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大王”沈文荣走了
编者按:
中国的钢铁“沙皇”,钢铁行业出了名的“工作狂”和“野蛮人”,走了。
昨晚10点2分,沙钢集团发布讣告称:“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30日2时10分逝世,享年78岁。”
这位18岁就进厂当钳工的企业家,在过去近50年的时间里,带领沙钢集团成为中国粗钢产量第一的民营钢企,创造了行业的诸多纪录,沙钢集团也是国内最早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之一。
实际上从2022年起,在沙钢集团对外的信息发布中,他就少有出现了。在互联网上能找到的最新图片,还是2022年底,能明显看出他消瘦了不少。
2016年6月,沈文荣1979年出生的儿子沈彬接班,成为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对沈彬的“培养”带有其强烈的个人风格——认准的路就一定要走下去。2001年前往英国留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沈彬学成回国就进入公司,从会计一步步做到财务主管,乃至董事长。
沈彬也保持着跟父亲大致的工作节奏,每天早上7点,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晚上大家都下班了,他还在处理工作,“不热爱钢铁这个行业是无法接班的,走进钢铁生产一线,面对的是高温液态、高度紧张的工作程序,作为企业的领头人每天都要穿梭其中。”
多位钢铁行业从业者都提到,沈文荣过去一段时间身体“不太好”。据称,在过去两年震动整个行业的“南钢争夺战”中,沈文荣没冲在一线,但“带病”参与了几次重要会见。
他本来可以把沙钢带到更高的位置——超越鞍钢,成为产量仅次于宝武集团的全国第二大钢企,只要完成对南钢集团的收购。
但这个本来已经“板上钉钉”的交易过程曲折,涉事的三方还因此对簿公堂。去年10月,沙钢集团、复星集团和南钢集团签署《调解协议》,沙钢集团自愿退出,交易告吹。
那时他太需要一场“胜利”了。近几年,钢铁行业处在深度调整期中,沙钢集团业绩也受到冲击,经营压力很大。虽然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还能保持高位数的增长,但到了2023年,两个核心业绩指标都是同比下降。
在2022年7月举行的半年度工作会议上,沈彬就提到,当前整个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市场形势异常严峻。
南钢集团对沙钢集团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体现在产能“叠加”上,这已经是钢铁行业最核心的“游戏规则”。2019年,沈文荣就预见了这一点,“未来5到10年,很可能又回到钢铁不赚钱的时候。不是我收购人家,就是我被人家收购”。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南钢集团在业内一直被认为是“小而美”的典范。2022年,984万吨的产量只能排到20名开外,但若以每吨钢铁贡献的净利润来看,南钢集团却名列前茅。当年重点企业净利润同比平均降幅超过70%,南钢集团仅下滑48%,吨钢贡献净利润仍有约220元,而其他大集团绝大部分都不过200元,有的甚至不过50元。
这是因为南钢集团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占比较高,价格下跌微乎其微,部分高端产品价格还逆势上涨。而且,客户群体主要是油气装备、船舶与海工、汽车轴承弹簧、工程机械与轨交,受地产行业不景气的影响较小。
从里到外,收购南钢集团都应该是“必须要做的事”。以至于,当股权出让方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找到沈文荣时,沈马上拍板,短短16天便拿出了80亿元的“诚意金”,并签订了合同。
复星集团持有的60%股权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有11%无法立刻质押给沙钢集团,为交易失败埋下了伏笔。最终,中信集团“截和”。南钢集团行使了“优先购买权”,反向从复星集团手中买回股权,选择与中信集团合作。
据《经济观察报》等媒体报道,南钢集团是在这次事件中,处在“更主动”的那一方,沙钢集团的情况令南钢集团部分人员感到“压力”。沙钢集团在业内以擅长规模扩张、追求极致成本著称,那个阶段也在主抓降本增效。南钢集团做了看上去一个更“稳定”,也更有“安全感”的选择。
从某种层面上,这也直接反映了沈文荣以及他塑造的沙钢集团给行业形成的认知,“钢铁沙皇”一词很形象,这来源于他执掌期的强硬作风。
1988年,他要掏空家底从英国进口一条生产线,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但他就是不想只做窗框钢。“如果引进来却运转不了,就把它办成展览馆,我去卖门票,让同行都来学习沈文荣的教训。”最终这条产线获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中国钢铁工艺第三次革命的样板”。
2001年,沈文荣更是把德国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旗下的霍施钢铁公司(又名“凤凰”钢铁厂)整体“搬”回了国内,业内都质疑他买了一堆“废铁”。最终这个花了4年时间,投资200亿元的工厂,实现了国内首个“一包到底”生产工艺,大幅实现了降本增效。
“这在当时被称为欧洲战后历史上最大的工业搬迁。”当年直接负责搬迁全过程的沙钢副总裁赵洪林对《中国企业家》说。
沈文荣也是国内“买买买”模式的忠实拥趸,在他的概念里,沙钢就得一直进攻,哪怕伴随一定风险。
2006年收购淮钢特钢、2007年收购河南永兴钢铁和江苏永钢、2008年收购江苏鑫瑞特钢、2009年收购无锡锡兴钢铁、2017年收购东北特钢......
沈文荣自信的是,他同时具备与“野心”相对应的消化能力。独特的低成本控制体系,从上至下的工作狂热,完全市场导向,注重细节,反应灵敏……在国有钢铁公司掌握主流话语权的国内市场,沙钢集团身上虽然有浓浓的“野蛮人”味道,但沈文荣的管理之道也的确备受推崇。
他把自己的“工作狂”文化灌输到几乎每个员工身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工厂都弥漫着紧张的生产气氛。工人三班倒,行政人员早上7点钟上班,而且周六经常性地要加班。
沙钢的工资水平在业内也是出了名不高,沈文荣对此毫不讳言,“企业发展个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培育竞争力企业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沙钢一直在领导班子和职工群众中统一思想,勒紧裤带,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所有的钱用在技术引进上。”
尽管是苏南人,他在下属眼中却像个北方大汉。“高兴起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拍你肩膀一巴掌,感觉如同遭了一记‘铁砂掌’。”这是沙钢集团的一位管理层当年对沈文荣的评价。
这个“工作狂”缺乏生活情调,内部有一个著名段子,某次去法国谈生意,对方安排参观当地景点。但一坐上游览车,刚才还在谈判桌前生龙活虎的沈文荣没一会就头一歪睡着了。
这就是沈文荣,戎马一生,把一个最初投资45万元的企业最终建成了一个各种钢铁年产能超过亿吨,总资产1700亿元,连续15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钢铁前三名,中国民营钢铁第一名的钢铁巨无霸。
“一个人一生就这么多精力,只能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早在20年之前,我们就下定决心,不做到中国钢铁业前五名、世界钢铁业前十名,就不做其他东西,要坚定不移做好主业。”沈文荣在2014年初接受采访时说。
他实现了当年的目标,他选择停下来歇歇。
本文原发自《中国企业家》2006年第15期杂志:
“野蛮人”基因
值班编辑:郭立琦 审校:张格格 制作:董斌
[ 推荐阅读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