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元的“萝卜快跑”会砸了700万网约车司机的饭碗吗?
来源:夜读社
作者:逆行斋主
连日来,在武汉的大街马路上,呼啸的车流中可以看见一些速度明显有点慢的白色电动车,正副驾驶座上空无一人,方向盘会自己转动,后座则载着乘客,这就是近日引起热议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萝卜快跑”,在武汉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已落实真正的无人驾驶载客服务,以至于很多外地游客到了武汉,一定要亲口“尝一尝这个萝卜”。
“萝卜快跑”闹出的动静,可真不是盖的,它就像是无人驾驶圈子里的一枚定时炸弹,炸开了锅,不时有投诉乃至停运的消息传出。
有关“萝卜快跑”的投诉集中在速度太慢、太守规矩、有时会出现在路中间忽然停下造成拥堵等情况。2024年7月7日下午,网传视频显示,一辆“萝卜快跑”在武汉街头与行人相撞,造成了交通拥堵。
当然,上述只是简单的纯技术问题,相信随着以高精地图、人工智能、传感技术为基石的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肯定能得到妥善解决。
其实,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带给人们最大的撞击是“车”和“人”的问题,广义上讲也就是“技术”和“人”的撞击。
车还是那辆车,只是人没了,车也没有变快,效率也没有变高,唯一的差别就是不用人了,当然老板也就省钱了。
所以,被“车”顶了岗的“人”怎么办,才是有关“萝卜快跑”引发的诸多争议中最值得关注的。
以武汉为例,目前投放到武汉市场的“萝卜快跑”有400辆,科技感十足,加上比传统网约车价格实惠,受到市民普遍欢迎。据“湖北发布”消息,“萝卜快跑”每台车单日最高接单超过20单,接单量已赶上传统出租车。武汉作为“自动驾驶第一城”,其辖区内的出租车司机遭受的影响无疑是直接性的。据财联社报道:因无人出租车投放量越来越多,巡游出租车难以接到单,出车10小时的流水甚至只有之前的一半;退车的出租车司机数量开始变多,已有10-15%的司机申请退车。6月20日,武汉建设客运联合4.76万武汉司机集体发布公告,向外界恳求保住饭碗。在文件中公开点名“萝卜快跑”,称“萝卜快跑”导致许多巡游出租车养家糊口困难,被逼退出这个行业,应该“限制试运营”“控制在一个区间”“不能满大街接单”。
众所周知,在当前经济不景气、失业率攀升的情况下,网约车几乎成了各行各业失业人员几乎是最后的共同的唯一的选择。据交通运输部公布数据,单单是2023年一年,我国新核发的网约车驾驶员证就有148.2万本,较2022年新发的114万本,增幅约30%。截止2023年12月份底,网约车司机注册量已经高达657.2万人。转眼到今年5月31日,这个数字又增加到了703.3万本,首次突破了700万大关。
网约车,似乎成了社会就业的“兜底”,对这个行业的任何冲击,必将引发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所以,方方面面都开始出来灭火、降温。
澎湃新闻的报导标题是《学者预测:无人驾驶在我国大规模普及还需10至15年》;“新黄河”的标题是《无人网约车快跑?大规模商业化还远》,报导引述大陆专家说:“现在还没到担心无人车抢其它生意的时候。”《中国新闻周刊》的报导标题则更直截了当:《萝卜快跑,还砸不了网约车司机的饭碗》。
这是事实,现在“萝卜快跑”们是砸不了网约车司机的饭碗,但不代表未来砸不了。
无人驾驶技术是未来的潮流,必然的趋势,是大国竞争的重要赛道。太平洋证券预测,到2025年和2030年,无人驾驶出租车中国市场规模分别有望突破1.18万亿元和2.93万亿元。科技的发展想挡是挡不住的,萝卜不做也会有“茄子”做,中国不做也会有美国做。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终力量,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长久利益和短时间内的阵痛之间,应该有什么东西出来缓冲、出来解痛,尤其是对科技进步利益直接受损者而言,更应该如此。科技是冷冰冰的,是科技的实现应该是有温度的;科技是刚性的,但应用科技的人应该是柔性的。
笔者是坚定的市场经济拥护者,在公平和效率关系方面一向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无人自动驾驶技术和传统行业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出租车和网约车解决了几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和外卖、快递一样,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这些行业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几个巨大的基本盘。直接干掉一个基本盘而不是转移基本盘,是在玩火。
不仅是汽车行业,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自动技术、人工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取代人工。2018年,刘强东在世界零售大会上说:“未来京东,百分百全部由AI技术和机器人运作。未来十年,我希望京东人数能减少到8万人以下。”再加上无人超市、无人工厂等,想一想,哪得有多少人无事可做啊?
他们怎么办?
市场竞争越激烈,社会财富就越集中,这是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因此,必须要有第二种力量,为社会兜底,保障全社会所有成员基本的生存、生活权利。
如此,人类社会才不至于沦为“弱肉强食”的丛林。
这才是“萝卜快跑”带给人们的终极思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