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瑞典防务智库(SIPRI)发布了2019—2023年全球武器贸易状况的最新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5年中,美国的军火出口额比欧洲各国加起来还要多。这也很正常,从20世纪开始,美国一直就是靠军火贸易发家致富的,所以在这一块始终保持着主导位置。比起出口榜单,人们更想知道谁是进口名单的榜一大哥。在报告公布前,很多人猜测是乌克兰,因为这几年西方阵营支援乌克兰的武器装备之多,有目共睹。但数据显示,作为欧洲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乌克兰在进口榜上也不过排名第四,进口量刚好达到榜一印度的50%。看到是印度,大家虽然有点意外,也觉得是情理之中,因为印度在军火采购上是出了名的大手笔。在2018年,印度政府就宣布未来10年要投入2500亿美元,来推进军事现代化,说白了就是要在国际市场上挥洒金元。就拿法国来说,根据SIPRI的数据,这5年里,法国武器出口量增加了一半,其中三分之一流向了印度。光是88亿美元的阵风战机项目,就让出口额拉伸一大截,加上去年印度补增的过百亿军购合同,法国得以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国。其余像美国、英国、以色列等,也从印度的千亿军购池里挖走一大截,其中有不少份额原本是属于俄罗斯的,出于政治因素考虑,印度只能大幅减少对俄罗斯的军购订单。虽然从2019年至今,俄印两国的军贸订单总额超过了100亿美元,但蛋糕被抢,依然让战斗民族百姓们非常不爽,不少人在网络上大骂一通,说欧美是在「抢劫」。从尼赫鲁的名言可见一斑:「印度现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中间地位毫无吸引力」。拉吉夫.甘地也宣称,印度要控制从地中海到太平洋之间的地区形势。只是印度的军事实力并不足以支撑空前庞大的野心,继承自英殖民时期的武器装备,连在南亚地区雄踞一方都够呛,更别说称霸亚洲了。所以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败得非常干脆。尽管我国只是防卫反击,并未谋求侵占印度的土地,但这一仗还是给印度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经过「深刻反省」,印度不认为自己的野心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是火力不够的原因,才导致战役的失败。出于对中国强大实力的惊惧,以及始终浇不灭的野望,印度加紧了采购百家货的步伐,只要是欧洲强国的现役武器,来者不拒,统统照收。「万国牌」军火,让印度的军火库充实了不少,也令它的扩张步伐势如破竹。从70年代开始,印度东征西伐,先是怂恿孟加拉建国,接着吞并了锡金,随后又出兵介入斯里兰卡内战,以及对尼泊尔发动制裁,企图把它变成附属国。印度军方的定位非常明确,先确保对印度洋的独霸地位,再积极向外扩展,使海上力量逐步辐射到其他海域。看得出来,在搞事情的活跃度上,印度丝毫不亚于美国,幸亏实力有限,不然真的会让整个亚欧板块不得安宁。印度在国际贸易中向来以不讲道理和善于钻营出名,可偏偏在军购上总是表现得跟小白一样,特别是花钱找罪受的豪爽劲,连阿拉伯土豪都自愧不如。例如「一美元航母」,这个经久不衰的梗就是从印度传出来的。1997年,自从印度第一艘航母因为服役时间过长,不得不退役以后,手上就只剩一艘维拉特号了。这让印度觉得很不踏实,陷入了军备恐慌中,于是补充航母成了当务之急。尽管欧美国家在军火贸易上对印度大开绿灯,可也不愿意向它出售新型航母,至于传闻中印度的国产航母,甚至连设计图都还没有出来。这时,印度把目光瞄向了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号,并厚着脸皮提出购买申请。之所以说要厚着脸皮,是因为在几年前,印度用大批严重贬值的卢布来偿还外债,狠狠坑了俄罗斯一把,现在居然敢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还想购买航母。出人意料的是,俄罗斯不但没有刁难印度,而且还以象征性的一美元卖给了印度。在印度代表团高兴之际,俄官方提出了要求,由于航母破损严重,需要加收9亿多美元维修费。戈尔什科夫号损毁的事情印度一早知道,俄罗斯提出维修要求很合理。这样也好,省得拖回去以后只能看不能用,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印度以5亿美元的代价拿下了航母的所有权。可这只是开始,俄罗斯的航母是2004年敲定的,但交货时间一拖再拖,到2013年才正式交付,而且印度最后花了超过30亿美元的「维修费用」。印度为何甘愿被宰,主要还是俄罗斯给下了连环套,要么是高价搭配舰载机等装备、要么是维修费远超预期得加钱,反正不给钱就别想拿到航母。这时印度才明白自己被下套,只是放弃也来不及了,十亿美元预付款砸进去总得听个响吧,所以咬紧牙关,答应俄罗斯的一揽子加钱计划。就这样,印度花天价从俄罗斯手上买到原本准备报废的战损航母,还成功打响「国际冤大头」的口碑。西方大国圈不甘心被俄罗斯独享敲诈印度的成果,纷纷下场设局。用85亿美元买到了36架严重溢价的法国阵风战斗机;以高出欧洲国家一倍的价格买到10架美制C-17运输机;比中国多出四成的价格买到以色列预警机。就像俄罗斯卖给印度的S-400防空导弹,只交付了一半,其余的则多次跳票,2026年都不一定能交付。这么算下来,整个交易时长很可能会拖到9年以上,像极了俄罗斯交付航母耗费的时间......有一说一,虽然印度这几十年来钱没少花,但堆出来的账面实力确实挺养眼的。人员方面,正规军人数有130多万,世界排名第四;武器方面,像驱逐舰、航母、核武、四代战机,以及新型主战坦克都配备了,数量也不少;在美国火力网站的全球军事实力排行榜上,印度一度跻身前五。反正印度老百姓挺郁闷的,别说冲出南亚,和中国掰手腕了,本国空军甚至连巴基斯坦空军都打不过,只能拿小国来出气。因为印度军购采买,一向不管适用性,只追求高科技、大火力,所以后遗症很明显。拿战机来说,印度的战机仓库可以称得上世界战机博物馆。你能在这里看到各式各样的新式和老款战机,从英国的美洲虎战机到法国的阵风、幻影,从美军的轰炸机到俄罗斯主力苏30、米格飞机等等应有尽有。印度空军的维修工作,全部交给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来负责,这也是印度唯一一家飞机制造公司。早些年战机种类没那么多,HAL公司还能应付过来,勉强维持战机的正常运作,可当印度空军仓库彻底变成万花筒后,HAL公司崩溃了。HAL公司急中生智,想出一套应对妙招,是否吃透战机技术不重要,把里面的结构魔改一下,换成自己熟悉的就好了。这样一来,印度空军的维修工作就好做多了,就是后果不忍直视。短短30年里,经由HAL公司改装和维修的战机,平白无故摔了1000多架,别说与敌机进行肉搏战斗,能留在空中不掉下来,就很了不起了。印度海陆两军的情况与空军类似,即使情况没那么严重,但由于武器口径过多,零部件也不统一,对后勤来说也是噩梦般的存在。另外,印度军队有一半装备已经临近淘汰年限,剩下的大多需要进行现代化改装和保养。对某些印度高层来说,与其费尽心思保养,还不如放开钱袋子,买一批新的回来。不少印度网民表示疑惑,国家军费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为何军方进行采购的时候不多作对比,了解行情,反而急冲冲地主动上门当冤大头呢?而且还不止一次两次,印度在国际市场几乎就没买到过价廉物美的东西。
印度的军购从提出到最终落实,一共需要经过十几个部门,程序更是繁琐无比,在并不透明且漫长的过程中,很自然就会产生贪污腐败的乱象。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博福斯」腐败案开始,印度军方不断爆出贪污受贿的丑闻,涉案人员上到国防部长、元帅、参谋长,下到各部门长官和基层管理人员,有一个算一个,几乎全军覆没。这种情况下,印度军购项目竞标的决胜因素,当然不是价格有多实惠,而是考量军火商们谁更会做人。根据过往案件数据显示,3%的回扣已经很良心了,最高的甚至去到1成,这也是印度军方多次被外国军火商宰,却熟视无睹的原因。莫迪有心整顿来着,所以在他的默许下,印度中央调查局曾多次介入调查,也挖出不少幕后黑手。
可是当调查人员查出,21年的阵风采购案竟然和他的亲信有关时,新德里上空的阴云密布瞬间变成万里晴空。所以,就算莫迪雄心勃勃,想用千亿军费来推进本国军事的现代化改造,但在队友们的神助攻下,一切都只能沦为泡影。纵观全世界各军事强国,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这些国家基本都有健全的军工生产体系,能独自承担起大部分的军务运作,而且在国际武器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很清楚,军事实力只能靠自己打造出来,军购能弥补部分需求,但过于依赖军购,很难成为真正的军事大国。其实从上世纪开始,印度一直想在海陆空领域打造出国产拳头产品,就是最终出来的效果不怎么理想。在与俄罗斯商量购买航母的时候,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已经准备动工了。可这一动就是17年,中间历经施工失误无数,还有误烧粪池导致爆炸、零部件失窃等大大小小的劫难,终于在2022年正式交付海军。但没人想到,作为印度国产骄傲的维克兰特号竟然是个半成品。2021年进行首次海试时,人们就发现维克兰特号在航行中出现了明显的纵摇,看起来就像在磕头一样。在这样极不稳定的平台上,舰载机几乎不可能完成起降。到2022年第四次海试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印度应该解决了纵摇的问题,谁知一切如故。不过印度军方变聪明了,把航母的行驶速度调满了许多,虽然看着还是有点经不起风浪,最起码比首次海试要稳定得多,纵摇幅度没那么大了。随后印度军方在阻拦索没装,舰载机也没着落的情况下,匆忙宣布维克兰特号正式服役。这不免让外界怀疑,印度究竟是不把纵摇当作一回事,还是因为结构上的先天缺陷,根本没办法解决呢?如果是后者,就有点残酷了,用了十几年,耗费海量资金就打造了一个大型碰碰船,这谁顶得住。有四十年匠心打造,结果成品遭到陆军一致抵制,被自己人嘲笑为「主败坦克」的阿琼坦克;有一经发射就作不规则运动,敌我双方完全不知落点在哪的布拉莫斯导弹,外国网民纷纷惊叹,印度开创了导弹技术的另一个流派,布朗运动流;当然还有三十年磨一剑,同样令空军飞行员胆战心惊的光辉战机。坦白说,一次失败是偶然,但是屡试屡败,就真的要仔细查找未尝一胜的原因了。印度在海陆空三大领域的全面滑铁卢,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工业链条十分薄弱,基础非常不牢固,这与印度官方的急功近利有关。虽然中国和印度立国时间相近,但严格来讲,印度的工业起点,和受到国际的优待,比我国好太多了。由于地缘政治因素,西方阵营和苏联都争相拉拢印度,除了个别敏感产品,其余对印度放量供应。这时候,如果印度能下得了决心,整顿国内乱糟糟的邦域政治,并利用西方倾斜的资源,一点点建立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那军工这块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但也许万国造太舒服了,比起忍辱负重,花费几代人心血去建立全产业链,还不如老实接受西方的成品支援要来得轻松,所以印度选择了躺平。不过从2014年开始,印度又再次遇到一个大好时机。莫迪大搞工业强国,要引进外国资本来帮助印度完成工业化。路线是对的,一开始也挺有成效,那段时间,全世界的热钱和技术纷纷流入印度,让它成为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希望之地。只是工业刚有点起色,印度急功近利的毛病就犯了,急不可待对外资们举起屠刀,想把外来资金和技术据为己有,变成国家工业进程的养分。就算印度把外企的投资吃干抹尽,也只不过是让它踏入工业化的入门阶段,想要完成最终蜕变,还要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水磨工夫。期间如果有源源不断的热钱作为支撑,时间就会大大缩减。只是现在印度已沦为臭名昭著的外资坟场,想重现过去外资如潮涌的繁荣景象,非常难。另一个,现在印度的社会问题十分严重,种姓隔阂存在于方方面面,绝大多数女性在挣扎中沉沦,国民素质良莠不齐,很难让人相信印度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军队恰巧是工业和社会现代化的产物,如果两者仍然是无根浮萍,那军事强国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