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热爱母校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
昨天有个读者朋友提问,既然牛首一中的校长不是好校长,那么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
是不是好校长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是不是在做实事,尤其是为学生切身利益着想。
以前北大有个校长,被很多网络大V曝光照片,都是国家领导视察校园时候他陪同,笑容扭曲夸张显得极其谄媚,很多人就此批评他。
我问了几个北大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夸的,原因也很简单,他在位时候,力排众议,搞了很多预算,给所有宿舍都装上了空调。
网络评价是光是装个空调就能评优秀校长了?这个国家的学术和大学要完。
北大学生的评价是,装空调有那么容易么,要多少钱?二三十年了也没见哪个官老爷真的体谅过学生的生活细节,这个校长虽然只做了这一件小事,总比什么都不做就一张B嘴叭叭的人强一万倍吧?
这个经历让我想起我高中,网上一堆人深切怀念曾经的某位校长,认为是她才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刚好她主政时候,我姐也在读书,后来她离开了,我也进去读书,和我姐的求学经历对比来看,没感觉啊。
她让食堂变好吃了?让教室变舒服了,还是让升学率更高了?
都没有。
那为什么这么多人崇拜呢?
我看了下网络的评价:
1,这个校长是我熟人/亲戚/朋友,正县级,家族骄傲,荣誉!
2,演讲水平一流,经常出来讲话,电视节目,访谈,学校会议,口齿清晰伶俐,说话敏捷对答如流,这个在20年前内地偏僻国家级贫困县,却能熟练使用美国政客的高级技能,的确是降维打击,所以粉丝无数,全县无数人崇拜。
3,大兴土木,校门盖的更宽更大烫金大字招牌,圈了几块新地,教学楼盖的更高更大。
学校变好看了,更出名了,所以更自豪了。
但是内部条件,具体到学生本身能用的,基本没有。
举个例子,教室里装了两台小空调,好像还行。
但是一个教室坐了七八十人(当时人就这么多),空调根本就没有用,开了不如不开,不如直接开窗户通风。关门窗开空调只会更热。
这个时候最好用的就是吊扇,打吊扇,一个教室里安装个4-5台,便宜又好用。
隔壁的高中没装空调,只装电扇,读书体验极好。
而我在这个高中三年唯一感受,就不是人能过的日子。
食堂也是永远难吃,又贵又难吃,从来没人解决。
在盖高楼前,教室里有电扇,盖高楼后,电扇拆了装空调。
上头很满意很喜欢,大力嘉奖。
七八十个学生遭罪。
一样都是装空调,这点小事的对比,让我感慨万千。
但是整个毕业的校友中,我是异类,格格不入。
他们虽然深受教室炎热之苦,
但一说起母校高中,各个都是自豪。
这两个人群的对比,给我的感觉就是:
人越聪明,知识水平越高,越不好忽悠,越重视人性和实实在在的细节。
人越SB,越蠢笨,就越是没有人性,越是喜欢虚无缥缈的荣誉感和空泛的理念口号。
北大之前也有过大兴土木的校长,学生们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平平无奇。
只有对给宿舍装空调的校长,才赞不绝口,非常喜欢。
也就是说,外在的荣誉宏大口号形象,忽悠不到学生。
得必须实实在在解决学生的生活细节,生活品质,才能得到感谢和口碑。
但是我的高中是另外一回事。
形象好,会说话,外在光鲜亮丽,盖大楼,盖大门,盖大招牌,制造庞大的荣誉感,这样学生哪怕实际求学体验生不如死,但还是说起来也一脸自豪。
并且一代传一代下来,永无止尽。
孟姜女哭了一回长城,周围的老百姓立刻就批评她,你看看这长城,是我们的脸面,荣耀,伟大的自豪,你丈夫死了就死了呗,这点小牺牲都受不了,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怎么这么不明事理呢?
-end-
更多精彩观点,欢迎点击关注
欢迎大家把我设置为星标置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