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OpenAI再爆信任危机,安全团队核心人员离职

OpenAI再爆信任危机,安全团队核心人员离职

7月前





2023年以来OpenAI频繁引发安全、伦理问题的争议,甚至是诉讼。OpenAI内部一条矛盾主线是,安全团队不满公司激进研发AI技术、加速商业化,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



文|徐文璞
编辑|吴俊宇
 


明星AI创业公司OpenAI,有足够动力优先保证AI(人工智能)的安全吗?OpenAI一些员工对此表示怀疑,并选择离职。

OpenAI成立于2015年,2023年以来它因推出大模型对话机器人ChatGPT声名大噪。微软2019年开始投资OpenAI,迄今已向OpenAI承诺投资130亿美元。目前OpenAI估值超过800亿美元。

5月15日-17日,OpenAI超对齐团队两位负责人接连离职。其中包括OpenAI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尔(Ilya Sutskever),以及该团队的负责人简·雷克(Jan Leike)。

“超对齐”指的是,用技术引导、控制AI。按照OpenAI的原计划,公司20%的算力资源要用于这项工作。

5月17日,简·雷克离职时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他离开的原因是“与OpenAI领导层在公司核心优先事项上的意见相左”。在简·雷克看来,OpenAI必须成为一家安全第一的AI公司。公司应该把更多资源用在系统安全、性能监控、潜在风险准备,维护人类社会安全等问题上。

苏茨克维尔被认为是“AI理想主义者”。他曾在2023年11月联合其他几位独立董事辞退OpenAI首席执行官(CEO)萨姆·奥尔特曼 (Sam Altman),这引发了连续一周的“宫斗”。(详见《财经》2023年11月20日文章《三天三次反转,OpenAI创始人仍然得走》)当时的矛盾关键是,苏茨克维尔希望谨慎研发AI且不应再大规模融资,但奥尔特曼希望获得更多融资并激进研发AI。

苏茨克维尔和雷克离职后,OpenAI解散了超对齐团队。该团队剩余员工将重新分配岗位。超对齐工作将在公司内以松散的研究小组形式继续存在。

2021年以来,OpenAI一条长期存在的矛盾主线是——安全专家不满奥尔特曼激进推动AI技术、加速商业化,但对安全问题重视不足。

没兑现的安全承诺

2023年7月,苏茨克维尔和雷克在OpenAI共同组建了超对齐团队。这个团队致力于确保AI得到安全控制。OpenAI成立该团队的目的是,向外界展示公司对AI安全负责任的形象。

超对齐团队成立的背景是,2023年3月1000多名美国企业家、科学家、AI从业者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所有AI实验室立即暂停训练比OpenAI旗下GPT-4更强大的AI大模型。原因是,他们对人工智能失控可能会产生的毁灭性影响表示担忧。

随后,奥尔特曼在2023年上半年积极参加了美国政府部门“人工智能监管”的听证会,并多次公开表示对人工智能监管的支持。超对齐团队随后成立。OpenAI在该团队成立时曾承诺,会把20%算力资源用于该团队的工作。

不过,2023年12月以后,超对齐团队的工作陷入停滞。当时它们发布了最后一篇论文。有媒体报道,超对齐团队从未分配到被许诺的20%计算资源。它在公司每季度定期算力分配中获得的资源很少,其需求经常被管理层拒绝。这导致超对齐团队的研究进展受阻。

这被认为是超对齐团队成员离职的重要原因。此次超对齐团队成员离职并非孤例。2021年至今,OpenAI安全领域的多位技术专家频繁离职。一条长期存在的矛盾主线是,安全专家不满奥尔特曼激进推动AI技术,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

一种说法是,在算力资源有限的前提下,OpenAI将承诺给安全领域的投入用到了提升模型效果。雷克公开表示,过去几年,安全、流程已不再是OpenAI首要关注的问题,光鲜的产品才是重点。

一家中国人工智能基础软件供应商的创始人对我们表示,OpenAI地位并不稳固,它被谷歌、Meta追得很凶,“对奥尔特曼来说,杀出来最重要”。他进一步分析,OpenAI当下必须考虑商业化的问题。因为只有模型突破才能会给市场、投资者带来信心。超对齐团队关注的安全问题,在当下反而成了OpenAI技术迭代和商业变现的阻碍。

商业化高于安全

OpenAI创立于2015年,原本是一家非营利性的研究组织。2019年奥尔特曼成为公司CEO。由于缺少研究经费,奥尔特曼当时改变了OpenAI的组织架构——在非营利公司下设置了有“利润上限”的可盈利子公司,并接受了微软第一笔10亿美元投资。

在奥尔特曼的设想中,这既可以满足投资人的财务投资回报,也能让OpenAI实现“安全且有益的AGI(通用人工智能)”使命。非营利组织的董事会,是监督两者实现平衡的保障。

在发展过程中,OpenAI一步步加速商业化。2019年引入微软投资时,OpenAI管理层曾向员工保证短期内不需要商业化,只需专注用AI技术解决问题。2020年奥尔特曼告诉员工,OpenAI需要赚钱才能继续研究。2023年1月ChatGPT发布后仅两个月,用户数突破一亿人。OpenAI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企业,并开启了大模型的激烈竞赛。

OpenAI从此无法再慢下来。它需要更多钱,采购更多算力,迭代更先进的大模型。2023年12月,媒体报道称,OpenAI在进行新一轮融资。如果融资成功,估值将超过1000亿美元。

2023年下半年以来,谷歌、亚马逊投资的AI创业公司Anthropic、AI创业公司Mistral AI等厂商接连升级大模型产品。OpenAI备受压力,旗下产品用户访问量一度出现负增长。OpenAI在2024年4月1日放开注册限制。(详见《财经》4月2日文章《OpenAI放开ChatGPT注册限制,此前用户访问量出现负增长》)此举被认为,OpenAI希望增加用户量,获得更多融资、更高的估值。

随着商业化加速,2023年以来OpenAI频繁引发安全伦理争议,甚至是法律诉讼。

2023年12月,《纽约时报》曾起诉OpenAI和微软侵犯其版权。诉状称,OpenAI的ChatGPT和微软的Copilot基于数百万篇媒体报道内容进行模型训练,并利用这些内容解答用户提问。美国投资管理公司Tamarack Advisory研究员黄少萍今年1月曾对我们表示,OpenAI和微软正遭遇AI带来的伦理问题。如果诉讼最终成立,OpenAI和微软可能需要支付巨额法律赔偿费用,并可能限制在AI领域进一步发展。

今年5月13日,OpenAI推出了新的大模型GPT-4o。发布会当天奥尔特曼在社交媒体上发文“her”,暗指GPT-4o的对话功能可以实现电影《Her》中人类与AI恋爱场景。由于GPT-4o语音模式之一“Sky”与美国女演员斯嘉丽·约翰逊的声音十分相似,这引发了争议。

电影《Her》中女性AI角色的配音演员正是斯嘉丽·约翰逊。斯嘉丽·约翰逊公开表示,OpenAI在2023年9月就曾联系她,并在GPT-4o发布前再次联系她,希望以她的声音作为AI机器人的配音,但她拒绝了。

OpenAI随后公开回应称,Sky的声音不是斯嘉丽·约翰逊……出于对斯嘉丽·约翰逊的尊重,已暂停在产品中使用Sky的声音。


 

责编|肖振宇

题图|视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财经杂志

相关新闻

​晚点财经丨理想:二季度将是公司今年最困难季度;一个OpenAI核心团队的最后三个月苹果折叠屏MacBook或2026年发布/小米今年新车交付冲刺12万台/OpenAI高压离职条款再曝证据:高层或知情发完最后一篇论文,Stable Diffusion核心团队全要离职了Stable Diffusion核心团队被曝集体离职;微软利用AI Agent复现Sora丨AIGC日报突发!Stable Diffusion 核心团队被曝集体离职Llama 3被爆7月解禁剑指GPT-4,最大参数超1400亿!2名核心团队成员却离职OpenAI超级对齐团队再发「绝唱」!首提「证明者-验证者」博弈,训练GPT说人话AI初创集体跳槽OpenAI,Ilya出走后安全团队重整旗鼓!非法阻止员工披露AI安全风险,OpenAI严厉「封口协议」再遭举报OpenAI又一吹哨人离职!拉响安全警报,风险隐患实在太大突发!OpenAI超级对齐团队老大自曝离职原因!牵出管理内幕问界新M5开启全国大规模交付,华为余承东亲自向首批车主交车;特斯拉自动驾驶团队再遭重创,顶尖AI工程师离职另起炉灶......突发!OpenAI超级对齐团队负责人官宣离职!内部AGI或实现,全网陷大猜想紧跟Ilya,OpenAI超级对齐团队负责人官宣离职!内部AGI或实现,全网陷大猜想OpenAI 高层再动荡,两位元老级高管离职Altman被曝七宗罪,OpenAI竟欲加密GPU合作军方?员工大批离职团队濒临崩溃OpenAI 联创 Ilya 离职内幕曝光;微软中国AI团队集体打包去美国?最新回应;华为回应大模型发布会演示造假 | AI周报OpenAI也遇“老年危机”!奥特曼对话盖茨爆料:员工整体年龄偏大,是个坏兆头Ilya离开OpenAI内幕曝光:奥特曼砍他团队算力,优先搞产品赚钱,离职吐槽就要失去股权OpenAI再迎人事变动,是否影响GPT开发进展?“$5的T恤卖$65”!换掉中国电商衣服标签后价格猛涨,员工爆离职原因Ilya从OpenAI离职后成立新公司了!这一次剑指超级智能!OpenAI再陷宫斗:理想主义者是如何被击碎的?奥特曼挂帅新团队,OpenAI新一代大模型开训,前任高管却「投敌」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