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如松:日本悄悄放“毒”,世界大国跟不跟?

如松:日本悄悄放“毒”,世界大国跟不跟?

27天前
前面的文章中说到,随着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和各国的经济效率不断提高,随着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生产就获得了大发展,比如巴西大豆产量从1960/1961年度的27万吨上升到2022/2023 年度的1.54 亿吨,六十多年间增加了570倍;还比如,韩国战后基本是一个贫困的农业国,现在却已经发展成为汽车、电子、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出口国,成为典型的发达国家,这都是全球化过程中全球统一大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率不断提高的结果,这是一个全球生产大发展的过程。
既然生产大发展,就让物资变得极大丰富,纸币的购买力就得到了保证,所以,这是历史上非常罕见的纸币价值相对稳定的时代。由于纸币价值有保证就给各国央行创造了货币超发的优良条件,超发的货币就形成了债务,所以这是一个债务大爆发的年代。由于市场中货币充斥,这些货币开始逐鹿资产价格,所以,这又是一个资产价格风起云涌的年代,无数人卷入了这股大潮之中,楼市泡沫、股市泡沫遍布整个世界。
但2018年一声炮响,美国川普政府开启了贸易战,拜登政府继承川普政府高关税政策的同时,又不断切断与东方之间的关键产业链。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要素在全球进行最优化分布,产业链也在全球最优化配置,也意味着各国向世界打开自己的市场,美国的相关政策意味着阻断了生产要素和产业链的全球分布,也开始封闭自己的市场。美国是本次全球化的发起国,美国还是全球最主要的终端消费市场,美国上述政策的出笼意味着全球化迅速走向了解体,到今天,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全球化解体就给各国带来了以下矛盾:
第一,全球生产效率下降,人们的实际收入开始承压,财政收入同时承压,如果再叠加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甚至会出现财政收入明显萎缩。
第二,全球化解体会导致各国的财政支出上涨。
首先,全球化时期出现了零利率和负利率,这就让负债成本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低水平,导致各国政府和民间的负债率开始飙升,当全球化开始解体之后利率回升,利息支出就开始飙升,让债务压力像泰山压顶。
其次,全球化首先是一种地缘政治现象,终归只有在和平环境下才能进行全球化的经济活动,随着债务的不堪重负美国就只能在全球进行军事收缩,从欧亚大陆不断撤军,全球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就会不在,欧亚大陆及周边地区的地缘环境开始恶化,各国需要立即整军备战进而导致军费支出的快速增长,见下图,这给各国的财政支出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再次,全球化时期是资本地位提高、劳动的地位下降的时期,这是各国不断争夺国际资本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如果说资本与劳动的地位平等属于正常年代,资本的地位异常提高就形成了畸形时代,这当然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多数国家的贫富差距已经严重恶化,再加上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对家庭资产负债表的破坏作用以及失业上升,很多国家的中下人群就会陷入生活危机甚至生存危机之中,这就会导致国家内部基本矛盾的急剧恶化,就会剧烈放大政府的财政支出。
等等,全球化解体时期就成为财政支出加速放大的时期。
在财政收入承压而财政支出加速放大的时期,最终各国就只能无奈地走上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道路,这是必然的归宿。
当代的纸币本身是没什么价值的,当投入到经济活动之后,就会产生新增GDP,只有让单位货币与其产生的GDP对应起来,纸币才具备价值,也就是说,经济活动是给纸币赋予价值的过程,经济效率越高,货币的价值也越有保证,反之,经济效率低,纸币的价值就没有保证,就需要贬值。所以我们就看到这样的经济现象,一国主要经济数字欠佳,该国的货币汇率就会下跌,如果主要经济数字亮眼,汇率就会上升,反应的就是上述机制。
可当央行进行财政赤字货币化之后,就是将货币投放给了政府,政府本身是不产生GDP的,即便政府进行投资活动也是低效的,就无法产生足量的GDP,这些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释放给政府的货币就成为低值货币或零价值的廉价货币,可以统称为有毒货币,当有毒货币充斥市场之后,就会导致物价的快速上升和货币的快速贬值,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在这个全球化解体的年代,谁率先走上财政赤字货币化条路哪?就是日本。
房地产泡沫破裂让日本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今天日本政府的债务水平是世界第一。如果任由国债收益率自由浮动,全球化解体之后货币价值下降、通胀和利率开始回升,这会推动债务利息快速上升,日本政府就会被债务压死,不仅无法整军备战,政府也无法正常行使自己的一系列职能。
所以日本央行从2016年9月就开始实施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
所谓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就是日本央行通过印钞购买国债,将国债收益率控制在自己规定的低水平上,也就直接控制了日本政府的债务利息支出。
由此就可以看到这个政策的本质,央行印钞打压国债收益率,国债收益率处于低位就压制了政府的利息支出和财政赤字,这与日本央行直接购买政府的财政赤字有差别吗?毫无差别,只是换了一身马甲而已。
既然日本央行开启了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意味着大量的有毒日元开始进入市场,就意味着日元开启了快速贬值之旅,日本金价开始走出大牛市,见下图,从2016年10月开始到现在涨幅达到了173%,这是日元相对黄金的贬值幅度,这还仅仅是开始。
日本人自己对此看的非常清楚。
日本企业在海外拥有庞大的资产,这些海外企业每年汇回的海外收益一直都是稳定日元汇率的中坚力量,但近年来日本企业已经不愿意将海外收益汇回国内,源于在财政赤字货币化时期将海外收益汇回本土就相当于“肉包子打狗”。
日本给世界提供了两点借鉴:
第一,日本在2001年首先实行量化宽松,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开始照方抓药,结果也导致美国政府和欧洲很多国家政府的负债率出现飙升。随着全球化解体世界将进入动荡时代,各国的财政支出压力都会加大,尤其是爆发战争之时这种压力会空前加大,他们会否跟随日本央行进行财政赤字货币化?
要说明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财政赤字货币化也不是日本的发明,1942年美联储就曾经这么干过,在此就不再细说,所以美联储也从来都不是规矩孩子。
第二,我们知道各国政府轻易都不会干涉央行的工作,更不会公开干涉,此时央行买卖国债是它自主的决策,它随时可以买也随时都可以卖,买与卖都是自由的,这是央行自主的经营行为。
一旦政府尤其是强势政府强行要求央行买卖国债说明什么哪?就是形势比人强,也是无利不起早。政府尤其强势政府公开要求央行买卖国债,无论买还是卖都不自由的,也不是央行的自主决策,说明卖国债是假,源于任何金融机构都可以卖国债,根本不需要央行插手,政府要求买国债才是真,目的是让央行通过印钞购买国债并压制国债收益率,这即解决了财政赤字的出路问题,也解决了债务成本问题,这就是日本模式的财政赤字货币化。
最终,在全球化解体、军备竞赛和战争带来的财政收支压力面前,绝大多数的大国货币都很可能会跟随日元,源于越是世界大国或区域大国,地缘政治、军备竞赛和战争带来的压力越大。无论你身处哪个国家,一旦发现本国披着各种马甲开启了财政赤字货币化,就要记起上面日本金价的图表,更要警惕货币快速贬值和高通胀时期即将到来。
日本等国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解决赤字问题,谁为此买单?当然是家庭部门,这本质是对社会加征铸币税的过程,所以日本扣除通胀之后的实际工资收入已经连续24个月负增长,2024年4月高达-2.5%。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如松〈道德经〉感悟》销售链接:
https://item.jd.com/12837347.html
http://product.dangdang.com/29236503.html

《如松看财富之道》销售链接:
http://item.jd.com/12054343.html

《如松看人权货币》销售链接 : 
http://item.jd.com/11993888.html

《如松看货币之道》销售链接 : 
http://item.jd.com/11705115.h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如松

相关新闻

如松:日本“沉没”,日本的“末日方舟”如松:冰河时代卷土重来?“冷舌”奥妙何在?如松:雪崩,“演员”疯狂裸奔如松:伊朗“出手”,引爆美国如松:美国,“血流成河”!破155关口,日元跌至“底线”,明天日本央行要放鹰?如松:小马科斯“劫道”中国,菲律宾在南海“老鼠戏猫”网友想看“冰马俑”?冰雪大世界:1:1还原!全安排上了14年过去,曾被称为“世界最小婴儿”现状如何?网友:美到认不出在日中国籍女老板被捕,超60名男性醉酒后乖乖“掏钱”2000万,日本网友:又是中国人?日本小学校餐跌下“神坛”?家长集体吐槽:与宣传不符,孩子根本吃不饱!留学生背锅?澳当局誓将移民数砍半,华人申签者或弃澳投美加!居民怒批政府:“什么人都放进来!”“不限制移民,澳洲注定完蛋”?澳富商大放厥词:澳人将全民挤在中国式公寓楼中日本“登月第二国家”梦想成真?拜登亲口保证:满足你们的愿望韩国妹子体验日本“租赁男友”,很贵但是超值?!网友们:在一起吧!看到WSJ的文章我笑了--美国股市会像日本一样经历“失去的几十年”吗?你把中国放哪儿?97万人争712个职位,愁倒谷歌精英:世界最难的印度“国考”,到底有多卷?如松:台海战争,中国的对手是“法国”360周鸿祎的放贷生意:为金融机构“兜底”催债,赚了钱到处搞区域总部?“全网想嫁的男人”悄悄结婚,震惊网友:孩子都有俩了?冒充国货上位,一年狂赚1046亿:这个日本饮料品牌,竟成了“中国茶”代表?如松:暴富与速贫,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中国”幼儿通识1001夜 | 不可思议的人体世界:为什么大人总叫我“多喝水”?徐娇怒怼日本导演被骂:当年的“星女郎”,怎么成了这样?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