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警告新的重症手足口病毒要暴发,了吗?
特别说明:因为微信又......“改版”,现在如果没星号的话,基本就很难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了,所以拜托大家务必给我们公众号设成“星标”。多谢。
设置的方式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设为星标”了。
我看到标题的时候也惊了一下,因为现在是5月下旬,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或即将到手足口高发的季节了。如果中疾控发布了相关警告,那的确是需要我们担心的。
不过点开一个新闻之后,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因为这个所说的紧急提醒,是发在《中疾控中心周报》上的一个研究。
因为平时工作需要,我经常翻翻疾控的各种资料,也对这个中疾控中心周报有些熟悉。它和我跟大家分析过很多次的流感周报不同,它不是一个每周流行病的情况汇总和预警, 而是中疾控办的一份英文学术期刊,叫做China CDC Weekly,上面发表的基本都是些科研论文。如果中疾控想跟民众提醒什么紧急风险,基本不会是通过这个期刊来跟大家说明的。
所以我就去中疾控的官网,下载了最新一期的China CDC Weekly,找到了这篇论文,不出意外,这篇论文的内容,和新闻中所描述的,并不是很一致。
这个论文的研究由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多个地区的疾控部门合作完成,内容是从2012年到2023年间,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尤其是对CV-A6病毒的进化做了研究和分析。
而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这些年中,CV-A6的病毒种群有了明显的扩张,成为了目前主要病原体之一。但目前各地方医疗疾控单位对这方面的监控还有缺失,因此建议加强监测,改进重症判断流程标准,增加临床医生在识别和报告重症手足口病方面的培训,从而更好地评估和控制未来暴发的风险。
简单的说,这不是一篇给社会大众,尤其是“家长们”的警告,它的目标读者是国内外的疾控研究人员,尤其是各地的疾控部门和临床医疗从业者,提醒他们关注手足口病毒的变化,在临床中加强对于重症的监控,做好预警等工作等等。
所以我们作为普通家长,还不太需要因为这篇论文就开始特别焦虑紧张。
手足口是我们比较熟悉和常见的流行病之一,一般是先出现发烧,然后手脚口腔等出现疱疹。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小朋友身上,当然成年人也有得手足口的案例,比如2015年的时候,我就得过一次。挺惨的,除了高烧几天外,手上长满了小水泡,甚至指甲都因为底下起水泡而“换了一茬”。
不过还好,这都是属于轻症的情况。轻症手足口虽然看着吓人,但实际上风险不大,好好休息就可以自愈。
但其中一少部分会演变成重症,甚至死亡。在推广手足口疫苗之前,大约有1-2%的患者属于重症,病死率在万分之2-3左右。
所以在感染手足口之后,主要的除了消毒隔离外,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年龄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出现持续高烧(体温38.5℃以上超过3天),或者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易惊、烦躁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情况,那就需要考虑重症风险,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可能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其中EV-71是之前最主要的流行类型,并且是造成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所以在2016年,我国开始推广针对EV-71型病毒的手足口疫苗,这减少了手足口病带来的风险。
但就像新冠疫情中我们熟悉的不同病毒株的此起彼伏一样。随着EV-71型手足口病毒开始被疫苗抑制,其他类型的病毒株就开始占据了更多的空间,有了更多传播和变异的机会,尤其是此次提到的CV-A6型。
其实早在多年前,中国疾控中心就已经在关注CV-A6等手足口病毒的变化了。2018年中疾控官网上更新的手足口病介绍中,就提到“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而此次中疾控周报上发表的论文,也是针对这个担心做的后续研究。也的确证实了在压制住EV-71型之后,原先弱势的CV-6A开始有了更多的变异。而未来这些变异是否会产生更有风险的新变种病毒,是我们所需要严肃考虑的风险。
因此,这两天相关新闻文章中所说的什么中疾控紧急提醒,有新的重症手足口病毒,有爆发风险,要家长注意等等,并不准确。
不过我们的确要注意最近加强相关的卫生防护。因为现在的确已经属于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尤其是南方(两广、福建、湖南等)的家长们,需要更加关注。
健健康康,不要生病。
参考资料:
《2011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2008—2011年我国大陆地区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 Evolutionary Diversity of Coxsackievirus A6 Causing Sever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 China, 2012–2023》
《 2017—2022 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征分析》
最近文章
本期优惠活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