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惊呼:计算机已成天坑专业?人工智能时代,“人要比AI凶”
前两天,我收到一封邮件,来自我们家常去体检和看病的医院耶鲁健康中心(Yale Health Center)。
邮件内容是告知病患--
医院即日起将使用某款AI来记录患者就诊信息。
问诊时该AI会快速记录患者和医生的对话,生成详细的病历笔记,医生只需审核并确认笔记即可。这些笔记会上传到患者的电子健康记录中,患者打开账户即可查看。
这项AI系统的使用将帮助医生减轻文书工作,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患者身上、让患者就诊时和医生的互动变得更好。
肉眼可见,像medical scribes的医疗文书工作者和维护旧文档系统的技术员将失业。
人被AI淘汰,已经不再是预测的一组组数据了,它成为了近在眼前的事情。成长于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孩子,从学习方法、专业的选择、从事的职业到能力培养都将不同于往日。他们如何才能在AI时代立足?
六大行业、240万个岗位,危!
在Reddit,有一个主题为“那些已经被AI替代了自己工作”的帖子,留言看得人胆颤心惊。
有人从事视频编辑多年,结果被Vsub.io这款人工智能搞失业了。
有人是专业的商业咨询顾问,结果还在上班就被甲方CEO炒掉了。因为通过对比,CEO认为AI进行的推断销售预测和市场指标足够替代他。
有人是测绘局工作的制图师,虽然已经预料到几年后AI会取代自己的工作,没想到裁员来得如此迅雷不及。整个项目组被一锅端,团队成员里不乏工作了40年的制图师。
还有人曾经是年薪30万美金的游戏公司创意总监。工作内容被AI替代、自己再就业惨烈,只能把大城市的房子卖了,搬去偏远的小镇生活。
甚至有在大型制药公司从事临床试验说明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拥有专业的博士学位。自己曾经的工作内容现在用远在印度的廉价合同工用AI操作就能完成。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因为AI遭受裁员、缩招最严重的六个行业和具体裁员人数如下:
都是名气响当当的大公司,曾让能在那里工作让自己引以为傲。不过两三年,逃不过“优化”和“毕业”的命运。
然而,这场淘汰之战才刚刚打响。
Forrester Research一份关于2023年GPT AI影响的预测报告指出:到2030年美国可能有约240万个工作岗位被AI取代;
高盛公司预测:近五年,全球有多达3亿个全职工作岗位受到自动化和AI的影响;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报告称:到2030年,全球至少有14%的员工可能需要因为数字化、机器人技术和AI的进步而转变职业。
上述被替代的岗位里,有不少是我们认为的“专业人士”“技术岗”。寒窗苦读多年获得的安身立命之法、你钻研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技术,一夜之间都没了意义,令人何等唏嘘和难过。
于是,作为家长的我们难免开始焦虑,自己的孩子将来到底学啥、做什么样的工作才不会被淘汰?
该校因为预算短缺,将撤销32个专业(占该校总专业数量的9%)。撤销的专业里有12个本科专业、20个研究生专业,影响到147名本科生、287名研究生,以及该校的169名全职教职成员被裁员。
在撤销专业的通告里并没有明确提到这项决定是受到AI发展的影响,但该校撤销的专业包括高等教育、设计、统计学、创意写作、作曲、能源管理、语言学等恰好与之相关的行业正受到AI的严重冲击。
△32个被撤销的专业
西弗吉尼亚大学此举并非个案,欧洲多所高校也正在撤销或减少市场营销、商业管理、农业和食品科学等专业相关的招生名额。前段时间,国内各大高校也因为撤销了一大波专业而频频上热搜。
就连在全世界红了十几年、被许多人视作100%就业保障的计算机专业,没想到也会这么快就走了下坡路。
最近,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Computer-Science Majors Graduate Into a World of Fewer Opportunities的文章,总结了几组数据:
过去的几年来计算机专业的工作机会减少了30%、工资的增幅今年是最低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过去五年增加了40%、2023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达到了60多万,未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非是竞赛型拔尖选手,要准备好降低期望值,去非高科技公司就业。
这个曾经备受全世界热捧的专业,如今毕业的学生们发现,几年前还在积极扩张的科技巨头现在对初级员工的需求减少、或在裁员,拿到offer比他们想象的要困难;那含金量颇高的一纸文凭也不再是通往科技行业财富的万无一失的门票。
综合各项数据统计得出--
如今的新贵专业是人工智能,教育界正面临巨大的技术现代化,教育界争先恐后地回应着AI的进步。
AI时代,孩子要“惯”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我们的孩子为了生存、立足、有个好的未来,都要涌向人工智能专业呢?
非也!人工智能时代,“人要比AI凶”。
这个提法是万维钢在新作《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中提出的。作为一直关注AI动向的科研工作者、科普作家,他认为AI对人类的作用在三方面:
AI时代,一切信息皆唾手可得,整个互联网就是我们的硬盘,人类所有的知识就是我们的第二大脑。但我们要掌握好控制权,把AI当做一个助手、一个副驾驶。
AI的作用是帮我们去做不屑于花时间做的事、去帮我们更快、更好地帮做出判断。所以,人要比AI“凶”。
而作为人类,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让自己冒出的新想法、对信息的整理和解读,并最终做出决策。我们与AI的关系应该是:AI时代的决策=AI的预测+人的判断。
我们要承认 AI 比人聪明,但是真正承受风险、体验后果的是人。这就好比AI的诊断再精准、厉害,最终也需要由医生承担医疗责任。
因此,我们不能让渡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权(让AI替我们决定)。所以,从宏观层面来说,人工智能时代,当AI把分析和结果呈现在你面前时,你的判断和决策力将无比重要。
落实到教育上来说,作者认为,如果孩子正上初中,未来已经做好了从事人工智能行业的打算,目前他可以着手做以下准备:
一方面是确保自己能考进一所提供这些专业的好大学,以及持续进行数学学习的锻炼。大脑中有过硬的数学肌肉,才能迅速理解和掌握各种抽象概念,比如程序的逻辑结构。其次是广泛阅读,对世界是怎么回事有个合格的了解。
人工智能行业选人很看重大学专业。一般需要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据处理、计算机图形等方面的人才,有的大学直接就有AI专业。对大学生来说,最好是以其中的一门为主专业,再辅修一个像认知科学、脑科学、心理学、哲学之类的专业,这几乎就是定制的AI人才。
但作者也说了,“赌”一门过于狭窄的技术又是危险的,就像现在很火的人工智能专业,你不知道多少年后会不会又像曾经热门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一样走下坡路。
所以,对于那些在走体制内教育路径,但未来专业和职业目标还没有方向的孩子来说,想要未来不被AI淘汰,应该用“建立藐视考试、重视真本领的心态”去对待现在的教育。
👉什么是“藐视考试?”
受千年科举文化的影响,我们很多人习惯了考核与标准——考大学、考研、考公, 当上公务员也仍然时刻准备下一次考核……这是活在了扭曲的现实之中。
准备考试这个活动,过了一定的线,就有边际效益递减的特点。如果投入70%的精力已经可以考个80分或90分,而就算100%全情投入也只能考85分或95分,那么全情投入就是不值得,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如果一切都以考试为中心、什么都讲究做“对”、讲究符合标准,这会让学生处于动辄得咎、充满威胁感的状态始终处于压力之下。这样的人视野也必定是狭窄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应该“藐视考试”、用更松弛的“过得去”的态度去看待它。
👉“重视真本领”则需要培养孩子追逐新事物的能力。
在AI时代,求新、求奇越有可能让孩子获得竞争优势。因为他们走的是跟 AI“被喂养”不一样的成长路线,这样的孩子身上没有 AI那种机械味,他们有很强的自主性,能自己判断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自己决定学什么和做什么。
要想培养出这样的孩子,需要家庭和社会两方面提供条件。家庭最好是富足的——至少让孩子感觉不缺什么东西, 日常情绪都比较积极正面;社会是宽容的,要尽量允许他折腾、有较大的容错空间。
而这样的孩子,与其说是被考试机制筛选出来的,不如说是被“纵容”、被“惯”出来的。
参考资料:
《去年高校撤销专业925个,“绝版”学生何去何从?》
《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
5月27日周一晚19:30
面对不确定末来,如何为孩子选择教育体系?
5月28日周二晚19:30
录取大数据揭秘:
2024美国TOP30大学SAT录取分数究竟是多少?
5月29日周三晚19:30
美初美高在读生期末考,
常见问题总结及“抱佛脚”建议
5月30日周四晚19:30
跟随教授学者做人工智能领域科研项目,
是怎样一种体验?
5月30日周四晚19:30
城市绿洲的真实就读体验,
为何放弃“直升”深国交选择贝赛思?
5月31日周五晚19:30
剑桥鸡娃教材THiNK解析,
适合什么样的学生?有何独特优势?
👇滑动看下周活动预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