”,家里的哥哥在幼时一场大病中患上了脑溢血。


瑞子妈妈在得知瑞子性别的那一刻,就打算将哥哥往后的生活都托付给瑞子。


我们下班后的闲暇时刻,瑞子在家照料哥哥起居;


我们放假游玩时,瑞子做家教给哥哥买药。


后来,瑞子不堪重负,她开始审视父母强加于她的重担,为什么妹妹要对哥哥的人生负责?


在无数次争吵后她终于明白,父母不爱她,于是瑞子搬出去住,与从前的家彻底决裂。


我们的悲伤在瑞子面前很轻,瑞子的悲伤很重。


可悲伤不是比较,它是清醒前的伏笔,它用抵抗当做回响。


不要被悲痛打败,要像瑞子一样用觉醒的意识,强大的力量,打败它、对抗它。


让悲伤不再停留,而只是流经我们。


去运动、去吃美食、去看喜剧,去写日记、向友人倾诉、去哭泣。


当我们去做别的事时,会忘记悲伤;


当我们面对悲伤时,会抵御悲伤。


悲伤,是会让伤口撕裂,一开始很疼,但伴随着痒,一道疤便长成了。




恐惧,不能依靠逃避解决


威廉·德雷谢维奇的《优秀的绵羊》中说道:

“一个人必须要学会临危不惧。


有些恐惧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但是面对源于不安全感的恐惧,你需要迎面而上。”


很多时候,让我们不安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脑子里的“灾难性幻想”。


你越是害怕越是不敢面对,事态也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最终你只能被苦难击倒。


书中31岁的拉谢尔一次在超市收银台等候时,突然觉得不舒服。


送进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只是痉挛,没有什么问题。


他坚持把身体每一项都检查,结果都是阴性。


他还是认为自己肯定有事,因为同样的情况已发生了三次。


自此之后,他再也不敢一个人出门,就算丈夫陪着也会害怕。


为了消除恐惧心理,拼命服用镇静剂,并随身带着。


遭遇困顿,担心恐惧在所难免,但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如果一味逃避,只会带来更多的烦恼,更大的焦躁,唯有正视它,迎难而上,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肖英杰曾讲过一个故事。


曾有几位航海系学生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实习,突然遇到台风天气。


霎时巨浪滔天,拍打得船摇晃不定,学生们胆战心惊,纷纷躲进角落里。


老船长却一脸淡定,果断调整航向,瞄准台风中心冲了进去。


学生们疑惑不解:

“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为什么不是想办法绕过它呢?”


老船长笑道:

“行船的速度不可能快过台风。


若想绕开它,船的侧面就会迎向台风,巨浪一卷,船也随之翻了。


不逃避,迎向它,才有胜算的可能。”


轮船迎风前行,虽然随着海水上下起伏,却始终不偏不倚,最终顺利驶出了台风区。


国学大师曾仕强说过:

“焦虑是自己选择的。

选择焦虑,就越来越焦虑;

选择害怕,则越来越害怕。”

终日的忧惧于事无补,反而是摧毁我们的大敌;


当你不再恐惧,你才能直击问题的核心,找到破局的方法。


过往腐朽并不代表永久,我们要寻求谅解、弥补过错,挽回曾经犯下的错。




赫胥黎曾说:

“我无法驾驭我的命运,只能与它合作,使它朝我引导的方向发展。


我不是心灵的船长,只是它闹闹嚷嚷的乘客。”


某种程度上来说,情绪也是如此。


我们作为情绪的载体,需要引导,而非控制情绪,用情绪强大自己内心。


当一个人控制情绪时,或许是被困住,压抑、低迷;


而当他学会引导情绪时,或许是到了天堂,激情与欢愉。


点个在看,为了我们愉悦的心情出发,开启引导情绪的旅途,收获光明的未来,抵达欢乐的海洋!




作者:亦城。来源: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上帆书,听懂好书!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有书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