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被骂惨了的喜剧电影,真值得父母看3遍
都说树大招风,暑期档的大热门电影《抓娃娃》刚刚上映一周,就被骂惨了!
先用一句话概括这个电影:
讲了一对富豪夫妇大号养废了,装穷练小号的故事。
简单说一下剧情。
西虹市首富马成钢(沈腾饰)眼看着被溺爱的大儿子不成气候,就想要培养年幼的小儿子。靠着艰苦奋斗发家的他坚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决定和妻子(马丽饰)搬进破旧的老宅,一比一复制自己的童年,希望能用艰苦的条件磨练孩子的意志力。
孩子确实很争气,从小到大一直很优秀,高考模拟考试甚至考到了七百多分。但孩子长大后越发觉得不对劲,最终撕开了父母一手打造的“楚门的世界”。
如果你看过电影《西虹市首富》,那这部电影就相当于是第二部。但与第一部好评多多不同,第二部刚上映就被吐口水。
其中骂得最多的,就是结尾。
很多人不理解,为啥电影最后那个孩子既没有疯也没有傻,反倒考了高分还上了自己的理想大学,看起来还挺成功?!
在没看电影前,我也不理解。
控诉原生家庭的电影有不少,《狗十三》《年少日记》等影视作品的底色都是相当沉重的,孩子们都遭遇了重大的心理打击,甚至自杀。
但看完《抓娃娃》,我并没有敏感到像一帮影评人一窝蜂地感受到“窒息”,反而觉得这个虚构的故事里有挺多点可以跟大家好好说说,甚至还觉得父母们都应该走进电影院学习部分理念(只是说有些理念值得借鉴,并不是照抄)。
一开始,我并不太理解片名《抓娃娃》的意思,当看到电影的英文名《Successor(接替人,后继人)》瞬间明白了:
培养接班人,要从娃娃抓起。
他给儿子起的名字就叫马继业,即继承家业。
作为首富的马成钢想要怎样的接班人呢?
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标准:
学习好,能考上清北;
身体好,健康结实;
人品好,不偷不抢善良踏实;
意志力强,有韧性不轻易认输;
有商业眼光,具备管理者能力。
与以往的鸡娃影片中,父母单纯强调成绩而不顾及孩子心理健康和品德培养相比,马成钢明显是Next Level的。
有了正常的育儿目标,马成钢在育儿方式上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马成钢之所以生发“穷养儿”的念头,一个是觉得大儿子被惯坏了,一个是觉得家里的老人实在是太溺爱孩子了。
马继业刚出场时大概才3、4岁,但小小年纪,已经胖成了一个球。饭来张嘴,衣来伸手,脾气还很大。
搬到老宅后,马成钢本打算和妻子两人配合教育孩子。但很快就发现,自己压根就没有这样的实力,连哄孩子睡觉、吃饭这两件事都搞不定。
于是,他决定聘请知名教育专家来帮自己,并积极配合实践。
在孩子的学习上,马成钢也贯彻“不自己瞎折腾”的原则,聘请了最优秀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化学老师以及健康管理师,细致分析孩子的优势劣势,及时查缺补漏。
我不懂就不瞎折腾,我不懂就让懂的人来做。这种及时寻求外部资源的思维方式,就很值得父母们借鉴。(再强调一些,这里只是说原则值得借鉴,千万别照抄)
常爸之前说过很多次,信息差才是当今孩子发展最大的绊脚石。单纯地激励和鞭策孩子固然重要,但用错了方法、跑错了方向才是最大的危机。
马成钢发现自己对教育不在行之后,立马请教最顶尖的教育专家,采用最科学的教育方式,就很好地打破了教育的信息差。
为了给孩子打造一个优质的成长环境,马成钢直接买下了整个院子,并精心安排左邻右舍。
“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告诉了我们,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多重要。
马成钢的安排看似荒诞,但实则很符合教育理念。
他安排的周围人包括:
开书店的爷爷,能免费给马继业借书,还不断推荐优质的书籍;
书法水平一流的爷爷,每天都在院子里练习书法,还热心教导马继业;
时常把数学、物理、化学知识挂在嘴边的叔叔和阿姨……
所以马继业从小就在一个充满了求学、好学且亲和的环境中长大。很自然地,长大后的他也很喜欢看书,擅长书法,还热心助人。
因为不自信,开口成了马继业英语学习上的一道坎儿。为了让孩子能开口,马成钢联合众多老师开展了一次情景教学。
他们让两个外教老师假装陌生人与马继业“偶遇”,并且提出了和课本上一模一样的问题。
马继业顿时就产生了信心,一五一十地按照课本说出了答案。在得到外国人的赞美后,马继业就不再对开口有恐惧了。
这种情景式教育延伸到了各个学科。
马继业去买肉,遇到了记性不好的卖肉叔叔,为了得到一盒免费的鸡蛋,只能先帮助叔叔解决一道数学题。
马继业回到家里,时常会接到两个叔叔的“求助”,想让他帮忙解决难题。他飞快地在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让本来因为贫穷有些自卑的马继业找到了价值感。
在教育专家的建议下,马成钢和妻子刻意给孩子打造很温馨的成长环境。
在孩子面前,家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当和谐的。
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读了高中的马继业刚进家门,就得到了家人的关怀。
奶奶说:“继业呀,累了吧,奶奶给你按个摩吧?”
妈妈说:“妈给你煲点汤啊!”
爸爸说:“爸给你唱首歌啊!”
尽管马成钢一直在孩子面前强调“穷”,但同时也一直强调“志”和“亲”,即有志向并善待家人。
他自己每天赶着驴车外出工作,妻子照顾饮食起居,还时常在孩子面前给奶奶洗脚。虽显刻意但演技够好,一切又那么不露痕迹。所以一家人关系和睦,所以从小马继业就担当起了照顾家人的职责,给奶奶煎药、负责买菜、打扫卫生,甚至还能砌炉子。
家里离学校很远,他就从小学坚持每天早上跑步五公里到学校,放学后再走回来。因为跑得快、身体素质好,还被体校的老师看上了。
作为旁观者,我们会明确地知道孩子身处“楚门的世界”里。但对马继业来说,这就是他的真实经历,他被磨练出的意志力和对学习的热情都是真实的。再加上教育专家和邻居们的神助攻,考出好成绩并不意外。
尽管马成钢在教育孩子有这些可称赞之处,但也并不意味着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对的。
整个故事的开端源于马成钢的一句话:
“我能有今天,全身因为小时候吃了太多的苦。”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马成钢最感谢的就是“贫穷”二字。他认为,这样的环境造就了自己坚韧的意志和成功的基础。
所以,他决定在小儿子身上复制自己的成长之路。
但搞笑的是,电影结尾的一幕却是:
马继业参加跑步比赛,本来占优势的他,为了捡瓶子而放弃了比赛。
很多人觉得这一幕特别戏谑,但我却觉得更像是一则隐喻:
贫穷既可能让孩子立志,也可能让孩子鼠目寸光。
贫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有益处吗?
有可能!
2015年,一篇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论文显示:
童年逆境可能(只是可能)会让孩子的大脑适应能力更好,认知能力也更好。
研究人员发现,小时候家里环境不好、生活经常变动的孩子,在快速切换任务上表现得更好。
另一个研究团队回顾了多项研究,发现在严酷或不稳定的背景下,人们的各种思维方式都有提升。
对此,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因为贫穷的环境会导致很多不确定性,孩子的大脑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因此催生出较高的认知能力,更敏感、更擅长切换和记忆。
但贫穷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更大,它一直被视为“有毒压力”,会导致:
孩子更容易患上学习障碍;
成绩比不上条件好的孩子;
很难做到延迟满足,做长期规划。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信息处理速度、语言还是注意力测试中,处境艰难的孩子都比在稳定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差。
那穷孩子的志气到底是靠什么立起来的呢?
我们来看看影片中马继业几次表示要好好学习的场景:
看见父亲赶着驴车辛苦赚钱,连鞋底子都掉了;
看见奶奶生病咳嗽甚至吐血,哭着说要好好学习;
听见奶奶为了给自己交学费,把嫁妆都卖了;
看见父母在富豪家做帮佣,发誓要考清北……
他每一次立志与贫穷没有太大关系,都是出自对父母、家人的爱。
有一个研究就发现,寒门孩子抵抗逆境的因素包括:
有好朋友和邻居
提供安慰的信念
喜欢学校
有关心你的老师
有一个让你感到安全的照顾者
有机会玩得开心
自我感觉舒适
有一个可预测的家庭日常,如有规律的吃饭和睡觉时间
稳定的情感支撑和依恋关系,才是穷苦孩子走出逆境的关键。
要是没有这些,即便家庭富裕,孩子也可能陷入迷茫和堕落。
在这点上,马继业和哥哥马大俊形成鲜明对比。
在父亲马成钢眼里,大儿子完全就是个废物,大字不识一个。他一看到大儿子就很失望,甚至不让儿子对外公开俩人的关系。
即便拥有了富裕的物质生活,但因为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马大俊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做啥啥不成。
影片结尾,马大俊和好友决定登上珠穆朗玛峰。爬上山顶的那一刻,他大喊一句:
“马成钢,我再也不需要得到你的认可了!”
这个一直努力寻求父亲认可、期待亲密关系的孩子,终于学会了爱自己,也终于学会了向阳而生。
所以啊,望子成龙的马成钢,其实从一开始就抓错了重点:
大儿子极端宠溺,小儿子极端贫穷,两极化的教育方式给两个孩子都带来了伤害。
这是他应该被骂、被批评的地方,同时也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避开的雷区。
总而言之,单纯地骂这部电影或无脑地夸这部电影,在我看来都是无意义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到: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你看过电影了吗?你是怎样的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1
END
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