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会健身的人,都在用这个方法?
想要越练越强,是每个人共同的心愿。
但你肯定也有这种感受:经常使用同一个重量会感觉变轻,每天坚持同一个频率慢跑也会日渐轻松。
这些都可能是身体反馈的信号:你已经比之前厉害,但现在进入了平台期,再采取以前习惯的训练方法,进步可能会变得缓慢了!
健身方法多种多样,各种理论层出不穷。K酱在这里首推「渐进超负荷」。
渐进超负荷这五个字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理解起来就是字面意思:逐渐增加训练负荷,以促进身体适应和成长。
📖 「渐进超负荷」的核心方法就是通过不断「递增」重量、运动组数、运动次数、运动速度或缩短组间休息时间来刺激肌肉,提高身体的承受能力。
图片来源:Soogif.com
早在 1976 年,前苏联就有运动生物学家提出:
运动训练是一个「适应过程」。正是由于我们的身体会对训练产生适应性,如果长期保持相同的运动强度,训练收益就会逐渐递减。
图1 不同超负荷安排身体机能的不同发展速率
这时候,如果我们不给身体制造一些新的刺激,身体可能就很难获得更高的突破。
这也是为什么 Keep 的课程随着难度上升,运动组数和次数会增加,组间休息时间也会缩短,其原理就是依据渐进超负荷让你不断「突破极限」。
你可能想到「超负荷」就觉得身体有负担,不敢进行。但重要的话放在最前面说:超负荷并不是说每天的训练负荷都有所增加,而是按照一定周期呈阶段性增加。
所以,即使是渐进超负荷,也不需要过快增加频率和负荷,否则就会进入「过度训练」的误区。
图片来源:Soogif.com
根据运动生物学的定义:如果运动过程中的训练与恢复、运动与运动能力、应激与应激的耐受力有不平衡现象,就属于「过度训练」。
📖 短时间过度训练会引起外周疲劳,可能延续几天到两周,常会出现身体疲劳、运动能力下降等现象;
长时间过度训练会引起外周疲劳和中枢疲劳,可能延续几周或几个月,还会出现过度训练综合症(易疲劳、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
你可以参考这张图
感受「渐进超负荷」的正向循环
图2 运动能力与过度训练过程简示
使用渐进超负荷,关键就在于控制渐进的幅度,体现在单次训练和长期训练之中。
在单次训练中,对于同一个动作,可以使用「递增组」来增强肌肉刺激。
需要注意的是,渐进不要求每一组都是超负荷状态,你可以:
🙋 安排第一组略低于日常负荷,起到热身和激活的作用;
🙋 中间组逐渐上升难度到日常水平;
🙋 最后一到两组适当增加负荷,如果增加负荷后影响动作质量,可以选择增加休息时间、减少个数或正确的动作辅助。
在长期训练中,同一个计划要持续 2~3 周,做好数据记录,根据身体的反馈再去「渐进」。
⚠️ 切忌每次训练都要「超负荷」,如果动作质量和个数达不到标准,训练收益就会很低。
那么对于不同种类的训练,如何应用渐进超负荷呢?
🏋🏻♀️ 无氧运动
使用三分化或者五分化训练方式,每个动作 3~5 组,每组 10~12 个,组间休息 40~60 s。
如果某个动作你的日常重量是 A 公斤,第一组重量可以选择 40~60% A,中间组可以逐渐递增到 A 公斤,末尾组建议从 2.5~5kg 小幅度递增。
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也可以选择缩短组间休息时间或增加组数
图片来源:Soogif.com
🏃♀️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的渐进,体现在速度和难度的波浪式变化。
例如在爬坡中,你可以选择速度 4~5 km/h,坡度 10~15 递增;
慢跑中切忌速度恒定,在关注心率的前提下,多使用波浪式调整速度;
新手也可以结合快走和慢跑,有一定基础后可以尝试爬坡+慢跑。
图片来源:Soogif.com
🤼 运动表现
提高运动表现,常常需要结合有氧和无氧运动。
除了重量和休息时间的调整,渐进的原则还体现在动作的复合水平上。
例如你每日练习平板支撑,熟练之后可以在波速球上练习平板支撑增加不稳定性;习惯使用战绳训练上肢,可以配合做波比进一步提高心肺功能。
最后,K酱 也要提醒大家:不论使用什么健身方法,我们都要记住不去互相攀比。
渐进超负荷,超越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重量,更是昨天的那个自己😎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版):
K酱 聊天室
· Keep Talking ·
你听说过「渐进超负荷」吗?
快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