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FIRST三项大奖,今年最受关注的纪录片来了
7月28日,FIRST青年电影展落下帷幕,各项大奖花落各家,最让人意外的莫过于,评委会委员一致决定,本年度最佳剧情长片荣誉空缺。在纪录片方面,继主竞赛单元特别提及、FIRST FRAME“她的一帧”年度影像后,许慧晶导演的《永无止境》在今晚又获得了人头马观众选择荣誉评分第一名,收获本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大满贯”。
FIRST青年电影展也是许慧晶导演的福地,他曾三次入围,并凭借《棒!少年》获得过最佳纪录片。《永无止境》讲述“格斗女王”张伟丽走出低谷,重返世界之巅艰难历程。
许慧晶导演用三年多时间制作完成《永无止境》,它延续《棒!少年》超然热血的故事和娴熟的视听语言,一经放映便收获不少影迷的喜欢。在FIRST FRAME“她的一帧”颁奖现场,许慧晶坦言:“这个奖是整个剧组的,更是张伟丽的”。而在现场的张伟丽也打趣说,自己下午在大银幕看这个纪录片时,“哭得失去了表情管理”,她感谢影片纪录她的这段“从磨难中出来”的经历,大量的素材漫长的过程最终成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非常感谢这个剧组,让人生永无止境!”
从《棒!少年》到《永无止境》,许慧晶的镜头总能捕捉到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坚韧与梦想。许慧晶坦言,他一直关注的都是体育运动背后的人物命运。作为创作者,他面临的问题和影片中的人物差不多。
“如何找到可行性或尝试新事物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环境在变化,问题在变化,设备也在更新换代。我们必须不断适应和变化,才能持续地表达和创作。”许慧晶说。
凹凸镜DOC有幸再次采访到许慧晶,他给我们分享了很多拍摄《永无止境》背后的故事。
一
《棒!少年》在2020年FIRST青年电影展夺得最佳纪录片大奖,这部“出圈”的作品也让大家看到了许慧晶纪录片的导演能力和叙事风格。张伟丽的经纪人通过中间人联系到许慧晶,希望能一起合作。
许慧晶在《棒!少年》之后心里也有一种期待,想尝试拍摄一部体育冠军或职业运动员的片子。“好像天上掉下来了一个机会!”张伟丽的团队对摄制组没有特别的要求,而且张伟丽给的空间足够大。“她完全敞开,我们可以派一位女摄影师在她北京的住处一直贴身拍摄。”
影片在2021年开始拍摄,整个周期加起来差不多是3年左右。原计划会更快一些,但因为拍摄的第一场比赛,张伟丽在与罗斯的对决中,意外输了比赛。
2021年4月25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巨星的女子草量级冠军战中,张伟丽在1分18秒时被罗丝高扫命中头部,张伟丽卫冕失败。“当时输了,其实大家都挺难过的,不过他们调侃,导演是最‘开心’的。因为对于创作来说,确实是好事,这样能看到人物的变化,冲突矛盾。有事件,有人物,和内心的挣扎。”
二
与开头第一场比赛平行剪辑的是张伟丽的父母在老家密切关注着女儿的动态。
张伟丽1990年出生在河北邯郸的矿区,这和许慧晶的背景很相似,都来自中国北方的农村。“我们的经历差不多,她是体育生,我是美术生,都属于特长生,从农村小城镇走出来。我们在各自的行业中努力凸显自身价值,探索和尝试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因为这一层联结,去过几次张伟丽老家后,许慧晶就对故事背景有直接的感受,不需要做太多调研,一种潜意识近乎于直觉的状态,许慧晶快速找到切入点。
在外人看来,许慧晶选择这个选题是执着于拍摄体育项目,但是究其根本支撑作品的主要还是人物。
“打个比方,就像拍《棒!少年》时,我对棒球规则了解不多,拍了一半才明白规则。拍张伟丽时,我也不懂规则,虽然我做剪辑,但是她的分数和得点我也不太清楚。”许慧晶呈现的主题还是关注做这个事情的人,而不是为了拍体育而拍体育。所有的困境、挣扎和矛盾冲突,都是由人去承受的。
三
拍摄张伟丽,和那种跟拍一般人物,发掘故事不一样,在体育赛事的大背景下,需要团队化的拍摄模式。《永无止境》的摄制团队分为两组,一组是五人团队拍摄,一组是女摄影师贴身拍摄。
团队可以进行场面和人物关系的拍摄,有正反打、也有模拟轨道的方式,但是团队化拍摄也有弊端,可能会丢失很多细节,流于表面化,无法深入到人物更深层面的内容,女摄影师进行特别贴身和私密的拍摄,补充了团队化方式无法获得的内容。“这种组合的不同拍摄方式,不只是单纯地用机器跟拍,而是有非常好的底色和尝试。”
这种拍摄方式需要更大的资金支持,同时需要拍摄对象敞开更大空间。拍摄名人时,需要建立一定的信任基础,因为名人有他们的顾虑和更复杂的考虑。
另外,当时赶上疫情,对拍摄造成很大影响。许慧晶在不同的国家寻找拍摄团队,中国团队、美国团队、泰国新加坡团队,等素材回来,才发现每个团队拍摄的素材风格不尽相同。
在这样的情况下,后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剪辑师寻找到最合理的结构和叙事,将素材的优势最大化,才能展现出最终的形态。剪辑师的工作差不多花了一年时间,高效地完成了对来自三个团队、涵盖多种语言、总计超过1000小时素材的整理与处理工作。
在一些人看来,没有拍摄到比赛场景和后台故事是这个影片最大的遗憾。但许慧晶认为,《永无止境》不是以拳赛为基础或优势,而更侧重人物的细节展现。像电影《百万美元宝贝》中的拳击比赛是一个重要的展现基础,因为冲突和落点都在拳赛上,需要拍得很清楚,表达得很明白,视觉呈现也要很精准。但是纪录片拍摄很多时候有现实因素制约。UFC的比赛,无法进入后台拍摄,也不能拍教练或比赛内容,这是行业的限制,只能用UFC官方的素材。
四
《永无止境》贯穿的一大冲突在于教练蔡学军与张伟丽的矛盾,观众看的时候可能会更加“同情”张伟丽一些,除了最后蔡哥有一些“平反”,在前面的大部分时刻,观感上蔡学军一直是絮絮叨叨,似乎老是在和伟丽吵架的状态,导演甚至都想是不是要 “保护”一下教练。“这两个人都吵成这样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出人意料的是,在剪成片后给大家看时,反而是教练蔡学军指出这些婆婆妈妈、啰啰嗦嗦就是他们的日常,大家觉得不仅不用删,还可以增加。因为这些在训练中都是必要的,在影片中不断地反复、重复也是为了让大家更真切地理解到他们真实的相处方式。
张伟丽和教练蔡学军认识是十一年前的事了,那会儿伟丽一边在健身房门口发传单,一边自己默默打拳训练,就这样认识了拳馆的投资人蔡学军。之后蔡学军有其他拳馆的投资,让张伟丽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加入进来,平时做前台和销售,空了可以练拳。
“这是他们的一种相处方式。外人可能觉得这俩人太激烈了。虽然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其实还是在不停的成长,因为面临的问题不一样,你一直要接受不同的这样的状态。”站在导演的角度,即使这是一部“大女主”影片,但是教练也非常重要,呈现出两人的张力,也才能看到张伟丽的成长。
不过在问到是否有试图从性别的角度切入时,许慧晶表示:“这不是片子重点的地方,因为不管是男或女,这是大家都会面对的。更重要的在于面对失败困境的时候,我们如何走出来。”
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张伟丽指着一杯水说,这杯水是自己,因为喝下去就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要心怀感激地喝它,同理,在比赛的时候也是在跟自己打,教练也是自己,这样一来心态就更加坦然了,吵架也少了。许慧晶也说,张伟丽在她的行业里做到了极致,我们其他所有人都一样,我们都在各行各业里面在做事情,在努力,“每个人都是佛,可能有人只是在成佛的路上。”
张伟丽感叹说看片子时哭了好多次,代入感很强,这一段路程确实经历了太多。
五
从《棒!少年》到《永无止境》,棒球和自由搏击,都不是我们之前理解的那种举国体制发展出来的,更像一个商业性的体育运动。我们好奇这种题材的作为纪录片拍出来被更多人看到,会否也是未来创作的一个方向。
“可能性”是许慧晶提到过很多遍的词语。有可能性,但是项目的基础更多来自于一个发起:有出品方、电影公司、专门投资纪录片的机构,甚至是其他愿意合作的机构,包括运动员本身。比如UFC就是一个行业,而其他非体制内的运动项目也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形成一种出品、制作、发行的基本链条。这样一来,这些项目就可以运转起来。
虽然国内有很多题材被过度曝光,但如果我们以独立纪录片和人物故事为基础来做,依然可以创作出有趣的作品。例如,龙舟、莺歌舞、摔跤等类型都很有潜力。中国式摔跤在实战性上非常强,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也很值得尝试。但是,也要营造一个链条和生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影像早期的拍摄主要依靠数码相机和家用DV,这些设备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随着DV的淘汰,索尼和佳能等品牌的高清摄像机逐渐普及,现在我们有了4K、8K,以及更多轻便化的设备。我们可以用稳定器模拟轨道,用小飞机进行拍摄,还有便捷的录音设备。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创作自由度和表达基础。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整体地运用这些更新换代的技术,让创作变得更自由。
作为创作者,许慧晶面临的问题和影片中的人物差不多。“如何找到可行性或尝试新事物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环境在变化,问题在变化,设备也在更新换代。我们必须不断适应和变化,才能持续地表达和创作。通过完善自己,不断地成长,这个世界才会有可能发生变化。”
采访撰文:Yolie 编辑:沙丘
图片来自FIRST青年电影展官方及剧组提供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