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时,看仇英
前两年,我们总说,不要关注大环境,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人力所能影响,要关注自己的小环境,小生活。但是我发现,以前看似内核稳定的人,也不太稳了,自己的小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过的。
人生赖以维持自信的,大多就是钱财和才华。然而钱财在贬值,一线城市有房一族房子市值下跌几百至一千万,是大小中产的巨痛;才华和能力,不是物以稀为贵的逻辑,而是物以知为贵,流量时代,“知力”难求。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甘。
端午假期的时候,身体抱恙,于是边休息边看《楚辞》,那个华丽,奇幻,激情啊,不像中原文化那样求高贵的克制、平衡感,《楚辞》喜欢真实地表现内心世界。
当屈原培养的所有人纷纷倒向敌营,按照平衡论为基调的看客看来,定会说,为什么不审视一下自己的问题。但是有时候,真的是“众芳芜秽”啊。拉长了几千年后,我们依然认为,他是高贵的,苏世独立的,正如他自己写的“横而不流,闭心自慎,不终失过。”
人最伤心的,莫过于自己曾经付出过全部真心和信任的人,造成的伤害。其实,外部环境很难伤人,最伤的就是曾经亲近无比的人,以及,天意。
现在的社会环境里的各种官司横飞,赚不到钱的居多,赚到钱的讨债的也多,以前大家见面都是生意或潜在的生意,现在少了很多。曾经能做生意和产生情感的人们之间,信任是最基本的。可现在信任体系都在纷纷崩塌,人与人之间的气氛和磁场很乱。
中国人相信天意难违,到处都是预示、提示、开示甚至是赤裸裸地显示。
屈原是怎么度过去的?他的方法就是“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以求女”。和、调、度,三个字,是差不多的意思,就是调节自己的内心,安抚自己的情绪,除此之外,保持自己的善念和理想,不然,人生还能怎么办呢?
遇到任何事情,直接就能镇定自若、丝毫不起波澜是不可能的,谁都要实时调节自己的内心,特别是感情丰富的人。
我一直有个观点是,苏东坡之所以能创造豪放词,就如《楚辞》不会克制真情澎湃一样,都是蓬勃而出,自然涌现,感情浓处水到渠成,就是豪放词。
《九歌·东君》里的“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都是一样的感觉,先把装备弄好,内心愿望一触即发。你的感情一浪高过一浪的升华后,你才会去牺牲。
不甘能怎么办?只有你一波一波地保护自己的核心意志,才能活出最高级的精神。
我在看《楚辞》的时候,配图里有很多仇英的画,我也是很喜欢的。《桃源仙境图》《莲溪渔隐图》《仙山阁楼图》等等,青绿的仙境非常写实,不是虚无缥缈的。
梦境和现实本就有机结合,而不是分离的,真实之间见梦,梦中又见真实,仇英独特的风格,具有现代性。
于是仇英,在我心中绽放了。一个人的生命中要养一朵核心思想的花,这朵花,比他生命本身长久很多。
我认为他一定很特殊,于是想看他的传记,到处搜寻,也找不到一本。我们曾经的叙事体系里,是忽略传记的。我在秦圈写了快9年的人物,就是在探索具体人物的精神内核,那是一种海底捞明珠的心情,所以在市场热之前,就在写苏东坡和王阳明,不是我有先见之明,而是此前大家都忽视。
我觉得,中国很多产业都值得用美学重新做一遍,就首先要把能够感染人的精神内核,找找传承体系和序列号,风格流派和独特的情愫源头。离开真和情,谈美,都是物质的虚妄。
仇英用大青绿画法打开了山水画的新境界,他巧妙地运用各种绿色和蓝色的细微变化,以及微妙的色彩搭配和光影处理,把写实和写意很巧妙地融合到一起。
我还喜欢他的《吹箫引凤图》,那个配色,令人心痒,魂牵梦绕。那个蓝色,蓝出了一种绝无忧郁的明媚。他的世界里,引凤就是凤真的来,仙人就是真自在。
他出身平民,是个漆工,也没有什么亮闪闪的读书作赋的天才。可能也是有点天赋的,但藏得有点深,需要自己历经岁月,才能不断挖出来、渗出来。
他太过于普通,历史对他的记载,连生卒年份都没有。他是苏州无数画工师傅的其中一个,离大师就更远了。
他不过就是“中腰部角色”,虽然也认识文人大师们,可终究好像低人一等,无法成为“顶流”。
他也从来不想成为大师,他只是过着平凡的生活,仔细地研究所有技法,研究他人的精神实质和风格内核,首先去感染和感动自己。
自己是最难骗的、最难安的,若不是身怀绝技的话,绝学才无忧。
最欣赏他的人,也不过是唐寅的代笔周臣,也是一介画工而已。虽然说,他也被文徴明等文人欣赏,但始终地位和格局被人不认可。
1520年,仇英与文徵明合作,创作了《摹李公麟莲社图》。由于只是个画工,他只是一个依附的角色。
1537年,应昆山鉴藏家周凤来的延请,仇英居住在周家,开始创作长达15米的画作《子虚上林图》;
1540年,仇英被嘉兴收藏家项元汴请到家中客居作画,因此得以观摹项氏家藏宋元名画千余幅。
他就像做项目一样,一个个地为他的孵化者们服务,但终究还是把核心精神装在了自己的心上。他的画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还是青绿、浅绛、水墨、工笔、白描、设色等等,都艳丽精绝,夺目震撼。雅逸之气并不输文人。
他的功力,被认可。但是影响力和地位被拔高,则是在于后世有知己。
比如明代书画收藏家张丑曾在《清河书画舫》中写道:“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之,种种臻妙”。
明代百科大家董其昌亦题《仙弈图》谓:“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清初,王鉴更是在《染香庵跋画》中将文徵明、沈周、仇英、唐寅列为明朝中期绘画巨匠,后人称他们四位为“明四家”和“吴门四家”。
因为是漆工,要彩绘,就去练字。练字就好好练,被周臣发觉,收为座下。
人要有拙境,第一层就是耐得住性子,筑底层,做基本功,是积累素质;第二层是能够随着际遇变化,不停学习,变化,迭代,但内心有素志。第三层是超越自己的时空,不被任何名利、地位、影响所限,体现人之为人的“素直”(松下幸之助之语,日语中是坦率纯真)。
他就好好的学习周臣的知识,仔细地把心安在每一笔里。然后研究前人的画作。当一个人开始对别人的精神内核真的好奇时,他的世界就打开了。
他就这样把所有人的技法都学习再融合,人生不就是所谓“守、破、离”三部曲吗?把很多东西继承下来守住,然后加入自己的东西破除,再独闯出自己的学问和系统来。
仇英一生都在画画,把生命也都奉献给了绘画。他在绘画方面功力很深,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工,尤其擅长摹古,取法南宋赵伯驹、赵伯骕和刘松年的画派,精工典丽,一笔不苟。
他的人物画也有水墨清淡和工笔设色两种,作风与唐寅相近,而画法上更加细密文静。无一余笔,无一闲笔,无一败笔,他把女儿仇珠也培养成了画师。
仔细看,人生所有的纰漏都是自己的因果。不如,这辈子,求少求难,半痛半乐。
从他的画中看,他的一生,都在专注地在划小舟。
“苍山衔翠木,高屋掩幽竹。临水问渔夫,能借一程无。夏日读书望江亭,忽闻竹笛起清声。烟波浩渺江流远,轻舟一叶入苇中。”
“桨声渐缓风渐凉,杨柳轻摆拂沿廊。独立船头抬眼望,远山如黛月如霜。江流深且湍,一夜渡洛川。平明临清浅,持竿不敢言。”
好好地面对一难又一难。不甘心,就看看自己的甘心在哪儿。一辈子探索,一辈子研究。
人若无名,专心练剑。
/// END ///
No.5844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水姐
作者简介: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上海作协会员,公号名:水姐;视频号:中年好友水姐。代表作:《中年好友苏东坡》《苏东坡万有应用商店》。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图片 视觉中国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视频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