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放弃清华附中,留学瑞士,成功闯入名校的儿子,见到了不曾遇过的风景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外滩教育
(ID:TBEducation)
七年前,在孩子手握清华附中录取通知书的喜悦瞬间,下文中的父亲,却因工作变动,不得不携子共赴瑞士,踏上了一段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求学征途。如今,回望这段跨国教育之旅,从“法语小白”到获得优等生证书;从艰难适应新环境,到斩获瑞士顶尖学府的入场券,儿子在异国他乡,意外收获了比名校offer更珍贵的东西。
7年前,儿子参加完北京的小升初考试,拿到的清华附中录取通知书还没焐热乎,就被稀里糊涂地带到了瑞士。
如今,儿子不仅在瑞士公立体系读完了初高中,还在今年6月,以全科优秀的成绩通过毕业会考,获取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入学资格,即将就读生命科学本科专业。
*洛桑联邦理工大学与剑桥、牛津、帝国理工以及它的姊妹院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同占据了欧洲理工领域的前五名。
作为老父亲,回想起7年前,因为我和爱人的工作原因,无奈让儿子放弃北京名校来瑞士求学,也算是孤注一掷了,需要莫大的勇气。(实话说,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都不一定这么果敢)
所幸的是,儿子从几乎法语零基础,到顺利融入瑞士公立教育体系,再到获得心仪大学的录取,这趟求学之旅虽然充满艰辛,却也收获了别样的风景。
儿子的高中毕业证书及会考成绩单
高中连续四年
获得日内瓦州政府颁发的优等生证书
01
在瑞士申请大学,“难”在哪里
想当初,儿子跟随我们来到瑞士,就读公立学校初中一年级,几乎是从法语零基础起步。
经历了初中的兵荒马乱和各种一言难尽,儿子总算顺利进入高中。问他今后想读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完全没有概念。
作为父母,回想自己当年误打误撞的求学生涯,走了很多弯路,便决定和儿子一起找到兴趣所在,高中阶段尽早确立目标,于是全家一起开始择校和选专业。
儿子升入日内瓦州公立高中一年级
看着朝气蓬勃的儿子,想起当年读高中时的我,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懵懂”。
那时的字典里还没有“卷”这个字,但各地高考录取线却也高得离谱。我每次考试玩命拿前五名,身边同学大都和我一样,为了升学而刻苦,为了考试而学习。
那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各种辅导资料的来源有限。我曾经借到一本1978年至今历年历史高考试题集,当时如获至宝,用了两天时间就把所有重要题目手抄了一遍。
后来,我幸运地去了一所985名校。不太幸运的是,缺少人生规划。
选专业的时候,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爱好,我子承母业,选了当时热门的经济专业。
进入大学,先后做过本专业的团支部书记、班长,算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名字出现在各种奖学金名单里。毕业前几个月,别的同学还在努力找工作,我已经顺利拿到了一家大厂的入职通知。毕业聚会那天,一同学不无羡慕地说,你的大学生涯除了恋爱这事儿,没有遗憾。
真的如此吗?
因为完全不懂规划,大学生活刚开始,有的同学已在规划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并悄悄为之努力,我却仍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学习、考试;因为所选专业并非自己的真正爱好,时至今日,我仍然非常羡慕那些眼中有光、职业与兴趣一致的人。
为此,我下决心,不要儿子重复当年的“悲剧”。
于是当儿子升入高中,我们去拜访了儿子的班主任Louise,还请儿子做“高翻”(我不懂法语,鸡同鸭讲)。简单说明来意后,没想到班主任第一个问题就把我问懵了:“你们愿意让儿子考虑学徒制(职业教育)吗?”
对“学徒制”,我有所耳闻。瑞士这一教育模式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通过师徒纽带传承技艺,年轻人跟随老师傅学习和实践。学徒制在瑞士的手工业、制造业和服务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工作获得技能和专业知识。
儿子在瑞士高中课堂
高四学生标配:讲义夹式课本,脖子上挂耳机
近年来,瑞士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年轻人在进入高中甚至大学后,可以转入职业教育成为学徒,提早进入社会;
而选择了职业教育后,将来也可通过培训,逐步获得更高程度的教育机会。
“读书还是工作”这个二选一的难题,在瑞士的双轨制教育体系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决,年轻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更换赛道。
平心而论,这几年儿子身边选择瑞士职业教育的同学不算少。
比如,有位女同学,初三毕业选择了护校,儿子读高二时,她已经在日内瓦大学医院实习,每月会有一笔不菲的实习工资,算是部分实现了经济独立;
还有个帅帅的男同学,一头金发,绰号“金毛狮王”,去了一家职业学校学习通讯技术,听说现在已经是苏黎世一家电讯公司的“资深”销售。
曾经我也和几位瑞士家长聊过这个话题,他们反应很平淡,觉得职业教育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日后也能有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和过得去的收入;而常规教育模式下,念高中读大学对家庭来说可是一大笔开支。
“如果孩子自己喜欢,又能够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有何不可呢。”
确实,瑞士作为世界上最稳定的经济体之一,人均收入处在世界前列,同时有着很低的财政赤字和失业率,蓝领阶层的工作环境也相对不错。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会变得相对平和,两种教育模式的边际似乎变得模糊。
即便如此,我作为中国家长,对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模式难免存有一些成见,总觉得与常规教育相比,并非正途,有点儿类似于金庸小说里旁门左派与少林武当等名门正派的区别。
且考虑到儿子作为海外留学生,我们对他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方向并不确定,换句话说,他还不具备和当地学生一样享受“小富即安”生活的资格和条件。
为此,早在几年前,我们就曾开家庭会议,全家一致否决了让孩子走学徒制这条路。听到班主任突然这么问,我紧张起来:是不是儿子难以适应高中学业?
当班主任解释说,校方只是按照惯例,向每一位家长介绍职业教育,并非针对儿子的个体情况。我才悄悄抹去一把冷汗。
后来,班主任又和我们介绍说,瑞士有两所顶尖高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与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前者在德语区,本科阶段教学语言以德语为主;后者在法语区,本科阶段以法语为主。
尽管苏黎世联邦理工的QS排名更靠前,但对于在法语区上学的儿子来说,想用两三年工夫,迅速提高德语水平,难度实在太大,所以班主任建议儿子申请洛桑联邦理工。
于是,从学校回来,我们和儿子就开始了解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的入学条件。查到的录取要求简单明了,只要持有瑞士公立高中毕业证书的学生即可申请。
EPFL校园一角
申请条件看似简单,但细细分析后,发现并不容易。
它要求,高中每学年的课程平均成绩要达到4分以上(满分6分,包括日常小考,且每学期平均开设12-14门课程);每学期的平时小考、期末考试,加上毕业论文答辩,所有以上成绩约占毕业总成绩的50%,最后的高中会考(综合性考试,相当于高考)成绩占50%。
而高中第一年的分流率接近50%,此后每学年还有15-25%的分流率不等,而分流则意味着必须转换赛道进入职业教育......如此下来,儿子到高中毕业时(瑞士法语区公立高中学制为四年),已有一多半的同学离开了。
也就是说,儿子在瑞士申请大学,经历的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取经路上八十一难”。他必须全力以赴对待每一门课程和每一次考试,也可见瑞士高中文凭的含金量了。
02
儿子义无反顾跳进“四大天坑”
接下来,是确定要申请的专业,我们又开始着手了解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的院系设置。
EPFL本科设置7个院系,分别是建筑设计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和人文学院。
面对7大院系不同专业,我们先用排除法缩小选择范围。作为“理工直男”,儿子首先排除了建筑设计、管理和人文学院3个院系。
因为没有系统地学过计算机,所以计算机与通信科学学院也pass;而化学,是儿子明确表示不想学的,所以基础科学学院也排除了。
到最后,只剩下EPFL的王牌专业——工程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开设时间相对较短的生命科学学院。我心里犯嘀咕,千万别选“四大天坑”之首的生命科学......
夜色下的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图书馆
那段时间,妻子抱着手机一天看五、六个专家讲如何选专业的视频直播,发弹幕和老师互动,睡前还和我讨论“四大天坑”的说法是否科学。我则启动疯狂调研模式,搜罗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信息。
最后,我们的看法一致,从未来就业角度考虑,工程学院更胜一筹。但儿子却斩钉截铁地说,他更倾向于生命科学。
为了说服儿子,给他更全面的信息参考,我还特别制作了一张EPFL专业比较一览表。
我制作的各专业分析一览表,
父子之间也不打无准备之仗
一大早,我拿出搜集来的一厚摞资料,打开笔记本电脑,严阵以待。老婆看我正襟危坐的样子忍不住噗嗤笑了,说干脆加上PPT演示,摆上桌签,换上西装,就是完整的商业谈判了。
儿子穿着睡衣晃进客厅。我带着自信的笑容,用尽量自然的语气问,“儿子,考虑咋样了?”
“老爸老妈,咱就不折腾了啊,我就是喜欢生物......”儿子一句话,我直接被KO 。
我默默转身收拾心情,百感交集。好似用尽全身力气挥出一拳,却打了个空。
回想刚来瑞士时,全家一起趴在桌上帮儿子做初中数学题,那时他初学法语看不懂题目,我们运用当年刷题的“肌肉记忆”,加上妻子擅长的看图说话技能点,全家连蒙带猜,居然在晚上11点前搞定了数学作业;
第一学期儿子法语学习不开窍,我们出门散步都指着路边广告牌,让儿子吃力地辨认单词......
正因为多年来,我们习惯了在儿子求助的眼神里挺身而出,“没事儿,有我们呢!” 于是乎,儿子选专业,我们还想像过去一样,充当他的幕后军师。
恍然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当年选专业最大的遗憾,不就是没有自己的兴趣嘛。如今儿子能坚定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比我当年强多了,应该求之不得才对啊!
我又想起,儿子初中时,每每上完生物课,都会迫不及待回家兴奋地和我们讨论,今天看到了显微镜下清晰的洋葱表皮细胞,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儿子在了解植物习性
有一次生物课上,老师让大家现场近距离观测猪的心脏解剖,几个女生吓得不敢靠近,儿子却饶有兴趣地捧着细细观察,还给我们详细讲解供血循环的原理;
高中时,学校给每个学生发放了一件白大褂生物实验时穿,小家伙穿上后对着镜子左照又照臭美的不得了......
儿子穿上工作服臭美,
COSPLAY生化危机里的怪博士
现在看来,儿子这些年对生物其实早就埋下了兴趣的种子。
想通了这点,心情瞬间轻松了。
我把那摞资料随手扔进废纸篓,啪的一声合上笔记本电脑,站起来伸个懒腰,望向窗外叽叽喳喳按时来阳台打食的麻雀们。“阳光不错,全家去Les Avants看水仙花!”
Les Avants 瑞士独特的山地水仙静静绽放
03
儿子对专业的兴趣和热情,
怎么来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看似学校和专业都已选定,但毕竟还是缺少更多理性直观的了解。
2020年夏天,EPFL举办生命科学夏令营,机会难得。
一早,我把儿子送到EPFL度过为期一周的夏令营。周五结束,踩着放学的点儿去接他。路上我问儿子,“夏令营咋样?”
“真是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到晚的上课”,儿子兴奋得打开话匣子,说了一通DNA的进化和模型、遗传、基因突变……还有计算机科学和数学概念、概率、java编程吧啦吧啦......
儿子对夏令营的投入,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兴趣的魅力。
EPFL经常举办各类科学展览与夏令营活动
摘自EPFL官网
顺便介绍一下,EPFL举办的此类夏令营,只要在瑞士就读的高中生都可以报名,法语授课,没有选拔考试要求。夏令营培训免费,学生只需要承担在此期间的住宿与用餐费用(住宿可选青年旅舍,用餐就在EPFL食堂)。虽是免费培训,院系派出的授课老师与助教态度十分认真,且实力相当不错。
现在想来,EPFL举办类似免费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增进学生对大学和相关专业的兴趣和了解,另一方面也很可能是观察与遴选优秀种子选手。
时间推移,转眼儿子进入高四年级,学校又开始安排各类宣介活动,让学生们实地了解打算申请的大学。
EPFL老师与学长现场介绍学校与专业情况
今年暑假,我联系到了一位生命科学博士毕业、现在某国外大厂中国区任高管的朋友,约好开个微信电话会议。为此儿子准备了很多问题,从学什么,到将来的就业方向都有涉猎。
朋友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还随口用到了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我们听得云里雾里。过后问儿子,他却全听懂了。
儿子还说,自己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对瑞士课堂上讲的一些内容有了批判性思考。比如,中国在药品研发和实验等科研伦理方面,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和国际接轨......
不知不觉聊了近两个小时,电话会议从我想象中的单一讲解,变成了有问有答的互动。结束后朋友发来信息,说儿子在生物领域的见识与知识面,超出了她对一个高中生的预期。
欣慰之余,我也感慨,身处学业和升学压力之下的儿子,对生物专业的兴趣和热情,究竟是怎么来的?
现在想来,瑞士中学阶段课业与升学压力固然很大,但在培养与引导学生兴趣方面确有不少独到之处:
比如,课程教学没有统一课本,教学大纲有相当的弹性,授课老师自主权很大,可以自主选定讲义和辅导材料,期末与平时考试都是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
进入高年级后,很多课程都会选择口试与笔试结合的方式,比如让学生口头阐述对某一历史事件、哲学问题、生物现象的观点及论据分析,甚至包括数学或物理题的解题思路。
老师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扩展教学内容,地理课可以从亚欧板块的形成讲到十字军东征,法语课从单词构成讲到现代艺术美学赏析......
以上教学方式,极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引导学生探寻自己的兴趣所在。
学校还开设各种兴趣班,如戏剧表演、电影俱乐部、模拟联合国、创造性写作、电子芯片研究等,甚至授课内容也可结合学生的诉求调整。
比如,儿子这学期选修了他最喜欢的《战争艺术》,据说就是说服老师调整了原本冲突的上课时间。
另外,如果学生上一学期期末平均分达到5分以上,下学期就可以向校方申请为期两个月的“游学”,结束后撰写一份游学报告交给校方。这是完全由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儿子就有一位同学为了圆梦,选择去日本学习动漫。
而校内的生物课程,则是由大量的生物实验构成,生物老师会分享业界最新的科研成果,还会带领学生们到野外现场“实习”。
别开生面的野外生物课
有一次,儿子曾兴奋地和我说起那天的生物课。
“老师给的地址位于城郊的一个小树林,下着雨,还需要自行前往。我们在树林里划定一个区域,对这个区域里的植物、水土、温度、光线等做研究,”
“我负责挖坑,还有测试土壤的酸碱度。挖坑是我的强项,一铲子下去,泥土甩的老远。结果结束的时候老师要求把挖的坑填上,我只好老远的把土铲回来… …好几天小伙伴说起来都狂笑不已。”
我已经听不下去,跑到一边笑到肚子痛。
前些日子,已经回国的我,给远在日内瓦的儿子打去电话,说起业内朋友提到新药研发领域的三个“10”:全过程研发一种新药至少需要10年时间,研发成本可能需要10亿美元,而研发成功的概率是10%。
“儿子,你选的这条路,需要强大的内心,还可能很孤独。”
“我知道,爸爸。”
“儿子,你是最棒的,我们会一直支持你走下去。”
“爸,我会的。”
然后电话就挂了。
妻子嘲笑说,你们爷俩儿通话时间从来不超过10分钟,你这当爹的经常把天儿聊死。
我心里却美滋滋的。
04
写在最后
其实,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梦想与现实交织的时代。父辈、我们、亦或子女,都需要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无论泥泞或坦途。
人生奋斗的目的和终点,并不是一张张的考卷。成绩与分数当然重要,它是实现梦想的助力,帮你越过荆棘,走得更远。
但是,更感谢儿子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兴趣与梦想,才是穿越迷雾的那束光,指引前行的方向,即使在最疲惫不堪的时候,也不轻言放弃。
我也想对儿子说,路漫漫其修远,但我们会始终站在你的身后。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聚焦中国K12国际化教育。我们致力于专业、前沿、有高度、有温度的内容。帮助学校和家长实现融合、创新、有效、以人为本的教育。
-End-
更多留学教育资讯点击关注FindingSchool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