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已成行业冥灯
说起清北,你会不会想到「行业冥灯」这个梗?
别急,咱们慢慢聊。
这不,网上有人调侃,清北的学生好像走到哪里,行业就凉到哪里。
但真的如此吗?
咱们得好好分析分析。
首先,得承认,时代的趋势确实大于个人努力。
就像大萧条时期,哈佛毕业生都得去电梯里给人拎包。
现在呢,斯坦福博士的可能去了小县城,中大的可能去当火化工。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惨?
但这就是现实。
不过,有位清华经管的学姐,前美元PE合伙人,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
「不是清北是行业冥灯,而是所有行业都有周期。」
清北毕业生更容易在行业鼎盛期就业,但任何行业都会盛极而衰,这很正常。
就像现在,一个行业发展到只能接收顶尖学生时,说明它已经快到饱和期了。
而疫情又让这个下坡路加速了,结果更明显。
而那些处于上升期的行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招聘的学生学历范围也更广。
有人开玩笑说,清北的学生出国留美的多,那美国是不是也要凉了?
这话听起来挺逗的,但也反映出一些人对清北学生的刻板印象。
还有人提到,清北的学生就业方向往往是行业的波峰,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
就像有人说,如果清北的学生都往一个行业发展,那他就得绕道走,因为和他们一起准没好果子吃。
但说到底,机会在哪里,谁也说不清。
就像金融行业火的时候,普通人进不去;
大厂牛的时候,普通人也进不去。
看似他们是行业冥灯,实际上是他们一直在拿着顶级的资源。
还有人提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失业问题,困扰了整整一代人。
那我们这一代,会不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其实,清北的学生也只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
就像有人说,清北的学生去的都是当下的最好选择,未来这个行业不是毕业生首选了,也很正常。
就像海底捞曾经要求过985211的学生,这也不能说明什么。
公务员要求985,211,也只是一种选择,不是所有清北学生都去当公务员。
最后,有人说,清北的学生大部分也只是卷王,并不具有开创性思维和贡献精神。
这话可能有点偏激,但也提醒我们,不能过分神化任何人。
清北的学生和我们一样,都在这个时代里寻找自己的位置。
他们可能有更多的选择权,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决定一个行业的兴衰。
其实,真正有选择权的只是清北本里一小部分人,剩下的和普通学生一样,都是跟风的。
所以,大家还是保重身体,维持身心健康,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去证明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