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退学后,成功申请哥大,开启新征程!|申请案例
学员情况
国内生物医学本科,GPA:3.66/4;
国内本科直博神经科学,GPA:3.44/4(退学);
3段实习+3段学术+1活动
录取结果
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研究方向硕士
纽约大学心理咨询硕士
田纳西大学心理咨询硕士
导师匹配
Jiawei Peng 导师
堪萨斯大学咨询心理学PhD在读,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心理咨询与咨询师教育硕士
科研与临床经验均十分丰富
辅导学员收获多个咨询方向top录取,深受学员好评
导师感言:
TA是我带过的学生里非常积极以及热衷于思考的。学术方面,其实TA拥有非常扎实的学术背景,但是因为兴趣的相悖,没有继续完成之前博士的学业,可是这也证明了学生在不断摸索自己想要寻找的人生。跨专业、陆本、退学经历,一方面是具有挑战性的,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学员坚定的勇气以及对心理咨询的热情。
第一次见到学员是在珠海的会议上,当时TA是志愿者,还积极参与了iWanna的线下活动,帮忙布置会场。那时候我记得TA就跟我说想要转专业,但是担心自己的背景。我跟TA交流一段时间,了解了TA的经历,也知道了TA对于心理咨询的热情、信念以及自身的追求,我鼓励TA要去尝试,因为我相信兴趣是很重要的驱动力。
TA是我见过的最自律的学生之一。在接触阶段,就一直积极探索自己,充分了解想要学习的学校、项目、老师以及研究领域。在申请各个关键阶段跟TA聊完后,TA都能迅速地给予反馈,这还是建立在TA需要兼顾学业、实习以及研究的前提上。这种很好地处理学业、工作和生活之间平衡的能力,对于以后的求学之路是很重要的准备。
学员对于多元文化和社会正义也有自己的理解,会积极与导师沟通交流。在相处的过程中,我其实从TA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很感谢TA愿意把很多想法与我分享。TA一直以来秉承着谦逊包容的态度,这对于一个心理健康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相信TA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工作者。
学员分享
►打破信息差,信任业内人做专业的事
Q
我得知,你好像蛮早就跟iWanna有联系,还在线下见过,不知道是怎么样的过程呢?
iWanna学员:很早就关注iWanna了,有添加咨询老师聊,那时候就想从博士退学考虑心理方向。后来是去年在珠海举办的临床心理学大会跟iWanna团队线下见到了,还认识了后来带我完成VIP服务的学术导师Jiawei。
(👀珠海活动回顾:iWanna活动都有哪些业内「机密」?最近的线下活动正在招募中,想和iWanna心理人线下1v1咨询的小伙伴们一定不要错过哦👉:解锁心理学职业之路,与专业心理人深度交流!)
确定博士退学后,我非常想了解接下来该如何走。当时只有一个模糊的目标——想进入心理咨询领域,并且打算继续深造。但作为一个完全不在这个行业圈子里的人,我发现自己面对巨大的信息差。那些在行业内被认为是基本常识的东西,我都一无所知。我意识到,作为一个跨专业的学生,这种信息差是必然会遇到的障碍。我曾经试图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但很快发现,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跨过这些障碍。相关经历一片空白,感觉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写出让人满意的申请材料。
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签VIP服务,主要是因为我需要打破跨专业学生面临的信息差,让有经验的人来协助我,确保我能在关键时刻能够处理申请过程中那些复杂且重要的申请细节,如WES的申请流程等,这些繁琐但关键的事务是我特别不擅长的,会一直被害怕错过、踩坑的焦虑困扰。
除了有经验的团队,这个服务也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来和一个行业内的前辈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我可以从TA们那里自然而然地获取很多信息,比如哪些项目更适合我、能不能拿到执照等等。我也发现,知道得越多,就越能感觉到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巨大距离。这让我更加坚信,背后有一个团队协助的重要性。
►「曲折」探索后的坚定选择
Q
这样听起来,你的求学经历还蛮曲折的。说到退学,放弃本科直博,而且博士还是在国内声望很不错的院校,想了解是经过怎样的心路历程才做了这个决定呢?另外,也想问问你最终选择申请海外留学,你的考量是什么呢?
iWanna学员:博士退学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到之前专业并不是我真正想做的。当时被保送到这个学校,虽然真的是很好的学校和项目,但我对基础生物医学或脑科学并没有太多兴趣,而且我非常抵触做实验要杀老鼠的工作。特别忙碌的时候顾不上想这些,但疫情期间长时间封闭在宿舍,我就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职业方向。也是在那时我意识到自己正在逼迫自己把时间投入到一件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上,恍然发现所有投入的时间,对我而言只是一种生命的浪费。
事情的转机是一次系里组织的导师求学经历分享会上,听了导师的求学经历后,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真的有人会因为寄托着热情所以主动将时间投入到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中,而我则只是在这个专业里生存着。那种从未感受过的热量灼烧着我,迫使着我面对一个事实,“其实我曾经也感受到过这种热情,但我渐渐忘了这感觉有多好”。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付出了代价、离开项目,重新给自己一个机会做出选择。这件事情上也特别感谢我当时的博士导师,在我最后决定离开的时候,给了我特别多的支持,这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决定退学后,我感到非常焦虑和不确定。和家人讨论后决定了一个“最有可能上岸的方法”,一边考研,一边准备海外申请。所以考研后我又联系了iWanna,希望能加入背景提升服务,因为那时候考研的结果还没有出来,研究生录取之后还有一段很长的假期。当时我对于国内的培养项目也有些犹豫的地方,加上原先也已经开始咨询iWanna,对海外申请就有了更多了解,就还是很想也考虑留学这条路,刚好这段空档期又可以拿来做些相关实践。
►「背景提升」项目是新手宝贵的敲门砖
Q
你参加背景提升的体验和感受如何?这些实践经历对后来的申请有帮助吗?
iWanna学员:我最开始接触背景提升服务是因为我对心理学的实习机会一无所知。我连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都不太了解,更不用说如何去搜集相关信息、投简历了。当时我的心理相关经历一片空白,所以我想通过背景提升服务至少让我之后的简历看起来相关度更高些(👉:iWanna「背景提升」项目能对接到什么样的岗位?|高频问答)。
背景提升对像我这样的新手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一开始我完全不知道心理类实习期间会遇到哪些问题,甚至连基本的行业信息都不清楚。通过实习,我至少能开始了解这个领域。但我也想提醒大家,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背景提升就像是给了很多条路,然后就得自己拿这个敲门砖去敲门,打开了后会获得什么样的东西,其实绝大部分还是看自己的。
实习早期,我就发现刚分配的工作是简单基础的,更核心关键的经验还是要自己去争取,比如深入参与更复杂的项目,与上级多交流反馈等。我去的是一个学校,最初都是一样的实习岗位,有些同学可能一直在做一些行政工作,而通过积极争取就能够参与到更多的核心活动,比如上课、做访谈、参与项目等。这些经历不是自动送上门的,而是需要努力去打听、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动力。
Q
临床方向的实习给你带来了一些新的体验,那科研方向的经历你是怎么积累的呢?
iWanna学员:科研经历基本是我自己联系的比较多,因为之前参与了学校的项目,那边本来就有些资源,也可以在各种公众号上找到类似招聘信息。从招聘信息就可以看出,课题组老师对实习生还是有一定期待的,会预设你能做到什么样的事情。
进入科研项目后,如果是一个转专业的学生,就可能需要做出常人150%的努力,因为需要补上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差距,像是分析软件R、Mplus、SPSS的使用等。参与科研项目方面,没有老师会亲手带你做最基础的事情。尤其是如果你只是一个实习生,而不是TA直接带的学生。科研就是一个不断自学、尝试、出错再改正的过程。
总的来说,我觉得很重要的是知道课题组想要招聘的人是怎样的,以及想清楚你应该如何达到甚至超过这些期待的路径,从而抓住更珍贵的机会。
►导师提供的选校建议,为未来的读博之路做足铺垫
Q
在开始选校的时候,你是同时考虑临床和科研两个方向的,这可能给选校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不知道当时你和导师的选校思路是怎样的?
iWanna学员:选校对我来说是个特别重要的过程。在之前的实习中我发现自己可能更适合做科研的节奏,而因为我之前就是博士生,也会觉得做科研给我的满足感会更高些。所以在跟Jiawei导师沟通时,我非常清楚地表达了未来想要读博的意向,这奠定了后面选校的主方向。结合我想要读博的意愿,选择一个有博士项目、且能满足我其他期待的硕士项目对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在一个学校里读硕士,并且能提前因此有机会去认识未来可能的博士导师,那未来申请博士的过程会顺利很多。
同时,也想提醒大家,保持跟导师的沟通这一点在选校过程中特别重要。需要确保他非常清楚我的期望,比如我未来是否想去做临床、学校排名、地理位置的选择、留学预算等等。这个过程中,Jiawei导师的支持也非常关键,他给了我一个学校列表,这个列表上专门标出了哪些院校有对应的博士项目。我就从导师给的列表开始,排除那些不喜欢的学校。我会在每个学校的对应维度上做记号,之后问导师这个学校的风评如何等。初步筛选完成后,我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范围,然后再针对性地去了解这些学校的具体信息,比如就读体验。
►导师引导,发掘优势视角展示自我
Q
注意到前面在说简历时候你就有再三说到对写文书的迷茫,想了解下Jiawei导师在这方面是如何指导你的?在写文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iWanna学员:一开始确实写得很痛苦,后来Jiawei导师帮我清楚地理解了如何用申请材料更高效地表达自己。例如,有时候我可能认为某个经历和申请目标不相关,但他会教我如何转换角度,让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经历符合我的主题,更好地服务于申请。
比如,我在实习中开发了一个小教具,本以为这和申请无关,但Jiawei导师告诉我,文书更重要的是展示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质和技能,比如我的协调沟通、带领项目的能力等。那么,这些能力是在做这个项目时能体现的,就能帮到我展示自己。
类似的情况是,我也在临床实践类项目的申请文书中也提到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但突出的不是具体做了哪些科研,而是这些科研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核心素质。我在科研中的能力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更重要的是问题解决、与人协调沟通、以及引导和推动项目进度的特质。
写文书的过程就像是照镜子,让人重新审视自己。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自己一些未曾意识到的优点。从选择哪一段经历来呈现,到如何呈现这些经历,都需要深思熟虑。我尝试从不同的维度展现自己,先将想法讲给导师听,根据导师的反馈再进行调整。这个过程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也让我意识到,尽管申请过程漫长且充满挑战,但自己作为转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有,也有着很多亮点,这样的认知转变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给了我走完整个申请的动力。
Q
你的经历确实比较丰富,也有一些看似比较曲折的部分,但在跟你交流时能感觉到你的韧性和坚定,有股一旦决定了就拼尽全力的执着。不知道,这些「复杂」的经历是如何体现在你的文书中的呢?
iWanna学员:在文书开头,我直接提到了我退学的事实。这样的开头可能有点突兀,但我会用它来引入我的成长历程。文书上,没有过多展开退学的具体细节,而是强调这个决定如何成为我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段经历虽然简短,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表明了我已经做好了全面的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所以,如果招生官要了解我,我需要对方知道的是——这段退学的经历是我人生故事的一部分,但更是展示我已准备好迎接新挑战的方式。
Q
很多申请心理方向的同学都会反馈不大理解多元文化,更不确定如何完成这类的文书,对于大多数国内背景的同学就觉得尤为挑战。不知道你是怎么完成的呢?
iWanna学员:多元文书的文书我确实也写得很痛苦。因为有些个人因素,比如种族、家庭背景或社会经济地位,我不确定应该怎么提及,怕讲得太多或太少都可能不合适,比如说,我的性别和种族身份确实存在,但要表达它们的重要性时,我担心如果提得不恰当或者小题大做,可能会让人感觉很尴尬。就像是套着其他人的皮来讲自己的故事,可能会显得格格不入,也破绽百出。所以我觉得当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诚实地表达自己,尽量诚恳地介绍自己的背景和参与项目的经历。
我虽然没有领导过多元文化的项目,但在实习的过程中会主动参与到其他人带领的项目之中。对我来说,可能多元文化并不是我的核心议题,但我想我并不需要领导某个项目才能写出这篇多元文化的文书。我想更多的是把这茬儿记在心里:当知道周围有合适的项目也认同它们的理念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其实后来也是我多元文化文书的切入点,算是种最安全的写法,但我也没有觉得做得特别好就是了。
►不止于申请辅导,更是心理领域职业领路人
Q
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跟iWanna的VIP服务团队一起工作,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iWanna学员:对我来说,能够减少信息差真的非常有帮助,让我对行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尤其是每次提交申请前,服务老师帮我检查材料。最终还发现真有好几个问题,这让我深表感激。
与导师的交流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他是真正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人,而不光是留学顾问。这种交流让我快速了解到这个领域的生态和即将面对的挑战,因为这是他曾经走过的路。这让我预先知道哪些地方会特别耗费精力,哪些挑战需要准备面对。
对我来说,最可怕的不是任务有多难,而是一无所知就盲目投入,然后只能肉身试错,或者错过关键的前置。有了这些帮助,我现在可以更确定地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前进。
Q
可以透露下最终的offer选择以及做出决定的原因吗?
iWanna学员:在选择学校和项目的时候,我基本上为想好了自己未来五到十年的一个大致方向。我最终选择了哥大这个临床心理项目,它基本上是一个纯科研的项目。
在最终做出选择前,我确实和Jiawei导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主要是分析各个方向和项目的利弊。特别是这个临床心理项目就是为了读博准备的,更像一个跳板,毕业后并不能像心理咨询项目那样能考执照,选择它涉及到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我选择这个项目就是完全做好准备要读博,要去「卷」了。
iWanna国际心理人作为全网领先心理学留学辅导、全球心理人发展平台,拥有100+位全球多国多方向心理学专业师资,服务范围涵盖20+心理领域细分方向,获得95.96%的服务满意度,学员申请成功率达到94.2%。
精准匹配!做最最最有把握的申请!「1V1课时包」
文书不拖后腿!更高性价比的升级版「iWanna文书包」
想体验一次更有把握的申请吗?
扫描下方二维码
咨询顾问老师,了解更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