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 | 风马牛地产研究院
2024 年 4 月 20-29 日,「风马牛 x 深潜 2024 德国站游学」圆满成行。这也是风马牛地产研究院与深潜学院的首次海外游学合作。
冯仑老师带队,十数位来自地产、建材、智慧城市、信息科技、艺术投资、医疗等行业的风马牛与深潜企业家学员,从慕尼黑至汉堡、柏林,9 天 8 城 12 课,跨界探索各自企业的转型与发展课题。「反思如何把事情做对,思索人类的未来到底是什么。事情做对了生产率提高,人就可以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冯仑老师在结营晚宴上如此说道。
随着数字经济和零碳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与「可持续」的双重转型已成为塑造人类未来图景的主要趋势。实体经济数字化将继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技术化之后进一步提升人类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则要求平衡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兼顾环境、社会与经济。德国于 2011 年率先提出「工业4.0」相关概念,后成为德国政府的一项战略计划。其核心理念是深度应用数字技术,推动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在制造领域形成「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而在可持续方面,德国于 1990 年实现「碳达峰」,2021 年 5 月 12 日,联邦内阁通过了《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的修订版法案,核心内容包括 2030 年温室气体排放较 1990 年减少 65%,高于欧盟减排 55%的目标,实现净零排放时点也从 2050 年提前到 2045 年。这让德国成为首个进一步提高 2030 年减排目标的欧盟成员国,其计划实现净零排放的时点也为 20 国集团中最早。
此外,德国是「社会市场经济」(social market economy)理论的践行者,主张市场自由与社会保护兼而有之:政策制定者引导市场创造最大财富,然后从社会公平视角进行财富重新分配,兼顾资本和劳工、平衡区域差异。在此语境下,公司治理的共同决策制于 1976 年被写入法律,要求大型企业确保监事会的一半席位交由经工会选举产生的工人代表。类似的,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工商业富集于主要大城市不同,德国大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促进了区域之间的发展平衡。持续推进工业 4.0、投资人力资源和生产研发,使德国企业生产率持续提升,也由此释放更多员工闲暇。2019 年就有德企率先尝试「做四休三」的工作制度,在不影响产出的情况下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此次行程,我们围绕工业 4.0 发展、欧洲地产与城市更新、中德商贸文化与运动健康等主题,深入工匠德国,体验正在发生的「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如何影响人类从生产到生活的所有层面。
01
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中国称为智能制造,于德国则是工业 4.0。其中,智能工厂是工业 4.0 的一个关键特征。 本次行程重点参访了被誉为「工业4.0 模板」的西门子安贝格工厂、作为全球奔驰装配工厂蓝图的奔驰 56 号工厂、中国新能源出海标杆国轩高科的哥廷根电池工厂和航空制造巨头空客的汉堡工厂。从不同细分领域切入,打开德国工业 4.0 当前发展的剖面,并在「全球工业第一展」2024 汉诺威工业展的交流观展中一览当今和未来工业的全面图景。|西门子安贝格工厂(Electronic Works Amberg,EWA)
建成于 1989 年的安贝格电子制造工厂是西门子旗下最重要的 Simati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相关产品生产基地,被业界认为是目前最接近工业 4.0 概念雏形的工厂。目前生产的产品型号超过 1500 种,年产约 2000 万个,自动化程度 80%。得益于自动化不断演进,自投产至今,工厂生产效率提升了 15 倍。 同时工厂通过自动能效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数字生态设计等技术持续降低能耗和碳排,规划于 2026 年实现零碳排,是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全球「数字化」与「可持续」双灯塔工厂。▲在工厂参访接待中心 THE IMPULSE,每一位参访嘉宾都将拿到一张包含数字 ID 的参访牌,实时呈现参访环节进展、当前所在位置、导览人等信息。
面对行业普遍的供需波动不确定性(如苏伊士运河堵塞和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资源短缺与可持续性、产业人才短缺等挑战,除了建造自己的数字化工厂,西门子同时基于全集成自动化系统 TIA(Totally Integrated Automation)为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的传统企业输出全套解决方案,比如啤酒厂和室内农业,从而加速推动制造业的全面转型。
|奔驰56号工厂(Factory 56)
位于德国斯图加特附近的辛德芬根 56 号奔驰汽车工厂(Factory 56),是奔驰按照工业 4.0 标准打造的未来工厂。厂区占地约 30 个足球场大小,于 2020 年 9 月 2 日正式开放。接棒不久的新任董事局主席 Ola Källenius 用了四个关键词概括这家工厂——数字化 digital、柔性化 flexible、绿色化 green、高效率effective。本次行程主要考察了 S 系列、迈巴赫和 EQS 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线,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纯电动汽车,不同结构的车型可在 56 号工厂同一装配线生产,同一辆车的不同部件都可同时抵达指定装配位。但高度数字化并不代表人会被全面取代,在奔驰看来,没有哪一套系统或机器比人更灵活,人同样是工厂「柔性化」的一部分。所有汽车都是在接到订单后才开始生产流程,参访中,向导指着一辆迈巴赫分享了一组有趣数据:八成迈巴赫、五成 S 系列的订单来自中国。
2022 年,国轩高科正式从博世集团手中收购其位于德国哥廷根的工厂,建立了国轩高科在欧洲的首个新能源生产运营基地。工厂电池包产品包括商用车电池、储能系统电池和乘用车电池,同时还将作为国轩欧洲基地的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及售后服务点。2023 年 9 月,国轩高科第一款电池包产品正式下线,目前整线自动化率超过 70%,其中模组工序阶段超过 80%。 近年德国持续推进「2030 年保有 1500 万辆电动车」计划,截至 2023 年底,德国市场电动汽车保有量为 130 万辆,若包含混动汽车则共计220 万辆,离 2030 年计划相距甚远。这为中国新能源出海企业带来大量机会。但要在全球唯一不限速的德国高速上飞驰,像国轩高科这样的企业也面临新的技术标准、法律法规、文化习惯等挑战,而低碳环保则是刚性要求和必选项。进入工厂参观前先穿上特制保护鞋,以防被正在搬运的货物砸伤
|空客(Airbus)
空客于 1970 年由德国、法国、西班牙和英国共同创立,总部设在法国图卢兹,自成立以来逐步发展为美国波音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此行参访的汉堡工厂是空客在全球的三大总装厂之一,主要负责空客 A320、A330 和 A350 系列客机的涂装、总装及交付等。 一路看多了自动化智能工厂,不自觉形成了「高自动化是德国工厂标配」的印象,得知汉堡总装车间内绝大部分工序仍为手工操作时,大家不免意外。据介绍,一架空客 A320 涉及零部件数量约 300 多万;A380 则大约 400 万个。比较而言,一辆普通汽车的零部件约 2 万个。暂时还没有足够「智能」的生产线能满足飞机制造的高复杂度与交付要求。与此同时,汉堡工厂也在逐步探索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新的自动化实验最终将输出到其他空客生产基地。
|汉诺威工业展(HannoverMesse2024)
作为 2013 年「工业4.0」概念走入世界视野的首发舞台,汉诺威工业展被誉为全球制造业「风向标」,自 1947 年以来已成功举办 75 届。挂满全城的展会 logo 来自希腊神话中掌管集市与交易的赫尔墨斯,他同时是神话时代尖端技术发明者。本届汉诺威展主题为:为工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为期 4 天的展会汇聚了来自全球 59 个国家及地区的近 4000 家参展商。其中,中国参展商超过 1150 家,数量仅次于主办方德国。我们于展会最后两天入场,重点参访了西门子与博世两家企业展台。西门子于本次展会中首秀了其应用于工业工程设计领域的生成式 AI 产品—Industrial Copilot。能自动生成基础虚拟任务和代码,自动化处理大量繁琐重复任务,提升设计质量和精确度。该产品也展示了正在到来的工业元宇宙图景。
而作为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在放弃电芯之后开始大力布局氢能领域。已相继面向市场推出一系列氢动力模块,可适用于从 4.5 吨冷链物流、到 18 吨及 49 吨商用车型。其开发的氢燃料内燃机解决方案,填补了代用燃料尤其是在重型工程车辆和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缺口。
博世氢燃料电池
学员们继续自由探索各自感兴趣的主题
在地缘政治与全球化阻滞、自然出生率下降、借款利率调整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该对房地产发展趋势持悲观还是乐观态度?低碳化与可持续发展趋势又将为建筑、社区、城市等人类生活场景带来哪些变化?此行我们通过欧洲地产宏观形势、德国能源转型与绿色建筑的政策机制,以及购物中心、港口新城、产业园区、生态小镇等不同形态的标杆案例,完成「欧洲地产、城市更新与零碳社区」主题的学习,共同探讨何为「未来美好生活」。欧洲地产金融学院院长 Prof. Tobias Just 长期研究房地产与其他行业及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被 F.A.Z.评为德国最具影响力的 100 位经济学家之一。本次课程从宏观环境、房地产市场与商业地产三个维度,为大家带来了欧洲房地产市场的洞察分享。欧洲地产金融学院(IREBS)院长 Prof. Tobias Just
一个有趣的观察是:对于房地产发展,过去几年资本市场比经济学家相对更保守悲观,而在回顾数据时发现两者都错了。那么对具体实践的企业家而言该如何决策?Prof. Tobias Just 的建议是:如果说过去几年的全球动荡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不要以偏概全地预测未来。
|德国绿色建筑委员会(DGNB)
在德国,什么样的建筑才「够绿」?非营利组织德国绿色建筑委员会(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Nachhaltiges Bauen, DGNB)即是标准制定者。DGNB 标准体系最初是针对办公建筑的单一评价系统,如今逐渐发展为综合性评级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标准,能够对办公、商业、工业、学校和医疗等在内的大多数类型的单个建筑、建筑群以及城区进行评级。DGNB办公楼里的地毯由捕鱼网回收制成
太阳能灯+灌溉系统的展示空间
除了强调生态和社会功能因素,DGNB 还同时强调建筑项目的经济质量。为此,DGNB 推出了一套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的科学计算方法,可在项目初期就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建造和运营成本分析,展示建筑将如何通过提高可持续性获得更大经济回报。
|德国能源署(dena)
德国于 2000 年正式开启能源转型,德国能源署(Deutsche Energie-Agentur, dena)由此成立,力图在能源经济性、安全性与低碳发展的多目标平衡中探索转型路径。从参与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激励政策,组织推进示范项目,到下工地推动具体项目落地,德国能源署打通理论、政策与实践,建立起一批示范工程,并从中观察相关技术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由此又反向推动与能源技术推广相关的国家政策制定,如经济补贴。德国能源署于 2008 年开启中德合作,合作项目包括高能效建筑、生态城市、碳中和区域等。德国于 1990 年建设了第一座「被动房」,2008年德国能源署与中国河北建研院合作启动了中国第一座「被动房」项目,如今中国则成为世界第一大被动房建造国。
|商业地产标杆企业 ECE 集团
ECE 集团是欧洲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和运营商之一,在近两年欧洲商业地产整体营收呈下滑态势的情况下,ECE 逆势增长 8%,甚至超过 2019 年疫情前水平。ECE 为 100%家族企业,经营业态多元,其中购物中心是 ECE 的重要DNA,法兰克福 MYZEIL、柏林波茨坦广场 POTSDAMER 等均为 ECE 经典作品。ECE 在欧洲拥有 200+购物中心,60%的德国人可在 30 分钟内到达 ECE 商场。据介绍,目前德国所有 ECE 购物中心已实现绿电供应,ECE「购物中心 2045 年实现零碳」的能源改造路线图也被欧洲商业评委协会评为金奖。ECE 在中国的改造项目之一:深圳海上世界明华轮
汉堡港口新城将旧的贸易港转变成生活方式社区,在提升其自身综合品质的同时带动了汉堡市整体发展,是欧洲城市更新的经典案例。同时,新城把城市更新与减碳能源改造、集中供热相结合,也成为未来社区低碳发展的全球示范。更新过程中的所有建筑项目还必须严格遵守两项要求:一是防洪性能达标,二是可以提供社会住房而不仅仅是豪宅,发展兼顾公平。新城虽新,但依然维持着原有港口的结构,整体风格也与旧建筑群相统一,巧妙维系着历史与现代之间的平衡关系。 让人童心大爆发的公共设施
曾被称为「德国三大烂尾工程」之一的易北爱乐音乐厅是港口新城无法忽视的存在。下层码头仓库于 1963 至 1966 年建造完成,曾被用作储藏可可豆、烟草和茶叶等。2003 年,汉堡市政府委托 Herzog & de Meuron 事务所(北京鸟巢设计团队)在仓库之上打造一座新音乐厅。2017 年 1 月 11 日,易北音乐厅正式开放,里面包括音乐厅、一家有 250 个房间的酒店、45 套住宅和一个有大约 500 个停车位的立体车库,重新开放后的音乐厅迅速成为德国汉堡市的新地标和德国北部音乐之都的新心脏。易北音乐厅上层和剖面 (©http://www.elbphilharmonie.de)音乐厅内的「窗户」
位于柏林西南方向的欧瑞府是柏林旧城改造与欧洲能源转型的双重典范。其所在地曾是英国人投资的煤制气厂区。十多年前,私人出资购买了这片区域,并将能源转型相关技术及应用场景作为园区特色。2009 年园区开始对外宣传,在一以贯之的顶层规划指引之下,招商与定制化改造同步进行,并持续迭代。目前园区共有 26 座建筑,约 150 多家跨国企业、科研机构和初创企业入驻(包括德国能源署、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施耐德电气等),近 5000 人在这里工作。通过零碳能源站、蓄能设施、高能效建筑,智慧微电网等技术,园区已于 2014 年提前实现零碳运行。改造过程中,园区内原有煤气罐、旧厂房等古旧建筑和设施也被充分利用,例如煤气罐被改成会议中心,集装箱改为储存食物的冷柜等。位于德国西南边陲的弗莱堡被誉为「欧洲环保和生态之都」。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当地居民便发起反对兴建核电站的环保运动,随后 1980 年成立的绿党在当地形成稳定势力,推动弗莱堡进一步走上绿色发展之路。1996 年,弗莱堡市议会签署《奥尔堡章程》,明确了至 2010 年减碳 25%的目标,并于 2007 年将目标修订为至 2030 年减碳 40%。2011 年,弗莱堡可持续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正式成立,系统制定全局性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政策,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小镇位于黑森林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私人家庭也是弗莱堡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公众参与具有牢固的制度保证。市民和专业人士的意见会在一轮轮城市规划方案的审批中被不断纳入。奖励机制也被积极推行,例如居民每减碳 1 吨可获取 50 欧元生态补助,居民屋顶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也能卖给政府。张挂建筑师&建筑工人头像作为新建筑建成的感谢与纪念
认养这一平米绿化的家庭铭牌
参访弗莱建筑设计集团时,沃尔夫冈·弗莱先生表示:「可持续发展并不等于节能减排,而是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可持续地发展使用下去;绿色环保也并不一定要使用最新技术,也应该向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智慧学习,比如中国的窑洞。」与弗莱先生交流
*由于路途遥远,弗莱堡的行程未能纳入本次德国站主线内容,由深潜小分队于结营后完成踩点,后续或将设计进新的德国游学课程,敬请期待。硬核主题之外,与经济、产业、城市发展互为背景的商贸文化交流同样是本次课程的重要内容。
冯老师的课后「小灶」不定时上新
行程首日与慕尼黑中国商会的交流中,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领事介绍了中德商贸交往源流与现状,宝钢、蔚来汽车、宁德时代、工行德国分行等在德中资企业代表则为大家分享了企业视角的出海成长。结营前最后一天,在「这个周日不算加班」的气氛里,柏林德勤的四位合伙人和特邀嘉宾为大家带来了全球投资与创新激励机制、德国房地产法律法规、德国税务体系及转让定价、区块链技术及行业最新动态等主题分享与交流。当然少不了(极限)city walk,哥廷根小镇的朱德故居、4 位中国艺术家(王广义、张晓刚、徐冰和黄锐)「涂鸦」参与柏林墙倒塌 20 周年的「柏林墙之旅」故事,也为我们暗示着中德交往背后的合作机制探索与历史伏笔。小朋友们都看得懂的哥廷根市政设施标识
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与城市游览负责能够说清楚看明白的部分,运动健康体验则可以触达语言与眼睛之外。对面正是奥运观赛台
慕尼黑赛艇穿越俱乐部支持:RG München 1972
汉诺威赛艇穿越俱乐部支持:
Hannoverscher Ruder-Club von 1880
作为深潜特色主题活动,本次课程还在 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赛艇比赛场地、汉诺威马斯湖(Maschsee)、汉堡阿尔斯特湖(Außenalster)完成了三座城市的「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四月德国反常的不稳定气候,也使大家在穿越之间体验了从冰雹到暴晒的天气变化。通过赛艇融入德国的山川湖景与新朋友圈,也通过赛艇共同推动「零碳排、零废弃、水保护」的低碳环保倡议。汉堡赛艇结束,离开酒店时遇上汉堡马拉松,考察团 22 人负重慢走陪跑一公里,加起来四舍五入也算跑了个半马。 汉堡赛艇穿越,教练水上教学
汉堡赛艇穿越俱乐部支持:ALLEMANNIA VON 1866
汉堡马拉松
行程结束回顾开篇之问:为什么要向德国学习?如何面向未来把事情做对?注:由于大部分参访机构内部禁止拍照,本图文及视频难以呈现更多现场细节。但也由此带来更高的在场沉浸感,期待有机会与更多朋友一同前往。
大企业分散全国促进了区域平衡,也拉高了实地考察的体力消耗指数,幸而一路向北「西方油画中的景色真实存在着」。《为什么是德国:德国社会经济的韧性》/约翰•肯普夫纳/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3《如何离开地球表面:人类航空航天小史》/卢西/北京日报出版社/2021.11《借鉴德国工业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1《“数字化”与“可持续”两大显学,何以相辅相成?》/朱莉娅·宾德等/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