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周四,会有我和赛先生创始人大卢老师有关科学课的直播,欢迎大家预约。
第一场,也就是周三上午10点,主要是干货分享和答疑。大卢老师和我一起跟大家聊聊,科学科目现在存在的巨大信息差,我们怎么利用好这个信息差,让娃在科学这门学科上占得先机,日后在理综的学习上可以轻松高效。以及科学白名单赛事会有哪些?到底如何参加?第二场,周四上午10点,会给大家具体介绍赛先生科学的课程。包括课程的特色、级别的选择、课是怎么上的等等,以及非常适合暑假上的集中课程,包括后续怎么报名科创类的白名单比赛等等……当然大家也可以在直播间直接下单,福利会拉到顶!
这次直播也专门配了答疑解惑群,大家可以扫码直接进,随便哪个都可以(怕人多群不够,备了两个二维码!)!
咱们号的老读者都知道,我是个很少晒娃的育儿博主,不过今天,我想破例一次!
就在前几天,OK终于提交了参加“全球发明大会ICW”(中国区)比赛的全部资料,接着就等组委会审核了,看看有没有机会进入下一轮。△ICW是目前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中小学生发明类活动,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40年,2023年被列入了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它在中国区比赛的英文简称是ICC。
完成全部工作的一刹那,我特别强烈的感触就是,这样的比赛比我之前预想的还要锻炼人。如果可以,类似的比赛,在孩子小学阶段,大家最好都可以让孩子参与一次。大家都知道,我一直不属于“鸡娃”的家长,也不是那种孩子学什么就一定要让孩子有所建树、必须拿奖的人。所以此前OK上的兴趣班,除了书法,我就没怎么让OK去刷过比赛。书法参赛,主要是因为他确实有那么一点天赋和特长,所以一有比赛,老师会让他拿练习作品去报名参加一下,拿了几次全国一等奖,不怎么费力。但也真不是我的主动鸡娃,特意为之!而这次的发明大赛,也就是所谓的科学白名单赛事,儿子参与的契机也比较简单,就是去年介绍给大家的赛先生科学课,上课的过程中,课程方会有赛事报名方面的规划。儿子超喜欢这个科学课,听老师介绍过往比赛中很多小朋友有意思的创作作品,他来了兴致,说自己也想试试。他提出,我当然是支持的。不看结果,光这个比赛的过程能经历就是好的。和画画、书法或是运动类的比赛都不太一样,这个比赛不是只看作品成果,有关作品的起始、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断进行的优化等,它都需要参赛者记录并最终演讲呈现。所以参与比赛的过程就是让孩子体验一个完整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链路,当孩子在生活里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应该用什么方式去解决去克服去修正?怎么去查找资料,怎么去做调查研究,怎么去寻求帮助,怎么去找到一个答案和方法,并且是自己能够实际操作起来的,在这个比赛的历程中,孩子就学到了这个完整的路径,并最终输出。这个能力是让孩子受用终身的,对今后他能走什么路,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起到关键作用。虽说我只参与了最后一环,就是帮OK录作品讲解视频,但先前看着OK拉着他爸一点点完成作品,我还是有很多感受的,今天分享给大家。
首先,大家不要被“发明大会”这个比赛名“吓到”。“发明”不是我们印象里非常高大上的创造一个全新产品。它不是说一定要“从无到有”的创造,它也可以是原有事物上的一些小小改变和创新,比如之前有一年全球一等奖的作品就是一把小小创意的雨伞,上面做了小小的调整,让雨水不再容易落在伞面上乱溅…… 所以千万别在官网上一看比赛的发明主题这么大,就临阵脱逃👇其实主题给得宽泛,但孩子要做的只是实实在在解决一个小问题,就是你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困难,你去做一个东西解决困难,它非常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有个三年级的小姑娘,她一直很讨厌爸爸抽烟,但家人的言语规劝已经没啥作用了,她就发明了一个帽子,只要感应到戴帽子的人抽烟,就会自动淋雨澌灭烟头;还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因为一直被起床气困扰,就发明了一个智能起床神器,第一声闹铃过后,用“超声波”探测到床上还有人平躺着,开启第二轮人工叫醒模式,直到床上的人起来为止。孩子的小脑瓜其实比我们要灵活,他有很多想要解决的生活难题。果不其然,在确定报名不到一周后,OK就说了两个方向。1、家里的乌龟大缸每天人工换水,操作起来太麻烦,他想搞一个水循环装置,让水能自清洁。乌龟也需要每天喂食,但我们有时候出门很久,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不得不找人托付,他也想在水缸里做一个自动投喂部件2、OK的爷爷在饭桌上聊起他有一个老朋友晚上出去溜达,被一块石头给绊倒了,一度陷入昏迷。OK听了很紧张,他就想着能不能设计一款产品,可以预防老人走路时摔倒,夜间出行也更安全的?那一刻,我居然有点小小感动,孩子们的视角和大人真心不一样,他们有着改造世界、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真好!看到儿子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对生活的思考,然后把脑洞里的设想一步步创造成具体的实物,这个过程真的也是蛮美妙的。其次,参与的过程时不时有小挑战,有兴趣的牵引,有适当的助推,会有不小的收获。在做产品的过程中,老师建议他不要只是自己想老人的需求,最好可以去问问老人们。OK是个内向的孩子,他对于走出去做调查访谈,是有畏难情绪的。OK爸也差不多,他自己也是i人,所以两人就搁置着。有一天OK跟我嘀咕,妈妈,我不准去问了,反正老师也没说一定要,只说“最好”。我一听笑了,为自己找借口水平一流。“啊呀,你做这个产品是给老人用的,你不问他们就不知道老人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儿?比如他们容易摔倒可能只是腿脚不便,这是自然的衰老,那科技发明能给到的帮助是有限的,对吧?那什么才是他们真正的需求,得问了才知道。”经由我这么一说,他不置可否。一方面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一方面实在跨不出那一步。我建议他先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开启调研,熟悉的人问起来他没啥障碍。然后一点点推着他,到后面他就很熟练了,自己主动就走到老爷爷老奶奶跟前了。调查完,儿子兴奋地说:“妈妈,你还别说,多问问帮助大。我今天才知道原来老人家容易摔倒,是因为视力变差了,平衡感变差了,感知力就弱了……”于是他就有了更明确的发明方向,就是一款多功能辅助拐杖,有红外探测器,当发现障碍物时可以发出响声提醒,还有夜间照明功能等。他还自己上网各种搜,,这样的产品,目前有没有类似的,会不会重复,是不是已经有同类产品已经在生产中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他需要考量的维度。
再次,科创比赛不单是理工科的赛事,更是对孩子表达能力的锻炼!
很多人都以为,要做一个科创类的发明,就是要运用到数理化知识比较多,其实也要应用到语言能力和词汇组织能力。比如有一项需要在线提交的资料,就是发明日志,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围绕发明做的书面记录,做这个书面工作涉及发明的步骤和过程,设计图纸,工具材料的成本表格等。而除了这,更锻炼人的是,需要录一个口头讲演的视频。这个视频的时长要3-4分钟,这就很锻炼孩子,他得有清晰的思路,把自己做产品的全过程清晰地讲给大家听,然后还得配合着对产品使用的演示。更重要的是,视频的录制要一气呵成,不能有任何剪辑拼接的痕迹。有一个周末,我就陪OK录了好多次,手机哗啦啦翻翻都好多,可以明显看到他从一开始只能讲20多秒,还是磕磕绊绊的,到后面时间越来越长,逻辑思维越来越清晰,神态越来越放松,还加了自己设计的小动作。前面反复录的时候,OK还是很有耐心的,但后面他也有点情绪了,懊恼自己总是出错很是挫败。我于是带着他下楼散步,过一些日子他自己又提出,我们要不再录录。我想这样的锻炼,要不是比赛“逼”的,我们家长都很难给到孩子。而这个能力恰恰是未来孩子考好的学校或者在工作场合很重要的环节。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开始说,大家如果上了相关内容的课,都让孩子去参与一次的原因,感受一下,你会发现孩子的潜力无穷。以后你不再羡慕其他人的娃怎么在公共场合那么能表达自己!
因为设计创作的过程不是一层不变的,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这无意中也培养了孩子的思考深度和韧性。这个拐杖的设想看起来简单,但OK也在过程中进行了几次优化。老师对此特别赞赏,他说大家总是容易有误区,觉得作品最后是什么样的最重要。其实不然,这个比赛其实更看中孩子在背后不间断的探索和思考,可能最后的作品依然不完美,问题不少,但这并不重要。但在过程中的主动优化,反倒是评审非常看重的点!所以虽说做出了一个小发明,完成了一个文档,做出了一个展板,这是肉眼可见的成果,但于我而言,我见证到这个我再熟悉不过的小孩,从退缩到主动前行,从被动完成任务到主动去思考,从磕磕绊绊的演说到流利自信,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和突破。这大概是我一直期待中的,“教育”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爆发能量后的水到渠成,是能影响和伴随他一辈子的丰满有趣、回味无穷的经历……这样的比赛,真的很值得每个小学阶段的孩子都体验一次。大家看完文章,或许会很关心文中提到的“全球发明大会”,或者类似的比赛还有哪些,分别都是什么样,含金量如何,要怎么报名参加?
这次直播也专门配了答疑解惑群,大家可以扫码直接进,随便哪个都可以(怕人多群不够,备了两个二维码!)!
就比如全球发明大会这项比赛的含金量是很高的,无论是准备国内升学的高考生,还是打算出国深造的准留学生,全球发明大会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赛道!每年超过12万名学生参与,覆盖全球10个国家,4个大洲,奖项深受世界Top牛校认可!而且它的报名流程也很简单,全国的中小学生都可以报名,4人以内组队,或者个人单独报名都行,只需要在官网上自己操作就可以了。只是很多人还不太了解这个比赛,听到名字就会觉得它很高大上,以为要理工科很有天赋的娃才有机会参与,但其实并不是。利用好这个信息差,任何普娃都能打出“王炸”!
我们也帮大家整理了各省科技特长生汇编,大家可以加小助理微信号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