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好爸爸的五个标准→
浙江金华,爸爸领着2岁男孩过马路。男孩突然耍脾气不走了,躺倒在地。
爸爸不妥协,独自推着婴儿车往前走。
边走边看,发现儿子也没有妥协,继续赖在地上。
车来车往的马路,爸爸也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前走。
此时,一辆小货车出现,朝着男孩驶去......
万幸~ 男孩并无大碍,只是有轻微的擦伤。
这个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神经病,路中间是教育孩子的正确地方吗?”
“几十岁的人了跟两岁小孩赌气?”
“这就是很少见爸爸单独带孩子的原因,他们用自己可怕的行为逼家里其他人带。”
难以想象,
如果小货车方向偏移一点呢?
如果孩子躺的位置换了一点呢?
如果司机没有及时踩住刹车呢?
每一个“如果”背后,都是无法预计的后果,这位爸爸后悔都来不及。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爸爸都像这位爸爸一样“心大”“不负责任”。
今年2月,广东的陆先生迎来了第二个女儿。
本来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但没过多久,女儿被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医生告诉他们只有接受肝移植才能存活,幸运的是陆先生配型成功了。
但是,家人纷纷劝阻:
才这么小就要受罪,还花很多钱,也不一定能救活。
大家的劝阻,并没有让陆先生“死心”,他不愿意放弃女儿的生命。
经过一系列仔细的检查,陆先生血脂偏高,还有轻度的脂肪肝,身体达不到捐献的标准。
为了女儿,作为一个“无肉不欢”的人,陆先生停薪留职,在家“全职”减肥。
每天咬牙坚持锻炼,控制饮食。一个月瘦了18斤。
连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没有这种强烈的要救女儿的愿望的话,一般都很难做到。”
很快手术顺利进行,女儿也即将康复出院。陆先生说:
“这不仅是女儿的新生,也是自己的新生。”
消息一经报道,感动了无数网友。
这一切都是因为父亲对女儿的爱,才能成功做到。
在家庭中,似乎对于母亲这个角色要求很严格:
要温柔、要耐心、要陪伴,带孩子时不能有差错,不然你就不是一个好妈妈。
而对爸爸的要求就少了很多,很多家庭都能轻易接受“缺席父亲”的存在。
这就是网上常说的母职惩罚与父职红利。
但父亲的角色同样重要。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
父亲的教育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
那么成为一个好爸爸的五个标准是什么呢?
给孩子有效的陪伴
成为好爸爸的第一要义是陪伴。如果连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说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爸爸的陪伴,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强调陪伴的同时,“有效”同样重要。
很多爸爸在家,看着好像跟孩子待在一起。
实际上,只是空间上的陪伴。心思可能在打游戏、看电视、和别人聊天。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陪着他运动、玩耍的爸爸远比捧着手机的爸爸生动。
无论工作多忙,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陪伴孩子,你会让他收获最纯真的爱。
可以让她明白:爸爸不仅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也是他人生中不会缺少的人。
爸爸的有效陪伴,对于每个孩子都至关重要。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大概有很多这样的爸爸:
“爸爸答应你,一定给你买玩具”
“爸爸下次一定去给你参加家长会”
“你考试考的好,爸爸一定带你出去玩”
不少爸爸嘴上答应好的事,可能转过头就忘记了,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爸爸现在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长大以后都有影响。
不管是不是小事,答应了就努力去做到,不然就不要轻易许下诺言。
尊重并爱护孩子的妈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想要成为好爸爸,对妈妈的尊重必不可少。
即使孩子年纪还小,家里发生的事他都会记在心里。
父母之间相互爱护,会让他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父母之间经常吵架,会让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幸。
孩子在和谐有爱的家庭中健康成长,长大以后也会成为一个爱心满满的人。
做错事情也要道歉
生活中,很多爸爸都“爱面子”。
哪怕做错了事,也觉得自己拉不下脸来跟孩子道歉。
这样往往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树立一个坏的榜样。
觉得自己明明什么错都没有,为什么平白无故要受到一堆谴责。
作为爸爸,做错了事,及时道歉。不仅是对自我行为的反思,也是对孩子的尊重。
这样的爸爸才是一个好爸爸。
尊重孩子
很多爸爸在跟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总是用命令式的口吻。
“你必须照着我说的做。”
“没得商量,你必须去学习。”
“再不听话,我就打你”
不给孩子任何说出想法的机会,还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这样子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他们的自尊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强。
他们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流,而不是上下级之间命令的口吻。
不要把孩子当成弱小的人来征服,孩子只有被温柔以待,长大后,才会温柔对待他人。
“养不教,父之过”
或许每个人对于好爸爸的解读不一样。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位好爸爸,会帮助孩子塑造一个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帮助他们在曲折的人生路上走得更长、更远、也更坚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