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公式,女儿做事再也不“三分钟热度”了!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某书上看过的一个视频,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讨糖,当时是很冷的天,但孩子却乐此不疲,所以博主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说:
真正的热爱,是不需要坚持的。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对。
你们有没有发现,很多孩子喜欢一个东西,一开始都是“妈妈妈妈,我好喜欢打鼓”;“妈妈妈妈,我天天做梦都梦到打鼓。”
但是,你一旦给孩子报了课,经过了规律性的练习以后,孩子又要说了,“妈妈,我今天能不能不去啊。”,学了一会想放弃,就不是真的热爱吗?也不是的。
热爱,是有一个公式的:热爱=一见钟情+不断提高的能力,后面这一个才是关键。
很多人其实是因为后面能力跟不上了,才自欺欺人地说我不喜欢了,我要放弃了。
当我们理解了这一个热爱公式以后,聪明的父母就知道怎么做了。
——要有策略地保护好孩子的一见钟情,同时慢慢地提高他的能力。当能力和一见钟情互相匹配,那这就会是个一辈子的热爱了。
前面打鼓的例子,说的就是小D了,后来我用了这个方法,终于改掉了她的三分钟热度。
今天就具体来说一说如何保护好孩子的热爱,并持续提高他的能力,有几个方法特别重要。👇🏻
不方便看视频的朋友,下面也给大家准备了文字版:
第一、我们要不断地去提醒孩子“来时的路”。
当爱好一旦进入了规律的训练,难免会变得枯燥,人的本能都是这样的,有时候训练了半天都没有提高,就一下子觉得挫败了,不好玩了。
在这时候,父母就要去做一个教练,提醒他,“你当时是什么样的水平,现在是什么水平。或者虽然你整体上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提高,但其实你已经在某些细节方面比以前更厉害了。”
帮助孩子不断去看自己来时的路,孩子就明白“原来我已经走了那么远了”,这是极大的赋能。
第二、要帮孩子适当减压,适时增压。
兴趣班的老师,包括我们很多普通老师都是按教材、按一贯的经验来教的,一个班这么多孩子,时间也有限,他不一定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这个咱们要理解。
但父母自己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当孩子排斥心理很大的时候,咱们要知道,自己可以做点什么?
先降级:做一些最简单最基础的练习,帮助孩子找回曾经的那种开心的我拿手的感觉。
这时候咱们再多鼓励多欣赏,孩子状态好了,那他就会不满足于眼前布置的这些东西了。
这时候咱们就可以开始加压,提出更高的更难的任务,让孩子再往上去够一够,人的状态不是像机器人一样,非得一步一步机械推进,咱们有时候可以慢一点,有时候快一点。有时候退回来一点,蓄力一下,再往前冲一冲。
第三、让孩子在感觉最好的时候停下来。
很多父母都喜欢乘胜追击,今天孩子状态特别好,那我们就多练一会儿,结果练到后来孩子也累了,磨蹭发脾气了,你也生气了,弄得最后大家感觉都不好了。
最好的状态是什么?就是意犹未尽。
当你发现孩子今天差不多练习完成了,而且他状态也很好,觉得好开心,还想再练的时候,咱们就要试着说:“宝贝不要练了,咱们明天再继续。”
然后我们该干嘛去干嘛,适当打断,就让孩子意犹未尽。
这不是我瞎说啊,在心理学里,这叫蔡加尼克效应。
因为人总会对自己感受好的,但是还没有完成的事情念念不忘,所以咱们适当打断,反而会让孩子不断地加深喜欢,并且保持这样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干劲的。
所以我自己觉得,真正的热爱也是需要坚持的,只不过真正的热爱会让我们更容易去坚持。
而我们父母就要做一个非常聪明的教练,让孩子的热爱和能力同步上升,从而形成一辈子的热爱。
话题索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