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让孩子从“逼着学”到“主动学”:最好的教育,是唤醒他们的内驱力

让孩子从“逼着学”到“主动学”:最好的教育,是唤醒他们的内驱力

12天前

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每天学点亲子|婚姻|个人成长,每天成长·进步·幸福

预约心理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心理咨询”

近期课程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课程”



不要否认孩子的体会,不要驳斥他的感觉,不要否定他的愿望,不要嘲笑他的品格,不要贬低他的主张,不要污蔑他的人格,不要怀疑他的经历。相反,所有这些,我们都要承认。
——海姆·吉诺特博士



作者:罗骞昀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物质条件这么好,为什么有的孩子却整天懒懒散散,动不动就“无聊”、“躺平”?
为什么一提学习,孩子要么拖延,要么就很烦躁?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让人头疼,特别是一提学习,全身都是反骨。
家长们使尽浑身解数,奖励惩罚,连哄带骗,讲道理……折腾自己和孩子一通,依然觉得孩子懒散、拖延,越鞭策越不动,甚至直接躺平摆烂、放弃学习。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培养一个有“自驱力”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 Edward L.)和瑞恩(Ryan Richard)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从根本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们要努力满足人的三种心理需求——自主、胜任、联结,才能增强人的内在动机,促进外部的动机内化。
这也给我们如何让孩子从“被推”到“自推”提供了思路。
01
给孩子“掌控感”
他需要你放手
曾经有一个心理咨询案例:
一个小伙子大学毕业后什么都不做,天天就窝在家里,吃泡面,打游戏,不工作也不和人来往。
母亲拉着他去看了心理医生,发现问题竟然出在离世多年的父亲身上。他的父亲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不管他做什么,都会干涉。小到选择兴趣班、交朋友,大到报考哪所学校,都是父亲说了算。
而父亲突然离世后,他就没有方向了,变成如今这副模样。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被“第三只手”束缚的孩子没有自由,没有动力,也难以靠自己站立。
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样写道: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弓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这首诗唤醒了很多家长: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并不属于你,而属于他们自己。
在上一辈人的育儿观念里,“掌控”不着痕迹地出现:“男孩子要坚强,不能哭”、“女孩子就是要学跳舞”,无形之中这样的教养方式传递给了这一代的家长。
家长满足了自己的“掌控感”,但孩子的“掌控感”却消失了。
网上一位老师分享了一个故事:他的孩子有一天回家,说夏令营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于是回家询问他们。
这位老师当时就察觉到孩子对自己的不相信,于是他告诉儿子说:
“这事你自己定就行。你长大了,这种事完全可以搞定,我们相信你。”
当孩子呈现出对自己能做的事不确信,没有内在动力想去做事,或是利用游戏等虚拟场景企图获得自信,这都是给家长的警告:
孩子对自己的生命没有掌控感,他在逐渐失去自己。
因此,我们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去体验自己想过的人生,让孩子有掌控感,他们才有自发的动力去学习、去探索生命的方向。
在《男孩的自驱型成长》中,亚当·普莱斯博士给父母提供了2个培养孩子掌控感基本原则和方法:
1. 养育孩子要遵循的原则: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把“我能为孩子做什么”变成“他自己可以做什么”,在保证孩子安全情况下,让他大胆尝试。
例如,你可以列出一周内你为孩子做的事,想想这些事哪些孩子能独立完成,然后放手让他自己去做。
2.给孩子自主权,从这5点开始
1)让孩子自己选择
2)做旁观式家长
3)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的独立思考
4)允许孩子提出反对意见
5)做脚手架,不做高楼。给孩子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而不是替他盖楼。
海姆·吉诺特博士曾说:
“不要否认孩子的体会,不要驳斥他的感觉,不要否定他的愿望,不要嘲笑他的品格,不要贬低他的主张,不要污蔑他的人格,不要怀疑他的经历。相反,所有这些,我们都要承认。”
想让孩子有内在动力,家长必须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让掌控感回归孩子自身。
02
提升孩子的“能力感”
培养成长型思维
为什么很多孩子一遇到困难就拖延、放弃?
用教育家简·尼尔森博士的一句话回答: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就像成年人都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无意识地逃避工作、生活上的困难。那么对于一个还没有自我的孩子来说,一道题不会、上课回答问题错误,都可能让他们陷入自我怀疑。
特别是对于男孩来说,由于他们不能稳妥地表达情感,处理自我怀疑、无能感时,他们只有2种方式:一个选择是退缩,另一个是愤怒、叛逆。
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来看,一座冰山水面之上露出来的一角,是我们看到的孩子的挑战行为,比如发脾气、做事拖拉等等。而冰山下面,才是根源。
孩子自暴自弃,放弃自己,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做什么都无法成功。
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不要放弃我,一点一点教会我。”
想让孩子有内在动力主动学习,家长需要引导他们把“做不到”变成“能做到”。
而事实上,这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
(内容来源:《男孩的自驱型成长》)
书中有一名记者和一名成功的企业首席执行官的对话:
“先生,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记者问。
“决策正确。”
“怎样才能做到决策正确?”
“经验。”
“那么经验从何而来?”
“决策失误。”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困难当作是令自己变得更聪明、更高效、更优秀的机会。
因此,当孩子知道大脑有可塑性,对自己有信心,且能在困难面前跃跃欲试,他就能够控制自己的努力程度,成为自驱者。
想帮助孩子实现这样的转变,可以从以下6点开始做起:
1. 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过分强调结果
少对孩子说“你真聪明”,多说“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进步了,真棒!”
2. 让孩子明白失败不可怕
带孩子看见失败能教会他的东西,告诉他失败背后其实藏着老天给的礼物。
3. 把犯错当人生常态
可以和孩子分享你做过的错事,并说说你从中得到的教训。
比如你把笔记本电脑落在出租车上,你的教训是:不要在下车时打电话。
4. 不要过度照顾孩子
过度照顾会给孩子传达“我认为你不行”的信息,还会给他们提供逃避的机会。
5. 放下对孩子的焦虑
你的焦虑会让孩子觉得你怀疑他的能力。如你对孩子说“成绩不好,你就上不了好大学”,他听到的是“我认为你上不了好大学”。
6. 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写焦虑日志等
03
和孩子建立“联结感”
无条件爱他
很多家长会在听到孩子说“你不要管我”、“我不想和你说话”时会很伤心,觉得孩子不需要自己了。
但青春期从依赖走向独立,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轻易完成的。
他们一方面渴望摆脱父母获得自由,另一方面又害怕父母会在他们成人后“抛弃”他们。
他们需要安全感,需要确认你是无条件爱着他的,孩子依旧需要你。
因此在青春期,和孩子最好的关系,是保持“既亲密又独立”的状态。
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做自己。
也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支持的援手。
用心倾听而不予置评,是提供支持和无条件的爱的最佳方式。
因此,和孩子相处时,一定要少说多听,听和说的比例最好是8:2。
同时也要让孩子感觉到你认真地在听,可以使用“倾听三步法”:
①重复孩子的话
②共情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③释义和总结。帮孩子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等他做出回应
例如:
儿子:我再也不打球了,我讨厌打球!

父母:你讨厌打球?(重复)

儿子:是的!今天的训练糟透了,队友们都说我菜。

父母:他们说你菜?那一定刺痛了你。(重复+共情)

儿子:是的!我讨厌被说菜,但我确实经常……

父母:那么,你不喜欢打球是因为队友们取笑你?看来你的击球水平还有待提高。(释义和总结)
另外想和孩子保持联结感,要注意在生活的一些细节中传递爱,比如:
1. 不将孩子的不努力归罪于自己或他个人

2. 不再跟孩子说他有多聪明

3. 不针对孩子的成绩进行说教,或对他过往的失败喋喋不休

4. 切忌不停唠叨

5. 试着引导孩子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6. 不过度询问或建议

7. 孩子想倾诉时,认真听

8. 教给孩子求助的技巧

9. 如果孩子需要帮助,试着找人帮他

10. 帮助孩子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孩子和父母的情感链接,是他幸福感的基础。
当他感受到无条件的支持和爱,他知道身后有父母这座大山,他就会有勇气驱动自己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著名青少年心理学家安东尼·沃尔夫曾说:
“你要有信心——不是相信自己总是能做对决策或者始终掌握得住孩子,任何人都做不到这个地步,甚至可以说都差得很远。但是你要相信你是最适合教育孩子的人,相信你的努力不会白费。”
青春期会让父母很头疼,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完成从依赖到独立的蜕变,也是很大的挑战。
孩子的人生终究是他自己的。
父母能做的只是,尽量在他无法独自行走的年纪,给予他支持和辅助。
让他学会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责任,找到自己内在认同的人生价值,获得独自勇敢前行的动力。
学着信任孩子,给他自由,包括失败的自由,认识自我的自由,找到自己内在动机的自由。
在青春期这个会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阶段,培养起他的自驱力,帮助他渡过这个艰难的阶段,迎接真正的成年。
你挡不住春天,那就让春意满园吧!
-END-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我们的视频号会有导师分享心理学内容视频!

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点击标题,查看近期课程安:
1、2024年5月23-26日广州蔡敏莉《萨提亚个人成长工作坊》
2、2024年6月12-16日吉利根老师催眠线上授证课第二模块(附广州精英催眠营证书课程时间)
2024年6月25-30日奥南朵老师亲授:《绿宝石--疗愈内在孩童》工作坊
4、2024年6月27-28日长沙《觉知能量舞》工作坊 | 让身体带我们走向改变,迎接爱
5、2024年9月20-22日林文采心理营养亲子关系工作坊:育儿不费爹妈的秘诀!
6、2024年7月25-28日广州黄启团导师NLP专业执行师:一套「实用人性手册」,揭开自我改变的惊人秘密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欢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萨提亚实用心理学

相关新闻

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关键是做对这一步——我用2个心理学“小套路”,终于唤醒儿子的上进心,内驱力大爆发让孩子从「厌学」到「愿学」!「3天智慧父母直播营」全新上线——培养11位世界冠军的网球教练:从入门到“爬藤”,冠军的品格能让孩子受益一生美国妈妈在法国受到“震撼教育”:这儿的孩子,让我失去曾经的骄傲!阿里通义实验室薄列峰:从兵马俑跳“科目三”到照片唱歌,四大框架让AI生成的人物活起来丨GenAICon 2024“6年后回头看,让孩子从名校转入普小,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放手教育”,并不是让孩子随心所欲,而是放管有度,做自在父母让米哈游”崩坏“的内鬼,是一群什么人丨调查从今以后,我们要靠“内驱力”赚钱了!在青春期孩子的眼中,父母应避免以下四种可能让他们“掉价”的行为。若您一条都未中,那么恭喜您!“你那CEO还不如让我干呢”,哪吒汽车张勇:那就找人试试!此前被指“情商和口才堪忧”,周鸿祎让他“学学雷军”通过陪儿子拜访院士,让孩子从优秀的人那学到智慧,要以他们为榜样,选择自己成长的道路。当我学会“多巴胺教育”,终于让孩子学习越来越主动,越来越自律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抛开“杀人犯”这个身份,他们是让所有人都艳羡的天选之子!怎样鼓励孩子“顶嘴”?从顶嘴升级到辩论、谈判,有说服力,这个孩子就厉害了燃!龙年巨制来了!让孩子了解我们为什么是“龙的传人”!五位清华教授团建!从复杂推理到算力瓶颈,他们眼中“通用人工智能” 该如何降临?LLM性能最高60%提升!谷歌ICLR 2024力作:让大语言模型学会「图的语言」家长和孩子的猫鼠游戏:如何让“网瘾少年”回归现实?从猪排、咖啡到共享空间,为何上海总能让美好的事物“二次进化”?名校相亲局的“魔幻学历歧视”:我的老婆必须是 985,不然会让我丢脸……学长风采丨王凡:解决“头脑”问题 努力让群众健康有“医”靠让我家娃每天主动学习的“教辅神器”!推荐给上了小学的孩子们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