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的好习惯:面对不利于自己的观点或事实,立马记下来
来源:逸柳投研笔记(ID:ealiu_investment)
前面两篇文章已经介绍了《探索智慧:从达尔文到芒格》第四章中的六种思维训练了,接下来我们再看三种,分别是:剖析结果、量化思维、证据导向。
一、剖析结果
1、“在经济部门,一个行为、习惯、制度或法律催生的不仅仅只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系列的结果。”——克洛德·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其实很明显的结果大家都能够看得到,但是关键是能不能看到那些隐藏的结果。巴斯夏认为这是好经济学家和差经济学家之间的重要区别。
而隐藏的结果,可能是比较次要的结果,而长期的结果也是容易被隐藏和被忽视的。
芒格有一个案例,正说明了隐藏后果的重要性,“推销机器的人,通常会向你展示使用新技术后,在目前价位上你将节约多少成本,但是他们不会告诉你,哪些钱能够留在你手中,哪些钱将流向客户”。第二种效应在于不仅仅是一个厂商致力于降低成本,竞争的力量很快就会带来降价,并将省下来的钱转移出去。
研究股票同样如此,我们“以为”或者“被推荐”的好的投资机会,一旦所有人看到了之后,价格很快就会涨上去了。
2、对行为的评价必须从整个系统、长期效果出发。
有时候很多理论,在研究某个特定变量影响的时候,都建立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上。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没法控制变量的。
因此务必保持一种系统思维,从系统的角度看某个特定变量的变化,一个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带来某种连锁的反应。
大的方面,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少部分政客为了私欲倒行逆施(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在于,政治家有历史责任感,而政客只考虑自己的私利),或者是“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慢慢就会消耗和削弱国家国力,对整体经济和人民生活也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小的方面,对于我们普通个体而言,一些微不足道的习惯,或者一两个很不明显的想法、情绪,也会对我们的生活和财富带来连锁反应。
3、芒格的海军模型:不需要任何理由,船搁浅了,作为船长的职业生涯便结束了。
“没有人对你的过失感兴趣”,也没有人对你的坏运气感兴趣,既然取得了一个坏结果,那么就需要承担责任。
现在偶尔看到为纸上谈兵的赵括开脱的言论,就比较扯,归责于赵括同样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失败是明摆着的现实。
有时候我们并不能设立绝对公平的规则,但是为了“减少船只搁浅”,我们有时候“不在乎一个船长是否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并且这个船长也不是啥都没了,其实仅仅是换个工作而已。当然,现实中有些场景中的船长,即便真的把船搞搁浅了,还赖着不走,不管是不是他的原因,都危害极大。
二、量化思维
1、“一旦能够把事物用数字表达出来,可以方便我们进行比较。”
使用数学表达,在比较上尤其直观和明确。
同时数学逻辑具有稳定性,不会因为过了很长时间就失效。
这也是我们需要估值的基本逻辑,在进行投资机会比较的时候,最好是利用一些数学工具。
2、“模糊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凯恩斯
对于数学表达中,越精确越好具有某种前提性,一是方向是正确的,二是所有重要东西都能够量化。
但是现实中远非如此,有很多因素无法进行量化,并且虚假的精确会让我们产生“更正确”的错觉。
也就是在实践中,我们不能不进行数学计算,但也不能过度看重数学计算,更不能忽视重要的不可量化的变量。
3、“一家企业可能会有优秀的投资记录,但如果在数学上行不通,还是远观为妙。”
即在数学上看起来很离谱,也就是我们说的临时估值过高。
远观看起来似乎会错过一些机会,但是也能让我们避开一些风险。
4、“不管一个企业的临时估价有多高,如果它终身亏损,那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毁灭价值。”——巴菲特
既然是在毁灭价值,那么我们长期持有那基本上逃不过亏损的命运。
那么这个资产就只有财富再分配的意义,而完全没有自身增值的潜力。
三、证据导向
1、科学论证的基本过程:问题/观察、猜测原因、预测结果、验证。
在社会实践中,比较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假设和验证类错误。
比如忽视假设的东西,从而将某个本来是假设的结果,认为是符合规律的结果,甚至是必然的结果。技术分析中就有很多假设。
而验证类错误在于,有时候在验证过程中,因为很多人为因素,无法对于验证结果保持诚实。比如统计部门的数据造假,故意做出好看的数据,粉饰太平(其实也不是粉饰太平,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私利)。
2、观察不是毫无目的的观察,最好是带着问题的观察。
就如同芒格说的,要尽量避免“先搜集大量信息,然后再试着分析其中的道理。其实首先应该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去检验你的想法是符合基本的思维结构。”
这里要注意的是“带着问题”中这个问题的来源,是建立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想法”,我们阅读和实践,都是为了有助于产生自己的想法。一个人不可能凭空就有自己的想法的,都需要借助长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在两个同样的解释中,要优先挑选最简单的那个,也就是对于数据依赖最少的那个,直到有新的证据出现为止。
4、爱因斯坦 :“许多个实验的确证不能证明我是正确的,而仅有一个实验就可以证明我错了。”
因此批判一个观点比验证一个观点更容易做到。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很容易论证自己是错的,但是即便是已经知道自己是错的,人们也容易有心理上的抵抗。
5、达尔文:“不利于自己的观点或事实的东西很容易让人抛到脑后”。
达尔文有个习惯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一旦发现一个公布的事实、新的观察结果或观点与自己的不同,我会立马把它们记录下来,从来不会一带而过”。
对于自己的观点,人们往往会潜意识中赋予很高的权重,如果因为该观点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又固守这个观点,就势必会带来消极的结果。
正因为忘记不利于自己观点的事实、以及维护自己观点这两种倾向,实践中我们尤其要重视能够推翻自己观点的证据。
与经济上的亏损或者其他灾难性的后果相比,自己打自己的脸根本算不了什么。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