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最有失败感的5年,过好了就会越来越顺
点击上方蓝字 KnowYourself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最近和朋友聊天,发现我们都曾在 20 出头时对自己的 30 岁抱有很多畅想,但真的到了 30 岁,又感受到很多落差:
20 岁的时候认为,30 岁的我一定是一位优雅又成熟的office lady,每天踩着高跟鞋游刃有余地处理很多问题。相比于 20 多岁的愣头愣脑,30 岁的我会很有智慧,应该对很多问题都有答案了吧,会坚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稳定的亲密关系,说不定已经成家立业了。
然而实际上,到了 30 岁,生活还是兵荒马乱,对亲密关系有一肚子的困惑,存款还是不多,人生还是有一大堆难解的问题。
20 多岁的我们通常会以为自己 30 岁时人生各方面都会尘埃落定,但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30~35 岁依然非常年轻,属于成年早期的一部分,我们把它称为「成年过渡期」(transitional period)。
在这个阶段,大多数人都会感受到更剧烈的内心的冲突,以及各种身份拉扯所带来的痛苦,但它也是明确个人价值和生活目标的重要时期,在这种激烈的矛盾和冲突的夹缝中,我们的人格得以成长、成熟。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具体这个阶段会经历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度过它。
(*备注:30~35是一个泛化的年龄概念,在不同个体身上由于心智发展速度有差异,可能表现为年龄前后延展5年。)
30 ~ 35 岁
是最容易产生失败感的阶段
发展心理学认为,30+ 的年纪是一个追求恒定的阶段。如果说 20 多岁是对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的阶段,那么到了成年过渡期,我们开始有一种想要安定下来的渴望,并且随着年纪增长,这种渴望会变得越来越迫切。
这种迫切的渴望所带来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更大张力,当工作不顺、没有遇到满意的婚恋对象的时候,我们会感觉现实总是不能如人意,这让许多人在生命中感受到一种持续的、弥散的失败感。
图片来源:《人到 30 又如何》
或许是周围人都说,30 多岁,早该结婚生子,组建家庭了,看到周围人成双结对,只有自己孤身一人;
或许是看到同龄人已经买车买房、在这座城市扎根了,自己还在吃着外卖租着房,漂泊无依。
这个时候,人们可能会为了获得心理上的稳定感,接受一些其实自己并不满意的选项。
然而,换了更稳定的工作后,可能问题还是源源不断;稀里糊涂走入一段婚姻,或许才意识到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有多磨人;或者是在不宽裕的状态下背负大额贷款,压力重重。
这些并不满意的选项,会带来对现实世界的更多失望,这是成年过渡期「失败感」的第二波袭击。
图片来源:《突如其来的假期》
生活和自我身份
也开始变复杂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指出,在 30 岁左右,人生会发生一次转变:专注于事业的年轻人开始寻找生活伴侣,而强调婚姻和家庭的女性则开始形成了多元的个人目标。
也就是说在 30~35 岁这个阶段,我们会开始追求人生的第二主题。这会直接带来一个后果:我们的生活和自我身份,也会开始变得复杂。
图片来源:《老友记》
在职场中,原本我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老板安排的工作,但 30 岁来临后,我们开始期待自己能在职场中成为一个更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能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能抗下更重的责任,也需要去思考自己的职业路线,想清楚自己到底喜欢和擅长什么。
婚育也让我们背上了另外一些极其复杂、需要承担极大责任的身份,我们不再是只做好自己就万事大吉,还需要扮演亲密关系中的经营者、家庭的供养者、子女的养育者。
这种身份之间的冲突会给生活带来许多现实的挑战,但挑战还不止于此。
当我们围绕人生的第二主题,生长出了多重身份,认领了多重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会盖住我们的自我,或者让自我变得暗淡。
图片来源:《老友记》
于是,很多 30+ 年龄段的人会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为了演好这些角色而筋疲力尽,也被这些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吞噬了自身的感受和需求。
所以,多位心理咨询师(龙江晓、舒舒、王莹)都指出,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搞清楚自己内心的优先级排序问题。在许多身份和角色中,你最看重哪一种,你最希望自己在哪个身份里感受到自我价值?你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你面对生活的钥匙,能够在现实中帮我们解决很多看似困难的事情。
如何更好地走过这个时期?
越是在这个动荡的人生阶段,我们越需要给自己的人生打出坚固的底,而高质量的关系和自我主体性的建立,可以给我们飘摇不定的人生兜底。
有深度、有质量的关系
202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工作和家庭结合良好,与之后中年时期抑郁症状减少有关(Engels et al., 2021)。
2015年也有一项研究指出:30 岁的社会互动质量可以预测中年心理健康的程度(Carmichael et al., 2015)。
我们并不想呼吁大家要事业爱情两手抓,但依然想要强调,高质量的陪伴,对走过这段充满挑战和挫败感的时间至关重要。即使还没有伴侣,也可以和家人、朋友建立有深度的关系。
如果说,20+ 的我们还需要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来拓宽自己的视野,那 30+ 的我们已经逐渐形成了对世界的认识,也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有深度、有质量的关系能在这个阶段给我们强有力的支撑。
有几段深入的关系,也偶尔在忙碌生活的间隙,或者遇到烦恼和痛苦时能够有质量地沟通,能够帮你更好地度过成年过渡期,迎来你的成熟期。
图片来源:《我可能不会爱你》
建立自己的主体性
此外,心理咨询师龙江晓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不要拿自己当做满足某一个功能的工具,要看到自己的主体性,才能做出真正好的、不后悔的决定。
由于这个阶段我们追求稳定,有时我们会让渡自我的主体性,甘愿做满足工作需求、关系需求的工具,但是这种工具状态下的身份和角色会让我们感到空虚。
可以试着多去觉察和照顾自己的需求,遇到困难时,把自己看成一个英雄而非失败者;如果已经稳定下来,尝试学着对自己已经拥有的感到满足。
在不同的境遇下都能照顾好自己,自我接纳,这正是我们度过这最为艰苦的 5 年最重要的抓手。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30~35 岁是一生中最有英雄主义的阶段,我们没有早早顺从别人给出的既定答案、麻木地跟随惯性前进,而是向生活发出叩问,在动荡中一次次发起新的尝试。
图片来源:《浪漫的体质》
今日互动
在这个阶段
你是如何在兵荒马乱的生活中找到自我的?
欢迎分享方法
References:
本文关键词:30岁,成年过渡期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监制 / Emma
编辑 / KY主创们
我们同时提供以下服务
欢迎搜索FB公众号关注,下载知我心理或月食APP
点点 在看,一起成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