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论冠心·医道探索——心血管诊疗提升前沿先锋会圆满召开
β受体阻滞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作为临床一线用药,β受体阻滞剂全程干预心血管疾病链,阻断心血管事件发生进展,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衰)等疾病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最广泛的心血管疾病药物之一。
2024年7月6日,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主办的《共论冠心·医道探索-心血管诊疗提升前沿先锋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会议特别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丛洪良教授担任会议主席,由法国摩纳哥格蕾丝公主医院Atul Pathak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杨波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勇教授、北京医院汪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董蔚教授进行精彩的学术汇报。大会聚焦疾病治疗理念与临床规范管理,结合中国临床实践经验,围绕当前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的前沿进展,以实现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中的规范合理应用,进一步提升中国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医脉通整理会议精粹内容,以飨读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β受体阻滞剂在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关键地位,特别在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ASC)以及心衰等患者中是一线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降低血压以及降低心率在心血管事件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并非所有β受体阻滞剂都能覆盖上述心血管疾病的治疗,β受体阻滞剂具有较大异质性。与其他β受体阻滞剂不同,比索洛尔通过肝脏和肾脏双重代谢,具有更高的β1受体亲和力,对气道功能几乎无影响,对糖脂代谢影响小,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均能广泛发挥作用。因此,基于其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临床疗效,比索洛尔是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的优选β受体阻滞剂,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
β受体阻滞剂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作用于心肌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慢性心衰等心血管事件链的各环节,进而阻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进展。国内外指南和共识推荐,ACS患者应尽早应用β受体阻滞剂并长期维持使用;对于CCS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一线初始治疗药物,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远期预后。β受体阻滞剂还是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一线治疗方案,在心率不低于靶心率的前提下,应尽快将β受体阻滞剂滴定至靶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比索洛尔是目前国内上市的选择性最高的β1受体阻滞剂。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比索洛尔较其他β受体阻滞剂及非β受体阻制剂显著降低心绞痛患者死亡率;BISO-CAD研究显示,比索洛尔可有效控制心率,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TIBBS随访研究表明,比索洛尔可显著降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缺血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无事件生存率。此外,比索洛尔对血糖影响较小、几乎不影响肺功能,在不同个体间血药浓度无显著差异确保了其具有稳定的疗效和安全性。总而言之,比索洛尔的高选择性和稳定性特征使其在安全性和疗效上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具有合并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高血压与冠心病共病率较高,且患者预后更差,有效的降压管理对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至关重要。2023 ESH指南指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应该<130/80 mmHg。在治疗方案上,单片复方制剂(SPC)是2023 ESH指南推荐的首选降压治疗方案,可用于起始治疗或任何阶段的治疗。2022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SPC中国专家共识推荐,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BB+CCB)联合方案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优选方案。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与其他方案相比,BB+CCB方案组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4P-MACE风险。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是冠心病患者优选的BB+CCB长效SPC,可以实现24小时平稳降压,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压和心率、改善缺血症状,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且安全性良好。
此外,2023 ESH指南还巩固了β受体阻滞剂的一线降压治疗地位,进一步明确了β受体阻滞剂的获益人群,包括在CCS、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衰、ASC、房颤的预防、节律控制和心率控制等50多种临床病症中都具有良好的疗效。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人群庞大,但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临床实践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令人堪忧。近十年来,与单药治疗或传统的阶梯治疗、序贯治疗等相比,两种或以上降压药物组成的SPC可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并获国内外高血压指南的肯定和建议。研究显示,与单药治疗相比,双药联合治疗血压降幅更大、血压控制率更高、剂量-血压反应关系曲线更陡峭、低血压发作次数无增加/略有增加、药物治疗依从性更佳、治疗惰性降低。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进一步证实,与自由联合治疗相比,SPC治疗在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方面更为有效,患者依从性更佳。
BB+CCB联合方案在作用机制上互补,可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扩张外周动脉血管,在发挥协同降压作用的同时提供心脏保护作用。大型队列研究显示,对于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与其他双药联合起始治疗相比,BB+CCB双药联合治疗与较低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卒中和慢性心衰风险相关。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是我国上市的BB+CCB长效SPC。临床研究显示,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疗效优于比索洛尔或氨氯地平单药治疗;且多中心国际观察性研究显示,在两种成分剂量相当的情况下,比索洛尔氨氯地平SPC治疗依从性表现优异,血压得到积极控制。
β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是指南推荐的慢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一线用药,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与指南间存在巨大差距,对肺气道功能影响的担忧是临床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不足的原因之一。20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指南推荐,对于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应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是安全的;对于合并心衰的患者,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可用于有明确适应症的COPD患者。2021 ESC急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亦指出,对于心衰合并COPD的患者,在临床实践中,应选用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并从小剂量开始,同时密切监测气道阻塞体征。比索洛尔是目前国内β1选择性最高的β受体阻滞剂,其对呼吸气道功能的影响不明显,对血糖影响较小,对血脂代谢也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是对肺气道功能更安全的β受体阻滞剂。
自2018年以来,我国多个心衰指南陆续更新,指南从疾病定义、分类、诊断、预防及治疗等多维度为临床提供全方位的科学性指导性意见。心衰治疗方案不断演变,在最新“新四联”治疗时代,β受体阻滞剂在各大国内外指南中仍稳居一线地位,是心衰治疗不可或缺的药物。这归功于1999年CIBIS II研究研究的发布,奠定了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重要基石地位。比索洛尔作为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给临床带来更多的心脏保护和更好的安全性。研究显示,比索洛尔在心衰伴COPD患者中具有明显的生存获益,且比索洛尔经肝肾双通道“均衡”清除,在轻中度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通常无需调整剂量。
在备受瞩目的讨论环节中,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鸣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一农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辉教授围绕“如何看待与理解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指南中的一线治疗地位”以及“β受体阻滞剂对于延缓心血管事件链的发展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怎样的作用与优势”等热点话题进行精彩的讨论,分享各自独特的见解。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一线地位毋庸置疑,甚至在心血管事件链中都具有基石治疗作用。但是不同β受体阻滞剂之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像比索洛尔等兼具疗效和安全性的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是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的优选药物。归根结蒂,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衰等心血管疾病事件链中的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临床应用时也需注意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可全程干预心血管疾病事件链,阻断心血管事件发生和进展,其在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心衰等疾病病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β受体阻滞剂存在较大异质性,在临床应用时要合理选择、规范应用。比索洛尔作为高选择β1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SPC是指南推荐的首选降压方案,BB+CCB是我国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优选联合治疗方案。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是目前中国上市的BB+CCB长效SPC,可显著降低血压和心率,改善缺血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希望广大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能规范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其复方单片制剂,进一步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和管理水平,推动心血管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