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俄向中国倾斜是弱与败的表现,若失败定会加入西方阵营
公方彬,男,1962年12月生,山东省蒙阴县人,
中共党员,正师职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
现任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方彬教授曾说过:关于俄乌战争的评述,我是基于专业理论工作者的职守,着眼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思考,着眼人类文明走向和损益进行思考,以期为决策部门和决策层提供参考,为网友提供另一种看问题视角。
沉寂很长一段时间后,公方彬最近发表长文:俄罗斯向中国倾斜幅度越大节奏越快,意味着其战事越吃紧且战争支撑能力越弱。
普京率团访问中国阵容庞大,我们的官媒和网络博主很是兴奋,自豪感陡升。对于两国加强战略合作,这属于国家意志的范畴,毋庸置喙,但其间一些重大问题必须弄清,保证以更为良好的姿态应对俄罗斯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基于这样的推断,公教授认为:“若俄罗斯若战败,也只是现政权的失败,但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新政权领导下的俄罗斯一定加入西方阵营,圆一个欧洲梦,而不是维持现政权制订的包括中俄关系在内的政策……所以,中国需做多手准备,至少要平衡好与第二世界的关系”。
为什么说俄罗斯会倒向西方?
首先,文化上,俄罗斯可是自认为是第三罗马,认为自己是欧洲的一部分。在战略诉求上,那欧洲对俄罗斯来说更重要了。欧洲要市场有市场,要技术有技术。
并且欧洲作为一个工业集团,在产业上和俄罗斯高度互补。俄罗斯作为一个能源输出国,能支撑起欧洲的能源需求,同时它自己也能掌握在欧洲的能源主导权。所以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在谋划“欧洲战略”。
其次,在俄乌战争当中,俄罗斯元气大伤,也就可能因无法再支撑战争的能力,使得普京选择带领着俄罗斯彻底倒向西方国家。
或许,当我们听惯了一种声音,再听到公方彬先生这样的独立思考言论时,不知会否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呢?
其一,关于中国舆论场中,讨论“俄乌战争”的言论宽松度,事实上,还是有一定的自由度。虽然,也是有一定的倾向性,但基本上,不同的观点都能在互联网的舆论场上得以呈现——不过,像公教授这样,如果提出独立性的思考观点,确实更多有被骂之虞。
其二,事实上,最近以来,像俄国问题专家的冯玉军教授,就发表了《与俄三次结盟,都是中国损失巨大》的专论;甚至令人意外的是,像金灿荣教授也似乎是一反常态,近日发表了《中俄结盟,不是一个好选择》的长篇文章;再加上公方彬教授的复出,也再度发出此类文章,似乎预示着关于“俄乌战争”的讨论,有了更大的宽松与自由空间。
还有一个例子,或可以作为反向的佐证,那就是最近,有着“俄罗斯国师”“普京大脑”之称的俄学者——亚历山大·杜金,近日开始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注册账号,并不断发表自己的言论。
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当年杜金的成名大作——《地缘政治学基础:俄罗斯地缘政治的未来》里,其却宣称“拆分和肢解中国”,要将中国的东北、内蒙和新疆在内的北方地区,纳入俄国的势力范围,作为“战略缓冲区”。
为此,杜金竟然还提出,俄可以与日本结盟,并以“归还南千岛群岛”作为安抚条件,以此拉拢日、韩及印度,对中国形成遏制包围圈。
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之公敌”式的人物,现在,都能在中国开设自媒体账号发声了,那么,中国人自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显然也更应是正常事才对。
像公方彬,冯玉军,以及金灿荣们,对“俄乌战争”开始有了不同角度的分析——甚至是逆着所谓“中国主流声音”的观点出现,这并非坏事。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