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朝鲜到印度——浅谈我们邻国的航天之路
据朝中社5月27日报道,朝鲜国家航空航天技术总局于当天在平安北道西海卫星发射场试射侦察卫星,但由于技术原因发射失败。
作为邻国,朝鲜和印度近些年在航天事业上都进行过多次尝试,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搜集来的各路资料,捋一捋他们的航天之路。
朝鲜研究运载火箭发射技术时间也不算短,早在20世纪80年代,朝鲜就开始研究使用运载火箭发射卫星。从1998年至2016年,朝鲜曾5次发射“光明星系列”卫星。
2023年5月万里镜-1号卫星首次发射,运载火箭起初飞行正常,但在火箭第一级分离后,第二级发动机失灵并丧失推进力,坠入朝鲜西部海域。2023年8月,朝鲜再次发射万里镜-1号卫星,因运载火箭应急爆炸系统发生意外,再次发射失败。
2023年11月21日,朝鲜国家航空航天技术总局于22时42分28秒在平安北道铁山郡西海卫星发射场使用千里马-1型新型卫星运载火箭,成功将侦察卫星万里镜-1号发射升空。金正恩在现场观摩侦察卫星发射流程,并对卫星发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1998年8月31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宣称朝鲜在咸镜北道花台郡的东海卫星发射场使用白头山1号运载火箭在成功发射光明星1号卫星,并声称卫星沿着近地点218.82公里、远地点6978.2公里的大椭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为165分6秒。
朝鲜称光明星1号卫星是一颗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目的的科学试验卫星,星载探测仪器用来进行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有关的科学研究。同时这颗卫星入轨后以27兆赫的频率不断播放《金日成将军之歌》和《金正日将军之歌》,并发出莫尔斯电码《自主朝鲜》。
实际上这次发射是失败的,火箭在飞越日本后,第三级固体火箭爆炸,连同卫星坠入日本青森县驻日美军三泽基地东北约580公里处的太平洋中。无论是哪个国家均没有在朝鲜公布的轨道上观察到任何物体。
光明星1号卫星的形状类似一个72面体,与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非常相似,但光明星1号要小得多,重量仅为42公斤,尺寸是0.35米。
2009年4月5日,朝鲜朝鲜中央通讯社宣称朝鲜在咸镜北道花台郡的东海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银河2号三级运载火箭 顺利将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送入轨道。朝鲜称卫星的轨道倾角为40.6度,近地点为490公里,远地点为1426公里。周期为104分12秒。卫星搭载了必要的测试设备和通信设备,在470兆赫频率上发送《金日成将军之歌》和《金正日将军之歌》信号,并在UHF波段上进行中继通信。
实际上这次发射也是失败的,在发射后40秒在空中爆炸,发射物各节全部坠海,卫星未能进入轨道。无论是哪个国家均没有在朝鲜公布的轨道上观察到任何物体。
光明星2号卫星是试验通信卫星,有太阳能板,通信设施和轨道引擎,280公斤。
2012年4月13日,朝鲜使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火箭搭载光明星3号地球观测卫星,从朝鲜平安北道铁山郡西海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以迎接金日成主席诞辰100周年。然而此次发射最终失败,朝鲜官方也宣布此次发射失败。
2012年12月12日,朝鲜使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从平安北道铁山郡的西海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最终取得成功。
光明星3号卫星是极地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地球,卫星质量100公斤,寿命为两年。光明星3号卫星作为地球观测卫星,光明星3号将被用于测定朝鲜的山林资源分布及自然灾害情况、进行粮食估产以及搜集天气和资源勘探等方面信息。光明星3号安装了摄影头,能够向卫星控制综合指挥所传输照片等观测资料。
光明星3号
2016年2月7日,朝鲜中央电视台2016年2月7日发表特别重大报道,宣布朝鲜国家宇宙开发局在平安北道铁山郡西海卫星发射场,使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新研制的光明星4号对地观测卫星。
朝鲜目前共有3个系列5个型号的运载火箭,分别是白头山系列、银河系列和千里马系列,也算是朝鲜运载火箭的三代产品。
第一代是白头山1号运载火箭,两级结构,重量33吨,长度25米,直径1.8米,射程2500公里,液体燃料引擎,西方称为大浦洞1号弹道导弹。仅在1998年8月31日进行过一次发射,搭载光明星1号卫星,发射几分钟后就坠海。
第二代是银河系列运载火箭,总共发展了3个型号。
银河1号运载火箭在2006年7月4日和7月5日进行了两次测试,均没有搭载载荷。
银河2号运载火箭为三级火箭,重量79吨,长度35米,直径2米,射程4000公里,液体燃料引擎。仅在2009年4月5日进行过一次发射,搭载光明星2号,结果发射失败。
银河3号运载火箭是采用液体燃料的三级运载火箭,可能具备洲际导弹能力。2012年4月12日的首次发射失败,直到当年12月12日的第二次发射才成功,将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送入近地轨道。2016年2月7日,银河3号运载火箭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发射,将光明星4号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第三代是千里马系列运载火箭,现在已经有千里马1号,目前网上尚没有详细的资料。
1963年,印度在顿巴建成了它的第1个火箭发射台,并发射了1枚探空火箭。同年,它还建立了试验通信卫星地球站,这是印度航天计划第一阶段的开始。1975年4月19日,印度从苏联火箭发射场发射了第1颗自制的“阿里亚哈塔”(Aryahata)卫星,这标志着印度正式迈入了空间时代。
1980年的7月18日,印度首次从本国的发射场,用自制的卫星运载火箭-3(ASLV-3)发射了1颗“罗希尼”(Rohini)卫星,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7个具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此后,印度先后研制、发射了几代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有的甚至进入了国际市场。
在发展了几代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后,印度又陆续研制、发射了导航卫星、天文卫星、月球探测器和火星探测器等一些新型航天器,此外,印度还拟开展载人航天活动。早在1984年4月3日,1名印度航天员Rakesh Sharma乘苏联飞船到礼炮-7空间站上停留了7天,拍摄了大量照片,并进行了多项试验。
印度第一名航天员:拉凯什·沙尔马(Rakesh Sharma)
“印度卫星”系列已先后发展了多代,其中第一代(即印度卫星-1)由美国福特公司研制,具有通信和气象两种功能,于1982年~1990年6月先后由欧美火箭发射。第二代是印度卫星-2系列,它是印度按照印度卫星-1仿造的,一些关键部件从国外进口,在20世纪90年代用国外火箭先后发射,都是多用途卫星。
2000年3月21日升空的印度卫星-3B是第一颗第三代“印度卫星”,推动了印度甚小孔径终端业务的蓬勃发展。在此后发射的印度卫星-3C、3A、3E等卫星中,其中只有印度卫星-3A是多用途卫星,其它是专用通信卫星。这是因为为了提高天气预报的水平,印度于2002年9月12日发射了该国首颗专用地球静止气象卫星——“气象卫星”(Metsat)。
印度卫星-3E
2011年10月12日,印度“热带云卫星”(Megha-Tropiques)升空。另外,2004年9月20日,印度把自制的第一颗“教育卫星”(EDUSAT).送上天,它可提供远程学习及其他教育服务,向印度全国上百个村庄提供非正式的教育课程。
从2005年起,印度开始发射第四代“印度卫星”,即直播卫星,先后发射了印度卫星-4A、4B、4CR等通信卫星。它们都是专用通信卫星。
“印度遥感卫星”系列阵容也十分庞大,至少有4个系列,其中印度遥感卫星-1是陆地卫星类,印度遥感卫星-P是专用卫星系列,印度遥感卫星-2是海洋和气象卫星系列,印度遥感卫星-3是雷达卫星系列。
1988年3月17日,印度第一颗第一代国产实用遥感卫星——印度遥感卫星-1A用苏联东方号火箭发射成功。该星的线性成像自扫描相机-2A和2B的分辨率36.25米。此后发射的印度遥感卫星-1B与1A一样。这表明印度已具有了实用型的卫星遥感系统。
1995年12月28日,印度用俄罗斯火箭发射了首颗第二代遥感卫星印度遥感卫星-1C,星上单谱段全色相机空间分辨率为5.8米。
印度遥感卫星-1C
印度在发展了第二代遥感卫星后,就主要研制印度遥感卫星-P系列。该系列都是小卫星,主要是为了配合本国“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它包括分辨率较高的“制图卫星”(Cartosat)系列,也包括多颗海洋卫星和资源卫星。
2005年5月5日,印度制图卫星-1(又叫印度遥感卫星-P5)升空。它是印度首颗具备立体成像能力的卫星,全色分辨率2.5米。
2007年1月10日,印度制图卫星-2升空。该卫星全色分辨率优于1米,还是1颗能进行大气、海洋及气候观测的综合卫星。虽然2008年4月28日发射的印度制图卫星-2A与制图卫星-2性能一样,但它是为印度军方单独定制的,可使印度有能力对邻国所有的核试爆地点进行监测。2010年7月12日,印度制图卫星-2B升空。该卫星全色分辨率达0.8米,可用于军事。
2016年6月22日,印度发射了制图卫星-2C。该卫星比制图卫星-2、2A和2B从技术指标上有了较大进步,全色分辨率0.65米,多光谱分辨率2米。2017年2月15日和6月23日,印度制图卫星-2D和2E升空。它们与2016年发射的制图卫星-2C同属第二代改进型,直接由印度国防部负责运行,可为印度军事和政府用户提供快速任务指派和重访能力。2018年1月12日,印度发射了制图卫星-2F。它与制图卫星-2C、2D、2E卫星性能指标基本相同。
印度制图-2F
目前,印度已发射第三代“制图卫星”,其中的制图卫星-3已于2019年11月27日升空。其全色、多光谱、高光谱模式下分辨率分别达到0.25米、1.13米和12米。据悉,制图卫星-3正为印度军方提供侦察军事活动、侦察边界沿线敌国军事装备的调动情况等。
2021年8月12日,印度发射了地球静止轨道成像卫星-1(GISAT-1),用于对印度国土进行持续观测,及时监测自然灾害并快速响应,加强对印度国防边境的侦察和持续监视能力。该卫星载有一个静止轨道成像仪,高分辨率多光谱可见光-近红外谱段成像分辨率50米,高分辨率多光谱长波红外谱段成像分辨率1.5千米,高光谱可见光-近红外谱段成像分辨率320米,高光谱短波红外谱段成像分辨率192米。它可以每隔5分钟对选定区域进行一次成像,也可以每隔30分钟对印度整个国土范围进行一次成像。
在专用侦察卫星方面印度也不甘落后,在2001年10月22日,印度首颗试验型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技术实验卫星”(TES)升空。该卫星可为侦察任务提供更清晰的图像,用于对印度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界进行侦察。它采用民用“印度遥感卫星”平台,分辨率1米。
2019年4月1日, 印度发射了首颗国产电子侦察卫星—“电磁情报收集卫星”(EMISAT)。该卫星采用印度的小型卫星-2平台(IMS- 2),质量436千克,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可提供电磁频谱测量,被认为主要进行雷达信号监测。
“印度遥感卫星”和“制图卫星”都采用光学成像方式,最大优点是分辨率高,最大缺点是在天气不好时难以对地观测。为此,印度一直想发展能全天候工作的雷达成像卫星,因为这种卫星虽然分辨率稍低,但可以穿云破雾,风雨无阻地进行对地观测,在季风季节以及常年云遮地区成为印度唯一的数据信息来源。
2009年4月20日升空的印度首颗雷达卫星--雷达成像卫星-2(RISAT-2)。它以以色列技术合成孔径雷达-1卫星的雷达系统为基础,分辨率1米,设计寿命5年。
2012年4月26日,印度发射了首颗国产雷达卫星——雷达成像卫星-1。它的质量约1750千克,采用三轴稳定平台,其中自主研发的星载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等有效载荷质量约950千克。此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采用5种扫描模式和多种极化系统设计,分辨率为2~50米,幅宽30~240千米。它能够穿透云雾,全天时、全天候拍摄高分辨率成像,从而可以军民两用。该卫星上天后,提高了印度军方对复杂气象条件下地区的监控能力,并可侦察和监视攻击印度的弹道导弹。它已于2017年退役。为此,印度拟在2021年左右陆续发射两颗同型号卫星——雷达成像卫星-1A和1B,以延续雷达成像卫星-1的服务,并把分辨率提高。
2019年5月21日和12月11日,印度先后发射了2颗第二代雷达卫星——雷达成像卫星-2B、2BR1。2020年11月7日发射的雷达成像卫星-2B2与它们基本相同,拟在雷达成像卫星-2A发射前用来延续雷达成像卫星-2的数据。这些卫星都配备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设计寿命5年,分辨率0.3米。
从2013年7月1日起,印度又开始陆续发射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1 (IRNSS-1)系列卫星,成为继美国、苏联/俄罗斯、中国、欧洲、日本之后,世界第6个拥有自制导航卫星的国家。到2023年5月29日,印度已经发射了10颗“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建成了印度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其系统由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分别定位于东经34°、83°和132°)和4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构成(轨道倾角为29°,其中两颗位于东经55°,另外两颗位于东经111°)。其上的原子钟是欧洲研制的。印度境内已建立15个地面站,负责导航参数生成和传输、卫星控制、卫星测距与监视等。印度区域导航卫星可为印度本国和印度大陆周边1500千米的区域提供两种服务:向所有用户提供的标准位置服务;向授权用户提供的受限服务。该系统提供的服务精度为:印度洋地区(印度周边1500千米范围)定位精度在20米,印度和毗邻国家的位置精度在10米左右。
经过多年努力,2015年9月28日,印度首个空间望远镜——“天文学卫星”(AstroSat)升空,使印度成为亚洲第二个研制和运行空间望远镜的国家。印度“天文学卫星”的特点是属于多波段天文卫星。它主要用于观测宇宙中的X射线辐射,此外,还能在可见光、紫外等波段进行观测,可同步对恒星爆发、类星体、脉冲星、星系团和活动星系核等进行多波段研究。其目的是“少花钱,多办事”。与以往印度的许多航天项目一样,这次印度也采用了国际合作方式,在卫星上所载的6台科学观测仪器中有2台由加拿大航空航天局和英国莱切斯特大学共同研制,以提高印度的天文观测水平。
除了研制、发射多种人造地球卫星外,2008年10月22日,印度发射了其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它运行在100千米高的环月轨道上,装有11台科学探测仪器,其中5台是印度建造的,另外6台是其他国家研制的。由于故障,它工作不到1年就结束寿命了。2019年,印度发射了月船-2。它由一个轨道器、一个着陆器和月球车组合体组成。其轨道器成功进入月球轨道,但着陆器和月球车组合体着陆失败。2013年,印度发射了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Mangalyaan,在印度语中意为“火星飞船”)。它于2014年进入火星轨道并发回火星照片,使印度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探测火星的国家。
2023年7月14日,印度用地球静止卫星运载火箭-MKⅢ发射了月船-3,月船-3着陆器于2023年8月23日20:34左右在月球南极附近的曼齐努斯U(Manzinus U)陨石坑西南方向(南纬69.37°,东经32.35°)软着陆,成为世界第一个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的探测器,世界第4个使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国家。
2023年印度航天的第二件大事是在9月初发射的首个太阳观测卫星——太阳神L1。它耗资近约4500万美元,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研发,质量1.5吨,寿命5年,在日地拉格朗日L1点晕轨道运行。在该处轨道上,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将使其保持相对静止。其科学目标是观测日冕物质抛射(CME)、太阳耀斑起源及其行星际传播,提供空间天气预报数据,研究太阳大气的动力学特性、日冕加热和太阳风加速的机制、“日冕物质抛射”、太阳耀斑现象以及地球周围环境所受到的影响。
太阳神L1装有7种科学载荷:可见光日冕仪(VELC)、太阳紫外成像望远镜(SUIT)、太阳风粒子探测仪(ASPEX)、等离子体探测包(PAPA)、太阳低能X射线谱仪(SoLEXS)、太阳高能X射线谱仪(HEL1OS)和磁强计。它们可从不同角度对太阳进行全面了解。其中有4个专门用于直接观测太阳,其中可见光日冕仪用于拍摄太阳的连续图像,以探测太阳上形成的耀斑;太阳低能X射线谱仪和太阳高能X射线谱仪用于研究太阳耀斑的特性;第4台仪器用于测量太阳辐射。在剩下的3台科学仪器中,有2台装备用于研究太阳风及其组成部分,磁力计用于测量太阳神L1在日地拉格朗日L1点晕轨道位置的磁场。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王俊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