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让孩子不惜一切代价学习的父母,孩子可能就是那个“代价”

让孩子不惜一切代价学习的父母,孩子可能就是那个“代价”

1月前

又是一年升学季。

每年到这个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关于小升初的玄幻传说。这天我看到一张图,是去年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升初成功上岸的家长分享的自家经验。


这位妈妈认为,选择这所学校最让她心动的就是——

在校时间长。

(我:倒吸一口凉气?

比如,早上六点五十到校,晚上九点半放学,还是周末大小休。

然后,周末小休的时候孩子还要上卓越班。约等于一个初一的孩子只能休息周六一个晚上?
 
我看完觉得:“好家伙,这比996都狠得多啊!”

在大厂996的青壮年作为人肉干电池用不了几年就身心俱废,被大厂无情各种优化,再招新鲜血液补充,更何况这些12-15岁身心发育并不成熟的青少年,有几个孩子能扛得住如此高强度的学习和竞争?

当时我正好第四次过了一遍《全球通史》,看到历史的重演,心有戚戚焉。我原是想在这个帖子后面回复:

每个时代变迁,都有一部分人成为代价的。最好不要让孩子成为那个代价。

但是打着打着又删了,知道也没有多少人信,而且也知道会招骂。

我想,我这么爱读历史的,不如给大家讲个几百年前的,同样是孩子成为代价的故事吧。

当你的孩子成为代价


我常常想,几十年后,生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后代,将会如何从历史角度看待现在这批被过度、过早鸡娃而伤害身心的孩子呢?

大概就和我们看英国工业革命铲煤童工的悲惨遭遇一样一样的吧!

都是历史上无可奈何的一页。

无论哪个时代转型,都需要大量代价。不同的是有人制造代价,而有人不知不觉中成为代价。

几百年前,英国工业革命。那时候,因为蒸汽机需要大量燃料,所以煤炭需求量非常大;

而当时煤炭开采的技术很落后,因为地下坑道狭窄,儿童的瘦小体型使得孩子们成为最理想的童工

当时最小的童工只有五岁,平均年龄是八岁。

史料记载,矿主们不约而同发现,年仅五岁的幼童很有用,因为他们足够瘦小,可以爬进狭窄的通风井
 
坑道中经常发生渗水、通道坍塌、瓦斯爆炸,孩子们就这样被迫进入恶劣的工作环境。
 
也许你要问:

当时的父母不知道矿井中的危险吗?不知道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残疾和死亡吗?

当然知道!

就像现在的父母知道过度的长时间应试教育会损伤孩子的身心健康,一模一样。
 
可是当几岁的孩子就能出去赚钱、每周拿钱回家、工厂主和矿主以招募学徒工的名义,排长队雇佣这些孩子,暗示这行当将来还可能是“终身就业”的途径。

当超过一半的童工成年后仍在矿山上工作(有点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从众也没啥问题的意思?),所以很多父母还是心动了。

长期的恶劣环境,使得这些孩子后来都患上了严重的肺病。致残率和致死率也相当高。

当时很多的慈善机构、有识之士和有良知的作家都在关注和呼吁童工的悲惨处境。狄更斯更是写出《雾都孤儿》揭示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但几十年后,童工也很快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统共就那么几代被牺牲的孩子们。他们赶上了。

为什么后面的一代代孩子们不用再做悲惨的矿工了?

NO NO,并不是矿主们心地变善良了,任何时代资本都没有心慈手软过。

究其原因,不过是随着生产技术的大幅度提高,童工原先在手工业、工厂和矿业中只能从事的简单、重复型的劳动很快被工业机器所取代了。

而工业革命的不断迭代也使得英国意识到,国家未来最需要的不是只能从事简单工作的劳工,而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

所以很快就有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孩子们不用再去当童工,而是开始上学,接受长达数年的教育。

只是代价并没有消失,还存在于那几代孩子的命运身上。

那些五岁就被家人送进坑道铲煤的童工呢?只能带着伤痛、残疾和疾病,痛苦地走完余生,他们就是手工业和自耕农时代转向工业革命初期的牺牲品。他们就是时代转型的代价。

而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经历着一场足以改变全人类命运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我们正在走向人工智能时代。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这种时代变革性,和几百年前并无任何区别。

毫不夸张的说,鸡娃事业不会持续太久了,不会再超过几十年。原因有很多,比如超低的生育率、比如人工智能的大幅替代、比如后来者看到学历对就业几乎无所提升变现实了,学乖了。

但,仍被牺牲的仍是这几代被过度鸡娃,身心俱疲、焦虑和抑郁症发病率很高的孩子。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代价。

这一次智能革命,绝大多数重复性高的事务性工作都会被AI取代,目前被狠鸡的孩子元气大伤,带上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心理疾病,再难适应新时代。

最近这两天Open AI和谷歌都开了新品发布会,尤其是Open AI的GPT4-O发布会一开,大家都在讨论将来,至少有五六个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了。

当看到可汗学院创始人及其儿子演示辅导数学作业的场景时,AI 的启发、提问、鼓励、回顾、讲解的整个过程老母亲被惊呆了。
 
这不就是老母亲理想中的启发提问式教学吗?哪里还需要现在的背公式、套题型的填鸭式教学?

除了教培、翻译行业感受到危机,私人助理、心理咨询师、编程培训也要受到极大的冲击,人机对话如此流畅 ,甚至AI还非常懂得照顾人紧张不安的情绪,讲故事还模仿不同的语调和语速,AI那些以讲故事为主的博主这下怕是也感受到危机了。

为何大量刷题的学习,总是存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我时常在想,为何大量刷题的学习,总是存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难道哪些地方的父母不懂得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父母对我说:小升初其实并不需要这么难,这么卷,但是好学校掐尖呀,优先录取牛娃啊,那我们也不得不卷起来。

我觉得,这只是问题的表象。

深层的原因其实有两个。——

第一是: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觉得本市/本省根本没有增量机会了,都不得不在存量不多的机会里拼杀,都挤在一条格外拥挤的赛道里;

这其实也是社会转型时期,底层的一种互害模式。

其内在逻辑是:我看不到远处和未来的机会,我只看得到眼前这一丁点狭窄的通道,我只有把别人挤下去,我才有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

大多数人还保留着对上一个经济周期路径依赖的惯性。

从60后到80后,都是凭着高学历、信息差可以找到好工作,高收入,从而改变命运。他们教育自己的孩子,自然也是依从这套理念。

可是时代早已经变了,无论是打击教培、实行双减,北京中考的改革,还是新课标教材的更换,都证明——

国家掌握的数据和信息比我们更多,也比我们更清楚,未来的时代是什么样子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真的不需要跟国家政策较劲。

未来当然是需要身心健康有活力,有想象力、有审美和有创意的孩子。

而不是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刷题,觉得生活毫无希望,被耗尽了元气的孩子。

最主要的是 ,看看几百年前工业革命的童工的命运,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几百年历史书上的“代价”!

当然,今晚有个拒绝让孩子刷题和死记硬背的“巧”学数学的课对谈,大家不妨听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益智学堂

相关新闻

在青春期孩子的眼中,父母应避免以下四种可能让他们“掉价”的行为。若您一条都未中,那么恭喜您!“考不好,没关系” 这种让孩子窒息的说话方式,父母一定要打住!7招让孩子自信爆棚!父母试着放手不当“妈宝、爸宝”,不断催眠暗示孩子“你可以的 ! ”让我家娃每天主动学习的“教辅神器”!推荐给上了小学的孩子们那个“带女儿逃晚自习”的妈妈,引160万人点赞!原来孩子终其一生,只能记住父母几个瞬间今年过年,会「夸孩子」的父母火了「悲壮式学习」的孩子,注定卷死在AI时代李湘女儿王诗龄被曝遭校园霸凌:面对那些“嘴欠”的孩子,父母最实用的办法是……请“专家”PUA自己孩子的父母,还是最好别生了……带出53位牛剑学子的科学家校长,在北京办了一所让孩子“玩个够”的学校……儿童心理专家陈默:“以孩子学习为中心”的家庭,培养不出爱学习的孩子那个「划伤」自己的孩子,在表达这3种渴望活了30年才明白的道理:真正能管住孩子的父母,必然都是“不讲道理”的!“孩子就是复刻版的老公”美国妈妈在法国受到“震撼教育”:这儿的孩子,让我失去曾经的骄傲!决定孩子一生的“黄金九年”,很多父母后悔太晚看到【社会】法国又出怪名!父母给孩子取名“M”,可能被迫修改让孩子一键“控制”风雨雷电的科学玩具,沉浸互动体验/还是加湿器丨开团11 个「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火爆全网!这样的“幼儿游学”你也想让孩子去吗?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是“假强势”的父母,养出了“真弱势”的孩子……“单纯”的孩子容易吃亏,那怎样让孩子思维迅速成熟?刚被哈佛录取的“笨小孩”,让我看清中国孩子爬藤最缺什么?刚被哈佛录取的「笨小孩」,让我看清中国孩子爬藤最缺什么?培养11位世界冠军的网球教练:从入门到“爬藤”,冠军的品格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