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逼着孩子“戒掉情绪”
可现实中,谁敢像她那样“发疯”呢?
中国人对于这种情绪的大开大合和极度外放,在长久以来都是难以容忍的,也会为自己没有克制好情绪而感到羞耻。
我们会更信奉一种“克己复礼”的情绪稳定,但鲜少有人会去思考,这难道就一定是对的吗?
这种“情绪羞耻”的伤疤最近被综艺节目《盒子里的猫》的一段小视频给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演员吴彼(刘亦菲《玫瑰的故事》周士辉的扮演者)讲述了他自己的情绪成长经历:
等到吴彼有了女儿,他又开始如法炮制教育自己的孩子:
弹钢琴的时候,你不能有情绪;学习不好的时候,你不能有情绪;在学校的时候,你也不应该有情绪;出去玩的时候不能太开心,因为乐极生悲,你不能有情绪……
直到有一天女儿获得了一块奖牌,她问爸爸:“我可以开心吗?”
此话让吴彼惊讶又扎心,也让台下所有的观众泪流满面,更有超百万的人为这条视频点赞。
说实话,看完这段视频我又心酸又感慨:中国人太缺乏健康的情感教育了,活得压抑又疲惫。
正好最近上映了电影《头脑特工队2》,我很建议大家带娃去看看。之前我就和大家分享过1,哇,真是一部教会孩子甚至大人理解“情绪”的大片。
新的一部更是出现了时下孩子们经常有的丧气、尴尬、焦虑等情绪,非常应景!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被焦虑支配的人类
距离第一部《头脑特工队》竟然已经过去9年了,主人公莱利当时只是一个4岁的小女孩。
如今已经13岁的莱利,套上了牙套,下巴冒出了青春痘,喜欢上了冰球,也到了青春期。
孩童阶段,乐乐、忧忧、怕怕、厌厌、怒怒五种情绪小伙伴已经学会如何融洽相处。
乐乐习惯操控大局,但其他情绪也能在关键时刻出场发挥作用,保护小主人。
每种情绪都很重要,他们共同生产出多彩的记忆球,共同缔造了莱利积极丰富的人格。
进入青春期,莱利的情绪开始变得复杂又难以琢磨和控制,情绪总部迎来了拆迁整修。
也迎来了新情绪成员尬尬-尴尬、焦焦-焦虑、慕慕-羡慕,和丧丧-沮丧(此图从左到右)。
莱利的境遇也发生着变化,小学阶段最好的两个朋友未来不再跟她同校,这让她感到恐惧孤独。
来到冰球训练营,她十分渴望融入酷酷的学姐群体中,重新建立“我很受欢迎”的自我意识。
对未来各种糟糕情况的想象,让焦焦逐渐代替乐乐掌管情绪总控台,情绪操控台也变成了清一色焦虑橙(焦虑情绪代表颜色)。
在焦焦的支配下,莱利凌晨起床刻苦练习冰球,只为自己在场上可以变现的更棒。
选择队伍时,她“抛弃”儿时好友,站队学姐,为了融入新团体染红头发,撒谎自己的喜好。
乐乐等原始成员也被新情绪们“抛”进莱利博物馆,和莱利童年的动画人物一起成为历史产物。
乐乐一直在想办法解决,但是其他几个情绪小伙伴只知道吵闹抱怨让乐观的乐乐都情绪崩溃了。
她发出了深深的自我怀疑:“莱利并不需要我们,她已经有焦焦了。”
到了最后的比赛,莱利整夜睡不着觉,焦焦正在调动想象力描绘各种失败出糗的可能性。
由于太过焦虑,她偷偷跑进教练办公室查看训练记录,却看到“她还没有准备好”的评价。
这让她产生“我还不够好”的强烈自我认知,焦焦在情绪总控台上更加失控。
莱利在赛场上也是如此,她抢自己队友的球,用力过猛把好友撞倒,被罚下场几乎情绪崩溃。
好在乐乐和其他情绪小伙伴赶回情绪总部,才拉出已经深处焦虑风暴无法自拔的焦焦。
情绪小伙伴们拥抱在一起,不再争夺情绪总控台的掌控权,开始共同守护莱利的情绪和人格。
莱利开始认识到自己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她主动向昔日好友承认了害怕失去她们的恐惧,也逐渐冷静下来召唤乐乐重掌大局。
最终,莱利与队友共同合作完成了比赛,也恢复了那个真实、稳定的自己。
焦焦在影片中的刻画简直太带感了,焦虑情绪似乎成为现在人的主流情绪,无论年龄大小。
拥抱你的全部
那消除焦虑或者那些不受欢迎的情绪就可以了吗?
皮克斯在处理上非常巧妙,让我这个大人看完都觉得心绪被安抚疏导了。
其实所有的情绪都有价值,所有的记忆都是人格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他们。
正如乐乐所说“我们(每一类情绪)谁都不能决定莱利是谁。”
看似破坏了莱利平静生活把一切搞砸的焦焦,最后伤心的哭了,他只是为了保护她的主人。
在焦焦适度帮助下,莱利的冰技的确突飞猛进,她能集中精力、克服困难,潜能被大大激发。
但是一旦焦虑过度,也会丧失理智和自我认知,情绪和人格都变得极不稳定,导致彻夜难眠。
乐乐也有误区,她认为“保留最好的,抛弃最差(的记忆)”,才能帮莱利建立积极的人格。
这次风波让乐乐认识到莱利的人格应该是多元的,她有自私刻薄的一面,也有善良勇敢的一面。
拥有了多元的价值体系,莱利的心态稳定多了,面对录取结果,她很轻松,大不了明年再来嘛!
看到这个画面太感动了,接纳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是多少人成年之后才学会的事情呀,莱利很小就有了如此珍贵的体验。
其他情绪小伙伴,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主人莱利。
乐乐等原住民被焦焦驱赶,在头脑风暴中跌落时,唯有怕怕掏出一把降落伞保护大家平安降落。
大家都惊叹:“你怎么还能带着降落伞呀!”,忧忧则更加震惊:“你们怎么都不带呢?”
当焦焦在总部发起疯狂行动,一向寡言少语,时不时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尬尬着实有点尴尬。
他不认同焦焦的操作,所以偷偷帮助忧忧开展拯救行动,率先跑去拔除负面人格树,终止焦焦的失控行为。
还有一个有趣的新成员丧丧,他百无聊赖,只知道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多像窝在家无限刷短视频,内心却更无聊空虚,焦虑过度后只想“躺平”的我们。
当忧忧偷走丧丧的手机,是丧丧掀起的一股巨大的沮丧感阻挡莱利去偷看教练笔记。
我们正在被这些情绪小伙伴们保护着、关爱着、拥抱着,虽然有时他们也会造成伤害,产生内耗。
但当我们去拥抱他们和他们做朋友,他们其实在生活中也能发挥积极的效用。“每个人都有混乱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拥抱他们也是接纳我们自己。
有趣的是,当莱利回到家,经历如此波折丰富,她却轻描淡写地跟父母分享:“还行吧”。
听到莱利三言两语的分享,妈妈爸爸情绪总部的头脑特工们立马开始紧急开会。
妈妈心里五味杂陈,主导情绪忧忧忧心忡忡、厌厌十分不爽、焦焦又在想象、怒怒简直要爆掉:“哎呀,恐怕接下来10年都会这样”。
爸爸则淡定如常,主导情绪怒怒几秒钟就控制住了崩溃的焦焦,怕怕和厌厌见怪不怪,最后怒怒若无其事地切回“球赛”频道。
哈哈,这不就是现实中“摸不透的娃”、“忧心的妈“、”淡定的爸”嘛。
娃们越长大,越不只是简单地快不快乐,他们开始有了“小大人”的复杂多变。
父母养育这样的孩子,也必然要经历情绪总部的“装修升级”。
我们都需要爱真实、完整的自己,拥抱我们的全部。
糟糕的情绪,其实也“怪”可爱的
看完电影,我又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自我疗愈的漫画书《原来你怪可爱的》。
书籍和电影讲的故事极为类似:当你和内心的“小怪兽”无话不谈时,你才会认识完整真实的自己,才会接纳和善待自己。
最终你会发现无论如何,真实的自己远比想象中的可爱,也比曾经认为的强大。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网红心理疗愈师、插画师罗贝塔·古扎迪,内容正是她自我对话的缩影。
她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怪物的对话,小女孩很容易内耗,糟糕的情绪是小怪物,是住在心里的不完美。
曾经小女孩活在小怪物的阴影下,一直试图逃避它、忽视它、驱逐它。
后来她认识到小怪兽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是没有意识到、表现出来和自我实现的那部分人格。
当她坦诚跟小怪兽对话,才逐渐梳理清了内心失序、焦虑、痛苦的本源,最终找回了自信和价值。
所以面对糟糕的情绪,最佳的处理方式是坦诚的接纳,但大部分人选择的路径却是回避和隐忍。
看看吴彼那条百万点赞的视频,下面的评论就可见一斑——
在家不敢哭,因为家长说:“哭不好,会有不好的事发生”,就算哭了也要无声地哭。
在学校也不敢哭,因为换来的可能不是老师同学的安慰,而是嘲笑和讽刺,还不如憋回去。
这种情况还包括:我们不敢夸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害怕显得自大——
为了迎合他人的需求,我们宁愿不尊重自己、违背自己的意愿,也要显得得体。殊不知这样只会让我们越来越忽视自己、不认识自己、掏空自己。
有一位爸爸说得对:“肆无忌惮的表达和绝对的克制都是不可取的。”
人无法完全地做情绪的主人,要学会做好情绪的朋友。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总结的特别好,他说:“压制内心的阴影就像是通过把头砍下来来治疗头痛,是最糟糕的处理方式。”
“妈妈,我最经常出现的情绪是丧丧、怒怒和忧忧,大部分时候我觉得上学挺无聊的,当小伙伴不理我、不跟我玩我就会愤怒和难过。当然,遇到好玩的事情的时候,特别是我打篮球的时候乐乐就会跑出来。“
“妈妈,我觉得你最常有的情绪是焦焦,因为你总是时不时看手机有没有新消息……”
一个孩子看完电影能有这样的情绪认知,并且对于各种情绪都很接纳,绝对值回票价了。
评论区聊聊你的情绪总部常常发生的故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