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李斌投出一个IPO
第一线IPO报道,「天天IPO」系投资界旗下专注上市公司报道公众号,欢迎关注!
创而优则投。
作者 I 刘博
报道 I 投资界-天天IPO
终于跌跌撞撞上市了。
投资界-天天IPO消息,历经五次冲刺港交所,嘀嗒出行终在今日正式登陆港股,发行价为6港元/股,没有太多悬念,开盘破发了,市值超50亿港元。
这是一个始于团购时代的创业故事。2010年,从谷歌离职的宋中杰和好友们一起创办一家团购网站——嘀嗒团,不过在千团大战中败阵下来。2014年,公司摇身一变,从拼车切入了出行领域,后来顺风车业务迅速异军突起,身后集结一支投资人队伍。
但令圈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宋中杰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交情颇深,后者曾连续四轮加注嘀嗒出行,旗下蔚来资本和易车网,分别是嘀嗒出行最大和第四大的外部股东。正如李斌一般,一众造车新贵创而优则投,开始批量收获IPO。
五位老友联手创业
坎坷IPO路
嘀嗒出行的故事,要从5位程序员说起。
宋中杰,早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随后在惠普开启职业生涯,前后任职长达12年时间。2006年,宋中杰加入谷歌中国,成为当时谷歌中国本地唯一的总监级商务高管,并一手打造谷歌代理商渠道。
在此期间,宋中杰结识日后三位重要的创业伙伴——时任谷歌中国高级渠道经理的李金龙、时任谷歌中国项目拓展经理的朱敏和时任谷歌中国渠道客户经理的李跃军。2010年,移动互联网大潮开始兴起,彼时O2O模式在国内愈发火热,从谷歌离开的宋中杰决定“要抓住创业梦想的尾巴。”
于是,宋中杰联手李金龙、朱敏、李跃军,又拉来曾在百度任职的爱帮网老同事段剑波,共同创立团购网站“嘀嗒团”。但当时整个团购行业已进入“千团大战”时期,竞争愈演愈烈。最高峰时曾位列行业第三的嘀嗒团,算上过桥贷款也只拿到了共9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融资节奏太过缓慢,直接导致公司在主流团购网站的竞争中逐渐落败。
转眼到2013年底,宋中杰与团队思考如何转型自救,摆在他们面前的共有四条路:P2P金融、在线教育、到家O2O和出行。最后,团队将方向锁定在出行领域。当时,滴滴与快的正打得火热,如何避免正面遭遇这些出行巨头,成了宋中杰眼前最紧迫的工作。
直到2014年1月,有一天宋中杰在北京国贸开完会出来打车,站了半个小时也没打到一辆车,但在他眼前有很多空的私家车经过。“当时我想,有那么多的空座位,我要打车反而打不到车,是不是应该把那些空座位利用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与团队决定从拼车服务切入出行领域。
2014年5月1日,嘀嗒拼车APP正式上线,很快便在细分赛道崛起。紧接着,嗅觉敏锐的嘀嗒拼车又在2017年9月宣布进入出租车领域,成为一个出租车、顺风车兼具的移动出行平台。
随后,嘀嗒拼车正式更名为嘀嗒出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年滴滴顺风车风波让嘀嗒出行抓住时机,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
不过,嘀嗒出行的IPO之路十分坎坷。2020年10月,嘀嗒出行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随后虽时常传出IPO新进展,嘀嗒出行却一直未有官宣,直至该申请失效。2021年4月,公司重新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并对业务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更新,但后续同样失效。此后,嘀嗒出行又相继于2023年2月、8月先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均没有下文,直至今年3月第五次递交申请。
回顾创业路,宋中杰曾感慨,“我们走的是一条很难的路,这条路不会轻易让你成功,你需要的是耐心和坚持。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先人一步看到未来和终局。”当然,上市并不意味着上岸,一切仍需时间的验证。
顺风车撑起一个IPO
李斌连投四轮
招股书显示,作为纯信息服务平台,嘀嗒出行并不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也无需承担任何与持有车辆资产相关的支出,同时,由于顺风车是车主乘客分摊出行成本,互惠互利的出行模式,因此相比网约车,平台无需支付大量补贴去促成订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交易总额、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在中国顺风车平台排名第二,市场份额分别约31.8%、31.0%。而自成立以来,嘀嗒出行已为约6940万名顺风车乘客提供服务。
轻资产模式是嘀嗒出行崛起的法宝。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7.81亿、5.69亿和8.15亿元。相应的经调整利润分别为人民币2.38亿、0.85亿和2.26亿元。其中,顺风车服务费是嘀嗒出行最为依赖的收入来源,占比高达九成。
但是,顺风车业务也为嘀嗒的发展带来挑战。据嘀嗒出行2020年首次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嘀嗒出行以66.5%的市场份额,成为这一细分市场的“领头羊”。然而几年过去,嘀嗒的市场份额却缩水将近一半。
安全和合规问题,始终都是悬在嘀嗒出行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招股书透露,由于缺乏适用于网约车服务发牌制度相关的牌照,2020年至今,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共发生57宗行政处罚。其中,36宗后续已撤销,余下21宗行政罚款由5000元至3万元不等,合共约为55万元。
回顾嘀嗒出行的成长历程,有一位常常被提起的人——身上集结了易车网、蔚来汽车创始人和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等多重身份的李斌。
李斌与宋中杰最早相识于2015年,彼时嘀嗒出行正在寻求B轮融资。宋中杰是通过一位朋友引荐,认识了当时还在做易车网的李斌,但在见李斌之前他没有报太大期望。“他的易车网是做汽车资讯的,我做的是拼车出行,当时觉得不太靠谱。”宋中杰曾回忆道。
但事实却出乎宋中杰的意料。
双方在北京东三环的昆仑饭店只谈了一个小时,李斌就决定出手投资。过了一周后,颇有诚意的李斌又和宋中杰约了一顿饭,在饭桌上把估值、金额等投资细节全都敲定了。于是在同年2月,易车网完成了对嘀嗒出行的B轮投资,投资金额为2000万美元。
此后,李斌又通过易车网、蔚来资本对嘀嗒出行连续三轮加注,蔚来资本也位列后者第一大机构股东。天眼查显示,2015年5月,嘀嗒出行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由IDG资本、崇德投资、挚信资本、易车网共同投资。
另据招股书披露,2017年8月,蔚来资本管理的上海蔚郁对嘀嗒出行进行了D轮独家投资,总额2亿元人民币。2018年,嘀嗒出行迎来E轮融资,总融资大约9亿元。本轮投资中,蔚来资本基金I期认购约3.18亿元,蔚来资金基金II期认购约1.28亿元;高瓴大约投资1.28亿;京东集团投资大约1.28亿;此外还出现了李斌家族信托NBNW的身影。
虽然李斌仅在嘀嗒出行担任非执行董事,但实际上宋中杰曾在2018年邀请他加盟嘀嗒出任董事长一职。由此可见,李斌对于嘀嗒出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造车新贵,正批量投出IPO
嘀嗒的IPO野望,是李斌出行版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圈子里,李斌常常被称为“摩拜单车背后的男人”,当年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带着团队去见了李斌,关于共享单车的想法,两个人不谋而合,当晚,李斌还想出了品牌的名字:Mobike(mobile和bike的合成词),中文名为摩拜。接过李斌的天使投资后,胡玮炜便开始创业。
后来共享单车大战行至中局,美团37亿美元收购摩拜单车,李斌当初投资的146万换回了13.4亿——两年多近百倍的巨额回报。
不止于此,这位出行教父的投资十分深入和广泛,旗下蔚来资本在近8年时间里投出了宁德时代、容百科技、嬴彻科技、Momenta、小马智行、前晨汽车等一众明星企业。其中,Momenta赴美IPO已获证监会备案,有望成为李斌的又一个IPO。
放眼望去,几位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掌门人,都不约而同做起了VC,扩大着自己的IPO版图。
去年12月,知行科技成功登陆港股,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理想汽车对知行科技的两轮投资。2017年12月,理想汽车参与知行科技Pre-A轮融资。彼时,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进入造车领域不久,开始积累自动驾驶方面的能力。于是,李想决定投资知行科技,对理想汽车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起到补强作用。2020年7月,理想汽车再次参与知行科技B轮融资。
时间再回到2022年2月,一纸公告宣告一个超级电池独角兽诞生——欣旺达动力获得新一轮投资,共计19家投资方参与,其中罕见聚齐理想、蔚来、小鹏三大造车新势力。2023年7月,欣旺达发布公告,计划分拆欣旺达动力至创业板上市,最近又传出赴港上市动态。
小米雷军的IPO成绩更为亮眼。最新一幕在今年4月,嘉晨电子在湖北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早在2021年,工商信息变更显示,小米与华登科技、华工创投、华策教投一同出现在嘉晨电子股东阵容之中。同时嘉晨电子还有另一个身份——小米汽车供应商。
犹记得2023年2月,禾赛科技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在禾赛科技身后簇拥着众多投资方,其中小米集团在2021年的D轮融资中便是领投方之一,后来又在当年11月追加投资7000万美元。
纵目科技同样与小米渊源颇深。2021年6月,纵目科技正式完成累计金额1.9亿美元D轮融资,其中D3轮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彼时正值雷军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纵目科技由此成为小米官宣造车后投资的首家相关公司。今年4月,纵目科技也在港交所正式递交招股书。
造车新贵为何如此如此热衷投资?一个重要的逻辑在于对造车上下游供应链的布局。当汽车核心零部件紧缺对产品交付造成影响、致使成本大幅增加,车企化身CVC时,一定会围绕提升供应链稳定性、提高工厂交付能力来展开,例如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电池、芯片项目的投资。这是一条关乎国运的超级赛道,每一个环节都蕴含了机会。
正如李斌此前所言,在汽车行业再一次成为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的大变革时期,中国市场将拥有更多的机会。“感谢时代给了创业者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大产业、大赛道上的创业机会。我们与其焦虑,不如行动。”
毫无疑问,这群造车新贵的版图正在蜿蜒远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