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黑最晚的城市,游客还需“倒时差”,不到这里你永远不知道祖国有多大
文 | 有书一木 · 主播 | 安东尼
2024龙年春晚,作为春晚四大分会场之一的古城喀什,再次爆火出圈。
即便只有短短8分钟的亮相,但被如昼华灯勾勒出曼妙身姿的喀什古城,依然惊艳了整个世界。
一时间,“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的玩法再度流传开来。
其实,喀什的再度爆火并非偶然,她的好,早就深深刻在人们心中。
先有新疆作家李娟,一支生花妙笔让世人见识了北疆阿勒泰的神圣美妙;
在她笔下,南疆喀什依然美好温润:
“9月的南疆,阳光通透,溪水清澈,麦子金黄…… 人们的善意也让人觉得温暖。”
步其后尘,《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的总导演陈晓卿,在美食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中,将自己对喀什的喜爱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来:
“在这片能歌善舞的土壤上,自由生长出了热爱音乐的人民; 精神的富足让生活像蜜糖一般美好,这或许就是喀什最宝贵、最美丽的底色。”
至此,无数人蜂拥而至,去到这座中国最西边的城市,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对这座古老神秘的城市一探究竟。
一番游历之后,每个人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喀什的韵味,胜在天然质朴。
初见或许平平无奇,后劲却“绕梁三日不绝”。
初相见,最喜浓郁西域情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在维语中的意思是“造物主偏爱之处,玉石集中之地”。
诚如其名!
因她地处中国丝绸主要生产地和地中海丝绸主要消费区的中部,位置极其优越,自古就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驿;
又因她同时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军事上至关重要,自古便成为历代王朝中央政府经营西域的重要据点。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来到当时被称为疏勒国的喀什地区。
这次被称为“凿空之旅”的出使,于后世而言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毕竟,在此之前,这片辽远神秘的土地从未被来自中原的身影踏足过;
而至此之后,中原王朝对西域乃至更远地区的开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展开了。
之后的几十年间,凭借张骞和后继者带回的相关信息,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丝绸之路东段被有效地保护起来,喀什也随之迎来兴盛的契机:
东西方的奇珍异宝在这里转运,来自不同地方的商人、僧侣、探险家在此休整后再次启程……
不同文明在这里尽情传播、交流。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沿着丝绸之路,才来到这沙漠绿洲。
惊诧之余,他将在喀什的所见所闻细细地写进了自己的游记中:
“那里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各国的商人遍布此地。”
时至今日,漫步喀什古城,那浓郁的西域风情依然随处可见:
拥有错落的泥墙土屋、彩色大门、马蹄形雕花窗户的民居,摆满蔬果的庭院,色彩斑斓的街巷;
极富伊斯兰特色的全疆规模最大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
难怪《追风筝的人》的作者胡赛尼亲临喀什后,惊叹不已:
“简直无法想象,这里像极了战前的喀布尔!”
是啊,在这喧嚣繁华的时代里,一个城市要独守自己的风格,真的好难!
但喀什做到了。
数千年来,她都以古老而神秘、宁静和热情、粗粝与细腻的模样示人,从未变过。
而这也正是喀什最触动人心的地方:
纵然外界瞬息万变,喀什依旧遵循自己的古老钟摆和生活逻辑,怡然自得地存在着。
喜相逢,最爱处处美食足
第一次来喀什的人,总会被这里的美食所惊艳,连见多识广的“吃货”导演陈晓卿也不能例外。
因拍摄《我的美食向导》才第一次踏上这片神秘地域的他,被喀什美食所折服,忍不住怒赞道:
“喀什是真正意义上南疆的美食天堂。 她的美食,让你惊艳的不仅有味道,还有别出心裁的配料,匠心独具的烹调技法……”
而木瓜抓饭,就是陈晓卿口中“有着别出心裁配料”的杰出美食代表。
众所周知,能成为新疆招牌主食的传统抓饭,当地黄胡萝卜和鲜嫩肥美的小羊羔肉(肋条或后腿肉)的搭配功不可没。
然而在喀什,搭配肉抓饭的却是新鲜木瓜,美其名曰“木瓜抓饭”。
木瓜,学名榅桲,是一种深秋时节才瓜熟蒂落的水果,若直接入口会略显生涩难咽。
喀什人灵机一动,将木瓜切块加入快焖熟的羊肉抓饭中。
之后,奇迹出现了:在高温的助攻下,裹挟着油脂肉香的米饭让生涩的木瓜变得绵软酸甜;
一口下去,其清爽的口感让人唇齿增香,欲罢不能。
至于能尽显喀什人对烹调技法极致追求的美食,当然离不开那道鼎鼎大名的巴楚烤鱼。
重约3公斤的草鱼从肚子中部剖开,一根粗大的红柳扦沿着鱼身从尾部穿嘴而出,再用三、四根细小竹签将整条鱼从中部穿入,使其平摊开来;
将穿好的鱼径直插入铁盘孔洞里,转动烧得通红的铁盘,鱼就一直处于均匀加热烤制的状态。
待到鱼肉烤熟,烤鱼师傅一边在鱼肉上刷着用皮芽子、辣椒、香菜、孜然、胡椒粉调配的酱汁,一边自豪地介绍道:
“有别于其他烤鱼先腌后烤的做法,巴楚烤鱼是烤熟后刷调料,这样的鱼肉更入味,也更好吃。”
待食客们的味蕾受尽了各色美食的轰炸后,就该喀什凉粉登场了。
与内地不同,喀什凉粉是在凉粉中加入近乎同比例的粉条,配料是细长的青萝卜丝,再拌上醋、辣椒、大蒜、香菜、黑胡椒、孜然组成的调料汁。
那层次丰富、清爽解腻的口感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在喀什停留的时间越长,就越会懂得:喀什真的可以慢慢吃,深深爱。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行色匆匆,有的只是饮食档口从早到晚的袅袅烟火气。
难怪马可·波罗游留驻喀什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此城虽不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永难忘,最是松弛抚人心
说实话,喀什是座被时间眷顾的城市。
在这里,“车如流水马如龙”的街景并不多见,楼宇里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也少有耳闻;
反而,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在这里得以静怡安详地存在着,延续着。
大概,松弛感,便是喀什最让人留恋的地方了。
每个黎明,平缓而悠远的钟声唤醒了沉睡中的喀什古城。
新的一天从此刻开始:
铜器店铺门口,师傅正低头聚精会神地捶打着手中的铜器;
桑葚树下,几个白胡子的维吾尔族老人正闲适地聊着天;
古城街道如迷宫般复杂,总有迷路的访客会受到当地人热情的指引 ;
而在阳光中奔跑嬉闹的孩童们,也总会落落大方地配合游人拍照。
即便拿不到照片,可孩子们并不在乎,他们更关心相机里的自己是否笑得很甜,姿势是否摆得很帅!
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们就深谙“在过程中体会快乐”的意义。
而这,也正是这座千年古城一直保持鲜活的秘诀所在:
当你将全部热爱献给生活,生活也会回馈于你平安喜乐!
在喀什,逛一逛喀什大巴扎(集市),绝对能让你眼界大开。
毕竟,那些稀奇的波斯古玩、绚丽的土耳其丝巾,本地的土陶制品和民族乐器,还有那些招牌幽默得让人捧腹的葡萄干摊位……
都能让你见识到喀什洗尽铅华的模样。
而最具特色的地方,一定得是整个新疆地区最大的,只在周日开市的喀什牛羊大巴扎。
大巴扎分为牛羊区两大块:
牛区挂着一排排木头杆子,方便在上面拴牲口;
而拥挤热闹的羊区则由一圈圈可以拆卸的铁栅栏组成,栏里的羊首尾相抵,有的还好奇地望着镜头。
大巴扎中最有趣的画面莫过于交易的议价方式:
买方相中商品后,会将钞票一张张交给卖方,给到一定数额便停手,然后握着卖方的手猛烈拍着,这是在向卖方表达自己能给的价位;
若卖方不接受,会把钱递还给对方……
经过几次这样的往返,价格也就谈定了。
正如沈苇在《喀什噶尔》一书中所说:
“每一个巴扎,无论城镇巴扎还是乡村巴扎,至少具备以下的功能和内容: 商品博览会,人流和物流集散地,乡村学堂,社交场所,麦西来甫剧院,新闻与小道消息发源地,美食展示会,手艺人的舞台,毛驴音乐会,孩子们的游艺园,乞丐们的节日,恋人们的约会地……”
总之,大城市“人情如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的感觉,在喀什并不存在。
在这里,可以在热烈的阳光下、飘香的蔬果中随心所欲的走走停停;
在这里,处处都是简单的美好;
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每个灵魂都有处安放。
季羡林先生曾说:
“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将华夏文明、印度文明、罗马文明与埃及文明这四大人类文明汇聚一点,这个点,不在别处,就在新疆南疆。”
而南疆把大部分的韵味都留给了喀什,那便是:
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和古朴气息的和谐交融。
▽
当然,即使在喀什,生活也不可能如理想国般的完美无缺:
总有人怀揣梦想乘兴而来,也不断有人迫于情势黯然离场……
但无论如何,凡是被这片土地触及过内在的人,拼搏时总会比旁人多一丝顽强的底气。
因为他们知道,这世上终归有这么个地方,天空永远湛蓝,空气中瓜果飘香,门口的花草也总是一副蓬勃生活的模样……
总之,在这里不会有空洞的焦虑,也不会凭空生出错过机遇的恐慌,有的只是稍事喘息后就能回归的斗志。
所以,去新疆,总要去一趟喀什。
在那千年古城接受完时光的沁润后,再带着一身恬静去从容面对现实中的苟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